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河:數的概念的發展

2021-03-01 好玩的數學


作者 | 李邦河(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編者按:李邦河院士於 2009 年 4 月在中國數學會廈門學術年會上榮獲「華羅庚數學獎」。本文是李院士在這次年會上所做的公眾報告,他在報告中談到一個重要的思想:數學玩的是概念,而不是純粹的技巧。因為中小學數學裡面的概念比較少,所以就在一些難題、技巧上下功夫,這恰恰是捨本逐末的做法,值得所有的數學教育工作者深思。

非常感謝市科協和我們的校領導給我這個機會,在這裡和同學們見面,一起交流一下對數學的看法。首先我的題目是數的概念的發展,我猜想,相當一部分同學對這個題目不感興趣,原因就是大多數人在中學學習數學時,會認為數學重要的不是概念,重要的是解題,比如幾何題要會畫輔助線,還有數學競賽中比較難的題目。那麼數的概念是什麼呢,大家知道有理數啊,一看就知道了,絕大多數同學不會去記這個定義,什麼是有理數的定義?幾何的概念也不易被重視,因為什麼是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菱形,一看就知道。中學數學容易給人一種錯覺,概念是不重要的,對於數學重要的是技巧。很多人上了大學,哪怕是到了數學系也抱著這種看法。

根據我上大學以後搞數學研究的經驗,數學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熟能生巧,數學競賽的人都是要培訓的,巧都是學來的。數學概念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首要表現在概念的形成。我們現在覺得自然數 1,2,3,4 很自然,但人類發展歷史中能認識「1」是非常不簡單的。早期人們並不知道「1」,「1」是從大量的「一頭牛、一頭羊」 中抽象出來的。所以從哲學的觀點去想,「1」是了不起的,而「0」更是了不起。中國古代沒有 0 這個數字,用算籌表示數字,一根筷子是 1,兩根筷子是 2,用空著的位置表示 0。但 0.101 怎麼表示,我不知道。最早是印度數學家發明 0 的,認識到 0 也是個數,要用圈這個符號來表示,是很了不起的。負數更是了不起,西方認識到負數是非常晚的,大概十四五世紀。歐洲數學中幾何出現比較早,歐幾裡得幾何是希臘時期,公元前二三百年就有幾何,但沒有負數實數概念。當時如果比出來不是有理數的話還不能接受,叫不可公度;負數的觀念這時也沒有。但我們中國在公元前二三百年就有了負數概念,西漢時期《九章算術》有解線性方程組的消去法的完整步驟,就出現負數。中國古代對無理數的概念在理論上是沒有的,但在實際上是有的,小數後面多少位都行。比如  這個數,祖衝之曾算到 3.1416,並知道可以無限往下算,這就有了無窮逼近的思想,極限的觀念基本上有了,但是概念上並沒有明確提出。無理數概念的明確提出是到了微積分的時期,這時才對實數做了一個完整的描述,由柯西序列的等價類來定義,這個時候實數理論才完備。真正搞數學的人知道要弄清楚這個也並不容易,進入高等數學後概念比較多,對概念不重視的人,學多了就糊塗了。微積分的概念還不是很多,但學高等代數、線性代數裡面就有很多概念,如果不重視基本概念,對於知識爆炸的大學數學,你是學不好的。微積分裡最大值最小值,微分中值定理你有沒有記得很清楚,會不會用,泰勒展開的麥克勞林餘項,有沒有記著?要用基本的東西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玩技巧,可以說用到某個定理就是最大的技巧。中學數學裡概念就很少,只能出很難的題,來看誰的水平高。到大學裡重要的則是基本概念,這個東西掌握得很透,才能達到高水平。到了研究生之後,基礎數學裡面的代數數論、代數拓撲、微分拓撲裡頭,概念更是爆炸,都很難理解,不下功夫是不行的,因為對象很複雜。我希望喜歡數學的人千萬要重視基本概念,不僅要記住,還要通過具體的例子來深入地理解。

