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夢想 解放心靈
誰家庭院又飛聲;一縷清新繞鳳城。不為虛名趨欲利;但求華樂觸心靈。
書山萬裡春風暖;學滿三江月夜明。每憶燈前桃李笑;枝枝綻放露華濃。
怎樣才能深入理解數學概念呢我於是探究了一下「理解」一詞:
《辭海》中關於「理」字的解釋:(例舉部分相關解釋)
1、治玉。《韓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引申為整治、治平。如:修理;理髮。《漢書循吏傳序》:「庶民所以安其田裡,而亡(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
2、玉石的美紋路,引申為物的紋理或事的條理。如」木理、肌理。《荀子正名》.「形體色理,以目異。」楊倞注:「理,文理也。」又《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楊倞注:「理,有條理也。」
3、道理。如:理直氣壯。《荀毛子解蔽》:「凡人之患,蔵於一曲,而暗動於大理。」
關於「解」字的解釋:(例舉部分相關解釋)
1、、明白、知道。《三國志魏志賈詡傳》:《〔曹操〕問詡計策,詡對日:「離之而已。太祖(操)日:解。8解釋。《史記呂太后本紀》:「君知其解乎?」
2、通達。《莊子秋水》:「無南無北,爽然四解。」
《新華詞典》對「理解」一詞的解釋:明白,了解,懂。
百度百科對「理解」一詞的引證詳解:
1、順著脈理或條理進行剖析。
宋·蘇軾《眾妙堂記》:「庖丁之理解, 郢 人之鼻斲,信矣。」
元·劉將孫《登仕郎贛州路同知寧都州事蕭公行狀》:「紛紜蜂舞,未易縷析而理解者。」
2、從道理上了解、認識。
《宋史·儒林傳三·林光朝》:「( 光朝 )未嘗著書,惟口授學者,使之心通理解。」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六合之內,固無奇不有,而此則尤難理解者矣。」
毛澤東《實踐論》:「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
3、見解。
許地山《補破衣的老婦人》:「他湊合多少地方的好意思,等用得著時,就把它們編連起來,成為一種新的理解。」
錢鍾書《圍城》七:「他很喜歡汪太太 ,因為她有容貌,有理解,此地只她一個女人跟自己屬於同一社會。」
4、說理分析。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六:「生員於考試經古場,童生於府縣覆試場,添《性理論》一篇,命題在濂、洛、關、閩書中,理解明晰,拔置前列。」
對周邊的人、事、物進行深入探究的過程就是理解。
認識數以至於對數的再理解將伴隨我們學習數學的全過程
關於對實數的再理解分為兩個方向,1、從我們的學習歷程再理解實數;2、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在理解實數。一共分七個視頻。是我在線課堂的24到30集。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然後上大學,數伴隨著我們一路擴充著:從正整數零到正分數再到負整數負分數,我們完成了認識有理數的過程;從勾股定理的學習、平方根的定義我們走入了無理數的世界;從負數平方根的探究和二次方程的解,我們又將認識虛數;從和、差、積、商(分母不為零)運算是否在某一數集封閉,我們還將學習數域的概念等等。
去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難道不好嗎?
從我們的學習歷程再理解實數,分以下四個視頻。
1、讓所學的數不再孤單:http://www.iqiyi.com/v_19rx2ce67s.html
2、一個壞孩子的識數經歷:http://www.iqiyi.com/v_19rx2sgl74.html
3、小數哪去了:http://www.iqiyi.com/v_19rx30fv0g.html
4、美妙的實數實數世界:http://www.iqiyi.com/v_19rx3hfkd8.html
再次研究一下數軸,再理解一下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一一對應。
你可否感受到了,數軸、絕對值、相反數就像一個個燈塔,引領著我們對數與數之間的聯繫認識的更深刻。
實數概念的再理解之三是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再理解實數,分三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