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早些時候,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將其內閣大臣們召進一間屋子,不允許攜帶手機,而後扔出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他將舉行全國電視演講,宣布廢除該國近90%的紙幣。
莫迪及其顧問秘密準備的這個行動,立即將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的印度推到了全球反現金運動的第一線。
《華爾街日報》指出,歐洲央行也曾表示將在2018年停止印刷500歐元的紙幣。加拿大和新加坡也逐步淘汰了大額紙幣。菲律賓、丹麥和其他國家也紛紛採取措施,鼓勵民眾更多地使用電子支付。但並沒有國家像印度這般激進。
為了打擊逃稅、恐怖主義和政府腐敗,莫迪使印度最大面額的紙幣和最常用紙幣——1000盧比和500盧比(功能相當於人民幣的100元和50元)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廢紙。
印度人可以將這兩種被廢紙幣在年底前存入銀行保值。印度政府也發行了面值為500盧比和2000盧比的新幣,但發行額目前僅佔2300億美元被廢紙幣的約四分之一。
莫迪在最近一次電臺演講中稱:「這個國家今天想完成的一個偉大任務是,實現我們無現金社會的夢想。」
但對於一個只有少數家庭支付個人所得稅,甚至大部分交易都是通過現金完成的國家而言,莫迪此舉造成的混亂可謂相當嚴重,而且也給印度經濟和他本人的支持率帶來了新的風險。
據界面此前報導,由於舊鈔廢除、新鈔緊缺,以及自動取款機技術問題,印度消費者正在縮減開支。消費支出在印度經濟中所佔比重達到56%。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甚至大型企業的供應鏈正陷入停滯,這可能導致當前季度企業營業利潤下滑至多40%。
滙豐銀行(HSBC)在一份報告中稱,取消大額流通貨幣的舉動可能導致印度經濟增速在未來12個月下滑至多1個百分點。
莫迪的反對者、印度前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在《印度教徒報》(The Hindu)的一篇特稿中寫道,莫迪此舉是個「巨大災難」,這一「衝動的決策」破壞了民眾對政府保護其財產的「信念和信心」。
辛格稱:「這些決策的意圖非常崇高,而且也值得得到忠心的支持」,但「通往地獄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鋪就的」。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對發達經濟體而言,調整現金的使用是完全合理的。雖然紙幣在遙遠的未來依然有許多優點,如隱私性和電力中斷時的可靠性等;但100美元和500歐元等大面額紙幣對大部分零售交易而言,幾乎沒有什麼影響。而且有許多證據顯示,大面額紙幣主要被用來逃稅和犯罪。
但對發展中經濟體而言,在沒有足夠的電子支付基礎設施前,不應該採用逐步淘汰現金的方法。在印度,78%的財務往來都是通過現金完成的,並且超過一半的人沒有銀行帳戶。
為了緩解民眾的焦慮,並加快向無現金支付的轉換,印度財政部長賈伊特利(Arun Jaitley)宣布將採取措施推動「無現金化」行動,其中包括為村莊提供刷卡機等。
賈伊特利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政府將向人口達1萬的村落提供兩臺銷售點刷卡機,將有10萬個這樣的村落被選出。此舉將有利於印度農民,而農民的人口接近7.5億。」
上述舉措作用還有待觀察,但技術的進步無疑是「現金的詛咒」。得益於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的發展,在一些信用卡和借記卡從未曾觸及的角落,手機支付正使得小額無現金交易變得觸手可及。
但是,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印度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不到三分之一,而且網絡連接的不完整也妨礙了一些地區電子交易的展開。
儘管如此,仍有數百萬印度人註冊了移動錢包。一些從未用過信用卡的夫妻店、茶攤和人力車司機們,也學會了如何通過廉價智慧型手機進行電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