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各位(準)寶爸寶媽們肯定和婉兒一樣,在孩子吃的問題上非常頭禿。畢竟在帶娃這件事上,吃可不光為了滿足寶寶口腹之慾,還直接影響咱孩子的生長發育。
那麼問題來了,0-1歲的寶寶到底該喝多少奶?什麼時候添加輔食?怎麼吃?孩子要不要喝水?喝多少?為了解決大家的困擾,婉兒針對以上問題做了詳細梳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0-1歲的寶寶該喝多少奶?
首先,各位寶爸寶媽們需要知道,寶寶的胃容量會不斷發生變化,所以每個階段需要喝的奶量都是不一樣的。
1、0~3 個月
按需餵養,飢餓引起哭鬧時需要及時餵奶。媽媽需要觀察寶寶的哭鬧,學會識別飢餓信號。當寶寶發出飢餓信號時給以餵養,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順應性餵養。堅持順應性餵養,嬰兒很快可以養成定時吃奶的習慣。一般每天餵奶的次數可能在 8 次以上,出生後最初會在 10 次以上。
2、4~6 個月
中國營養學會《6月齡內嬰兒母乳餵養指南》建議,針對這個階段的寶寶,繼續給予順應性餵養。隨著嬰兒月齡增加,順應性餵養的嬰兒會逐漸減少餵奶次數,建立規律哺餵的良好飲食習慣。
著名的育兒專家西爾斯博士建議,逐漸形成大約 3~4 小時/次的餵奶模式,幫寶寶養成吃-玩-睡的作息習慣,實現規律養育。
注意,這裡的按需餵養不等於一哭就餵,這是很多新手媽媽的誤區,需要學會判斷寶寶到底是餓了還是飽了。
怎麼判斷寶寶餓了?
早期信號:新生兒飢餓時會出現覓食反射、吸吮動作或雙手舞動;嬰兒會出現把手放入嘴裡吸吮、做鬼臉、煩躁等表現。
最後信號:大聲哭鬧。
餓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待得好好的,突然放聲大哭,多半不是餓的。
怎麼判斷寶寶飽了?
每天尿6~8次,能尿溼5~6個紙尿褲,尿液呈淡黃色。
可以稱量寶寶吃奶前後的體重(體重秤要精確)。
寶寶停止吸吮、張嘴、頭轉開,吃完奶後表情愉快。
生長發育曲線呈平穩上升趨勢,在3%~97%之間。
3、7~9 個月:
每天的哺乳量應不低於 600 ML,餵奶 4 次以上,輔食 2~3 次。
4、10~12 個月:
每天哺乳量約 600 ML,每天餵奶 4 次左右,輔食 2~3 次。
二、什麼時候添加輔食?
各國公認的寶寶開始吃輔食的時間點是6個月大,並建議不早於4個月,不遲於6個月。寶爸寶媽們可以留心觀察一下,假如你的寶寶出現了以下三種行為,就可以考慮添加輔食了:
1、對大人的食物感興趣
2、可以獨坐或者靠坐
3、挺舌反射消失,可以吞咽食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輔食不能過早添加,假如4個月以前添加,那時寶寶的消化系統還不成熟,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問題。此外,過早添加輔食,可能會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
同時,輔食添加也不能太晚。在寶寶6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從媽媽母體帶來的鐵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太晚開始吃輔食,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
candy因為早產近一個月,雖然在5個月的時候他就滿足了可以吃輔食的三種條件,但是考慮他早產,我還是等到他滿了6個月才添加的輔食。
在告訴大家各個月齡的寶寶該怎麼吃輔食之前,先跟大家聊聊輔食添加的原則。輔食添加的原則:
