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凡事因人而異」

2021-02-20 十點讀書

《老子》裡講:上善若水,講的是水的變化之道,其實做人之道也是同理。

古語裡說,人要外圓內方。

聰明人,都要學會變通。

凡事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

你的好意,要留給感恩的人;你的疏離,是對那些不值得的人。

如此,才能讓善惡歸位,好意不被辜負。

 

以前上學的時候,身邊有個外號「活雷鋒」的同學。

平時為人處事,他總是捨己為人,別人一有難處,第一個就會想到他。

人人爭搶的獎學金名額,有人更需要,他便拱手相讓;

別人弄壞了他的自行車,說了幾句可憐的話,他就不再追究,自己花錢修好;

同學求職沒有正裝,他就把自己還未拆封的西裝借給他……

他總是真心為別人付出,但卻沒有多少人感謝他。

畢業了之後,很多人都記不全他的名字,只是「活雷鋒」地叫他。

他的善良遇見了一群不懂感恩的人,他們心安理得地接受他的付出,得到便利後,連聲謝謝都沒有。

不分善惡的付出,只會成為助長惡的溫床,他們接受得心安理得,你付出得失望疲憊。

聽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富有的華僑,準備拿出一筆錢來資助貧困山區的學生。

得到資助名單之後,他先給這些孩子郵寄了一些書籍和學習用具,並且在郵件中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

老華僑的做法讓別人十分疑惑:留下聯繫方式,所為何意?

與此同時,老人每天都十分期待地查看自己的信箱,直到有一天,老人終於在自己的郵箱中發現了一封來自山區的郵件。

信裡,收到書本的孩子,給老人寄來了一張節日賀卡,感謝老人的善意。

老人收到信件之後,立即安排給這位山區學生進行了慷慨的資助,同時,也放棄了對其他孩子的幫助。

老人這才解釋他的做法:

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值得豐厚的獎賞和幫助。

電影《教父》裡說:

「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不是所有人都配的上你的善意,你的好要留給珍惜的人,你的付出才不被辜負。

 

前段時間,遇上一波公司裁員潮,朋友的公司也不例外。

按照他以前的作風,一定會留下那些能兵虎將,等到風向好的時候逆勢而起。

但當結果公布的時候,很意外,名單裡還有一位業績平平的的員工。

我很費解,就問他留下她的理由。

老闆回答:「沒有什麼,因為她讓人安心。」

他繼續補充:

「記得上次公司搬家嗎,別人搬完自己的東西都下班回家了,只有她幫助清潔阿姨打掃到很晚,這不是她的義務,但是她卻選擇留下,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女孩不錯。」

「別人都很聰明,人與人之間卻充滿了精緻的冷漠,但是公司有她在,感覺公司會越來越好。」

公司不僅留下了她,還給她加了薪。

讓善良的人受到嘉獎,是這個世道樸素的正義。

如果讓善良的人得到保護是一種真理,那麼讓壞的人受到懲罰,也是一種正確。

聽過一個古代的故事。

有個修行的小徒弟很疑惑,師傅平常都對人很好。

山下人家誰家遇到問題了,請他幫忙,他都會熱情對待,毫不推脫。

只有一個例外,每次當山下有位人家的年輕人過來請求幫忙的時候,師傅總是冷言冷語,直接打發。

事後,年輕人總是散布老師傅的壞話,說他為長不仁。

小徒弟不解,就問師傅:何以區別對待?

師傅回答:

「這個年輕人過來請人幫忙,進門後卻大搖大擺,一副你必須幫我的樣子。

稍微了解一下這個人,就會知道,他借錢不還、為子不孝,劣跡滿滿。

我們為什麼要幫助這樣的人呢?」

無法識別惡的善意,不僅讓自己的善意被踐踏,甚至還會成為惡意的幫兇。

善良不僅要有牙齒,善良也要有明辨。

你的善良很貴,千萬要留給值得的人。

 

不分善惡的善良,有時候是縱容他人行惡。

真正的善良,既有菩薩心腸,又有金剛手段;

真正的善良,是對好人伸出援手,面對惡人,亮出獠牙。

佛經中記載這樣一個故事:

菩薩發現商隊中有一個強盜,並且一早就看透了強盜的計謀,預備把商人殺光之後搶奪財物。

菩薩很糾結,到底要不要阻止這場悲劇。

如果阻止,他又陷入兩難:

