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記住,三歲之前不要離開你的孩子

2020-09-05 不辜負生命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母親要做到3歲之前有恩於孩子,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因為孩子在三歲之前對一切都是陌生的,安全感來源於母親的關愛,這個時候一定要多給予孩子關心和呵護。孩子從家長那裡得到足夠的關愛和安全感,才會對世界不感到恐慌和害怕,才會有探索世界的勇氣和決心。

現在的生活壓力很大,幼兒園動輒就每月幾千塊錢的費用,房貸車貸各種壓力造成生完孩子的媽媽不返崗上班,就會出現經濟危機,如果雙方老人可以幫忙照料,一般都會去上班。尤其事業型的女人,害怕因為生孩子撫養孩子斷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現實壓力下,我們都會對孩子託管給長輩表示理解 ,但是很多時候寶媽上班回來會很累,對孩子會缺乏應有的耐心,甚至會跟孩子發脾氣,有時候在職場壓力大了,會很難調整好心情應對孩子,這些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將來的性格形成也有一定影響。

在單位曾經有一個新入職的同事,能力很強,孩子不大剛進幼兒園小小班,她愛人在外地工作,愛人一周回來一次,一直她自己弄孩子,因為受了周圍人的影響,對她大談女人要自立自強,獨立有收入才能有價值之類的話,闖進了壓力很大的我們這個行業,因為學習任務繁重,業務壓力大 ,她坦言每天孩子上幼兒園稍微磨蹭一點她就會跟孩子大喊大叫,孩子就會一天不高興,而且,冬天那幾個月,幾乎每月都生病,因為事業她無瑕仔細關注孩子的飲食起居,畢竟孩子還小,在幼兒園一年孩子幾乎沒長個,因為孩子病了總請假,要照顧孩子,部門領導總是批評她,她也很感覺委屈和左右為難。因平常我們談的上來,職場也沒有什麼利益上的瓜葛,她就誠懇的跟我說了她的處境和心境,提出了想辭職回家先照顧孩子的想法,她說等孩子三歲以後在考慮進職場,我跟她說了我的經歷,我沒有直白的給她建議,用我過來人的心靈路程,講了我的故事。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人生中,每個階段,都伴隨著遺憾和無奈。有些遺憾是因為我們年少無知,隨著歲月更迭,我們在糾錯中前行,不斷成長,覺得那是成長中的陣痛,也就不會耿耿於懷。有些無奈是世事無常,身處當時的境地,無力改變的一種算了的逃避。這些不會對今後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都隨他去吧 ,不糾結,不回首,放過自己最好。但是相信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有一種遺憾和悔恨,卻是時時回想起來,都難以釋懷,恨不得回到當初重新再來一遍。

作為一名母親,我是個很不合格的媽媽。雖然現在兒子很優秀,但是母子間缺少的是那種水乳交融的依戀與愛,每當看到別人的孩子對媽媽的那種由衷的愛,心裡就很羨慕。我總是感覺血緣關係維繫了親情,其實真正維繫不了的是那種從心而來的親密。

兒子一歲多的時候,愛人去世,雖然從小孩子沒有離開過我,但因為我忙於事業,一直主要由姥姥照看,那時候年輕,對教育子女根本沒有什麼概念,孩子小的時候感覺纏人,不願意照看,覺得為了孩子多一些物質基礎,選擇了事業打拼。在孩子三歲之前的依戀期少了最重要的陪伴,後來看了李玫瑾教授講到,三歲之前是哺乳期,是孩子和母親建立親子關係最珍貴的時期,這個時期確定了以後孩子是否能夠聽你的話,真心愛你,叛逆期是否能迅速度過。我錯過了這個時期,後悔當時自己的無知,更慚愧作為一個母親,當年缺失了那份最可貴的母性,如今追悔莫及,雖然可以說年少不懂,但回想起來其實只是三年的陪伴,卻葬送了母子之間血濃於水的原始性,至今為止只有我能感受到微妙的隔閡在歲月中總是揮之不去。

