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長短有講究,魚情在變,正確調整是關鍵

2020-12-18 大別山小農人

對於臺釣法來說,區別於傳統釣的一大特點就是,它又兩個子線,是一截子線拴兩枚魚鉤,然後對摺而來的,當然雙鉤是有一定鉤距的,通常情況下在兩三枚魚鉤的距離。而子線的長短也不是一概而論的,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長度適合的子線,在作釣的時候,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適應魚情,還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煩勞,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雙子線

根據魚種調整子線長短

1,根據對象魚選子線長度

我們的對象魚基本上都是淡水魚,但也有很多的品種,即使是常規的普通魚類,也在幾十種,而每種魚的生理構造,外表形態也都不一樣,所以在作釣的時候,就要區別對待。

比如:在釣黃尾鯝,黃辣丁等魚類的時候,就要使用短一點的子線,出口信號更好;而在釣草魚,翹嘴等魚類的時候,可以適當延長子線的長度,以提高中魚率。

黃尾鯝

2,根據生活水層選子線長度

其實這一點跟第一點有一點類似,就是不同的對象魚有著常規的生活水層,也就由具體的魚種決定了子線的使用長度,但事實情況會有所不同。因為魚是活動的動物,它們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水層,即使同樣是草魚,通常情況下是生活在半水處,我們的子線就要用長一點,以增加子線在水中的擺幅,利於它們截口。而如果因環境變化草魚沉入水底,我們的釣法就要隨之改變,子線就不能用太長了。

草魚生活水層

根據魚口調整子線長短

1,魚口輕的時候

顧名思義,輕口魚的典型特點就是輕,主要是由於魚體自身活性差造成的,其背後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種,主要是由天氣變化導致的,比如:冬天的時候,溫度變低,而魚類又是變溫動物,自身體溫會隨著水溫降低,其活性就低;另一種是由於氣壓降低,導致水體溶氧量降低,魚在低氧的水中活性也不高。所以在遇到輕口魚的時候,就要使用短子線,以最大程度保留魚口的信號傳遞。

魚口輕

2,魚口滑的時候

滑口魚大家基本上都遇到過,就是吃食的時候比較謹慎,會確保安全之後才會進食,通常的表現就是涮餌,反覆將魚兒吸入和吐出,但吃得不深,我們即使看準時機提竿也打不到。所以為了減少這類吃口信號對我們觀漂的影響,就要釣鈍,其中加長子線的長度也是一種方法,子線長了小的信號在傳遞的時候就會被損耗掉,浮漂就表現不出來了。

魚口滑

根據魚所在的環境調整子線長短

1,水流情況

野釣的情況下,我們的作釣水域是比較廣泛的,小到坑塘靜水水域,大到江河湖泊等流水水域,但是其水流情況是不同的,野塘作釣的時候,基本上是沒有水流的,也就是在靜水水域作釣,那么子線可以適當長一點。而在河流中的流水水域作釣,子線就要儘量用短一點,因為為了固定住鉤餌,就要將鉛墜躺底,短子線不僅能準確表現出魚口,還能減少水流帶來的影響。

流水河流

2,障礙物情況

雖然臺釣法的理想化作釣水域是在光水處,但是魚又喜歡呆在障礙物多的地方,有的時候打窩誘不過來的話,只能選擇在有水草的區域做釣,此時子線就不宜使用過長,防止增加掛底的機率,也能讓鉤餌快速到達作釣水層。而在光水區作釣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長子線也是不受影響。

障礙物多的地方

3,根據水域水深決定

每處水域的水深情況肯定是不同的,而大魚通常都喜歡呆在深水處生活,那麼在製作線組的時候,就要把子線加長一點,不僅能增加主線長度,還能增加鉛墜到魚鉤的距離,這樣大魚發現不了鉛墜,警惕性就不會太高。而在淺水處,一般一兩米左右的水域,釣釣小體型的魚類,子線還是要選擇正常的長度。

