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高校思政課的全新「打開方式」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

2020-12-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邊演邊講」「用視頻講」「請學生講」……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一年多來,教育部開展「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年」活動,發揮思政課教師主導作用,推動教學方法改革創新,引導大學生深度參與思政課教學,使思政課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變得「有意思」「都愛聽」「真相信」。

  從「作業」到「作品」:用藝術表達理想信念

  繪畫、雕塑、剪紙、刺繡、染織,在「赤子初心」——全國高校思政課學生藝術作品展上,400餘件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共同表達著來源於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主題。

  這些作品結合思政課教學內容,既有表現我國革命、建設、改革歷史的題材,也有表現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內容;既有體現理想信念的宏大敘事,也有身邊小事小景和道德情懷;既立足中國大地,又放眼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通過思政學習與藝術興趣的結合,我們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革命先輩的理想信念有了更強烈的認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胡蘊曦說,在創作《列寧在十月》這幅畫作之前,自己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為課程插上藝術的翅膀,讓思想引發激情的共鳴。

  在上海戲劇學院,院黨委書記樓巍從現代舞蹈詩《紅》的構思與創作談起,讓學生在舞蹈、朗誦等鮮活的藝術形式中體會濃濃的愛國情懷。

  在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開創性地採用了「邊講邊演」的方式,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曲曲激昂澎湃的樂曲,一席席直抵人心的講演,同學們熱血沸騰,直呼「這樣的思政課我們不想下課」。

  拍「微電影」講「身邊事」:用視頻展示深入思考

  當中南大學的老師吳爭春讓同學們以拍攝微電影的方式結合中國近現代史深入思考時,大家興奮了,決定以青年毛澤東為主題進行創作。很快,一個包括了導演、攝影、演員、剪輯、配音的學生劇組正式成立。

  這支團隊用心創作、精心拍攝,輾轉長沙數十處場地取景,最終在「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微電影展示活動中脫穎而出。

  結合新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大學生喜歡短視頻、微表達的特點,教育部委託武漢大學開展了「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全國各地156所高校共報送191部微電影作品。

  西南林業大學同學拍攝的《我心中的思政課》,講述了經過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男主角「小白」從孤僻膽怯變成自信陽光的過程;漢江師範學院學生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公開的秘密》,再現了貧困生齊亮遭遇家庭變故後,在老師的幫助下,走出陰霾,重燃鬥志,成為漢江師範學院的「知行之星」的故事。

  「我們的思政課教學方式一直在創新之中,學科考察方式緊跟時代發展,由原先的單一化、紙質化、師主化逐漸趨向於多樣化、媒體化和師從化。」吳爭春說,一系列教學改革方案,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也對今後的大學課堂教學模式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變「聽課」為「講課」:用換位促進教學相長

  讓學生自己做教學設計,讓學生自己開講授課——這樣的換位體驗,不僅能讓學生們進一步深化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認識,更有助於教學相長,增強思政課的活力。

  在教育部委託南開大學舉辦的「踐行核心價值觀·凝聚最美中國夢」——全國高校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活動中,各地各高校推薦了97堂優秀公開課,並進行集中展示。

  「我們要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用史實發言,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福建師範大學《不能忘卻的背影——確立「十四年抗戰」概念的意義》公開課的講授團隊查閱了20世紀30年代大量的歷史史料和檔案,紮實論證了十四年抗戰的歷史進程。

  「我們其實並不缺少感動人的故事,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講好紅色的記憶,講好革命故事,用故事來打動人,讓更多的青年大學生了解我們的故事,由衷的從內心裡生發一種自信,而不是外在強加的自信。」南開大學大二學生何昭宇等同學共同創作的《紅色文化與文化自信》,通過講述長徵路上半條棉被、瑞金十七棵松、沂蒙好軍嫂等三個紅色故事,激發了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濃厚興趣。

  打破圍牆限制,思政課走出教室,與實踐結合、與生活結合;打破思維限制,思政課實了、活了,課程育人取得有效突破。

  教育部調研報告顯示,91.8%的學生表示喜歡或比較喜歡思政課教師,91.3%的學生表示在思政課上很有收穫或比較有收穫。大學生加深了對思政課的認識,增進了對思政課的感情,明確了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加充滿信心。(記者 胡浩)

