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寶尉遲恭在民間,被奉為門神,在演義小說中齊名,在史料中,也被放在同一卷中。無論從民間還是官方正史,秦叔寶和尉遲恭兩個人地位,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在唐朝,秦瓊和尉遲恭的地位,差別很大。我們從兩個方面,可以明顯看出他們兩個之間的差別。第一方面,凌煙閣的排名,尉遲恭排名第七位,而秦叔寶則排名第二十四位,可謂是天差地別。第二方面,從兩個人死後的諡號來看,尉遲恭死後,諡號位忠武。這是一個含金量非常高的諡號,獲得這樣諡號的人還有,蜀漢時期的諸葛亮,以及後來對唐朝有再造之恩的郭子儀。雖然尉遲恭的功績,遠不如這兩個人,但忠武的諡號,可以看成是尉遲恭地位的象徵。
而秦叔寶的諡號,是壯。這也是一個好諡號,說明他的英勇無畏。但級別上要差忠武十萬八千裡。從史料上來分析,秦叔寶和尉遲恭的軍功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橫向對比。在古代,軍功包括:斬將,乂旗,先登、陷陣、俘獲等等多方面。我們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對比。秦叔寶與尉遲恭劇照斬將:在舊唐書中,尉遲恭戰將,包括生擒將領,有名有姓,武德三年,尉遲恭隨李世民和王世充大戰,斬單雄信,生擒陳智略、王琬,玄武門之變,斬李元吉,貞觀元年,涇陽之戰,斬突厥一將(姓名無記載)。而秦叔寶的斬將記錄,僅僅是: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叔寶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眾。
如果從戰將數量來看,秦叔寶也有斬將,但很顯然,質量不高,而且很多情況下,秦叔寶所斬,級別比較低,遠不如單雄信,陳智略等。因此,在斬將立功方面,秦叔寶吃了大虧。斬首及擒獲:尉遲恭在作戰過程中,斬首數量,也是很多的,舊唐書記錄了三場,第一戰,也就是對陣王世充一戰,除了斬單雄信,擒陳智略以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功績,俘虜六千多人。在對陣竇建德,尉遲恭和李世民擔任誘敵任務,秦叔寶等人擔任伏擊,這一戰,擔任誘敵的尉遲恭,斬首十數人。第三戰,對陣突厥的涇陽之戰,尉遲恭斬首千餘級。秦叔寶在斬首數量上,略顯不足,最大一次斬首,是在武德二年時期,美良川之戰,斬首兩千餘級,只是尷尬的是,這一仗,居然是打的尉遲恭。
從斬首數量看,秦叔寶仍然不及尉遲恭。乂旗、先登、陷陣:尉遲恭的乂旗,先登,陷陣的功勞,從舊唐書尉遲恭傳中,並沒有太多記錄,在對陣劉黑闥的戰鬥中,史料上記載了一句話:敬德率壯士犯圍而入,大破賊陣。在秦叔寶傳記中,也有類似記載:太宗拒竇建德於虎牢,叔寶以精騎數十先陷其陣。如果從陷陣方面來看,尉遲恭和秦叔寶不相上下,旗鼓相當。結語:如果我們僅以《舊唐書》對秦叔寶和尉遲恭的軍功進行分析對比,就可以看出來,尉遲恭的軍功,要高於秦叔寶,而尉遲恭僅僅比秦叔寶晚歸降唐朝一年而已。因此,在後來的論功行賞中,尉遲恭的地位,就要高於秦叔寶。
而玄武門之變中,雖然秦叔寶也參加了,但尉遲恭的作用更大,而且態度也更加堅定,因此,尉遲恭的地位,急速上升,已經遠高於秦叔寶。秦叔寶與尉遲恭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