淺水處

最後總結

釣魚的時候,魚情總是千變萬化的,有的時候魚情是比較穩定,有的時候說變就變,但是我們使用子線的時候,還是要在基礎的選擇上,根據魚情來做出調整。首先是根據魚種來調整,即對象魚及其生活的水層;其次是根據魚口來調整,輕口魚和滑口魚在子線選擇上是不同的;最後是根據魚所在的環境來調整,水流的快慢,障礙物的多少,以及作釣的水深如何,都決定你使用子線的長度。當然也有個人喜好的因素在裡面,有的釣友就是偏向於長子線,而有的為了減少纏繞,就是喜歡短子線,其實只要大體符合水情和魚情,都是可以的。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關注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子線的長短、粗細、鉤距都會直接影響漁獲,你是否正確操作?
    愛好臺釣的釣友們都知道,子線是臺釣中比較重要的配件,選擇是否恰當就決定了您的中魚率。子線的主要的關鍵也就是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長短,第二個就是粗細,第三個就是鉤之間的間距。俗話說「釣無定法」所以根據不同的魚情釣不同的魚,我們選擇一個恰當的子線還是有一定的講究的,今天就跟大家來分享一下個人想法給大家。一、子線(粗細)有什麼影響?
  • 釣魚技巧:子線長短不同有哪些特點?科學選擇,中魚率飆升!
    聊聊關於子線的話題,子線的長短不同有不同特點,適合不同的魚情。如何選擇合適的長短子線,需要根據魚情、釣法來科學地選擇。子線雖然是臺釣中的消耗品,但是對垂釣有極大的影響。一、長短子線的特點1、結實情況不同子線的長短不同,結實程度不同。可能很多釣友難以理解,為何相同的子線長短不同結實程度會有差別,這是因為子線跟主線工藝上有較大差別,主線講究有剛性,延展性比較差,這個是為了提竿動作能夠快速傳遞。而子線需要一定的延展性,這樣自然會感覺比較柔軟。
  • 子線顏色、粗細、長短,對上魚的影響
    野釣如果守大魚的話,最好不用子線;也就是說直接用通線,釣過大物的老釣魚人應該都懂。如果主線子線分離會多增加幾個結,我們都知道線的結節拉力不好,少一個結少一半跑魚概率。通線單鉤是釣大魚最好的選擇。子線長短對釣魚的影響 子線太長就會導致浮漂的反應變慢,相對來說比較頓,又粗又長的子線用來釣大魚,短的子線釣小魚,子線只要合適,鉤餌的下頓口全是上魚的表現。結合魚兒的大小來定,相同品種的魚個體相差挺大!就拿鯉魚來說,一兩斤的很多,幾十斤的也有不少,如果一概而論肯定是不行。
  • 釣魚技巧:子線的科學使用技巧,何時用長,何時用短,有大講究!
    子線是懸墜釣法中經常被提到的話題,關於子線的長短選擇也是爭議最多的。子線有長短之分,但是並沒有一個衡量標準,到底多長才算長子線,多短才算短子線,長短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所以關於長短主要是某種魚情下儘量長或者儘量短。
  • 臺釣中雙鉤子線的長短以及鉤距是根據什麼情況來做調整的
    臺釣的主要特點就是子線雙鉤,而雙鉤不是對摺等距,而是錯開鉤距,子線的長度一般約成定俗有20cm、25釐米、30釐米、35釐米,也有釣水庫等大水域也有用50釐米的(以上都是指對摺後地距離),子線的長短沒有規定的明確長度,一般我們常用的一個概念是長子線釣大魚,短子線釣小魚,當然不絕對,
  • 子線組應該選長還是選短?
    在臺釣中,子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長短一直是釣友們爭執的一個熱門話題,以某寶上熱賣的成品子線付來說,多為30cm、40cm、50cm三種,所以有不少釣友認為子線組應該是長比短好,也有釣友認定子線組短線組訊號比長線組要好。
