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受阻的國內學業銜接,涉及高考制度與學籍制度的根本改革

2020-09-17 熊丙奇看教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國(地)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學受阻。教育部允許部分高校採取臨時舉措,通過適當增加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招生名額,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在確保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允許高校通過籤訂協議等方式,接收出國留學人員先行在國內高校借讀學習。

受疫情影響,有的已經拿到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學生,想放棄去國外留學;還有的已經留學的學生,想中斷國外的學業回國繼續完成學業。對於這些學生,如何處理他們的學業銜接問題?這其實是一個推進我國高考改革與大學學籍管理改革的契機。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我國高等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融入國際高等教育競爭,必須改革按計劃招生、按計劃培養、管理、授予學位的招生和培養制度。

從教育部推出的服務這些學生的措施看,主要採取的是「計劃外」方式,即如果這些學生想選擇在國內繼續完成學業(不打算再去國外留學),可以進入國內的中外合作辦學大學、項目學習,完成學業後,獲得國外合作大學的文憑,不能拿到我國授予的文憑。對於學生獲得的國外大學文憑,我國教育部門給予認證。

這一求學路徑並不新鮮,以往,有的學生不直接出國留學,也不報考全日制高校,選擇的就是這類「計劃外」的「2+2」、「3+1」、「4+0」等中外合作項目,項目實行完全自主招生,有的要參考高考成績錄取,有的根本不看高考成績,在這些項目學習的學生,沒有中國全日制高校學籍,畢業後只能獲得「單證」即國外大學文憑。對於這一求學路徑,沒有教育部門指出,有的學生已經選擇。

至於允許高校給留學生提供借讀機會,這並不能由國內高校說了算,就是國內高校提供借讀機會,但如果留學生所就讀的國外大學並不認可借讀學分,那借讀對留學生來說,是沒有意義的。留學生要在國內高校借讀,前提必須是借讀高校和其所讀國外高校,有交換生協議,學分互認。這一做法針對的是想繼續完成海外留學學業的留學生,他們留在國內,要麼選擇在線上網課,要麼找一個國內學校做交換生。其學籍還在國外大學,最終完成學業,獲得國外大學文憑。

這些措施,都沒有涉及留學生中斷學業回國進入「計劃內」全日制體系,獲得全日制高校學籍這一問題。目前並沒有相應的銜接機制。按照我國的高考制度,要獲得全日制高校文憑,必須參加高考,填報志願,才能被大學錄取。也就是說,一名在美國常春藤高校留學的大三學生,如果要回國進入全日制高校繼續完成學業,獲得國內高校授予的文憑,他只有一個選擇,就是重新參加高考,填報相關高校志願,從大一重新讀起。否則,只能選擇「計劃外」的中外合作項目,或者上成人高校。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受疫情影響,國外大學的學生,可以利用轉學制度,申請轉學到其他大學繼續讀書,但在國外求學的中國留學生,卻無法申請轉學回到國內全日制高校就讀,這是需要直面的問題。事實上,這一問題也影響我國高校從嚴要求學生,以及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專業。

近年來,我國高校都提出要從嚴要求學生,與從嚴對應,就必須淘汰不合格學生,但是,我國高校並沒有健全的學生退出機制,按照目前的高考制度和高校學籍管理制度,一名學生大三被退學,他如果要繼續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就必須重新參加高考,填報志願,這和從國外回國的學生一樣。否則,就只有選擇「計劃外」的教育項目或者成人高等教育。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要提高淘汰率,就必然面臨巨大壓力,這就是我國高校淘汰率低,甚至不太淘汰的重要原因。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推進高考制度與大學學籍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申請—審核制度。眼下,針對受疫情影響想在國內完成學業的學生,除了提供「計劃外」選擇外,還有必要結合高職自主招生,探索申請入學、註冊入學制度,並在本科院校探索插班生制度。而為推進我國高等教育融入國際高等教育競爭,同時切實做到從嚴要求學生,要改革高考制度,打破計劃錄取體系,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相關焦點