孩子接下來的童年歲月,雖然可以經常看到他,但是我幾乎忽略了他的成長,他從蹣跚學步到一下子長成180的大男孩,仿佛就是一瞬間,如今回憶起來,他畫畫,打籃球,滑輪滑,樣樣出色,我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學的。我沒有參與他的整個成長過程,我連個觀眾都不算,他的學業出色,乃至在大學期間拿獎盃打比賽,我都不知情,他也不屑說。回想孩子小時候的淘氣,好動,到上了初中後的沉默寡言,還有他有幾次早戀,大學畢業後事業的迷惘,我都不知道。母子間溝通太少了,我現在好像在說的都像講別人家的孩子一樣,那份母親參與其中的樂趣根本體會不到,這種刺骨的遺憾,和無法追回的悔恨啊,希望看到文章的人都不要體會。

孩子現在大了,在成長中我們交流少,但是小時候生活中我的強勢給了兒子極大的壓迫感,現在偶爾孩子會提及,沒有埋怨,只是說媽媽強勢會帶給男孩子懦弱和膽小。今後結婚有了孩子要叫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自由的家庭環境裡。

兒子是個很敏感的暖男,偶爾的提及小時候很少陪他,沒有給他買過玩具,沒有陪他去過哪裡,眼神了會出現無限落寞。

兒子性格很獨立,很陽光,看不出一點童年教育陪伴缺失的痕跡,更看不出是個單親孩子,這點還是很慶幸,因為他自己看書療愈了童年的創傷,也理解了當年我孤軍奮戰的不容易,現在很孝順,也很懂事很自強,但是留在我心裡的那塊隱痛是不能碰到的傷疤,雖然很多人安慰我,單親孩子還這麼優秀,認可我的教育,但是我知道我對孩子的虧欠,這種虧欠也許要靠今後的歲月慢慢修復,這種追不回的遺憾也要靠我自己慢慢療愈。

子女投奔我們而來,我們歡笑著迎接他們,他們只能和我們近距離的需要我們全情陪伴十幾年,這段美好歲月珍惜珍惜,一定要珍惜,什麼都能重新來過 ,唯有與子女共處的童年時光,一去不復返啊。

我淡淡地說,同事認真的聽,她是個很有悟性的女孩子,我看到她眼裡有淚水在閃爍,我講完了我的故事,她站起來抱了抱我 ,說了一聲謝謝。

後面她故事我不用多說大家就猜到了,她辭了職,安心回家陪孩子,疫情期間買了在家研究房子,用極低的價格買了一套天津最好的學區房,電話裡沒有脫離職場後的失落,都是陪伴孩子成長帶來的喜悅。

寶媽們,如果你有幸看到這篇文章,不要被我誤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不盡相同,陪伴子女成長有各種方式,只是你的愛不要遠離,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有些遺憾終究會是一種永遠都遺憾