相關焦點

  • 高校思政課教師研究專項申報啟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
    高校思政課教師研究專項申報啟動 2020-06-25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訊(記者 柴葳)日前,教育部社科司發布《關於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申報工作的通知
  • 北京聯合大學大膽進行思政課創新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
    日前,在教育部舉行的「踐行核心價值觀·凝聚最美中國夢」——全國高校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中,北京聯合大學參賽隊榮獲一等獎。  由大學生作為主講人為同齡人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一年多來,教育部開展「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年」活動的一項創新舉措。
  • 重新定義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課內與課外相融合,增強思政課思想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鬥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極富時代感和實踐性的課程,跟上時代步伐,回應實踐需要,及時準確地將黨的新理論與新思想充實到課堂之中,是保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的關鍵。
  • 小課堂大情懷:江蘇開放大學探索高校思政課「新的打開方式」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要求,江蘇開放大學近年來全面創新思政課模式,通過混合式教學、社會實踐教學等方式創新思政課形式,以「新的打開方式」,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在學思踐悟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凱裡學院「八個相統一」重新定義高校思政課的正確打開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在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強調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 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法治保障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要求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近年來,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採取有力措施認真貫徹落實,打造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思政課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思政課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 [新京報]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總數突破10萬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2月3日,記者在教育部發布會上獲悉,當前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總數首次突破10萬人大關。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劉貴芹在會上稱,截至2020年11月,登記在庫的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總數為106411人,比2015年增加44290人。
  • 黑龍江:高校思政課奏出悅耳之音
    從傳統課堂的面對面到今年疫情期間鍵對鍵的線上教學,即使不在校園,不在課堂,黑龍江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形式多姿多彩,真正辦成了老師傾心教、學生真心愛的優秀課程。「各高校的思政課各有千秋、精彩紛呈,就好比一個個不同的音符,組合成五線譜,奏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悅耳之音。」2020年黑龍江省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牽頭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周蘇婭說。
  • 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
    (作者馮秀軍,系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分教指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關鍵在教師秦剛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疫情期間高校思政課教師開展網絡教學要把握「六度」原則
    高校思政課教師積極響應號召,通過線上教學主動發聲,在關鍵時刻做好鑄魂育人工作。疫情期間如何提高思政課網絡教學效果?高校思政課教師除了準備好網絡教學的課程資料外,在教學時還必須把握「六個維度」原則,即思想高度、理論深度、文化厚度、仁愛寬度、情感溫度、法紀尺度,為「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是要有思想高度。
  • 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人數突破10萬人
    記者從教育部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11月,登記在庫的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總數達106411人,首次突破10萬人大關。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劉貴芹介紹,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數量比2015年增加44290人。
  • 教育部有關直屬高校健全「手拉手」集體備課機制 促進思政課「一盤...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15日,在北京召開的2020年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現場推進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十四五」時期,將從完善課程體系、建強教師隊伍、推動均衡發展等方面,全面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 石家莊學院學生創作的微電影榮獲第二屆「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
    日前,教育部公示了第二屆「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大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獲獎名單,石家莊學院報送的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鞏志娟、丁利銳、張子麟及文傳學院張海馨老師指導,由思政課暑期實踐教學井岡山小隊李赫文、王薇、趙雅娟、郝宏姿等8名同學創作完成的作品《成長旅途》榮獲優秀獎。
  • 強化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問題導向
    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是問題的倒逼,同時又在解決問題中不斷深化,堅持問題導向是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動力更是重要方法。問題導向不僅僅是一種優良傳統、一種鮮明特質,更是一種重要方法。問題導向對於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具有方法論意義。強化問題導向是推進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基本方法,抓住關鍵問題就等於抓住了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牛鼻子」。
  • 以研究性教學繼續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
    一年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備受鼓舞,改革創新不斷深入,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取得了顯著成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取得明顯進展,教學方式方法更加豐富多樣,新媒體新技術應用更加靈活多樣,既有「糖」的味道,又有「鹽」的力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針對性明顯增強。
  • 【戰「疫」思政課】人民網:高校思政大課 講好戰「疫」故事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教育部多次專門研究,對疫情防控期間高校思政課教學進行系統謀劃、統籌推動,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關鍵作用,全力支持配合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 青科大兩門思政課獲評省級思政課「金課」
    2021年1月6日,山東省教育廳公布全省大中小學思政課「金課」建設名單,馬克思主義學院趙豔麗老師主持的《思想道德與法治》和張運君老師主持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入選,榮獲省級思政課「金課」稱號。此次評選於2020年4月至11月進行,經各地市(高校)推薦、材料審核、專家評審、現場答辯、網絡公示等環節,共評選出121門省級思政課「金課」,其中高校69門。
  • 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師數量首破10萬大關
    截至2020年11月,登記在庫的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總數為106411人,首次突破10萬人大關,比2015年增加44290人。今天,教育部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最新數據。會上,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劉貴芹介紹,總的來看,「十三五」時期,高校思政課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高校思政課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更好發揮了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
  • 一線思政課教師有了「百寶箱」
    據介紹,一是以中國人民大學教師為主,收集整理了北京乃至全國高校一線思政課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二是匯聚北京高校思政課微課教學比賽、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的資源;三是集合教育部社科司歷年組織的思政課擇優資助項目的教學資源;四是聘請北京乃至全國高校一線名師錄製專題教學視頻;五是聯合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思政課研究會分會開展新版教材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
  • 福建高校思政課教師連續兩年評教排名後5%或被轉崗
    今年1月,教育部發布了《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旨在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7月21日,福建省發布《關於貫徹落實〈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