那麼什麼是概念呢?概念是一個抽象的東西,它包含了大量的具體的東西。一個概念越抽象涵蓋的具體的事物越多,即外延越廣。比如,剛剛講的「1」這個例子,它可以涵蓋一個蘋果、一個梨、一頭牛。自然數是數學裡最簡單的了,可見我們的起步就很抽象。抽象和具體也是相對而言。1,2,3,4 等對於具體事情來說是抽象的,而對於我們數學來說,又沒有比它更具體的。有理數比整數複雜了一點,無理數更複雜,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但這對於我們搞數學的來說都很具體。我們每上一個臺階,以前抽象的東西就具體了。客觀世界非常複雜,有時候你不得不抽象,否則描述不了。有理數、無理數之後是複數,這時候已經到了高斯的時代,在牛頓、萊布尼茲之後的時代還接受不了。首先是,,這個  ,開始大家都不承認它是數。高斯畫出  軸, 軸,用  表示一個向量的時候,這就比較具體了,大家才覺得可以接受。接受之後,人們發現它很有用,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於是有了大量研究。複變函數論中的留數定理,在計算定積分時將實數延拓到複平面上,就可以把原來在實軸上解決不了的定積分算出來,這對於熱愛數學的人來說就會覺得太神奇了,這都歸功於複數的概念。再發展到後來就是四元數,就是 ,但是 。在中學時人們學交換律、分配律可能覺得毫無意思,因為感覺總是成立。可是這並不總是成立的,到四元數時乘法交換律便不成立了。然後到八元數,八元數就是八個實數形成的一個數,對八元數乘法結合律就不成立了。這個時候你才知道數的結合律有多寶貴,是多麼好、多麼可愛的性質。四元數八元數還算具體的,到了大學裡,大家還要學「抽象代數」,那個「數」就亂套了,任何對象都可以是數,這個數隻要有個加法或乘法就夠了。乘法滿足結合律,有單位,有逆元素就叫群了。那裡面的元素是不是數,都認為是一樣的。整數在加法之下也構成加法群。所以,群的元素可以說是與整數、有理數是一樣的,這就使我們從更廣的概念理解什麼叫數。

數學研究的東西,從大的方面來說,裡面就有一對矛盾:一邊是數,一邊是形。形就是幾何圖形。最大的抽象逃不出數、形這兩個東西。凡是可以進行代數運算的,比如群可以算,矩陣可以乘和加,都可以認為是數。而形就是幾何圖形,什麼流形,地球,皮球,稜台,環面,三角形是形。三角形的邊長呀,角呀,這是數。所以說,整個數學就是把形和數膠在一塊,互相轉化,互相表示。數學基本的矛盾就是數和形的矛盾。有了抽象代數以後,我們的數的概念大大擴充了。對群感興趣的人有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離不開群,比如到了原子物理,群就是物理學家的有力武器。這也是我們數學對其他學科的貢獻。比群複雜的有環、域還有代數,在抽象代數裡都可以學到。域,加減乘除都有,最簡單的域只有 0 和 1 兩個元素,但是它有加減乘除,加法、乘法都滿足交換結合,分配律。這些在中學數學裡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使我們能夠推廣,推廣之後使得兩個元素便構成一個域。對任何一個質數 ,就構成一個域。這是非常有用的。

還有,比如 Clifford 代數,它是這樣的, 加法是每個位置相加,現在要定義一個乘法,規律是 。按照這個規律,定義了加法和乘法,這個加法滿足交換律也滿足結合律,乘法不滿足交換律卻滿足結合律,分配律是成立的。這樣定義的代數就叫 Clifford 代數,對於任何一個  ,都有一個。這個東西跟我們前面說的有什麼關係呢?  =1 的時候的 Clifford 代數, 就是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  ,所以這個時候 Clifford 代數就是複數域。然後, 時,,Clifford 代數是四元數體。但是,  的時候,它是八維的,跟八元數不一樣,它是可以結合的,而八元數是不可以結合的。八元數的特點是,每個不等於零的元素可逆,因此是可除代數。