1. 從單一到多樣
為了更好的判斷孩子能不能接受、會不會過敏,所以從最開始就要記住,新的食物只添一種,同一種食物連續吃3-5天,等寶寶完全適應了,再添新的。
一般如果過敏,通常會在8小時內出現症狀;如果有症狀,先停掉該事物,過 3、4 個月再添,寶寶可能就不過敏了。
2. 由稀到稠、由細到粗
同一種食物,要隨著寶寶月齡逐漸增長而做成不同形態,呈現出不一樣的粘稠度和顆粒大小:
不用咀嚼、方便消化的泥狀,比如打得碎碎的肉泥;
需要會咀嚼、會吞咽的半固體狀,比如剁得碎碎的肉末;
需要仔細咀嚼的固體狀,比如存在小顆粒的肉末。
具體什麼時候做成什麼形態,目的都是為了適應寶寶的胃腸功能和咀嚼能力的發展。
3. 由少到多
第一次給寶寶嘗試一種食物,要從1小勺開始。
第一天,可以嘗試 1~2 次,往後可以增加進食量或次數。這樣觀察 2~3 天,寶寶適應了,就可以再嘗試新食物。
注意,我們剛開始給孩子添加輔食時只是為了讓寶寶嘗試接觸新味道,並不是要餵飽他。如果孩子不怎麼吃,千萬不要勉強孩子。candy第一次吃嘉寶的米粉時,我給他弄了一勺,好傢夥,全吃沒了……
這裡要額外提醒一下各位寶爸寶媽,一樣牌子一樣口味的米粉一次不要買太多,免得浪費,寶寶的米粉可以換著口味、品牌吃,不然寶寶會膩,我先後給candy吃過嘉寶、小皮、英氏、地球最好的,他個人最愛嘉寶和小皮的,地球最好不怎麼吃,不過這個要看寶寶個人口味啦,但是換著吃準沒錯啦。
三、輔食應該吃什麼、怎麼吃?
1、第一階段:6月齡開始
輔食關鍵詞:菜泥、果泥、肉泥
每天保持 600 ML奶量,每天喝 4~6 次奶,1 次輔食。優先添加富鐵食物,比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紅肉泥等。
選擇鐵強化米粉,雖然米粉上寫著可以用母乳、配方奶或水衝調,但是我個人一直是用的水直接調的。
菜泥和果泥:菜泥有紅薯、南瓜、土豆、山藥、西藍花等;果泥如蘋果、香蕉、梨等。記住喲,一次加一樣,觀察沒問題了,再加新的。
2、第二階段:7~9 月齡
關鍵詞:末狀食物
每天保證母乳 / 配方 600 mL,喝奶 4~6 次,輔食 2~3 次。從富鐵食物開始,逐漸達到每天 1 個蛋黃或全蛋(蛋黃適應良好就可以嘗試添加蛋白),和 50 g 肉禽魚(大概普通成年女性半個手掌那麼大一塊),其他穀物、蔬菜、水果視情況添加。
若嬰兒對蛋黃 / 雞蛋過敏,迴避雞蛋的同時應增加肉類 30 g(大概普通成年女性三分之一個手掌那麼大一小塊)。
可以吃的食物種類有:
主食:厚粥、軟飯、爛面等;
碎菜:胡蘿蔔、青菜、菠菜、南瓜、西藍花、花菜等;
小粒水果:蘋果、梨、香蕉、草莓、西梅、木瓜;
蛋白質:雞肉泥、魚泥、蝦泥、肉末、豆腐泥、豌豆泥、蛋黃、全蛋等。
這個時期孩子需要開始練習咀嚼,因此要逐漸給孩子提供顆粒狀的食物。顆粒由小變大、由軟變硬。
本表是結合candy飲食時間來制定的,僅供參考
3、第三階段:10~12 月齡
關鍵詞:碎狀、丁塊狀、手指食物
保證母乳 / 配方奶 600 mL,每天喝奶 3~4 次,輔食 2~3 次。
此時,孩子攝入的食物種類幾乎可以跟大人一樣了,但大小和軟硬度,要比成人低 1~2 個檔次。
每天仍然保持 1 個雞蛋,肉禽魚 50 g;適量穀物,增加蔬菜水果種類,根據嬰兒需要增加食量。
吃輔食的時間,儘量跟大人三餐同步,兩餐之間可以各加一頓點心。
可以吃的食物有:
主食:小餃子、小餛飩、軟飯、饅頭片、麵包片、軟意面;
煮軟爛的蔬菜:豌豆、西葫蘆、胡蘿蔔等;
小粒水果:草莓、獼猴桃、火龍果等;
蛋白質類:魚片、豆腐、白煮蛋、碎豆等;
嘗試「手指食物」
從較軟的開始,如香蕉塊、南瓜塊等,12 個月時嘗試黃瓜條、蘋果片、雞肉塊、烤麵包片等較硬的塊狀食物。
本表是結合candy飲食時間制定的,僅供參考
注意,鹽、糖、蜂蜜、堅果、果汁、煮菜水、米湯、大人的食物等都不要加在輔食裡。
四、孩子要不要喝水?喝多少?