相關焦點

  • 孩子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入睡,對身體是最好的,寶媽們要記住了
    孩子在這個&34;之前入睡,對身體是最好的,寶媽們要記住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能夠擁有充足的睡眠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現如今的成年人由於工作壓力比較大,睡覺的時間也是越來越晚了,就算是成為了父母之後,還是習慣於晚睡,孩子長時間下來也會配合爸媽的生物鐘,形成了晚睡的習慣,但是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時期,晚睡對身體發育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發育,也決心也改掉自己晚睡的壞習慣
  • 寶媽們不要為了圖省事,給孩子用安撫奶嘴,孩子以後會抱怨你的
    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其新聞內容是描述孩子在發育階段,因為過度使用安撫奶嘴而導致牙齒發育不良。安撫奶嘴對於安撫小孩能起到一定作用,也能減少母親的負擔。但是,有些小孩子的牙齒坑窪不整、左右不齊,還有一些孩子的牙齒生長嚴重畸形,有些孩子甚至還長成了齙牙。究其因,其實主要是由於長期使用奶嘴來撫慰小傢伙,才導致這類發育不良的情況。所以,建議一定要控制好小傢伙們的安撫奶嘴的使用時間,合理規定使用次數。首先,要定期給安撫奶嘴消毒。
  • 寶媽為讓孩子斷奶,「忍痛」離開一星期,網友怒批:這是在傷害娃
    ,有位寶媽為了上班,正在想辦法給寶寶進行斷奶,可是嘗試了各種辦法依舊不管用,於是她下定決心,「忍痛」離開寶寶一星期,讓婆婆幫忙照顧,用奶粉和輔食來代替母乳,等孩子適應之後自己再回來。要知道,1歲前的孩子正處於親子依賴的關鍵期,此時的孩子對媽媽特別的依賴,如果突然之間分別,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 帶孩子出去旅遊,卻成為朋友圈的「三等公民」,寶媽的痛無人懂
    01這次的假期,不少寶媽都帶孩子出去旅遊了,但是卻被朋友圈裡的好友無情吐槽,還被分為一、二、三等公民。她們已經不敢帶孩子出門旅遊了,已經做好了和孩子「戰鬥」的準備,甚至有些寶媽認為,自己的痛無人懂。02這一、二、三等公民雖然有玩笑的成分,但也是現實的寫照。生活在最底層的「三等公民」,不僅要忍受生活帶來的艱苦和朋友吐槽的語言,還要忍受孩子帶來的致命一擊。
  • 「等孩子上學了,我就去上班」,現在這些寶媽們怎麼樣了?
    家庭的經濟實力:家庭條件好的有很多,同樣也有很多人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媽媽在家帶孩子,爸爸一個人工作壓力很大。所以寶媽們便會想著等孩子上學了自己也能去賺錢,為了家也是為了孩子。社會因素:寶媽們再去找工作時其實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視。一方面是在家帶孩子幾年企業擔心技能生疏,工作能力下滑;另一方面是企業更擔心寶媽會因為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寶媽就要請假,也會影響到工作進度等。
  • 孩子三歲前有這些小愛好,以後學習不用太操心,寶媽偷著樂吧
    導讀:孩子三歲前有這些小愛好,以後學習不用太操心,寶媽偷著樂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三歲前有這些小愛好,以後學習不用太操心,寶媽偷著樂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不知道的秘密,教育孩子三歲之前要比三歲後重要這麼多。
    那麼,家長對於孩子的啟蒙教育,又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才是最合適。教育孩子是在三歲之前合適,還是三歲之後教育?一定要記住是三歲之前,贏在起點。大腦的結構,三歲之後到三歲大腦已經形成了百分之八十。人生的很多性格、心智模式都已經定型了。三歲之前最關鍵。
  • 孩子過了幾歲,就該脫掉紙尿褲?寶媽千萬別偷懶
    寶媽二:我家也是,孩子今年兩歲了,已經穿了兩年的紙尿褲了,花的錢也不少了,幸虧老公掙得錢不少。寶媽一:你們打算讓孩子穿到幾歲?還有就是你家孩子一片用多長時間?寶媽三:我也想知道,我家寶寶今年一歲了,還在穿紙尿褲,但是屁股上最近起了一些紅疹,所以就不好再用紙尿褲了,但是洗尿布太麻煩了。寶媽一的問題也是很多寶媽的問題,孩子的紙尿褲用到多少歲正好呢?今天我就來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 寶寶三歲之前,要和母親經歷三次「小離別」,破解分離焦慮有辦法
    在寶寶三歲之前,寶寶會同母親經歷三次「小離別」,並且寶寶和母親的每一次離別,都會留下刻骨銘記的回憶。寶媽聽到寶寶哭,也會不忍心,怕孩子哭壞了嗓子,就會心軟。在白天的時候,大人也不要給寶寶講一些恐怖的事情,也不要用「你不聽話一會就有鬼來抓你」這種話來嚇唬寶寶。可以在房間中給寶寶放置一臺小夜燈,在晚上的時候,可以關掉燈來讓寶寶感受黑暗,讓寶寶對黑暗不再害怕。