那麼可除代數是否只有一、二、四、八元數?有沒有其它維的呢?當年的數學家,肯定對很多  都進行了試驗,最後結果就沒有發現別的。這是因為人們試驗得不夠,還是因為它事實上就沒有呢?我們等會再說。

上世紀六十年代,引進了非標準分析,在非標準分析裡面,有非標準分析的實數域,複數域。這些概念是數的概念重要的發展。當年牛頓、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時,是有無窮小的概念的想法的。牛頓的流數,一會是 0,一會不是 0,說不清楚,而萊布尼茲就說有種數叫無窮小,它比任何數都小。所以說當年發明人是使用了無窮小無窮大這個概念的,但是這個概念不嚴格。所以,後來數學發展中,就不採用無窮小概念了,用 ,δ 來代替。但是物理學家他們沒有嚴格地用 ,δ,他們就用無窮接近來表示極限,並且無窮小、無窮大的概念是經常用的,而兩個概念是相對而言的。當我們研究月亮繞地球運動的時候,用牛頓力學中的引力定律的時候,不就是把地球這麼大的東西看成了一個點嘛。物理學家認為只要能解決問題就可以。但是數學家想在理論上完善它。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創立非標準分析的人發現,可以把牛頓萊布尼茲當年關於無窮小無窮大的想法嚴格化。當年是因為沒有找到嚴格化的程序,所以不再採用這種概念。我認為,這也是數的概念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事情。非標準分析中的實數域、複數域現在還沒有被大家所普遍接受,但是我相信有一天會被大家接受的,就像複數的發展歷程一樣。

我現在要講為什麼只有一、二、四、八元數。我們要來證明。民間數學家中有人研究這個,我以前碰到一個人說他搞出來一個三元的,我告訴他不可能,這是為什麼呢?  維歐氏空間 :其中 ,有內積 ,有長度 ,令  元數要求乘法滿足,,有單位元 。若 ,則 ,所以由  到  的映射是  的正交變換。因此 ,…, 是相互垂直的。三維的時候假如它有這樣一個乘法,就有兩個互相垂直且連續變化的向量走遍整個球面。這個可能嗎?退一步說,在球面上每點放一個不為零的向量,讓它連續變化,這有沒有可能?不知道的話猜想也行。搞數學是要靠猜想前進的,這才有動力。(這時聽眾中有人認為可以) 有同學說可以,不是整個地球,光是赤道一圈可以,但這個能不能擴充到整個球面上?赤道上可以,跑到北極就會有問題,就會有奇點。所以這位同學的這個方法是不可行的。這對於一個圓周可以,比如汽車可以繞赤道轉一圈,汽車在 45 度緯線圈也可以,但跑到北極的時候只有一點了,那點就不能定義一個方向。現在我來告訴大家,答案是不可能。因為任何時刻,地球上總有一點是沒有風的。球面上不可能存在一個處處不為零的向量場是連續的變化的,這是拓撲學的一個結論。球面的歐拉示性數,即分割成三角形後的頂點數-邊數+面數,是 2,與把球面如何分割成三角形無關,一定是 2,這叫拓撲性質。反過來說,環面,就是輪胎,把它分成三角形,計算歐拉示性數是 0。剛剛說到的圓周的歐拉示性數是 0。有個定理:一個流形上承載著這樣的非零的連續向量場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它的歐拉示性數是 0。所以,由這個定理,球面上不可能有,環面上有。這就顯示了抽象數學的威力。不可能是很深刻的,我們是由定理證明的。可能的話造出來就完了,不可能的話靠試驗是不行的,不可能的證明一般是很深刻的。我們找出向量場與歐拉示性數的關係,因為歐拉示性數不等於零,就給出這個不可能的證明。為什麼只有一、二、四、八元數呢?就我所知這一點需要用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後的定理才能證出來。四元數、八元數不僅要求連續向量場存在,而且要求  個線性無關的單位正交的切向量場。就是說假如有乘法滿足 ,則必然存在著  維空間的球面上  個相互垂直的單位向量場,而且是連續變動的。這樣的  只有 2,4,8,其他維數不可能。於是這就告訴我們的民間數學家們不用再忙了,這是數學上證明了不可能的。還有三等分角的問題,華羅庚早說過這是不可能的,很多民間數學家們以為是因為長期得不到才這麼說的,其實不是的,這是經過證明了的。

