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 省地質博物館,湖南省國土資源分布示意模型,面積達85平方米。圖/實習記者趙赫廷
來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參觀,除了能欣賞到各種珍石異寶,還能感受到現代多媒體技術帶來的震撼。博物館採用了4D泥石流實景展現體驗、環幕電影、感應式電子書等多媒體技術,大大提升了互動性。在這裡,還可以看到你的家在全國最大的主體沙盤上的位置,了解礦產資源在全省各地的分布情況。本報記者劉渝渝 通訊員萬波 鄒禮卿 長沙報導
全國最大的主體沙盤 地點:一樓中廳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一樓的中廳有著一個85平方米的超大型沙盤, 這個沙盤也是目前全國最大、內涵最豐富的主體沙盤。
沙盤利用先進的現代科技手段,通過聲光電,全景式地展示湖南省地形地貌、資源分布、行政區劃以及交通狀況的分布情況,站在沙盤前,三湘四水近在眼前,瀟湘大地盡在掌握。而這個沙盤也成為了人氣最旺的地方之一。
「我的家在長沙,你看這裡都是平的,別的地方基本都是山。」11歲的小學生章朋和姐姐媽媽一起來參觀,在沙盤上找到了自己所在的城市後,高興地大叫姐姐來看。
不僅是小朋友們對沙盤很感興趣,幾乎每一個經過沙盤的參觀者都會停下來,在沙盤前尋找自己的家鄉。沙盤邊,總是響著湖南省內各地的方言,也成為饒有風味的畫面。
你還可以在館裡看到你家鄉到底還有哪些資源。博物館一樓的資源廳展示了湖南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的各種情況。參觀者可在地圖上找到礦產資源在全省各地分布的情況,還有6塊活動展板上,根據不同的顏色標註了省內各地土壤情況,各自適合種植什麼樣的作物,只要動動手就能發現家鄉土地的秘密。
4D泥石流實景展現 地點:一樓地質環境廳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館長胡能勇介紹,此次展館的展示方式採用了多媒體的技術,提升了互動性和體驗性。
「哇,雨水好像都打到我手上了。」在4D泥石流實景展現體驗館內,前來參觀的中學生們都被逼真的畫面吸引住了。進入展廳,立刻電閃雷鳴,隨即而來的雨也越下越大,譁啦啦的大雨中,高山上的泥土被雨水衝松,和著大雨從山頂向山腳一瀉而下,所到之處,泥沙滾滾,綠樹盡毀……4D展現的泥石流實景,一下子讓同學們仿佛植入泥石發生的可怕場景。
4D泥石流實景體驗只是地質環境廳的一部分,地質環境廳的主要目的是介紹由巖石圈、水圈和大氣圈組成的地質環境,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展示了地質災害的類型及其巨大的破壞力。展廳裡4D泥石流實景和礦井電梯,有逼真的人造溶洞奇景,還有巨幅洞庭湖生態圖片和大型電子書,同時展示湖南美景的三個觸控螢幕和環幕電影。
「環幕電影循環播放的是『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的主題影片,大型電子書是感應式的,只要在電子書的下方,用手輕輕做出翻書的動作,電子書就開始翻頁了。」講解員做了小小的示範後,同學們都上前體驗了一把。
據了解,湖南省地質博物館設置了常展廳、臨時展廳、多功能學術報告廳、礦石林、古生物化石保護實驗室等功能分區,是一座集展覽收藏和科普教育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科普教育活動場館。其中8000平米的常設展區以「普及資源科學,探索地球奧秘」為主題進行布展設計,由地球廳、礦物廳、資源廳、地質環境廳、古生物廳、礦物晶體廳、中廳七大主題展廳和一個礦石林組成,涵蓋土地資源、地質礦產和測繪地理信息三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