  • 臺釣的子線組應該選長還是選短?
    在臺釣中,子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長短一直是釣友們爭執的一個熱門話題,以某寶上熱賣的成品子線付來說,多為30cm、40cm、50cm三種,所以有不少釣友認為子線組應該是長比短好,也有釣友認定子線組短線組訊號比長線組要好。
  • 野釣實戰探討,短子線和長子線之間,哪一種優勢更大
    在野釣實戰中,子線長短之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近些年,在誘釣大魚的時候,使用超長子線,也就是對摺長度超過60釐米以上的子線,屢屢斬獲大物的消息也屢見不鮮;但是,長子線在實戰中,有一個很明顯的劣勢,就是基本功不到位,很容易纏繞,而魚情稍微複雜一些,因為子線較長,訊號傳導的誤差是非常明顯的,所以,對於新手來說
  • 子線的長短對釣魚影響大嗎?十年老釣友告訴你答案
    當我們看釣魚大師或釣魚高手釣魚時,他們的子線盒裡,掛著各種長度的子線組,短的有十公分,長的甚至可以達到半米。很多新手釣友就會感到困惑。子線的長短對釣魚的影響很大嗎?為什麼一些釣魚大師釣某種魚的時候用短子線,釣另外一種魚類的時候,又會改用長子線呢?
  • 筏竿沉底釣:把握好腦線的長短,才能真正掌握抽竿刺魚的契機
    鉛墜重量的調整都是基於流水的大小,流大的時候用重一些,流小的時候用輕一些。所以整個釣組的靈頓只能從腦線的長短去調整。腦線長更誘魚也許看到這就有朋友開始吐槽了,腦線(子線)用短了,怕是連魚口都沒有了!不急,咱接著往下聊.腦線的長度不只影響信號,它也影響魚口。腦線短,它距離鉛墜近,就算有流水的衝刷可動彈的空間也不多,相反腦線長,在流水的衝刷下它更飄逸,具備動態誘魚效果,所以從誘魚的角度來說,長腦線更有優勢!
  • 多長的子線算長?多長的算短?這個數字才是界線,很多釣友還不懂
    子線的長短你在乎過嗎?用錯了照樣影響上大魚,釣友們可長點心吧。很多釣友釣魚時呀,用的都是漁具店老闆給咱綁好的子線,因此一些人就認為拿這種子線釣魚就完全可以了,其實這可錯了,子線的長短也是有講究的,到底何時用長的何時用短的,咱本期《漁課堂》來給大家說說。一、長子線的優勢。要知道長短子線的優勢,咱得先知道長短子線的界線在哪裡。
  • 解決子線纏繞的小辦法,釣友們認真看哦
    【子線纏繞小建議】對於初學釣魚者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例如餌料搭配技巧,線組搭配自製育兒等等,可實際在釣魚的時候一些小小的細節不注意也會影響我們的魚獲,例如拋竿以後我們收杆準備掛餌的時候子線纏繞的問題,會讓很多釣魚人頭疼第一是不好解決,第二是浪費時間,特別是魚情較好的時候,突然纏繞,是一件特別心煩的事情
  • 冬季釣鯽魚,到底應該選擇長子線還是短子線?看釣魚高手怎麼說!
    最近有不少釣友經常問我,冬季釣鯽魚的時候,子線的長度該如何選擇,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就有必要好好的探究一番了,因為子線長短不合適的話,對魚情還是有影響的。其實具體多長的子線叫長子線,多長的子線可以稱為短子線,並沒有嚴格的定義,一般來講長子線的情況下,隱蔽性會比較強,魚更容易入口,但是信號的傳遞速度會稍微慢一點,因為子線長的話,從魚鉤處傳遞到浮漂位置的時候肯定會有延遲。而短子線則正好相反,傳遞信號的速度會更快,但是也會造成魚線崩的過緊,魚的吃餌警惕性會很高。
  • 「魚情解碼」庫釣野釣博鯉魚必備誘餌窩料配方