殺了強盜,就犯了殺戒,就要墮入地獄;不殺強盜,商人們就會命不久矣。

糾結良久,他最後選擇把強盜殺了。

一味愚善,有時是以善之名,行惡之事,成為另一種無意識的惡,而那些對惡的包容,就是對善的殘忍。

善良並不是每次都以溫柔的樣子出現,有時候明辨是非的霹靂手段,既是對善的保護,又是對惡人的提醒。

《我的前半生》中有一句話很在理:

遇到混蛋,我就是混蛋;遇到好人,我就是好人;

我對別人的態度,取決於我眼前的人怎麼樣。

凡事因人而異,好心絕不浪費。

當我們有區別地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有秩序起來。

所謂因人而異,不是見風使陀,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而是善意不該被欺負,而是要被守護,善意更要學會自保。

可以不用扎人,但是身上必須有刺,這樣我們才有能力、鎧甲去守護想要守護的東西。

餘生,請左手善良,右手匕首,既能善意對人,又能自我捍衛。

不必把真心給了不值得的人

雙向的付出,才有意義

歡迎點進文末視頻號了解

記得點讚+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做人要腳踏實地,做事要實實在在
    在我們的生活裡不管做人還是做事都要腳踏實地的走,穩字很重要。不要還沒學會走就想要跑了,摔跟頭是遲早的事。不是運氣好,只是時候還沒到!我們人與人之間接觸應該多一些真誠多一些信任,現在似乎這種現象越來越珍貴了。
  • 凡事要有度,物極必反!(深度好文)
    人生,講求一個度字,物極必反,水滿則溢,凡事須有度,過猶而不及。 做人要大度,做事要適度;內心要有溫度,眼界要有寬度;目標要有高度,努力要有長度。 刻意追求完美,人累己累;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萬事萬物,皆有分寸,把握好分寸,方能運籌帷幄,恰到好處,事半功倍。
  • 做人,要知理、知趣、知足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來源:哲學人生網(ID: zxrsnet)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曾說:一個人必須把他的全部力量用於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費在任何別的事情上。
  • 做人,格局要大!
    但無論如何,做人一定要記住:要有格局,而且,要有大的格局。說白了,你可以很平凡,也可以不醒目,你可以沒錢,也可以不懂交際,但是你做人一定要有志向,一定要大氣。這是做人的胸懷,也是做人的格局。人到中年,感覺到:一個人的胸懷有多大,眼界就有多寬。而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有多高。
  • 我對學前教育的看法: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凡事皆有度,過之猶不及。幼兒園教小學教育內容沒有什麼不妥。上世紀80年代,我代一、三年級複式班,一個班46人,而當時的一年級基本上不用太費心思傳授新課了,在幼兒班已經把一年級內容學完了。你永遠不要低估3——6歲小孩子的潛能,他們完全可以在玩耍、娛樂的同時,捎帶就把一年級內容學完了。
  • 佛教:凡事,三思而行
    人貴有倆肋插刀之義氣,人貴有成人之美、樂施好善的本心,但也要認清自己的能力,承諾要給自己留點餘地。凡事,三思而行,用心去做,盡力去做,便足夠!做個善良有愛、誠實守信的人。我們要盡力做到,諾不輕許,許則為之 。
  • 做人,一定要以真誠為先;心靈,一定要以厚道為本
    做人,一定要以真誠為先;心靈,一定要以厚道為本。樂觀一點,開心一點。生命如此短暫,別把時間浪費在,不值一提的事情上。累時就歇一歇,隨清風漫舞,煩時就靜一靜,與花草凝眸,急時就緩一緩,和自己微笑!人活著,無非就是體驗一下如何做人做事,做人不難,在於你怎麼做,好人,終究會被珍惜,壞人,難逃眾人唾棄。
  • 凡事不要做的太過
    有句老話曾說,「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做絕」凡事倘若做的太過之人所以做人,凡事留有限度,待人寬容大度。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留一點好處給別人。不管什麼事情,都要留一步路讓別人走。所以,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留一點餘地,把人做過了,臭名遠揚,把事做絕了,身敗名裂。
  • 做人懂得隨遇而安,凡事不可強求
    此時,我們要學會對生活的歡樂和悲傷皆以微笑面對,從心底接受生活中那些不如意事,以豁達的姿態面對,懂得隨遇而安。一個新來的小和尚來到後院,看到院子的草已經枯黃了,於是跑到老和尚跟前說:「師父,後院的草太難看了,我們買些草籽撒上吧。老和尚慢條斯理地回答:「等有空了再買吧,什麼時候都可以散,急什麼?
  • 做人要厚道,待人要真誠,不投機取巧,不貪圖私利
    人活著,不能太自私,沒有人能夠獨立於社會而存在,倘若凡事只為自己考慮,從不顧及別人的利益,只想著索取和佔有,最終恐怕只會是得不償失。做人,不能眼裡心裡只有自己,不能凡事只想著得到和佔有。這樣的人,看似佔盡了便宜,實則失去的更多。人生路上,如果獨自行走,只會越走路越窄。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比誰更笨,只有誰比誰更自私。總是把別人的善良、大度和寬容當蠢笨來看的人,其實自己才是最笨的、最愚昧的、眼光最短淺的人。
  • 做人要厚道做人要實在 巴菲特做投資只講理性
