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卷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2020年高考第一篇滿分作文終於出爐了,這篇滿分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寫,題目為《生活在樹上》。但是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還有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咋回事?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陳建新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為什麼不同老師打分差距那麼大?
生活在樹上全文
陳建新教授點評原文,學術化的問題
網友也參與了劇烈的討論
以上為一些網絡上的截圖,
「《生活在樹上》關於滿分作文,全文通讀幾次後,我的感受,真正的好文章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用最簡單的詞彙表達出最深的含義。華麗的辭藻堆砌,生僻字,大量的名人名言,晦澀難懂的語句,未免只剩下深度和賣弄。古往今來,但凡大家的作品讀起來都是簡明扼要,給人以舒適感。歐陽修,「逸馬殺犬於道」的典故正適用駁回這篇滿分作文,當然對於一個高三的考生能寫出如此深度文章,值得高分鼓勵,但不應滿分昭告天下,更不應該標榜。」
這是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的留言,你們覺得有道理嗎?
如何寫出一篇高考滿分作文,首先要避免套路化,我認為,高考作文的寫作,是我手寫我心,寫我的生活、寫我的見解、寫我的見聞、寫我的思想,所以這些東西就不可能通過一個套路來完成,開頭幾句話、中間怎麼寫、結尾幾句話來寫,我不贊成。另外據我了解,所有套路性作文、模式化的作文在高考當中也不會得很高的分,基本上都是在標準分上下左右。而浙江考生這寫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沒有一點的套路,可見其紮實的文學功底。
今天的寫作還應該需要套路嗎?
討論高考作文問題,要跳出日常話語的「寫作」視域,深入把握「作文」和「高考作文」的特殊性 ,在此基礎上,理解好高考作文中的「怎麼寫」這一中心問題。
技術是一切達成目的的有效路徑,而「怎麼寫」的問題正是「技術」的內涵所指。決勝高考作文,關鍵在於製造出比較優勢,對此,高考作文中的技術存有三大實踐旨趣,即操作性、實效性和傳遞性。
在這一點上了,《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確實有些難懂,沒有達到真正的「技巧」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