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班到底要不要報?」
最近在學區寶的社群裡,不少家長都在討論幼小銜接要不要報班的話題,大家各執一詞,沒有定論。
今天,學區寶特地邀請了陽陽老師來給大家解答幼小銜接班的若干問題。
陽陽老師是成都一位小學教語文的班主任老師,已經帶了兩屆畢業生,今年又開始帶一年級的小朋友了,在幼小銜接話題上很有發言權。
接下來我們看看,陽陽老師在幼小銜接這事上,怎麼看?又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學區寶:陽陽老師,現在小學錄取都塵埃落定了,家長些好糾結要不要報個幼小銜接班,你咋個看喃?
陽陽老師 :幼小銜接是肯定需要的,但幼小銜接不等於幼小銜接班。
學區寶:不報幼小銜接班娃娃跟得起走不呢?現在的教材好難哦。
陽陽老師 :可能大部分人都覺得幼小銜接是對小學知識的提前學習,所以報了很多班去超前學習,但從我經驗看來,過度的超前學習小學知識,優勢只是一時的,它會存在很多弊端並慢慢爆發。
學區寶:報幼小銜接班,還有會弊端嗎?這些真的沒有想過,方便說一下什麼弊端嗎?
陽陽老師 :會有一些弊端的,娃娃上了幼小銜接班,剛開始是有一定優勢的,但是問題也還是存在的。
第一、可能會讓老師家長忽略對孩子學習習慣的關注。
上小學前你學再多東西,大部分也就只能在一年級上期吃吃老本,而這個時期很多同學是零基礎,他自然拔尖出眾,很多時候就會給老師家長產生一種假象,認為這孩子學習好,從而放鬆警惕,忽略了對他習慣和學習興趣的關注與培養。
第二、課本的新鮮內容少了,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習內容沒有太多難度,只要孩子認真就能夠學好。但越是簡單的東西,孩子重複多次,難免覺得內容枯燥無趣,慢慢就對學校課堂失去了興趣。
要知道,學校老師講的知識畢竟更加系統,如果只是為了剛開始學得輕鬆,而讓孩子養成上課走神的習慣,脫離老師的引導,那真是丟了西瓜揀芝麻。
第三、當學習內容難度逐漸加大,孩子可能會產生畏難情緒。
孩子剛入學時覺得所有內容都是學過的,很簡單,自己好像不用動多少腦筋也能做對題。
可課本知識都是循序漸進的,孩子如果像第二點提到的上課不專心,他也就在不知不覺中遺漏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銜接,做作業時候一下子就覺得變難了,但又不知道是哪兒出了問題。
自己的作業做不好,老師和家長也不表揚自己了,孩子會對自己產生一定懷疑,加重畏難情緒,進而害怕學習更新更難的知識。
學區寶:那我們是不是最好不要提前學習小學知識了哇?
陽陽老師 :這也不是絕對,還是要根據孩子的個人情況來看。
比如一些小朋友學習興趣確實濃厚,但是接受能力也確實很弱,就可以適當滲透一些內容。
其實這屬於知識的銜接方面,但知識的銜接不見得一定是提前學教材內容。
學區寶:家長其實最在意的是娃娃能不能跟上老師的進度學習到知識,如果不學教材內容,又怎麼銜接知識呢?
陽陽老師 :相對知識,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學習能力。
我先拿語文學科來說。
現在的部編教材一二年級大家都覺得難,其實是因為識字量大,看起來難,反而它很重視基礎能力——識字。家長只要把識字意識和識字能力培養起來,孩子入學後會輕鬆很多。
第一、在生活中識字
比如坐地鐵,我們要去某某站,就可以帶孩子去找一找,認一認站牌;又比如孩子想吃某種零食,我們拿到包裝袋,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讀讀……
長此以往,孩子也會喜歡走到哪兒都會去認識新的字,從而養成好的習慣。
這就是「生活中識字」,也是教材強調的一種識字方法,而且這是老師監督不到的一種學習能力。
第二、在閱讀中識字
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讀繪本、兒歌、古詩等等。閱讀不應抱有太多功利性,主要是以培養閱讀興趣為主。
只要我們堅持閱讀,挑選一些漢字簡單且字體大的書,一邊讀一邊指,孩子是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識字的,至少能夠不自覺地認識使用頻率高的漢字。我想,這比枯燥地用識字卡片乾巴巴地教,更有意義。
第三、了解漢字的演變
有能力的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漢字的演變,去了解漢字是怎樣發展變形的,這就將靜態的漢字變為動態,孩子能夠更生動地去認識漢字。
網絡上有很多漢字演變的動畫,也有很多字形演變的書籍等等,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後,家長就能和孩子一起探索漢字的奧秘。如此一來,孩子今後理解字形字義也相對容易一些。
學區寶:數學和英語在幼小銜接上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陽陽老師 :我沒教這兩個學科,我的看法可能不太專業哈。
從我個人來看,數學更重要的是訓練一種數學思維,我聽許多數學老師說,現在數學教材也是以解決生活問題為指向的,那我想家長也可以從生活中找機會訓練孩子。
比如等公交車時候,數數我們等了幾輛啊,這就可以練習數數;
買饅頭時候想想我們要買幾個,回家怎麼分;
家裡玩具或課外書怎麼分類呢;
自己幾點到幾點要上興趣班;
幾月幾日要去旅遊,我們要玩多少天……
其實這些就是小學數學要學會解決的基礎問題,這些問題家長在生活中是不是就可以引導呢?
至於英語,其實很多娃娃幼兒園就在接觸了,可能不會太吃力,畢竟小學低段也不會考太難。
但是教材一來就是學一些常用句、常用詞再去學字母,可能對於零基礎的娃娃來說會有點吃力。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提前給孩子報英語培訓,以興趣為主,不至於入學後英語課張不開口。
學區寶:那我們啥時候開始幼小銜更合適呢?
陽陽老師 :剛剛上面說的這些,只要孩子聽得懂,就可以開始滲透了。
注意:我說的是滲透,不是灌輸。
學區寶:那其實我們從小時候就要注意這些方面,後邊就不用再刻意進行幼小銜接了哇?
陽陽老師 :上面說的只是幼小銜接的一部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習慣的銜接和家長意識的銜接。
最後,非常感謝陽陽老師的本次分享,後期還會有更多幼小銜接分享。
各位家長在孩子升學過程中還遇到哪些問題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我們會收集到下一期的教師採訪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