下面我們回顧一下它們的應用。實數是無處不在的,複數在工程上應用很廣,比如電學中的交流電,量子力學,量子場論等離開  都是不行的,我相信非標準分析有一天也會和複數一樣應用廣泛。長度為 1 的四元數可以用來表示所有旋轉,但是是二對一,四元數在工程上也很有用。有很多旋轉,比如說機器人製造時臂的旋轉,三維的旋轉群是用 3×3 的矩陣表示的,非常不方便,而用四元數表示後,參數就簡單了。Clifford 代數對拓撲學也很重要,在物理上也很有用。李洪波教授就把Clifford 代數用於吳先生的幾何定理機器證明。

回答提問部分:

我先講到這裡,有什麼問題大家來共同討論。我還是認為概念很重要,大家有什麼感想可以交流。

問題回答:

我覺得生活中用初等數學就夠了。高深數學的發展,好比相對論,在生活中有什麼用,也沒有用。一般人小學數學學得好就夠了。對於我們大學生就不一樣了,比如相對論對原子物理,加速器等的指導意義是不可低估的。原子物理,原子核,原子彈,核電都離不開高深的數學知識。經濟學家現在就很重視數學,一個國家的經濟研究所用的數學知識是很複雜的。生活中的吃住就很簡單,但我們有更高的追求,比如太空的探索。我們追求幸福,要身體健康,精神快樂,我們看著我們的神六上天,大家都很興奮,我想這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很起作用。再比如我們有個大的發現,也很開心。而歷史證明,任何科學發現都有用,認識了客觀世界,你才能駕馭世界。

你的想法可以回去用嚴格的數學語言寫一下,肯定會發現問題的,但是寫的過程你也能得到很好的鍛鍊。

數學美不美,比如我剛講的,地球上任何時刻都有一處是風平浪靜的,這是我們數學家證明的定理,這跟詩人僅僅出於感受的感嘆相比怎樣,是不是很美?所以我說數學有不可改動的美。數學的推理,只要大前提正確,推理過程沒錯,結論一定是正確的。比物理更美,物理的定律是可以推翻的。物理適用的範圍經常被推翻,而數學的範圍是一開始就定了,什麼條件下成立的。