    ,我用的主線0.8子線0.4,手竿的調性是46調,運氣比較好進魚護了。釣了沒多久釣友說可以回家了,三個人都答應了,立刻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了,大師們有釣大鯉魚窩料秘方不,求誘餌窩料配方,謝謝。以上是釣友的闡述,接下來我們來簡單的提煉出幾個關鍵點;1、釣點為較大的水庫,目標魚為鯉魚;2、小雜魚太多,太鬧鉤,最後只釣了一條大鯉魚;3、大師們有釣鯉魚窩料秘方不,求誘餌窩料配方;當在水庫野釣鯉魚時,誘餌窩料也不是添加越多的動物蛋白就越好,體型較大的鯉魚主要還是偏愛天然的谷香餌料多一些。
  • 別認死理,按照魚情做調整才正確
    餌料和釣魚的關係,我個人認為是:魚的數量越多、越飢餓、魚口越生或者水裡食物越少,咱們的釣餌就越不重要,此種的釣況就會像許多釣友說的給什麼就吃什麼;反之魚的數量越少、對食物的需求越小、魚口越滑或者水裡食物很豐富,咱們的釣餌就會變得越重要,不僅僅是餌料的配比(餌料成分),狀態也得好好調整。這些東西也就是咱們常說的魚情,釣餌的選擇與配比是根據魚情來決定的。
  • 春末夏初,魚情已經有了很大變化,不做這4大調整很容易空軍
    進入5月份後可以說正式進入初夏的範疇了,雨水頻繁,氣溫升溫也快,但是水情和魚情變化也同樣很快。如果是一星期才能釣一次魚的釣友,可能對水情和魚情的變化把握得不那麼準了。如果在釣技釣法上不做一些調整,很可能會空軍回家。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和大家聊聊在春末夏初野釣時該做哪些方面的調整,希望能讓新手釣友們少走點彎路。
  • 子線纏斷的解決方法
    一、子線的長短要適宜能不能把魚釣好,除了技術水平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子線配備就是很重要的一環。隨著天氣、釣法、水情、魚情等不同,子線的長短要隨之做出相應的變化,釣浮、釣小魚、釣快魚子線要短,一般在10至15釐米為宜。釣底魚體較大,上魚較慢,子線要適當加長。
  • 臺釣主線要比子線大,那大多少最合適?這次和你講個清楚
    子線的構造是臺釣獨有的,在此之前傳統釣其實都是通線,就是從桿頭到鉤子只有一根線。臺釣講究的是精細,實際上即使同為尼龍材質的主、子線也有各自的特點。主線相對來說比子線的拉力值要高一些,比重也會更大,這主要是為了達到切水快的目的。而子線較主線而言則更為柔軟,是為了方便魚進行吸食。
  • 「長子線鈍、短子線靈」,野釣該用多長的子線,可別搞錯了
    不知道有沒有釣友會關心子線的長短,這個問題雖然說對釣魚產生不了決定性的影響,但是在冬天魚口比較弱、需要精細作釣的情況下,能夠注意到也不算是一件無用的事。一般來說,釣小魚用的子線普遍偏短,而釣大魚的子線則偏長,原因是短子線比較靈敏、長子線比較鈍。當然了,長子線和短子線的應用也不單單是看靈敏度,還有其他的一些講究,下面我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 一寸長一寸強,子線用法也一樣?其實大多數人都弄錯了,包括你!
    可近期還是有不少釣友在爭論子線長短的問題。其實個人而言,這沒什麼可爭論的,因為魚情不同,所選用的子線也不一樣,雖然一寸長一寸強,長子線有它的優勢,但也不能說短子線就一定不好了!所以通過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大多數人都弄錯了,不信往下看,有可能包括你哦!野釣一、釣輕口魚儘管子線長,誘魚效果非常好,而且隱蔽性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