8月6日,清華大學舉辦了第一封錄取通知書發放儀式,收到第一封錄取通知書的是廣州六中的劉洋同學。
今年高考劉洋同學劉洋以716分的成績奪得廣東省理科第一名,但和以往的狀元不同,劉洋沒有選所謂的熱門專業,而是加入了清華大學的強基計劃。
劉洋在儀式上發言:「學習之餘,從報紙上、新聞中看到風雲詭譎的國際博弈。從老師和家長的敘述中,他逐漸明白――國家需要更多青年在基礎領域上進行研究,以求核心技術在世界上領先。作為在中國發展上升期出生長大的新一代青年,自己肩負著「少年強則國強」的責任和擔當,因此決定報名參加清華大學「強基計劃」,作為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的「黃埔一期」,為國家基礎學科和重大戰略領域做出自己的努力。」
「強基計劃」到底有何魅力,能讓廣東省狀元毅然投身其中。
「強基計劃」全稱為《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2020年1月14發布,這是在取消高校自主招生之後,推出的旨在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逐步建立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有效機制的高校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今年進入實施階段。
去年以來,國際局勢劇變,國外在一些技術領域對中國實施封鎖,基礎領域創新更為未來中國突破封鎖的必經之路。
所以,強基計劃強調聚焦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為什麼要突出基礎學科呢?或許有很多人認為選擇基礎學科領域,畢業後就業都成問題,薪資待遇相對其他熱門專業更是天壤之別。
其實不然,任正非面對美國威脅時,他曾說:「我們在全世界有26個研發能力中心,擁有在職的數學家700多人,物理學家800多人,化學家120多人」。 他認為,中國要踏踏實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方面努力去改變,我們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能站起來。
可見,那些被認為冷門不好就業的基礎學科,其實才是人才大廈之基。而且華為也並非空口說說而已,最近華為招聘博士,年薪最高的已經突破201萬,這些博士的研究方向幾乎都離不開數學。
所以,放眼未來,無論是國家層面聚焦重大戰略對基礎人才的需求,還是民族企業為實現跨越突破願意為基礎學科人才提供高薪,加入「強基計劃」是不錯的選擇。
未來幾年,中國高考改革進入深水區,「強基計劃」也是高考改革的風向。
「強基計劃」選才標準要求在保證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正在探索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考生的招生模式。
首先,符合高校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請參加強基計劃招生。
其次,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後,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根據考生填報志願,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
最後,有關高校要認真研究制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並在招生簡章中提前向社會公布。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並提前向社會公布。但破格錄取考生的高考成績原則上不得低於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目前實施強基計劃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強基計劃」選才標準的變化值得重視,與以往唯高考分數論的情況不同,綜合成績中還有15%的比例是「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這兩項對很多同學來說非常陌生,那麼從劉洋同學身上,我們可以獲取那些經驗呢?
劉洋此前與老師去清華大學參加強基計劃筆試和面試時和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合影
王慧珊是廣州六中強基計劃負責人之一,也是劉洋的英語老師。
她曾陪同劉洋到清華大學參加面試,她分享了清華大學「強基計劃」面試情況:「7 月 30 號上午 7:30,劉洋到達清華大學第六教學樓候考,十二點多結束面試,那天上午的面試題目是進行『書院制』的微演講。下午清華大學副校長對他進行約談,第二天上午致理書院院長和招生辦的老師也和他進行了談話。」
作為「強基計劃」首批錄取且成績排名第一的劉洋,他分享:「面試過程中對學生的文史哲方面要求很高,要加強文史哲方面的閱讀量和素質。" 此外,面試時進行微演講時,說話過程要流暢。」
由劉洋和老師的分享,可以發現,「強基計劃」面試時,不只拘泥於文科或理科,而是希望對學生綜合素質有更全面的考察,比如劉洋作為理科生,面試時也會面臨文史哲方面的考察。
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是在高考成績基礎上,新增的對人才自身潛能的考察。未來綜合素質能力需要家長和同學們更多關注,成績好固然重要,自身學習能力素質的提升也是關鍵。
畢竟,無論是高校還是國家重大戰略需要,都希望錄取的考生不僅有某方面的天賦,還需要有持續學習的能力。
就像劉洋在通知書發放儀式所說:「進入大學之後,其實不管考得怎麼樣都在同一起跑線。所以,以後還是要靠自己繼續努力。你不能說因為自己考到第一,就能比別人少努力,就可以成功,其實並不是這樣。還是要付出跟多,甚至比別人付出更多。」
《人類群星閃耀時》一書中有一句話值得銘記:「人生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途中,即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像劉洋這樣投身於國家「強基計劃」的孩子們,未來他們或許能成為下一個錢學森、袁隆平、鍾南山或者屠呦呦……
☆我是,歡迎關注我。願每個孩子都有夢想且有能力實現,和我一起用故事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