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故鄉商丘的一首經典詩歌

2020-12-20 商丘你我他

中 國 的 第 一 部 詩 歌 總 集 《詩經》,裡面的一些作品成型的年代距今甚至有將近三千年,那一首首用不同方言演唱的美麗歌曲已經隱約縹緲,消散在歲月和時空的河流,留下的只有經孔子整理、編輯的純文本的311首版《詩經》。

《詩經》 從形式上看是句式整齊押韻、修辭形象生動、便於吟唱的歌,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但從內容上看,它是民情,也是歷史,其主題主要是家國、勞動、祭祀,也有少量作品反映男女之愛。孔子在編輯的時候,圍繞上述主題確定了一個總原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其中有一首詩 《河廣》,出自《衛風》,是今天鶴壁、濮陽一帶的詩歌。全詩如下: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關於解讀這首詩的典故有很多的版本,成於漢代的《毛詩序》說這首詩是宋襄公的母親寫的,宋襄公母親是衛國的衛文公之妹,由於政治原因回到娘家衛國,天天思念兒子,可又不可違反禮制回宋國,所以寫了這首詩。

還有人說是宋襄公的母親在娘家期間,衛國遭到侵略,於是派人去宋國求援,而宋國以路途遙遠為藉口不發兵,衛人就寫詩埋怨宋襄公假仁義(泓水之戰給宋襄公洗白了,是千古流傳的真仁義)。

後來,研究者普遍認為:衛國國君的妹妹又是宋國國君的母親,相當厲害的人物,過黃河肯定是大木船、大場面,哪裡會用一捆蘆葦、一艘小船這樣寒酸?這首詩原本就是民間歌謠,是旅居衛國的宋國人思念家鄉所寫的。

這種解釋就符合了實際,關鍵是這旅居衛國的宋人是怎樣的一個旅法?肯定不會是像當今的商業社會到鶴壁販賣纏絲鴨蛋等土特產,也不可能是到雲夢山旅遊住了黑店回不來了,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站在黃河邊深情南望、歸心似箭,而又歸不得家園了呢?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進行解讀,筆者覺得這些旅居者應該都是商朝的遺民,一首 《河廣》表達的是對故國 (今商丘) 的深深思念,那麼這首詩就是一首愛國主義題材的佳作。

錢穆先生在 《國史大綱》 中講到,周滅殷商後,將紂王的兒子武庚分封在商朝的祭祀地也就是故國——商丘,讓他帶領遺民繼續延續原有的文化,發展原有的生活(類似於現代的區域自治或民族自治)。中國古代這種大仁大義的傳統被孔子在 《論語·堯曰》 中評價為:「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後來,自治國頭子武庚聯合其他的國家叛亂,周王朝將其鎮壓後,再次分封紂王的哥哥原商朝微地(今山東微山湖一帶)的子爵啟(通稱微子啟)在商丘繼續統治,建立宋國。為了防止商遺民再次造反,周朝統治者將大批遺民像撒豆一樣分散到各個諸侯國,主要在魯、衛、宋、洛邑,並將親信都分封在宋國的周邊進行監視、封鎖,「抱殷宋於肘腋間」。其中,衛國「得殷民七族」,即七個大家族或者是七個姓氏的人。蒙上一層歷史的硝煙,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幕:幾千名被逐出故國、流落在異國他鄉的亡國奴,天天被監視、被翻白眼,過著沉重壓抑的生活。

而和衛國隔著一條黃河的就是宋國,那裡有曾經的家園,踮著腳尖就能看到大河對岸熟悉的炊煙,就能聽到親切的鄉音,恨不得抱一捆蘆葦做船,順著這熟悉的歸鄉路一個早晨就能回到家鄉。誰說黃河寬?誰說歸程遠?「我就是要走在老路上」。這國破家亡的離情別恨、這濃濃的鄉思、這樸實的情愫,豈能是一個貴婦人所能表達得了的?一千五百年後,多情的南唐後主李煜國破家亡,寄居敵國,也深情地寫過這樣的鄉思:「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再一千年之後,1942年,詩人戴望舒在國土淪陷時寫下「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再後來,在臺灣島的中國詩人余光中,面對大海對岸的祖國,寫下了著名的《鄉愁》:「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不都是 《河廣》 的和聲與餘韻嗎?愛國的歌聲,總是會被傳唱不息的。

