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精細管理做到極致,企業往往也陷入了停滯

2021-01-07 騰訊網

我除了做企業,也是投資人,投資人最重要的一件工作是判別企業經營者——每天判斷哪些人值得投,哪些不值得投。

閱人無數後,我發現其實只看一件事就夠,

就看他的思維結構,什麼意思?

2種增長思維

一個公司的增長速度與增長結構,是由經營者的的思維結構決定的;過去,我們發現經營者有兩種增長思維結構:

能效增長,模式增長。

什麼叫能效增長?顧名思義,

能力跟效率的增長叫能效增長。

舉個例子,我想變得更快;

原來我一小時能跑10公裡,我找最好的教練來訓練我,讓我從10公裡的基礎上,慢慢變成10.5公裡、11公裡,最後變成12公裡、15公裡……

這類增長好比「精耕細作」;

但是有另外一種增長叫做模式增長,什麼意思?

同樣的例子,我想更快,但是我不要自己去跑,我買輛轎車一小時可以跑80公裡,換上高鐵一小時就300公裡,如果我換上飛機一小時就800公裡起步……

這是在切換模式,就叫做模式增長。

所以,你的公司追求增長是精耕細作,還是模式切換?

中國大多數企業家都會精耕細作,少有企業家熟稔模式切換。

我當年也是這樣的,而且我們向全世界最精耕細作的國家學習,樂此不疲。

拋開民族感情,精耕細作最厲害的一定是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日本「精耕細作」能夠做到什麼程度?

日本丟垃圾,可以做到壞的家電和不壞的家電分開;好的家電是完整的,壞的家電是剪插頭的,只要你見到剪掉插線頭的家電,就不用撿去賣,只能撿去拆零件。

去過日本都知道日本很乾淨,乾淨到什麼程度?如果你是抽菸的,去日本馬上就會發現,當地人都有帶隨身菸灰缸的習慣。

日本房間裡的馬桶水,是達到飲用級別的,這一點更是幾乎為全球所共知的。

既然日本社會能夠做到這麼極致,

日本企業就更不用多說。

只說我在日本帶回的一冊作業指導書,書裡面不僅僅描述了各種動作規範,而且動作後面的時間竟然精準到了秒。

從2009年開始,我幾乎每年都帶企業家去日本訪學,隨時能發現各個領域的「精耕細作」,讓人嘆為觀止。

但是,到了2012年,我就開始發現問題。

日、美增長特點比較

我反思,我們追求一套方法,不能因為感覺好,只能是因為那套方法有效果。

如果日本的精細化管理這麼厲害,日本的經濟應該會持續增長。

我翻出了一組數據,對比2019年,美國、中國、日本三國的GDP,美國24 21.4萬億美元,中國14.4萬億美元,日本的5.1萬億美元。

然而,日本早在1995年GDP就已經達到5.3萬億美元,2012年日本的GDP達到歷史峰值6.2萬億美元。

2019年日本重新回到5.1萬億,看完上面這張圖,我們發現

日本不是20年經濟停滯,而是30年經濟停滯。

所以,後來我重新產生一個思考,日本的精細化管理做到接近「變態」的程度,它的能效增長几乎竭盡了,日本經濟仍然處於停滯區;

如果中國的企業天天想著

以日本為師,以精細化管理為師,

我估計這些企業下場也好不了多少。

回頭我也研究了美國,我發現日本貨跟美國貨的什麼區別?

日本貨細,美國貨粗。

但是,美國經濟一直往上走,為什麼?

因為美國人喜歡做模式創新,汽車工業美國走出來的,電子工業美國走出來;

雖然,美國人都沒辦法做的最精細,因為日本做的最精細;

但是,正因為美國不做最精細的,所以它做模式增長;於是美國的經濟結構蹭蹭上走。

所以,我漸漸明白,

能效增長和模式增長如果一定要比較的話,

模式增長一定勝過能效增長。

美國就是在更新自己模式的過程中,獲得國家級的增長動力,而日本的民族特性決定了他不敢冒險。

整個日本的民族不強調個人英雄,

他們只強調和諧團結,一起往前走;

而美國大片都是一個人拯救世界。

我覺得美國人怕中國人,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中國人的文化體系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

中國講陰陽,於是中國人既學美國人的模式成長,又學日本人的能效增長,這樣的增長曲線就很恐怖,所以現在美國拼命壓制中國。

模式進無止境,能效但求合我們再講回企業。

如果從企業增長動力上來說,模式增長一定好過能效增長;

但是,在穩定性方面,企業家必須做出取捨。

如何理解?

