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巴菲特慈善午餐拍賣舉世聞名,媒體都關注巴菲特和午餐競拍者說了些什麼,很少有人關注他們吃了些什麼。
巴菲特往年的慈善午餐,雷打不動地選在紐約市的Smith & Wollensky(史密斯與沃倫斯基)牛排館(以下簡稱SW)。
為什麼股神巴菲特如此青睞SW牛排館呢,有人甚至猜測這是巴菲特的親戚開的。
其實SW牛排館創始人和巴菲特沒什麼關係,這家牛排館受到巴菲特的認可,靠的是創始人敏銳的嗅覺和自身的實力。
SW牛排的創始人是Alan Stillman(艾倫·斯蒂爾曼)。
在創立SW之前,艾倫就已經成功創立了一個休閒餐廳品牌——星期五餐廳(T.G.IFriday's)。
1965年,學金融的艾倫,發現住所周邊有很多的單身空姐和女模特,也有很多由單身男女在家舉行雞尾酒派對。
但這裡沒有一個供單身人士聚會的公開場合,於是他決定開一家適合單身男女聚會的雞尾酒酒吧。
當時的艾倫不懂餐飲也沒有錢,他找母親借了5000美金,創立了第一家星期五酒吧。
這家酒吧成為了全美第一家「單身酒吧」,還上了《紐約時報》,隨後星期五酒吧演變成了星期五休閒餐廳。
艾倫不但有敏銳的觀察力,還非常願意嘗試各種創新。
雖然他還沒有聽說過連鎖加盟這個詞,但當有人找到他希望加盟時,他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
對方出錢,艾倫的菜品、裝修、理念全都傾囊相授,收益五五分成。
憑藉這種連鎖模式,星期五餐廳很快開出了十多家分店。
如今,星期五餐廳遍布全球,一共有近千家門店。
1976年,艾倫把星期五餐廳賣掉,和老婆一起環遊歐洲。
他發現有很多法國酒館只賣法國菜和法國紅酒。
1977年,艾倫回到美國後,借鑑法國酒館的模式,用牛排作為招牌產品,創立了SW牛排館。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後,到了上世紀90年代,艾倫聽說巴菲特要在2000年開始舉辦慈善午餐,為其前妻蘇珊所支持的格萊德基金會(Glide)募捐。
有著敏銳嗅覺的艾倫,馬上意識到這是個能和巴菲特合作的好機會。
如果巴菲特的慈善午餐在自己的餐館舉辦,一定能讓自己的餐館也聲名大作。
想到這點的肯定不只艾倫一個人,但只有艾倫真的用心開始行動了。
艾倫並不認識巴菲特,他花了一年時間,想方設法拿到巴菲特的電話。
如何打動不差錢的巴菲特呢,免費提供午餐根本沒什麼吸引力,總不能給巴菲特錢吧,關鍵巴菲特不差錢啊。
艾倫在電話中向巴菲特提議,邀請巴菲特來SW舉行慈善午餐,而自己將會向格萊德基金會捐款來表示感謝。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就是為了給格萊德基金會募捐,所以艾倫就用這點來打動巴菲特,自己也會向格萊德基金會捐款。
巴菲特同意了,此後SW一直是巴菲特慈善午餐的默認餐廳。
每年巴菲特慈善午餐拍賣被媒體關注和報導時,都會順帶提到SW牛排館。
SW牛排館因此聲名鵲起,受到眾多華爾街人士的青睞,他們喜歡在這談合作、談生意,因此媒體把它譽為「華爾街的權力之屋」。
SW牛排館的成功和星期五餐廳的成功一樣,都得益於艾倫敏銳的觀察到創業商機,然後馬上付諸行動。
艾倫總說自己是憑感覺做餐飲,成功是運氣,這只是他的謙虛之詞。
雖然巴菲特慈善午餐打造了SW牛排館今天的名聲和地位。
但和巴菲特合作之前,SW就已經是紐約市有名的高端牛排館了。
因為艾倫做好了一個餐飲人的本分,那就是對品質的極度追求。
打鐵還需自身硬,巴菲特雖然厲害,能帶來知名度的提升,但如果食物的品質一般,也很難持續獲得巴菲特的青睞。
SW的牛排採用USDA Prime頂級牛肉,這種級別約佔全美牛肉的2%,是美國本地最好的牛肉,僅在高級餐廳有售。
而且SW有全美唯一經過長達28天乾式熟成的牛肉。
乾式熟成是牛肉最頂級的吃法,要求無塵環境和特定風速,對於硬體設備和技術要求都極高。
艾倫的成功源於對市場的敏銳嗅覺,馬上付諸行動的執行力,對食物品質的極度追求,和藉助巴菲特這樣大佬的勢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此外艾倫還有一個非常像巴菲特的理念。
巴菲特經常說能力圈,不要做不懂的東西。
艾倫深以為然,他曾說過:「我只做我和我的同齡人喜歡的餐廳,現在年輕人開的餐廳我看不懂,我也不會去做。因為,一個人只能創造適合自己年齡段的東西。」
某種程度上,艾倫和巴菲特的理念是相通的。
如果其他餐飲行業的創業者,學習和借鑑艾倫的成功經驗,一定也能極大提升創業成功率。
國內也經常有大佬進行午餐拍賣的新聞,對那些自身實力不錯的餐館,是不是也可以向艾倫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