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用的服裝均為廢舊物品製成。
晨報訊(通訊員 陳梓萌 戴黔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陳彥 攝影報導)前天下午,位於梅山街道的新梅文化廣場內陣陣歡歌,街道城管部門聯合各社區、居民文藝團體用多種形式倡導綠色、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導居民踐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上個月在南京正式實施,但梅山街道從去年開始就已經率先針對梅山集貿市場日常經營產生的易腐(餐廚)垃圾進行了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不僅讓集貿市場的經營環境得到改觀,也讓經營戶和周邊居民率先體會到了垃圾分類的好處。梅山街道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設備開機工作後會經過分選、破碎、脫水等多個步驟,處理後排入汙水管網,固體則經過發酵製成有機肥。既完成了垃圾分類過程,又實現餐廚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利用。
在前天的廣場活動中就有居民把這一情節編入了節目展演給現場觀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個團體歌舞類節目,所有參演演員的服裝道具都是大家自己動手利用廢舊物品製作的,比如舊報紙編的帽子、廢棄紗窗做的舞裙,丟棄的塑料包裝薄膜,經過居民的巧手全部變成了五顏六色的演出服。記者了解到,自實施垃圾分類以來,梅山街道已陸續在世紀苑小區和梅怡新村新建6個環保屋,通過完善配套設施,加大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力度,營造出整潔有序、綠色環保、美麗宜居的社區氛圍。目前,街道轄區11個小區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另有梅嶺、梅苑、梅欣、張家村4個小區正在新建垃圾房,9個環保屋即將投用,暫未建垃圾房的小區全部完成撤桶並點,桶邊指導員、志願者也實施了定人定崗。
明年,梅山街道將在各社區進一步推進環保屋建設,強化垃圾分類投放,切實提高居民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