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設計以實數的學習為載體講解深入理解數學概念時,就有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理解實數概念的想法,但一直隱隱感覺這不是我這樣設計的全部,直到做完以下三個視頻,回頭再看時,才清晰地感受到,我要展示的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發自心底的呼喚:讓孩子常存敬畏之心。
何為敬畏之心?
南宋大學者朱熹在《中庸注》中說:「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敬畏之敬是敬仰,敬畏之畏是指積極向上的勇氣和信心,是擔心不能在自己所敬仰的方向上做得更好的陽光心態。
對數學存敬畏之心,讓我從大學畢業到現在一直堅守:我在教數學,不是在教做題。
我經歷了很多學校,受過諸多校長的領導,讓我心存敬畏的只有王力爭校長,在他面前:我有些小心翼翼,但敢於直言表達我的想法;我會專注傾聽,但不會隨聲附和;我會尊敬有加,但絕不會敷衍獻媚。直到現在,在我做教育的過程中出現的困惑,還是會第一時間想到王校長,並同王校長聯繫請教。
敬畏之心是一種謙虛的態度:不是蘋果掉到誰腦袋上都能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讓我們去了解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我們去感受那些數學家辛勤鑽研探究的經歷,明白我們現在所學的知識來之不易。敬畏先賢,你將會很謙虛。
敬畏之心是一顆勇敢之心:經常聽有同學說,「那是科學家研究出來的,我怎麼能學會?」殊不知:每一個數學概念的完善,都需要時間和諸多數學家的不懈努力;而我們現在所學的知識,有前人經驗的總結積累,還有身邊老師的引導學習,何難之有?敬畏先賢,你將會很勇敢。
敬畏之心是一份博大的情懷:小時候,我們敬畏先烈,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我們的國旗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我也就覺得國旗就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於是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並要努力成為能像先烈一樣更多地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敬畏先賢,在這些科學巨匠面前,我們是多麼的渺小,我們付出的那一點點努力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似水滴入海,寬廣舒暢。
學生對知識和老師無敬畏之心的兩種表現:
1、狂妄自大,無法踏實下來研究所學知識,知識理解的膚淺,遇到困難就會被打回原形,還自豪地說:我沒注意,粗心了。
2、恐懼卑微,只敢照著課本或老師布置的去做,無獨立思考,更無創新精神。
讓我們走進漫漫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感受數學家對數的認識歷程;是故事也不是故事,是道理更是普普通通的生活。
無論何時,數都悄無聲息地客觀存在於我們周圍,不管你認識還是不認識它。從歷史的角度理解實數,分為以下三個視頻。
1、數的世界如此鮮活:http://www.iqiyi.com/v_19rx0gthsk.html
2、從遠古走到現代的圓周率:http://www.iqiyi.com/v_19rx16gam4.html
3、認識無窮小量和虛數:http://www.iqiyi.com/v_19rwoumkbo.html
我們之所以能認識到如此完整的數的知識體系,感恩那些為數學付出畢生精力的數學家,是他們完成了知識體系從不合理到合理的構建,我們只是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研討過去探索未來。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淹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