說完了喝奶和輔食,下面來和大家嘮嘮0-1歲到底要不要喝水?!
其實,6月齡以內,不管母乳餵養,還是喝配方粉的寶寶,只要正常餵養,是不需要額外喝水的。
因為之所以要喝水,主要是為了給身體補充液體,而對於6月齡以內的寶寶們而言,喝奶就是他們補充液體的最佳方式。母乳裡面80%的成分都是水,配方粉裡大部分也是水,足夠支撐身體的日常所需。
額外添加水,反而會影響寶寶奶量,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長期下去可能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的問題。
怎麼判斷孩子缺不缺水?
那麼,怎麼判斷孩子缺不缺水呢?其實最關鍵的是要看尿液顏色和排尿次數:
1、看尿液顏色
判斷孩子需不需要喝水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尿液顏色(非晨尿),只要尿液是無色或淺黃色的,就說明他體內不缺水,家長就不要強迫他們喝啦!
2、看排尿次數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尿液偏黃,並且一天的排尿次數少於6-8次時,就該提醒他們喝水了。
總之,在孩子喝水這件事上,大人千萬不要「就水說水」。而是要把著眼點放在液體上,只要有足夠的液體攝入,就不需額外補充水。
不同月齡的孩子該喝多少水?
不同月齡的寶寶喝水量不同,並不是喝越多越好。
小月齡寶寶如果喝水過多,會導致過多的鈉通過腎臟流失掉,還可能造成「水中毒」,讓寶寶變得煩躁、哭鬧、昏睡,急性水中毒時,還會出現精神紊亂、癲癇抽搐,甚至昏迷。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給出了0-6歲嬰幼兒總水攝入量參考建議:
0-6個月:這個階段的寶寶,從母乳或者配方奶中已經得到了所需的所有水分,所以不需要再額外補充。
7-12月:這個階段的孩子每天的總水攝入量為900ml左右。其中540ml左右來自母乳或配方粉,剩下的就需要從輔食和飲水中攝取了。
需要提醒家長們的是,這裡的總水攝入量是包含了食物中的水、奶(母乳、配方奶、牛奶等)中的水以及飲水中的水,並不只是孩子每天需要飲水的量,畢竟有些食物的含水量還是很高的。當然,如果天氣炎熱或孩子運動出汗較多時,可以適當增加飲水量。
寫在最後的話:
本文僅是婉兒學到的育兒知識和帶candy這10個多月總結的一些小小經驗,僅供大家參考,具體問題還需具體分析,具體的餵養辦法請結合寶寶的實際情況為主哦。
一個不靠譜的醫生不如一個愛學習的媽媽!不妨和婉兒一起努力學習,快樂帶娃。大家有想知道的內容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婉兒會繼續努力創作!今天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碼字不易,歡迎大家點讚、收藏、評論!衝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