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10月23日訊新東方老師張利蕾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學生打開未來的大門,張老師擁有人事部二級口譯證書,British Council認證mindset教師,劍橋大學TKT考試核心模塊滿分獲得者,曾擔任澳州政府部門翻譯,參與多次大型會議交傳及同傳工作,新東方教齡4年,授課超過4000小時。
遇見新東方 是最美麗的意外
「能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到其他人,我很有滿足感。」張利蕾說
加入新東方,是張利蕾老師意料之外的事,卻也是她遇見更多生活的美好,遇見更好的自己的一次奇妙之旅。
作為一名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大學初期的張利蕾老師卻從未將「英語老師」放在「未來職業」的選項當中。張老師在研究生包括畢業以後一直做的都是筆譯和口譯相 關的工作。但是張老師認為做翻譯總是在輸出,而做的好壞缺少別人的評價和反饋。後來從澳洲回到青島,沒有特別合適的工作。身邊的好幾個人都提到了新東方, 張老師就試著投了簡歷,然後就加入了新東方。張老師坦言,之前沒有考慮過老師這個職業,也是因為感覺老師需要更外向更有氣場的性格,而自己不是。
但是從一開始的批課到後來安排教輔接觸學生,慢慢發現在講課和與學生相處的時候她是特別開心的,可以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到其他人,可以跟其他人分享一些冷門的英語知識(比如某個單詞的演變的故事),這些都讓她很有滿足感。
加入新東方也給張利蕾老師個人的成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張老師表示新東方的學習氛圍還是很好的,老師之間也會經常互相討論,無論是針對某類學生的教學方法 還是某個具體寫作問題的解答,大家都樂於分享。新東方的新教師批課和組內教研機制也鍛鍊了很多個人能力。
亦師亦友 片刻亦可化為永恆
「其實最浪漫的話,我們都比不過學生。」張利蕾說
回憶起與學生相處的點滴,張老師說她的經歷都是一些溫馨的小事。然而就是從這些小事裡,我看到了張老師的師者仁心和最美好的師生情誼。
提到印象最深刻的學生,張老師講了一個與一位患有癌症的學生共同學習共同度過難關的故事。張老師說她也是後來了解到那位學生曾經患過癌症,剛開始上課的時 候還有點復發。他也會對生活感到迷茫,還好張老師在了解到情況後會經常與他交流與他一起度過了很多難過的時候。張老師的教學方法也很適合這位學生,他由此 學到了很多東西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樣的經歷對雙方都是很寶貴的回憶,張老師在治癒和幫助這位學生學習成長的同時也覺得自己的價值得到了發揮並獲得了巨大 的滿足感。
張老師也會關注朋友圈裡曾經學生們的現狀,看到他們生活得很好取得了成就她會發自內心為他們感到開心,見證學生的成長,是張老師最快樂的事。張老師用她的愛心和真情將與學生片刻的相處化為了永恆的情誼。
教學相長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教學是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的過程。」張利蕾說
在教學上,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實踐,張老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方法。作為雅思寫作課的老師,張老師會更傾向於根據學生的作文中的問題和個人風格,去幫他們 規避常出現的錯誤,並儘可能體現更高分數的技巧。因為寫作與聽力閱讀有些不同,在語法和詞彙不需要改善很大的情況下,思維方式改變也可以提分。張老師會給 學生好幾個解決問題分方法,然後根據他們的情況選擇,或者讓他們選擇。
張老師既溫柔又不失嚴謹的教學風格讓她和很多學生成為了朋友。張老師也從未因為自己是老師而「居高臨下」,她始終認為和學生在一起不僅她是教會他們學習 上的東西,她也會從學生的身上學到很多。比如通過與一些小小年紀就有多方面成就的學生交流,張老師也了解到了很多個人研究領域之外的東西,也學到了一些生 活和個人管理上的經驗,對於她來說都是很寶貴的收穫。
張老師始終認為教學是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過程,她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張老師不僅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學生打開未來的大門,還用自己的愛心與真情認真地陪伴學生走向通往未來的路,一路關注,也一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