  • 受疫情影響出國留學受阻怎麼辦?國內借讀、中外合作辦學擴招 教育部多措並舉
    受疫情影響出國留學受阻怎麼辦?教育部表示,將合理引導學生在國內通過遠程教育方式繼續完成學業,同時及時回應解決留學人員普遍關心的學歷學位認證等政策性問題,明確留學人員受疫情防控影響無法按時返校而選擇通過在線方式修讀部分課程,以及因此導致的其境外停留時間不符合學制要求的情況,不作為影響其學歷學位認證結果的因素。「留學生現在普遍情況就是在國內上網課。基本每個學校都有網課的安排,教學系統也很完善。」
  • 留學之路受阻,回國求學能拿到國外文憑嗎?
    國內求學的幾種辦法今年原準備出國留學且已經拿到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學生,因受疫情影響,準備在國內求學,他們有什麼選擇?按照目前的高考制度以及高等學校學籍管理辦法,他們只有3個選擇:一是通過參加高考,被全日制高校錄取,當然也可報考納入統一高考招生的中外合作大學或中外合作項目,畢業時可以獲得國內高校文憑和合作辦學的海外大學文憑。二是不參加高考,選擇教育培訓機構的「2+2」或者「3+1」等項目,即計劃外非學歷的中外合作項目,完成學業,獲得海外高校文憑。
  • 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_高考英語改革_教育改革——中國教育在線
    整體設計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促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之間銜接溝通,統籌實施考試、招生和管理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先行,穩步推進。  (三)總體目標。  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  1.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
  • 留學受阻想在國內讀書?教育部允許這些學校擴招了
    為解決學生的就學困難,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日前表示,允許部分高校採取臨時舉措,通過適當增加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招生名額,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擴招計劃單列,學生可拿國外學校學位出不去的學生,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
  • 江蘇高考改革解析:春季「職教高考」是一項什麼制度
    中國江蘇網訊 江蘇深化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分類考試招生改革」,為落實這一要求,我省出臺並實施高職院校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春季「職教高考」制度,以進一步提升我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選拔培養工作水平。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加強對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整體設計,促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之間的銜接溝通。統籌實施考試、招生和管理制度綜合改革,分步實施,穩妥推進。  (五)立足首都實際。主動適應首都教育綜合改革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勇於創新,以首善標準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改革成果的獲得感。
  • 2014高考改革_高考改革_高考改革新方案_高考網
    同時,天津將抓緊完善與2013年中考中招辦法相銜接的普通高校面向隨遷子女的招生考試政策。     本市高考改革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之中,按照國家要求2014年將出臺。本輪高考制度改革將積極探索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建立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
  • 宣講家評論:我國高考制度改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旨在建立促進教育公平的制度環境談高考制度改革,就從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開始。高考制度,是通過考試方式選擇部分適合的人進行深造的一種模式,在我國是由正規學歷高等教育的供需關系所決定的。改革開放以來的高考制度改革,營造了千萬學子得以公平就學的制度環境,順應民意,深得民心。總體上看,老百姓關注和期待的教育公平,與其他方面的社會公平緊密相連,在政策層面有三個維度,即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而高考制度改革正是沿著三類公平的維度推進,40多年來從未停下腳步。
  • 教育部將探索在線教育學籍學分等制度改革
    教育部將探索在線教育學籍學分等制度改革 字體選擇:【大】 【中】 【小】   教育部將探索在線教育學籍學分等制度改革  為建立在線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教育部將積極探索學籍、學分、學習證書等制度改革。
  • 高考加分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核心提示:就備受關注的中國高考改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接受採訪時直言,高考加分在執行過程中走樣了,現在就要清理規範。目前獎勵性加分名目繁多、分值太高,還有弄虛作假現象,所以要調整、要改革。
  • 劉海峰:高考是適應中國國情的考試制度,但必須不斷改革完善
    以高考為核心的考試制度,正如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裡講到的,「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養的樞紐環節,關係到國家發展大計,關係每一個家庭的切身利益,關係億萬青少年學生前途命運。」高考改革是一個敏感而重大的問題,一有風吹草動,基本上都會引發激烈的討論。在中國,高考改革是牽動高層領導人和基層老百姓神經一件大事,是最高領導人和最底層老百姓都關心的大事。
  • 英國或將沿用中國高考制度發放offer,「內卷」留學怎麼破?
    有沒有覺得這次的改革模式很熟悉,以成績為錄取標準,提前申報學校,這不就是我國的高考制度嗎?此次改革,英方高層很早以前就探討過,泰晤士報、Schiilsweek等媒也報導過此事,只不過之前該提案未能通過,而據11月13日Gavin Williamson的發言來看,未來2023-2024年,英國都可能會採用「高考制度」招生。
  • 我市出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近日,我市出臺的《達州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指出,從2020年秋季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起,實行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和規範有序、監督有力的管理機制。
  • 建立海內外求學銜接機制迫在眉睫
    今年原準備出國留學且已經拿到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學生,因受疫情影響,準備在國內求學,他們有什麼選擇?按照目前的高考制度以及高等學校學籍管理辦法,他們只有3個選擇:一是通過參加高考,被全日制高校錄取,當然也可報考納入統一高考招生的中外合作大學或中外合作項目,畢業時可以獲得國內高校文憑和合作辦學的海外大學文憑。
  • 出不去、回不來:留學生群體學業困境亟須關注
    在如今國際風雲突變的背景下,轉學國內便成為部分留學生及其家長的緊迫需求。然而留學生歸國讀完學位的大門目前尚沒有敞開。按照我國現有的政策,目前沒有完成學業的本科階段的留學生,即使來自國際公認的世界名校,如果想回國進入普通高校完成學業,也只能通過參加統一高考或者參加成人高考,不能像國外那樣自由轉學。
  • 廣東: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熱點問答
    答:按照國家部署,積極有序推進選拔方式、制度設計、保障機制、管理辦法的改革,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推動素質教育深入實施,促進考試招生公平公正,提高各類人才選拔水平,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 北京:《北京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通知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正確育人導向,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確保公平公正。把促進公平公正作為高考綜合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健全體制機制,完善規章制度,切實保障考試招生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3.體現科學選才。
  • 韓家勳等:論新高考改革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的設計轉向
    新高考綜合改革是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突破口,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服務於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與選拔。新高考綜合改革中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學考」)是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的關鍵環節。
  • 英國大學招生制度大改革!可能向高考靠近?
    英政府近日宣布,英國大學錄取以後可能也要採用「中國高考制度」?即等學生出了最終考試成績,大學才能發offer。 那麼,如果英國大學更改招生制度,對留學生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 高考改革新方案2014_全國高考改革方案_高考改革_中國教育在線
    劉教民稱,因此設想進行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時間節點是:今年上半年研究出臺實施方案,年底前出臺實施辦法,2015年秋季開學正式實施。實施前,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方案,讓社會公眾對考試制度改革有一個清晰、明確的預期,也就是我省2018年參加高考的考生,將體驗全新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