比如,一家企業的模式不變,管理好不好做?很好做,因為還是固定的產品、固定的業務、固定的團隊、固定的流程,很容易做到精細化。

但是,一旦開始模式創新,開始切換流程,切換業務,切換技術,公司內部會不會亂?一定會混亂。

人類是很怕無序的,但是發展越快的公司必然越無序。如果我們真正看到底層邏輯,

所有的模式增長都會讓原有的模式進入無序狀態。

有些企業家在增長過程中,內心世界很糾結;,甚至有企業家和我說:

「校長,我們增長速度太快,很多東西都跟不上,要不要先把速度降下來,把管理先做好?」

但是,速度降下來很容易,再升上去就很難。

我回答說:「公司就是因為發展才會亂七八糟,因為流程在改,人在改,模式在改,技術在改。」

我要告訴大家的是,

我們必須學會接受「生機勃勃的亂七八糟」。

回顧一下華南區域的企業,管的最好的是臺資廠和日資廠。

可是,這幾年我看著大規模的臺資廠和日資廠倒掉了,它們不是管理得不好,而是管理得太好,都是照搬日本那一套,只不過它們的公司業務沒有活力。

模式上增長沒有極限,無論做到多好,我們都要問自己,下一個模式在哪裡?

但是,在管理能效上,

我們追求一件事情就夠——合格。

什麼叫做合格?就是只要管理能效不拖慢企業整體成長速度就行;

企業領袖不要把時間跟精力,放在打造無限接近完美的管理體系上。精細管理做到最後都依然是增長停滯,管理再完美無缺,頂格你就是一家日企。

所以,最後我給大家一個觀點:

真正卓越的企業家應該讓管理層去完善能效增長,企業家個人專注於模式增長,只有這樣分工,企業才可以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如何讓陷入停滯的海外眾籌項目「起死回生」
    但對於一些利潤率較高的項目而言,因其銷售轉化率天生較低,在項目前期傳播資源透支後,很可能陷入「銷售停滯」的困境。想要逃脫這一困境,就必須使用合適的海外眾籌策略。高性價比傳播資源,「節衣縮食」促銷售海外眾籌是一門關於流量與轉化的生意。
  • 臺灣成功大學助力閩南製造型企業「精細化製造管理——提升企業...
    10月30日至31日,分別在廈門喜來登大酒店5樓和漳州賓館的大會議廳裡,由臺灣產業電子化運籌管理學會主辦,臺灣成功大學質量與創新研究中心合作承辦,廈門正航軟體執行的臺灣成功大學助力閩南製造型企業「精細化製造管理——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戰略路徑」 大陸公益課程圓滿落幕。
  • 美媒:中國的成人英語培訓為何陷入停滯
    美國教育網站Edsurge 6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成人英語學習市場正陷入停滯?早在中國少兒在線英語輔導行業尚未成為投資者們的香餑餑之前,服務於中國成年人群體的英語培訓市場就曾生意興隆——目前該市場規模約為55億美元。
  • 成功的秘訣: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
    學會這個方法,月瘦10斤"..........我們陷入了什麼都想做,做什麼都想快速成功的思維中,最後我們才發現,除了你臉上多了以下皺紋,眼袋又加重了一些,頭上又多了一些白頭髮,在你身上一點變化都沒有,我們夢想通過捷徑達到成功,但往往事與願違。
  • 企業管理經驗分享:經營在前、管理在後
    1、動用獵頭物色電機行業的銷售人才,增加展位,提升企業形象和議價能力。2、銷售人員分成機制:成為股東。3、在危機中尋求生機。4、質量、成本上做到極致。二、平臺創收(平臺化小單位獨立核算):每個部門獨立創收、自己經營,比如從銷售部門到銷售公司的角色轉換,可賣其他公司的產品,收到服務費。
  • 任務多多雲客服助力企業彈性用工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讓幾乎所有行業的發展都陷入了停滯,他們都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考驗,而所有壓力的起點,大部分都來自於人力成本。再加上經濟形勢的影響,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企業不得不採用縮減員工福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讓幾乎所有行業的發展都陷入了停滯,他們都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考驗,而所有壓力的起點,大部分都來自於人力成本。
  • 英國或陷入薪資長期停滯 失業率數據存在泡沫
    FX168財經網>歐洲>正文 英國或陷入薪資長期停滯 失業率數據存在泡沫 文/JOE
  • 【知識】搭建倉儲精細化管理體系
    精細化是現代化倉庫管理的重要標誌,其主要表現形式是貨物精細化管理。實現倉儲精細化有助於企業在整體業務邁向規範化、科學化;同時在運營效率方面也能夠有顯著的提升。
  • 中國經濟崛起需防止陷入四種狀態
    眼下議論最多是企業和政府債務槓桿過高等金融問題。其實,就長期觀察而言,金融風險始終不是中國經濟最致命的問題。從現在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2049年)計算,離中國完成大國夢想還有33年。在這三十幾年中,如果中國經濟順利崛起,未來需要避免的是陷入四種狀態:經濟結構升級陷入停滯,經濟改革陷入膠著,國際合作空間陷入對峙,國民經濟陷入軍備競賽。
  • 「聚焦單品,做到極致」是品牌餐飲成功的訣竅
    這些品牌的成功離不開聚焦單品,並做到極致這個訣竅。其實,不僅僅是餐飲業,其它行業的成功企業也離不開聚焦單品,像海爾的電冰箱,格力的空調,蒙牛的特侖蘇等等都是這種打法。將一個品類做到極致是餐飲店成功的法寶。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呈現碎片化,更新頻繁,傳播速度快,大量信息受不到關注,成為垃圾信息。
  • 優秀就是將一件小事做到極致
    ——石室初中召開班長、學習委員、科代表大會優秀就是將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向優秀學習,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湧現出一批優秀學生幹部,他們在刻苦學習的同時,樂於奉獻、勇於實踐、敢於創新,成為我校學生學習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 從差點被辭退到最佳員工:所謂高手,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
    差別就在於普通人對待簡單的工作往往草草處理,就事做事。而他們卻能做到極致,將簡單的事做的不簡單。在我7年的職業生涯裡,深深感受到了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帶來的好處,不僅幫我保住了工作,還讓我之後的每一步都走得穩穩噹噹。
  • 你的企業轉型為何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
    企業戰略轉型中有一種反初衷的邏輯,即轉型能力越強的企業,越會陷入前瞻性不足的「怪圈」。較為開放的組織文化能夠助力企業的戰略轉型。企業應當注重培育健康、開放的組織文化。此外,企業還應當注重提高內部溝通效率,如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傳遞機制等。若企業擁有較強的資源配置能力,其往往能夠做到「物盡其用」,有效保障戰略轉型的落地。企業應當提高自身的資源配置能力,如靈活運用ERP系統等。
  • 業務流程優化助企業精細化管理
    【IT168 資訊】業務流程優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簡稱 BPI)並不是一個新名詞,很多企業都已經認識到業務流程的重要性,認識到業務流程優化是提升企業競爭力,增強內部運營管理能力的一個有效手段,並將業務流程的管理和優化當作日常運營管理的一個重點。
  • 深海教育:「把專業做到極致」是老牌大學逆襲成功的關鍵
    實際上,除了這些引人關注的點,「國防七子「「C9高校」「工科大牛」……也一直都是它不可被忽視的光環,從創立之初的「工業學校」到後來成長為「工科老大哥」,細數其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把專業做到極致」正是它保持強健生命力的根本。
  • 只因他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作為Tabio(靴下屋)的創始人, 越智直正只有初中學歷,當過13年學徒後創立了自己的襪子企業Tabio。每年推出3000~4000種襪子。在英國、法國、中國也設有門店。越智直正,1939年出生。15歲初中畢業沒多久,就隻身一人來到大阪,在襪子批發商店做學徒。28歲時創立了一家叫做Tabio的企業。
  • 企業的績效就是企業的利潤,對於績效的管理就是對於利潤的管理!
    因此在這方面,沒有人願意打馬虎眼,更不會拿企業的利潤開玩笑。將績效管理放在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也符合利潤最大化這一目標。民營企業績效管理的本質,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所有的利潤都是總收入再減去成本,做績效管理,就是要幫助我們實現成本的縮減和收入的提升,這也是企業績效管理的最終目的。績效管理能夠滿足老闆投資後利潤的增加。績效管理看起來似乎跟企業的利潤沒有直接的聯繫,跟企業的經營也絲毫不掛鈎,甚至在做績效的時候,還要投入不少的資金。可是經過實踐,績效管理往往能夠對企業的利潤起到刺激的效果。
  • 寶島眼鏡:加速精細化運營管理
    但面對大陸地域遼闊,各分店之間最大距離達幾千公裡,門店之間無法進行信息共享,單店庫存有限,對於消費者很不方便,即使有看中的款型,但往往苦於沒有心儀的顏色,又無法實現快速從其他店調貨,而不得不抱憾離開,因此公司在集中管理庫存、產品配送、技術支持、財務核算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困難。
  • 民瑞物業精細化管理,提高保潔服務質量
    民瑞物業精細化管理,提高保潔服務質量 房天下
  • 融和科技承建貴州銀行管理會計系統成功上線 價值創造:管理精細化...
    北京融和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融和科技")承建的管理會計系統,是貴州銀行新一代信息系統中四大重要系統之一。貴州銀行管理會計系統成功上線,成為驅動該行業務發展的新型引擎,滿足貴州銀行數據治理的要求,為貴州銀行數位化轉型提供重要保障,極大提升貴州銀行精細化管理水平和精準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