傳播數學,普及大眾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身邊的朋友

相關焦點

  • 數系天地 心念桃李 ——記樂清籍著名數學家李邦河院士
    他組織了全年四個班的兩次數學競賽,李邦河均獲第一名。李邦河注重全面發展,語文學得也很好。他的作文,受到盛篤周老師的表揚,大受鼓舞,在一次全年級的作文競賽中,他和另一班的謝作為同學獲一等獎。別班的同學有時在路上也拉住李邦河一起討論數學題目。李邦河從此學會了把數學圖形裝在腦海中,躺在床上也不停思考。
  • 學齡前兒童數概念的發展規律
    在這基礎上,兒童的計數能力逐步發展,5~6歲絕大多數兒童能口頭數到「100」,給物說數和按數取物能力也接近「100」。>6~7歲可以掌握到「29」(大部分能掌握「50」以內的數概念)。數概念的發展中,兒童對於一個數概念的獲得所花的時間並不一樣。掌握1~2數概念較快,而從「2」過渡到「3」的時間卻幾乎是前者的一倍時間(半年以上)。從「11」到「23」需要一年時間,而從「23」到「 28」僅6個數,也要花費一年時間,可見兒童掌握「10」至「20」的數概念要比掌握「20」至「30」快得多。
  • 從「點數」起步培養幼兒數概念發展不科學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從「點數」起步培養幼兒數概念發展不科學   著名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和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都認為數學能促進兒童認知的發展,也就是說人的智力發展水平的高低與數學能力有明顯的關係
  • 數學啟蒙的事兒—數的概念
    如果孩子能流利地從1數到10,卻不知道1 2 3分別對應多少個物體,那就是只記住了數的順序,沒有理解數的概念,如果孩子既會數數又知道數的實際意義,就說明他的抽象思維開始發展了。 數的概念的認知發展階段孩子對數的概念的認知發展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分辨多和少孩子在一歲左右,對於自己愛吃的食物,愛抓的玩具會開始表現出我要多的那一碗,我喜歡多的那一堆,如果孩子能用動作或是語言去實現自己的這個目的
  • 科學教學法:類比(4)「數」概念發展中的「類比」與「抽象」思維
    在第3部分中,我們已經以「波」為例,說明了在物理學的發展中,「類比」思維的重要作用。在本部分中,我們將以「數」的概念發展和演化,來說明在數學發展過程中,數學家同樣需要通過「類比」來發展新的概念,並且數學家居然也和普通人一樣,對概念的理解也受制於生活中所存在的「樸素類比」。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數概念
    這一節主要講「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數的概念」。首先我要提醒你,數的概念並不僅僅是教孩子會數數,數概念的核心是要理解事物與數的對應,比如說3既可以對應3個橘子,還可以對應3個杯子,這是數的實際意義,而會數數,只是記住了數的順序,比如知道1之後是2,2之後是3。
  • 幼兒數概念發展特點與教育
    幼兒數概念的形成、發展包括計數能力的發展、對數序的認識、數的守恆及對數的組成的掌握等幾個方面,但他還沒有總數概念,  幼兒數概念的建構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  引導幼兒感知事物的數量及其關係,建構初步的數概念,是幼兒數學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 2-4歲孩子數、時間、空間概念發展規律,你一定要知道的優秀養育指南!
    2-4歲包含了孩子數概念、時間概念、空間概念的發展敏感期,在這些敏感期出現的具體年齡段,可以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空間想像力,為孩子將來但在數概念、時間概念、空間概念方面,還有待提高。3歲:除非有特殊訓練,否則對數字的概念不會超過「二」2歲到2歲半,是孩子空間概念發展最為迅速的年齡段,他會使用的新空間詞彙越來越多,到3歲之後,也越來越準確
  • 數學從根本上玩的是概念,而不是技巧!
    首先我的題目是數的概念的發展,我猜想,相當一部分同學對這個題目不感興趣,原因就是大多數人在中學學習數學時,會認為數學重要的不是概念,重要的是解題,比如幾何題要會畫輔助線,還有數學競賽中比較難的題目。那麼數的概念是什麼呢,大家知道有理數啊,一看就知道了,絕大多數同學不會去記這個定義,什麼是有理數的定義?幾何的概念也不易被重視,因為什麼是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菱形,一看就知道。
