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愈發向更高新的科技迭代,所見所聞都充盈著不斷升級的科技設備。人工智慧的發展,讓我們對未來的生活衍生了諸多好奇與想像——似乎全息投影,智慧屏幕,才是記載信息、傳播信息的載體,許多人對於「紙」才是廣泛應用於我們生活中的信息載體,不知不覺地選擇了遺忘。
輕薄而充滿原木香氣的紙張,承載著人類文明自農耕挺進現代的歷史進程,它纖若羽毛,卻也沉如萬鈞。可以肆意在其上書寫,也能將它變換成任意的形狀。在藝術家的眼裡,它也不止於二維的書寫勾描,他們將紙張從平面釋放,通過精妙的手藝重塑結構,創造出讓人驚嘆的紙雕藝術品。
來自島國的大橋忍,就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紙雕大師,在我們的生活和藝術表現形式都趨向摒棄紙張的時候,大橋忍堅守紙雕藝術,以白紙雕刻生花,刀鋒宛轉自在成畫。
24時節韻律·紙間風雅
自步入八月下旬以來,一波又一波的颱風肆意,暑熱伴隨太陽西斜慢慢隱匿蹤影,季節的變換從來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只會隨著某片葉子的掉落來到我們的視線,涼風鑽進袖口,秋衣漸濃,猛然驚覺。
伴隨科技的發展,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突然的疾風驟雨越來越少,我們總可以在天公發作之前,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做好萬全的準備。古人留下的對時節的記載「24節氣」,卻比乾燥冰冷的溫度播報更具溫度,每一個迥異而動聽的名字,都在傳達著我們對時節變化那精準的感知力。
紙雕名家大橋忍深諳古代智慧之道,根據時令的變化,創作出一系列關乎節氣的紙雕作品,一經發布便引爆全網,大家都放慢腳步,用心感受藝術家通過纖弱的紙雕勾畫,所傳達的對於時節之美好的感悟。
大橋忍在各個節氣紙雕中,結合了更有象徵意義的花草、動物,用黑色畫紙和手染色紙混搭出恰到好處的顏色層次,陽光下透著光瞧去,像是彩繪玻璃一樣美麗而精緻。
玻璃是有硬度的東西,但紙薄薄的一片,大橋忍總能在要斷不斷、要連不連之間雕出極為細膩的線條,展現出過人的紙雕技巧。
他也會在一些特殊的節日裡,雕刻代表這個節日的作品。
除了二十四節氣和特殊節日之外,大橋忍的作品更多是一些文學靈感,如你所見,他是浪漫的、羞澀的,也是熱情的、細膩的。
初識繪畫,他無法從傳統繪畫中感知生命的力度,迷茫中的他拿起刻刀,在紙上漫無邏輯地劃著,當刀鋒透過紙張的纖維,他的表達欲和想像力突然噴破而出,只有在那將斷未斷的分寸之間,大橋忍才能找到真我。
細膩的紙雕,不求形似逼真,只求寫意傳神。大膽的結構表達,淺淡的潑墨顏色,仿若遊走在近乎透明的泡沫上,從海上升起,又在足間隕落,每一次透過陽光的驚鴻一瞥,都是意趣無限。
未來翩然紙上·傳統之約
手機、平板、電腦,都可以充當我們記憶的幫手,而生物構造——大腦的記憶,卻逐漸退化。當看到那些精緻的紙雕在眼前翩然起舞時,是否會勾起你最純粹的情感回溯?那是一次沒有任何意義的感動,可能是一片手心的飛雪,可能是掛在汽水瓶上的水霧,也可能是你從女孩子發間摘下來的一抹柳絮。大橋忍用紙雕,為我們記錄這些曖昧而不可言說的時刻,它可是在沒有電波幹擾時,用內心對自然的感知。
未來建立於對美好的期待之上,希望我們不要忘記,那一片仿若無物的紙雕,一張凝在信封上的郵票,一盞掛在奶奶房簷下的紙燈籠。由紙串聯起來的那些意象,是我們和傳統、和未來做的心照不宣的約定。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