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鄰居和我閒聊說:&34;我笑著說:&34;恰巧,健健奶奶帶著他走過來,健健媽催促健健&34;給我聽。健健一口氣從1數到100,數完後用神氣的眼神看著我,要我表揚他呢。我笑著拿出袋裡一張有十幾隻鴨子的圖片,請健健數一數圖片有幾隻鴨子,健健東指一隻,西點一隻,胡亂數著,最後說:&34;
健健媽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想指責健健,我對她搖搖頭。待健健和奶奶走後,我說:&34;
我們很多成年人都走入一個誤區,以為孩子學會了數數,就是掌握了&34;,&34;可以說是孩子數學思維啟蒙的開端,也是孩子後續開展一切數學活動的基礎。
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徵和本質特徵的反映。概念是在概括的基礎上形成而來的,是用詞來標誌的。兒童對事物的理解,決定於他們的知識經驗水平和思維發展水平。
1、 幼兒&34;的形成依次經歷四個階段
在&34;的第一階段中,孩子主要表現出機械記憶,像背順口溜一樣。如同前面的案例中,健健從1數到100,他並不理解數的實際含義;到了第二階段的&34;,孩子要學會根據物體的數量一個一個的數,這個過程必須藉助手、眼、口、腦多種分析器官幫忙才能做到。大多數孩子在兩歲半左右,都能夠指物說到2和3;在第三階段&34;的過程中給孩子報一個數,他能夠取出對應數的物體,這也是第二階段&34;的逆向過程,也讓孩子順利到了第四個階段:掌握數概念,建立起清晰的認知。
有一段時間,家裡接近3歲的小侄子非常熱衷於和我們展示他剛學會的從1數到10。每次回到家門口,有一段將近二十級的臺階,一邊踏上臺階他就要一邊大聲數著:&34;每次數到9就卡殼了,媽媽問他怎麼不走了?小侄子回應媽媽:&34;1&34;數概念&34;數概念&34;數概念&34;數概念&34;3&34;3&34;5&34;第5個&34;數概念&34;數概念&34;睿睿,你兩個碗裡面的黃豆,哪只碗裡的豆子多呀?&34;這隻碗裡有幾顆黃豆?睿睿數一數,告訴媽媽是不是4顆?&34;指物說數&34;媽媽煮飯要用到豆子,你給媽媽拿3顆黃豆和4顆黑頭吧。&34;按數取物&34;遷移效應&34;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具體來說,遷移就是一種學習獲得的知識、技能、學習方法和態度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34;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34;舉一反三、觸類旁通&34;正遷移&34;負遷移&34;幼小銜接&34;一周有多少天?&39;星期&34;今天是星期六,明天是星期幾?&34;過程教學&34;是什麼?為什麼?&34;怎樣做可以快速知道這裡有多少種雪花片?&34;怎樣知道各種顏色的雪花片有多少個呢?&34;如果要把3片雪花片分成兩堆,你會怎樣分?&34;過程教學&34;過程教學&34;如果…..會怎樣?&34;…..讓你想到了什麼?&34;為什麼?&34;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34;填鴨式&34;死知識&34;是什麼&34;為什麼&34;有沒有發現5的分成裡面有多少種方法?(4種)&34;這四種方法中有多少種方法的位置調換了?(2種)&34;左邊的數字和右邊的數字有什麼不一樣?(左邊數字不斷增多,右邊數字不斷減少)……
其實,在以前的學習中,孩子沒有掌握數的分和組成規律,即互換律和互補律。當孩子掌握了數的分和組成規律時,自然會舉一反三把其它數的分和組成學會。
所以,掌握數的分組成,從本質上說是從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來掌握數的結構。數的組成揭示了一個數可以分成幾個數,反過來幾個數可以組成一個數。這樣使孩子從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上理解數之間的關係,不僅加深孩子對數概念的理解,數學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採用&34;進行教學,讓孩子在分析、比較、概括中掌握知識,不但要&34;,而且要&34;。這樣,對孩子後續的學習能起到正遷移的作用。
在《兒童心理學》一書提到,&34;
1、 運用&34;,選擇符合孩子學習的方法和內容
小侄子很喜歡小汽車,這時,他媽媽就會和他一起一邊點一邊數,數一數小汽車有多少輛?不同顏色的小汽車各自數量有多少?然後會請他到數字卡片來找出和小汽車相對應的數字。
心理學家認為,環境和教育條件是影響幼兒有關數的認知發展水平的主要原因。因此,父母和老師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對於發展孩子的數概念具有重要影響。
2、 靈活多樣的數學遊戲,助力孩子數的概念形成
重視孩子的個體差異。孩子在數概念的形成中,由於概括抽象能力和生活經驗的不同,可能會表現出學習速度和風格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數學遊戲活動,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是我們要考慮的。
在孩子學習認識6以內數的相鄰數時,大三班的鐘老師會精心準備好三份材料,一份是根據圖的物品寫出6以內的數字;一份是每一張圖裡面的三個數字少了中間或者左邊,讓孩子根據數和圖的順序填出合適的數字;一份是直接中間一個數字,請孩子寫出左右的相鄰數。這樣的話每一個層次的孩子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得到了進步。
3、充分利用&34;和&34;,讓數概念變得好玩又有趣。
暗示效應是指在無條件的對抗下,用含蓄、誘導的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造成影響,從而間接地促使其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有一次,中二班的孩子們正在操場玩跳呼啦圈遊戲,準備結束時,小朋友們都很熱情幫著老師收呼啦圈,這時,李老師說到:&34;小健很快跑過來說是5個。其他小朋友馬上指出來說不對,是6個。看到小健失落的眼神,我蹲下來拉著小健對大家說:&34;
積極的暗示就像潤物細無聲的細雨,悄悄滋潤著孩子稚嫩的心靈,當孩子在認識數概念時,難免會出錯,這時我們父母和老師不是用消極的評價,而是積極的評價和積極的暗示,孩子就會不斷進步。
隨機教育,是指在教育計劃之外的,隨客觀提供的教育時機而臨時組織進行的教育。美國的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說過,&34;。
我是,幼兒園高級教師、園長,喜愛讀書。致力於親子教育和家庭教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