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陸增安 文/圖
在廣西深耕多年、本土家電行業佼佼者的多麗電器,其產品數十年來一直產銷兩旺,因而引來不法商家窺視,通過「傍名牌」等途徑屢屢侵權(本報11月16日05版《老品牌「南寧多麗」屢被「傍名牌」》曾對此進行曝光)。為了維權,多麗電器從3年前開始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並委託律師和專業維權團隊,打起一場曲折而艱難的維權「持久戰」。近日,記者多方走訪了解到,這場維權「持久戰」起源於3年前一次偶然的「多麗電器」產品保修……
烏龍「保修」頻現企業警醒維權2017年底某天清晨,位於南寧市北際路20號的南寧市多麗電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多麗公司)辦公大樓外,一位60多歲的老伯手提一臺九成新電風扇,早早就候在厂部門前。
「我要修電風扇。剛買了不到3個月,電機就不轉了,還在保修期內。你們的產品怎麼這樣不經用的?」8時許,保修部的盧師傅剛上班,這位老伯就嚷嚷著抱怨起來。「老伯不焦急,讓我們先看看到底是什麼故障引起的。」
盧師傅從老伯手上接過電風扇的那一瞬間,就覺得不對勁。「重量上感覺輕很多,不像平時我們摸慣自己的產品(電風扇)所應有的質感。」隨後,盧師傅再仔細檢查發現,這臺電風扇雖然外觀與多麗電風扇一模一樣,所打的logo也近似,但重量和質感方面與多麗電風扇差別很大。
「老伯,你這個不是我們生產的產品,是冒牌貨。」「不可能吧,你看,這上面打的牌子不就是你們的嗎?」……最後,盧師傅做了許久解釋工作,才把老伯勸走。隨後,盧師傅立即把此事向公司領導匯報。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類似的「保修」烏龍事例並非個例。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人拎著冒牌貨上門要求「保修」。至此,之前一直埋頭抓產品質量的公司領導層才意識到問題的棘手,同時也印證了此前市場上出現冒牌「多麗」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於是,公司決定開始打假維權。
市場排查發現侵權商家多達276家也是從2017年底開始,經多方考量,多麗公司決定委託區內外知名度極高的廣西同望律師事務所張相羽律師和廣西同望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作為維權團隊進行打假。維權內容包括:市場排查,侵權產品公證購買,被惡意搶註商標的註冊商標無效宣告申請(無效宣告)、商標異議申請(異議)、註冊商標連續三年不使用撤銷申請(撤三)、撤銷覆審,商標註冊申請,訴訟等。
「當時,我們通過前期市場排查和商標信息的監測發現,市場上『傍名牌』的現象已經十分嚴重,部分商家甚至明目張胆地擺賣假冒商品或與多麗電器產品混賣,嚴重侵犯了多麗電器的合法權益。」據張相羽律師介紹,經前期市場排查和商標信息的監測發現,「多麗」系列商標被人嚴重惡意搶註,假冒「多麗」品牌相關家電產品的銷售渠道是以線下為主,經營者多為個體工商戶,其將假冒商品與正牌多麗商品混賣,導致消費者混淆誤認。
據統計,僅在廣西境內包括南寧、百色、河池、崇左、欽州、玉林、貴港、來賓等地,存在侵權行為的銷售商家多達276家。之後,維權團隊在公證員的監督下,已分別在南寧、崇左、來賓、河池、百色公證購買侵權商家62家、102件侵權產品。
搜集證據之後,維權團隊開始密集向這些不良商家發起「總攻」。據了解,在現有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訴訟方面,以單個侵權產品在南寧市中級法院起訴的案件共42件;以和解方式結案的案件有21件;尚未開庭的案件有9件,法院已出判決的案件有4件。已出判決的案件,均判決被告構成商標侵權。在青秀區法院起訴立案4件,目前已經開庭審理,但尚未出判決。
3年內對150多起侵權行為採取行動同時,在行政訴訟上,多麗公司針對「萬多麗」商標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後來,「萬多麗」商標申請人在訴訟期間主動向商標局註銷其註冊商標,經法院核實訴爭商標處於失效狀態後,案件以撤訴完結。
此外,在其他途徑維權方面,截至今年11月23日,多麗公司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提交無效宣告、異議、撤三(指商標因連續三年不使用而被撤銷)、撤銷覆審、駁回覆審共計150件。其中,已審查完結68件,成功或部分成功無效宣告、異議、撤三成立66件。
「維權成功率高達97.1%,證明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認可『多麗』系列商標的在先權利及知名度和影響力。」張相羽律師告訴記者,近3年來,多麗公司已對「丁多麗」「多麗神風」「多麗北際路」等150多個侵權商標採取行動,其中一部分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無效或不予註冊。
而針對下一步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訴訟方面,張相羽律師表示,將繼續在崇左、百色等地提起商標侵權訴訟案件共33件。
侵權違法成本過低企業維權太艱難「雖然市場上絕大多數『假李逵』已經被打掉,但目前市場上仍有部分商家抱著僥倖心理在制假售假。」張相羽律師表示,經過兩年多的維權打假,雖然成效斐然,但這一場曲折而艱難的維權「持久戰」也暴露出多麗公司維權的一些無奈和痛點。
他說,前期進行市場摸排時僅能排查到違法經營者的店鋪,無法通過市場摸排落實違法經營者的侵權具體產品的數量、制假售假的窩點與倉庫,也無法獲取上遊批發商和生產商的信息。
同時,從現有維權的成功案例來看,通過法院判決的賠償金額過低,侵權人的違法成本過低,無法震懾違法經營者、生產商,不能遏制侵權行為的發生,而多麗公司需要投入的維權時間長、成本高、難度大,維權之路過於艱難。
記者從張相羽律師提供的近期庭外和解和法院判決案件中看到,目前法院判決構成侵權的案件中,賠償金額只有3000元至8000元不等。
此外,僅多麗公司的一己之力,對於相應的侵權商品的流向問題難以準確界定。而在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方面,行政機關對於商標侵權投訴需要的證明材料頗為複雜,通常情況下,被侵權企業很難獲取完整的證明材料,因此導致投訴舉報周期長,實效性差。
最後,張相羽律師希望市場監管部門加大打假力度,充分保護消費者和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讓制假售假者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