  • 「你在幹嘛?」,產房出現人販子,寶爸寶媽們要警惕
    產房出現人販子嚇壞寶爸寶媽:鄰居陳女士最近剛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全家人都高興得不得了。由於陳女士身體比較虛弱,在陳女士生育之後很多事情都是陳女士的丈夫來做。某天下午,陳女士看到丈夫實在是太勞累了,於是就讓丈夫回去先休息一會兒,晚點再來看她和孩子。
  • 孩子進校門抱麻麻被同學笑媽寶!送別擁抱是一種愛,一輩子不要停
    到了校門口孩子依舊照往常緊緊抱了我一下說了一聲:麻麻掰掰!現在媽寶這2字依舊在我腦袋裡盤旋,我孩子真的是媽寶嗎?我可能當下覺得孩子因為這個原因被拒絕一起進學校而有點難過,回來想想又害怕孩子在學校被同學笑。面對疑惑,朋友圈發布之後,許多網友紛紛相挺,說:『這是愛』、『媽寶這名詞被濫用了』、『媽寶定義不是這樣,別多心,這是愛你的表現!』
  • 開發孩子智力的「黃金期」寶媽們知道嗎
    事實上,除了遺傳之外,孩子智商的後天培養也很重要。  一個後天創造的環境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智力開發智力,孩子的智商都有一個黃金時代。 如果父母能抓住時機,孩子的智商可以大幅度提高。那麼,當孩子的大腦發育的&34;是什麼時候?寶媽一起來了解了解。
  • 46歲寶媽送二胎上幼兒園,被老師誤稱「奶奶」,寶媽:我這麼老
    導讀:46歲寶媽送二胎上幼兒園,被老師誤稱「奶奶」,寶媽:我這麼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6歲寶媽送二胎上幼兒園,被老師誤稱「奶奶」,寶媽:我這麼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很少有孩子能躲開幼兒急疹?2歲內高發,寶媽護理記住兩點
    幼兒急疹,在醫學上也被稱為薔薇疹、玫瑰疹,是絕大多數寶寶在2歲之前都會得一次的發疹性疾病,常見於6~15個月的兒童。這時寶媽們不要過度擔心,你的緊張和哭泣反而會引發寶寶的不良情緒,對恢復不利。可能很多寶媽都不理解:為什麼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一次幼兒急疹?從寶寶的生長特點來看,2歲之前機體免疫力還沒有發育完善,面對人類型皰疹病毒6型、7型等病毒無法抵禦是一方面。
  • 孩子白天不咳晚上咳,可能是脾虛!調理脾胃,記住「兩要三不要」
    文丨福林媽咪冬天真是一個不友好的季節,一到這個時候,寶媽們都會特別戒備,生怕孩子因為天冷生了病。這幾天在後臺就總能收到寶媽們的留言,說自己家的孩子生病總不好,一般的感冒發燒都好治,帶孩子看醫生吃吃藥,過幾天就生龍活虎了。
  • 寶媽崩潰:孩子一刻都離不開我,是孩子的依賴也是分離焦慮
    媽媽群裡有一位媽媽控訴自己的孩子,其他寶媽附和,原來很多家庭都有「黏人精」。這位媽媽說,無論自己走到哪裡,孩子都跟著,一眼看不到就會哭。上廁所的時候,他趴在門上,拍門哭喊著讓你出來;帶她出門遊玩,他從不理會其他小孩子,就在媽媽邊上發呆;許多家長很奇怪,自己小時候也不這樣,為什麼孩子會這麼黏人呢?
  • 人販子大白天搶孩子,還大喊寶媽出軌,寶媽的反應很機智
    有一位寶媽,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正在地攤上挑選玩具,這時,一個強壯的男人走了過來,一把搶走寶媽懷裡的孩子,緊接著就開始毆打寶媽,一邊打還一邊大喊:「我讓你出軌,還想偷偷把孩子帶走。」這位寶媽當時被打懵了,但是她馬上反應了過來,知道人販子想搶走孩子,所以死死地抱住那個男人腿,一邊哭一邊對周圍的人說:「我不認識他,他搶我孩子。」
  • 孩子未來身高如何?滿足「三長一高」日後矮不了,寶媽趕快看一下
    原創|小豆芽育兒記除了顏值,身高對孩子的形象同樣非常重要,高挑的身材會給孩子們加分不少,會給人留下一個不錯的印象。對於孩子的身高,很多寶媽都會非常好奇,可孩子還小,我們怎麼看孩子日後的身高?其實寶媽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孩子,如果孩子滿足「三長一高」,那麼日後矮不了。
  • 寶寶睡眠不好,全憑一口仙氣的寶媽應該怎麼辦?謹記三要三不要
    1、要及時補眠寶寶出生3個月之前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睡覺,這時爸媽千萬不可以改變寶寶的睡眠時間,要根據寶寶的生理時鐘按時餵奶按時睡覺,寶媽也要趁機多睡一會,不要寶寶睡著就放飛自我,玩手機,追劇,等寶寶醒來又夠你喝一壺了~2、要早晚分明三個月以後,我們就要教會寶寶早晚分明。
  • 寶媽們記住了,不是滿月
    寶媽們記住了,不是滿月! 生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剛出生的孩子大多數的情況之下是有頭髮的,就是我們所說的胎髮。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會選擇在孩子滿月的時候給孩子把胎髮給剃掉,因為很多人肯定多聽過,在滿月的時候把孩子的頭髮給剃掉,寶寶以後的頭髮就可以變得又黑又亮。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如家長的願擁有一頭令人羨慕的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