  • 「數系的擴充和複數的概念」教學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對複數引進過程的探索,了解數系擴充的必要性,理解虛數單位及與實數的四則運算規則,理解並掌握複數的相關概念;會運用複數及其相關概念解決有關問題。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複數引進的探究學習,經歷數學探究活動的過程,感受實際需求和數學內部矛盾在數系擴充中的作用,體會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規律,感受人類理性思維的魅力,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重點:複數的概念,虛數單位,複數的有關概念。難點:虛數單位的引進,複數的概念。
  • 數形概念早期這麼教,長大了孩子會感謝你
    這句話可以說是非常有道理的了,孩子小時候學到的東西,很多都能受用一生:小時候喜歡對孩子笑的媽媽,孩子長大後的人際關係一定不差;小時候家長總是對孩子拳拳相對,孩子長大後的脾氣不會好到哪裡去;孩子接觸數形概念比較早,在未來的發展上數學將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說到小時候給孩子培養好脾氣,家長還能輕鬆教育,但是一說到教給孩子數形概念,很多家長就頭疼了:自己有時候買菜還算錯錢
  • 孩子"數概念"一團糟:"遷移效應"來助力,提升數學思維
    概念是在概括的基礎上形成而來的,是用詞來標誌的。兒童對事物的理解,決定於他們的知識經驗水平和思維發展水平。每次回到家門口,有一段將近二十級的臺階,一邊踏上臺階他就要一邊大聲數著:&34;每次數到9就卡殼了,媽媽問他怎麼不走了?小侄子回應媽媽:&34;1&34;數概念&34;數概念&34;數概念&34;數概念&34;3&34;3&34;5&34;第5個&34;數概念&34;數概念&34;睿睿,你兩個碗裡面的黃豆,哪只碗裡的豆子多呀?&34;這隻碗裡有幾顆黃豆?睿睿數一數,告訴媽媽是不是4顆?
  • 寶寶不會數數?別著急,學齡前兒童數學運算能力,是這樣發展的
    在運算能力發展中,不同兒童表現出個體差異,並且這種差異是隨著年齡增長而擴大。在運算能力發展中,&34;20」以上數的運算,兒童依靠實物與不用實物,發展趨勢是一致的。兒童從學會認數到學會運用數,這是整個發展的趨勢。這個趨勢可以推論,兒童的思維的發展是從學會認識概念到學會運用概念。少數兒童在「百」以上加減甚至乘除運算的數字往往超過他們所掌握的數概念,他們能運算,但不能了解數的實際意義。兒童掌握數概念需要數的表象為基礎。
  • 成長進行時|第一百六十四期• 陳佳娜--全面把握數的內涵,整體建構數的概念
    全面把握數的內涵,整體建構數的概念——《千以內數的認識》理論分析  三年級數學組在張衝組長和溫傳美組長的帶領下,一直研心於課標,匠心於課堂,力爭讓每一節數學課程都「削枝強幹,返璞歸真,突出本質」。  「數概念」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貫穿始終,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 皮亞傑兒童空間概念發展的研究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皮亞傑兒童空間概念發展的研究   數和形歷來是數學的兩大支柱,在學前階段,有關兒童數概念的認知的研究層出不窮,並建立了一系列相應的兒童數學能力發展的理論
  • 有理數及其相關概念複習
    老師知道同學們已經學習過有理數的相關知識,但是,真的將有理數這個知識點消化了嗎?我也相信,有的同學已經全部掌握了,但也有的同學估計也忘了,今天,小柒老師帶同學們重新溫習一下有理數,讓同學們重新學習一下有理數相關的知識點,溫故而知新,我相信,複習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 會數數的孩子才會算數—數感是數概念的基礎
    「多少」是一個孩子開始進入數學世界發展的第一個核心概念:「今天你吃了多少塊糖?」,「你的小汽車多還是哥哥的小汽車多?」「你吃了幾根香蕉,爸爸吃了幾根香蕉,誰吃得多?多多少?解決「有多少?」「多多少」」少多少「問題的能力,是孩子對數字和數量感知能力,科學稱為:數感。數感是數量與計算之間的橋梁。發展有意義的數量感知是運算的基礎,是學習數學的先決條件,也是早期學習數學時,容易忽略的重要部分。傳統的數學教學中,當孩子學會了簡單的計數之後,甚至還沒有完全掌握計數策略,就直接引進數運算,這種做法是很不成熟的。
  • 管理聯考數學之數的概念與方法系統
    本文重點講解MBA管理聯考數學中的「數的概念與方法系統」,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你將明白什麼是數,數劃分為哪些類,它們各自的定義又是什麼等等。好了,閒話少敘,快點跟老司機一起上車。GO GO GO!!!數的概念管理聯考數學中的數主要考察考生對實數的理解
  • 初中數學題型:正負數的概念
    學海密探初中數學題型解題秘籍題型:正負數的概念
  • 讓所學的數不再孤單:實數概念的再理解之一
    怎樣才能深入理解數學概念呢我於是探究了一下「理解」一詞:《辭海》中關於「理」字的解釋:(例舉部分相關解釋)1、治玉。《韓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引申為整治、治平。如:修理;理髮。《漢書循吏傳序》:「庶民所以安其田裡,而亡(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