相關焦點

  • 漂泊在外思念故鄉,唐代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絕詩,道盡離愁與人生
    他鄉之人每逢佳節總會更加思念故鄉,又是一年歲末,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歸家的人們愈發多了起來,但依然還有很多人在盼望著回家,漂泊在外的離愁和思念令人輾轉難眠,古人亦是如此。唐代有位詩人在客居他鄉時寫下了一首經典古詩,站在渡口邊望著明月和江水有感而發,將遠離故鄉的遊子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一起來品讀這份離愁與人生。
  • 漂泊異鄉的葉紹翁思念故鄉,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引起旅人的鄉愁
    宋朝詩人葉紹翁一首經典的七絕《遊園不值》,可謂是膾炙人口,不僅寫得很有趣,同時還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為此也是收錄在了我們小學的課本裡,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詩。雖然他的作品並不是很多,但是流傳下來的作品中,每一首都很經典。
  • 詩歌‖徐中平:夢回故鄉
    【詩歌】夢回故鄉
  • 秋雨之夜韋應物寫下一首千古絕詩,北雁南飛思鄉心切,令人感慨
    秋風吹過,難免讓人感到一絲涼意,若此時遠在他鄉,思念之情便愈發濃厚,古人在詩歌中表達出對於思念的描述和感慨,今天我們要來品讀的便是一首作於秋雨之夜的經典絕詩。詩人身處異鄉,秋雨之夜醒來獨自坐在屋中,聽到北雁南飛的鳴叫聲,仿佛自己的心也被大雁帶去了南方,這是怎樣的一首詩,詩人表達出怎樣的思念之意?
  • 北宋最經典的荷花詞,清新脫俗,充滿了對故鄉的思念
    雖然周邦彥的詞以富豔精工著稱,但是他也寫了一首洗盡鉛華,清新脫俗的《蘇幕遮》:蘇幕遮·燎沉香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 杜甫一首思念弟弟的唐詩,其中有描寫月亮的精彩詩句
    從杜甫的詩歌當中可以了解當時發生的歷史事實,這是杜甫詩作非常重要的特點。而且也正是因為杜甫唐詩這一特點的存在,使得他的詩歌被譽為「詩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寫的就是唐軍收復河南河北這一歷史事實,而杜甫在詩歌中浸透了自己的情感,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具正能量的詩篇。相比杜甫前期的詩作,後期的他經歷了唐王朝的迅速衰落,給予了他詩歌創作最豐富的現實基礎。
  • 李白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短短的20個字,卻成為傳唱千年的名篇
    在最新版的的部編教材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中,有一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的《月是故鄉明》,開篇有一句話說「每個人都有個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確實是啊,當我們遠離故鄉、回憶起故鄉時,故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我們魂牽夢縈的,在著諸多的值得回憶的故鄉的事物當中,月亮一直佔有者重要的地位。在古往今來的憶故鄉作品中,以月為代表的憶故鄉的作品不勝枚舉,人們更願意將自己憶故鄉的情思寄托在明月當中,讓自己的情思與月亮掛鈎。
  • 寫一首中秋的詩給故鄉的你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在八月中秋這一天可能因為工作的原因還有其他的原因,很多的親人們不能回到家中和自己的家人們團聚,但是現在的信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比如打電話啊、發微信啊、刷微博啊、視頻問候以表達和傾訴自己的思鄉之情,和對家人的那種思念寄託。
  • 王勃很感人的一首詩,獨自在異鄉漂泊,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憂愁!
    那他除了文章寫得好,詩歌也是一絕,譬如這首《山中》,那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儘管這首詩名氣並不是很大,但是通篇情感細膩,處處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 杜甫很經典的一首詩,將手足情深寫到了極致,讀來令人潸然淚下!
    在一些網友心中,中國古典詩歌不是寫詩人的風花雪月閒情逸緻,就是寫女人的閨閣愁怨離情別恨。似乎除了這些內容,古人就沒有其他什麼值得寫的東西了。那麼,中國古典詩歌的內容真的僅僅限於這些嗎?詩歌作為古人表情達意的一種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可以表現的內容非常多。大到國家政治,小到個人生活都可以拿來作為詩歌表現的題材。而且,歷史上那些流傳最廣的也最令人感動的詩歌往往就是和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作品。
  • 中國詩歌報:中詩報每日一首臨屏詩《炊煙》精華版(三十三)
