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興趣愛好的改變,綜藝節目已經呈現出了「越來越火」的趨勢。在移動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人們對於小品式的視頻內容已經可以通過很多APP來獲得、欣賞,這也就對電視臺的綜藝節目提出了質量更高、差異化更大的要求。
目前的綜藝節目,大都是以IP來吸引人的,本文所說的IP,並不是指節目的智慧財產權,而是指「明星效應」。無論真人明星還是數字模擬明星,現在的綜藝節目更多的還是靠參與明星的知名度來吸引觀眾的——必須要有頂級明星參與——如果明星不夠量級,那麼就通過海選、比賽,打造出新的明星。
於是,我們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除了靠明星人物來吸引觀眾,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頂級IP可以讓觀眾感興趣呢?
所謂文藝作品的受眾,總是要「獵奇」的,這也就讓科幻靈異題材的文藝內容有了相對穩固的粉絲數量;在這基礎上,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在各個地方都有著不同於其他地區傳說,這些傳說包含了神話、神秘力量、鬼故事、靈異事件……等等,如果有人願意去搜集、總結各地的傳說故事,有沒有可能打造出一部新的「聊齋志異」級別的大IP呢?
在最初的規劃當中,我曾經認為做一個探訪各地靈異事件的系列劇集是個不錯的想法,但是從成本及難易度的角度來說,把靈異故事改編成足夠好看的劇集,其實耗時耗力都是會非常大的,但是如果以「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則會相對簡單的多,而如果採用本地人來講故事,則會讓「真實性」增加很多。
首先,節目依舊可以包含「海選」的環節,海選環節可以包含公開和不公開兩部分的比賽,公開的部分,比賽的主要是講故事人的口才等硬實力,而不公開的部分,則是由評委監控的關於傳說與靈異故事的評比。
其次,這些講故事的人不僅要有好的口才,而且還應當以個人的身份找到對於自己所講述故事的佐證,可以是視頻、照片以及對一些當地人的訪問……等等,這會讓綜藝節目內容的「紀實感」更強一些。
再次,在文化旅遊被大力倡導的今天,這個節目完全可以成為打造「民間文化系列遊」的概念,在讓節目內容更充實的同時,為地方旅遊做出宣傳,同時也應當可以在贊助部分獲得相應的旅遊營銷回報。
最後,講故事不同於唱歌、偏僻字……等需要專業技能或知識的比賽,這樣可以讓更多的「草根」真的湧現出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與別的選秀類節目的差異化氛圍。
當然,如果我們單純地從「鬼故事」切入,那麼可能會有一些「合規上的風險」,但是如果我們從民間傳說,民間文化的角度介入,這難道不是「文旅項目」中「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嗎?
這檔綜藝節目還可以有延伸——把真正好的、受歡迎的故事再拍成系列劇——不過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