    高層次的大義之人有意而為伸展正義,就應當得到好的結果好的回報:我對你講義氣,你也要對我講義氣。我做事符合正義,你做事也要符合正義。高層次的講禮之人做事有意而為,事事要符合禮節,如果對方不講禮,不以同樣的禮節回應,就會捋起袖子抓住人講禮,講禮不行,只好動手了,先禮後兵。  大家一比較前面說的道德仁義禮,就明白它們的差別了。最高層次是大道是規律是天理公理真理,讓天地萬物自然有序運行發展。
  • 佛教:做人,一定要積這三德
    人生有德行才會有福氣,凡事以德為先,說話留有口德,做事有道德,做人有品德,當你能把這三德牢記於心並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就會給你帶去好人緣,迎來好運氣!做人有道德做人 厚德才能承載萬物, 做人德為貴。人要有仁義禮智信,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載物,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者能愛吾老之老關吾幼之幼,天下大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待人溫文爾雅,是仁者也!
  • 廣西做人工助孕大概要花多少錢?
    當然,在選擇人工助孕之前,大家都會擔心其收費和成功率,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講,廣西做人工助孕大概要花多少錢?   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和醫學的發展,大家對不孕不育治療不再避諱,也通過人工助孕方式實現了自己生兒育女的願望。
  • 抖音做一個凡事不問的俗人是什麼歌 生而為人歌詞介紹
    抖音做一個凡事不問的俗人是什麼歌 生而為人歌詞介紹  抖音做一個凡事不問的俗人是什麼歌?據悉,這首歌歌名叫《生而為人》,是歌手尚士達演唱的一首民謠歌曲,小編也是在抖音上聽到的這首歌。下面來看一下。
  • 我的稱呼有幾種 答案因人而異
    我的稱呼有幾種 答案因人而異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30日05:00  北京青年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
  • 做人要富有人情味
    凡事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一番,如果你遭遇同樣的事故,自己該怎樣處理,然後再返回自己的角度看待該問題,事情自然會好辦得多,該留情面時就沒有必要讓別人下不來臺。人之相處,以和為貴,以情義為先。       下屬喜愛有人情味的領導者,還表現在做人的靈活性上。有些規則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下屬討厭那些像鐵板一塊,過分拘囿於條條框框,而不知適當通融的領導者。優秀的領導者應善於將規則和人情味恰當調和,很多問題當你從人情味的角度去考慮,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 佛說: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品讀)
    佛說:「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所以有時,難得糊塗才是上道。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人生,說到底,活的是心情。什麼事情都不能到底,所以孔老夫子說「中庸之道」,什麼事情你看到底了,勢必緣分早盡。
  • 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有始有終,才不負來人間走一回
    何時何地,都要明白,不為物喜,不為己悲,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凡事要問心無愧。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章內容無關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愛才有度,以愛人之心做事,以感恩之心做人,互相欣賞與鼓勵,定有收穫與回報,記人長處莫記短,心無旁騖天地寬。
  • 高情商聊天術,說話要因人而異
    要想和別人談得投機,不是隨便聊聊就可以的。對待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交談方式,談對方感興趣的事情,在談話一開始就有共同語言,才能打開話匣子。面對不同的人,就要用不同的交談方式,即所謂的「因人而異」。孔子的意思是說,冉求平時做好事退縮,所以我就給他壯膽;仲由好勝,膽大勇為,所以我要勸阻他,做事要三思而行。可見,孔子誨人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特別注意學生的性格體徵,因此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發展。
  • 做人需要有氣量:不生氣要爭氣,爭氣才是有志氣
    人活著就是為了爭一口氣,這口氣就是做人要有骨氣和志氣,人只要有了骨氣和志氣,才是人生的王道。人生需要爭一口氣,最不需要的就是生氣,生氣是一種負能量,生氣是自我傷害,生氣是一個人素質低下的表現,喜歡生氣的人走不遠,也飛不高,做人不要生氣,要爭氣,只有爭氣,才是有骨氣和志氣的人。何為生氣?一是指活力,生命力,生機;二是指發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這裡說的生氣當是指不愉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