    當然,由我們中國詩歌報主導的【一天一首臨屏詩】,每天在中國詩歌報改稿班和中國詩歌報選稿班同步進行,今天我們專門挑選出寫得相對較好的作品,有的作品個別地方動了「手腳」,以確保詩歌的藝術性和完美性,供大家欣賞。挑戰自我,堅持原創。如果你想參與我們的【一天一首臨屏詩】,請掃描二維碼,或在我們的公眾平臺留下個人微信號,管理員會拉你進群。
  • 讀睡詩歌 我獨自在黃昏時分眺望故鄉,眺望童年
    原創詩歌|讀睡詩社 配圖|網絡我的思念也在升起。在千裡之外,在二十年後。我獨自在黃昏時分眺望故鄉,眺望童年和一口滋養記憶的井,在炊煙中升起,向天空更高處飛翔……《不要回頭》文/天馬行走的路上,太陽走了是不是你把思念捎在了風中為何每每夜深人靜總有聲音輕輕拍窗?
  • 看不夠的月光,望不盡的故鄉,說不清的惆悵,道不明的思念
    一詩一文一個堅持原創的平臺 / 每一天的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枕邊詩親愛的旅人》文/胡十一親愛的旅人夢境是這般優美還在你的心頭秋月彎彎文/韓星一灣清月在秋風中飄蕩吸引萬千遊子的目光留下無盡的思念
  • 明朝評論家胡應麟推薦的一首詩,認為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的名篇
    胡應麟是明朝著名的文學評論家,他在詩歌 、戲劇、小說等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他對於詩歌的點評,一些觀點也是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在其《詩藪》中極力推薦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認為這首詩形容景物,妙絕千古,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 思念故鄉,在每一個美好或失落的日子裡!
    思念故鄉,沒有時差,沒有距離,每時每刻,隨時隨地。少小離家,離故鄉越來越遠,讀書,工作,結婚,去了很多他人的故鄉,卻把自己的故鄉遠遠拋在腦後。可誰又能知道,對故鄉的思念從未改變,離得越遠,時間越久,思念越濃。
  • 探索席慕蓉的詩歌,有關愛情,有關鄉愁,有關初戀和回憶
    她的詩歌中表現故鄉的詩句,實際上說的都是自己,表達在異國他鄉的人對於自己家鄉的想念。——(黎巴嫩作家)紀伯倫席慕蓉的詩歌《鄉愁》正是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創作的,裡面的情感是那麼真摯,在遠方思念著故鄉,時而被那淡淡的哀愁給包裹,到了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內心的孤寂感更甚,這種情感的抒發衝淡了愁緒。
  • 元稹最深情的一首詩,驚豔世人,堪稱唐朝最經典的悼亡詩歌!
    因為懷念,所以古人慣常以詩歌寄相思,這就是悼亡詩最初的來歷,早在春秋時期,《詩經》裡就出現了悼亡這一題材,但自西晉潘安用一首悼亡詩懷念妻子之後,悼亡詩一般就專指丈夫追悼亡妻之作了。潘安是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雖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各有,但不得不說的是,他的確是一位深情的好丈夫,哪怕放到現在來說,也絕對是痴情男子一枚。
  • 王勃在他鄉遇到故人,當真是兩眼淚汪汪,寫下一首詩更是感人肺腑
    初唐詩人王勃在他鄉遇到知己好友,寫下一首令人感動的《他鄉敘興》,道盡了喜悅之情,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當真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道盡了思鄉之苦。整首詩也是意境悽美,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王勃以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讓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喜悅之中還是有讓人感慨萬千。即使是遇到了老鄉,那種思鄉之苦更加深沉。
  • 王巨川║就差一步,我就回到故鄉
    《笑起來,你像是回到故鄉》是一首歡快的詩作,詩人用記憶化的手法把自己置身於故鄉的情景中,「笑起來/你想是回到故鄉/臉蛋上的酒窩/陷進了我兒時戲水的池塘/一汪一汪的清泉/將我的記憶澆灌//……你像是回到故鄉/那裡有許多溫暖的房子/亮著燈的窗戶/又將我的思緒/引向了很久很久以前的時光」。故鄉對於詩人來說是溫暖的、快樂的心靈棲息之地,親切而遙遠。
  • 唐詩三百首中杜牧唯一一首五律,看到第三聯10個字就讓人想家
    不過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杜牧對於七言絕句最熟悉,他所留下的最經典的詩篇幾乎都是七言絕句,而他所留下的律詩作品,則就少了很多。不過,唐詩三百首中所收錄的杜牧唯一一首五律,看到第三聯10個字就讓人想家。這首古詩的題目是《旅宿》,是唐詩三百首所收錄的杜牧唯一一首五律。這首詩當中最經典的兩句,就是「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意思就是家鄉太遠歸夢到破曉未成;家書寄到旅館已時隔一年,極言作者離家之遠,表達出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情真意切,讓人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