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音樂人江禮回顧創建深圳第一支流行樂隊
無意中撞開中國流行音樂大門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10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蔣榮耀)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曾經沉寂的深港邊境一下子人來人往。除了加工設備、潮流服裝和電子產品外,當時內地人不熟悉的流行音樂也從香港跨過羅湖橋,在深圳落地生根。
移居英國的作曲家和音樂製作人江禮,近日通過郵件接受了深圳商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回顧流行音樂進入內地的最初歲月,還有他在深圳參與建立中國第一支流行樂隊的故事。
深圳第一支流行樂隊。 (江禮供圖)
建立深圳第一支流行樂隊
和1980年湧入深圳的淘金者不同,江禮是土生土長的深圳人。童年開始,愛好音樂的江禮進入深圳業餘藝校學習樂器,很快嶄露頭角,在當時人口不多的寶安縣頗為知名。他成為寶安縣文藝宣傳隊的一名年輕成員,後來考入廣州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
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改變了江禮的音樂道路。
1980年,香港「妙麗集團」成為第一家在深圳投資的外商,其中最為知名的項目是竹園賓館。竹園賓館開業前,妙麗老闆劉天給深圳工人文化宮送了一臺電子琴和一套架子鼓。為了把這些樂器利用起來,香港吉他導師、後來擔任竹園賓館酒吧經理陳子芳把深圳比較有名的演奏樂器的人聚集起來,開始訓練使用新樂器。
「在陳子芳指導下,深圳第一支流行樂隊就這樣建立了。多年之後才明白,我們無意中創造了一段歷史。」江禮說。
當時這支沒有名字的樂隊,江禮演奏電子琴,架子鼓是餘勇,李家健演奏小提琴,歌手有當老師的容卓倫,編制在工會的粵劇演員梁容娟,竹園賓館服務員葉秀卿也常常登臺演唱,司儀則是從廣州來的泥頭車司機何景順兼任。很快,在餘勇介紹下,樂隊負責人江禮又找到惠陽地區歌舞團的黃紅英,請她加入樂隊,因為她的歌聲及長相都像極了鄧麗君。
開創歌廳駐唱流行音樂模式
深圳第一支流行樂隊,也是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現代流行音樂樂隊之一。江禮回憶說,1982年,深圳旅遊公司總經理張秀明到竹園賓館找到江禮,邀請樂隊進駐公司旗下的西麗湖渡假村凌波閣歌舞廳。
凌波閣歌舞廳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出現的第一個歌舞廳。進駐渡假村後,增加了廣州貝斯手容志偉,薩克斯吹奏藝員張建忠等人,王虹、劉鴻、何麗鷗、張鳳、李君和香港的劉海濤等歌手也加入到樂隊,樂隊成員達到20多人。「樂隊還從香港邀請外國音樂師幫我們訓練樂手,包括有香港大富豪和新世界夜總會大樂隊領班李初,香港著名歌手羅文的前鼓手伍雄傑都來幫我們培訓,可以說是群星燦爛.。」江禮說。
1985年,深圳旅遊公司旗下歡樂園開張,樂隊開始進駐歡樂園演出,並第一次以「旅遊樂團星河大樂隊」名稱面對觀眾,樂隊成員也增加到40多人。20多年過去,樂隊的領隊人江禮還能如數家珍,「樂隊5支鋼管分別是張緒華、鍾炳強、周偉強、楊慈真和張建忠;鍵盤手是我、李寧和王力;鼓手為餘勇和周玲,吉他手為華仔、羅厚街和孔小寶;歌手包括王虹、楊威、黃紅英、張靜雲、歐陽穗夏、梁小玲、趙明明、羅娜、卓小虹……」星河大樂隊成為當時深圳最大的歌舞廳樂隊。
深圳曾是中國流行歌手大本營
星河大樂隊開創的歌廳文化在經濟特區建設的初期令人矚目,歌廳是當年國際友人、香港投資人、特區建設者及內地遊客重要社交場合,是深圳一大特色。
受其影響,深圳歌廳成為諸多流行歌手放飛夢想的地方,長長的名單包括後來唱紅全國的林依輪、孫浩、陳明、甘萍、戴軍、陳汝佳、毛寧、楊鈺瑩……星河大樂隊成為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的先鋒,樂隊成員在音樂道路上也獲得不錯的成績,小號手周偉強成為深圳交響樂團成員,薩克斯手張緒華也成為知名音樂人,貝斯手容志偉和鼓手餘勇參與製作的專輯《87狂熱》銷售了200多萬張,其中的熱門歌曲《站臺》和《路燈下的小姑娘》都曾紅遍大江南北。
樂隊創始人、領班江禮在上世紀90年代離開深圳遠赴英倫。不過,江禮沒有放棄音樂,他在英國創辦了中國人藝術推廣社和中國人音樂製作公司,也是英國龍藝樂團創始人。
江禮創作的一個重要主題仍然是深圳,作品包括《美麗的深圳河》,描寫老街的《追夢的小鎮》在英國BBC中文電臺播出。「雖然我在英國居住工作了30年, 但是我的根還在中國,我的心還在深圳,像我的歌裡寫的:『因為有你才有我,所以有我就有你』。」江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