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曲靖日報-曲靖新聞網
大班小朋友和小學生在一起。
「幼小銜接」培訓機構。
大班小朋友感受小學課堂。
走進小學校園。
暑期將至,市場上聲樂、舞蹈、樂器、體育等興趣班的招生逐漸升溫,而「幼小銜接」興趣班也在即將到來的暑期佔有一席之地。記者走訪發現,一些打著「幼小銜接」由頭的興趣班成為很多幼兒園大班家長們討論的話題,招生簡章裡「起跑線」「超越」「變優秀」「提前適應」等字眼吸引著家長們的目光。而「幼小銜接」興趣班是否有必要參加,也成為很多家長們糾結的問題。上了這樣的興趣班真的能讓孩子們在短時間內適應小學生活,讓家長無憂嗎?近日,記者走訪了麒麟區部分有「幼小銜接」項目的興趣班,並諮詢了從事幼兒教育的專業人士。大家給出的建議是:「揠苗助長」式的突擊培養不可取。
打著「幼小銜接」由頭的興趣班,家長們看法不一
「我家孩子幼兒園大班馬上要畢業了,感覺他方方面面都還很懵懂!我該怎麼辦啊?改天我去『幼小銜接』興趣班諮詢一下,不然我也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我市某幼兒園門口正在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陳女士在與其他家長交流時這樣說道。近日,很多家長都會收到一些「幼小銜接」興趣班的宣傳手冊,教學內容主要是一年級漢語拼音、數學、書寫、識字等知識性內容,還有部分機構表示可以在短期內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基礎等。記者隨機撥打電話,詢問了授課方式、教學內容、收費標準、師資以及教學目的等情況發現,目前已經在招生的機構授課的主要內容是一年級的課程,根據課程內容安排教學時間,按照40分鐘一節課的標準訓練學生注意力並適時強調一些學習方法。然而,這樣的「幼小銜接」真的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並通過這些方式吸引家長的目光嗎?在與部分家長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有部分家長對孩子即將上小學產生焦慮心理,感覺無從下手、不知所措。所以,對於這部分家長而言,這樣的興趣班還是有吸引力的。而也有部分家長會理性看待「幼小銜接」,認為這本來就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家長積極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積極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好這件事就可以了,沒必要一定要上這樣的興趣班,他們也會勸阻身邊的家長理性看待這個問題,不必過分焦慮。如果家長過分焦慮,再把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孩子就會對小學產生恐懼心理,最終導致惡性循環,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
「幼小銜接」興趣班,孩子未必「買帳」
提起「幼小銜接」,參加過這類興趣班的小朋友深有體會。「我第一天去的時候,感覺老師講的內容很新奇,所以還是喜歡去的。第二天開始我就不太喜歡了,之所以能夠勉強堅持下來,是因為媽媽每天都在督促我,其實我從心裡不太喜歡去。」已經讀三年級的小哲說。目前,一些機構根據2020年暑假的具體時間規定,參加學習的時間為21天,收費在500元至800元不等,每天學習三個小時,那麼這種學習強度對6歲左右的孩子而言有多少可行性?小哲的媽媽說:「其實讓孩子去參加這樣的培訓,我們的初衷是想讓他提前適應一下小學生活,不至於到了小學產生焦慮心理而衍生出其他的問題,但是事實證明,孩子不太喜歡去,我們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才讓他能夠堅持到最後,但效果並沒有想像中好。」
三年過去了,小哲並沒有因為當時上了「幼小銜接」班而比其他孩子更優秀,反而因為很多知識提前學習過了,導致不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為此李女士也頭疼不已。「其實,『幼小銜接』是需要學校、老師、家長、孩子自身共同努力的,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短期突擊並不能解決問題。」李女士回憶起小哲的學習經歷時說。
「揠苗助長」式的突擊培訓不可取
小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們做好準備了嗎?7月15日,市二幼組織了300餘名大班小朋友到市二小參觀、體驗。讓即將升入小學的小朋友看一看小學的校園、感受一下小學生的課堂、聽一聽哥哥姐姐說一說自己的小學生活。像這樣為「幼小銜接」做準備的做法,我市很多幼兒園都在陸續開展。
即將步入小學的孩子們真的需要再額外參加其他機構的「幼小銜接」嗎?目前,很多幼兒園已經在幼兒升至大班時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並以座談會的形式與家長溝通,在家長的積極配合下,幫助幼兒順利完成「幼小銜接」。「其實,『幼小銜接』這件事從孩子們步入大班我們就在做了,很多孩子大班畢業就會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迎接小學生活了。目前,市場上的『幼小銜接』興趣班的資質和水平參差不齊,如果對幼兒的教學方法不得當,可能會起到反作用。」有大班教學經驗的市二幼李倩老師說。
對於家長如何看待「幼小銜接」問題,曲靖師範學院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從事學前教育教學的張麗老師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在「幼小銜接」問題上,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更應該注重對孩子獨立性、集中注意力的程度、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而不是單純注重知識的銜接。目前,國家層面以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並不提倡幼兒園小學化,而市面上一些所謂興趣班實際上更注重的是小學各科知識點的學習,如果認為「幼小銜接」是單純的小學知識的銜接不免有些片面。很多焦慮的家長是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在不考慮孩子感受的情況下讓孩子接受「幼小銜接」興趣班,是對孩子學習興趣的一種傷害。同時,應該理性看待這些興趣班的宣傳,孩子的成長是個緩慢的過程,需要家長傾注更多精力,學習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起來的,所以這種「揠苗助長」式的突擊訓練,並不是萬能的「法寶」,並不能真正解決孩子在「幼小銜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家長首先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告別焦慮心理,多一些傾聽和陪伴,讓孩子在寬嚴相濟的家庭環境裡,身心健康成長,順利完成「幼小銜接」。
(作者:本報記者楊帆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