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系列:隋唐好漢秦瓊小傳(下)

2021-01-15 金娃趣談

王世充其人

隋煬帝的時候,王世充還是很忠於隋朝的。早在615年,當隋煬帝被突厥圍困在雁門的時候,王世充曾經帶領江都的全部人馬日夜兼程趕去營救。

之後幾年的亂局之中,當東都洛陽受到起義軍攻擊時,王世充也曾經多次前去救援。所以在隋煬帝統治期間,王世充很受器重,在皇帝面前是一個標準的忠臣能將形象。

但是到了隋煬帝的孫子皇泰主時期,王世充逐漸有了不臣之心:皇泰主當時只有十幾歲,涉世未深,還沒有時間去顯露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和德行。這時的王世充不僅有了一大把年紀,還有多年的功勳卓著,讓他繼續心甘情願地臣服在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跟前,好像有些困難。

王世充形象

雖然多次受到皇泰主的加封,可是這些已經都不能讓王世充滿足。619年,在掃平朝廷中所有的反對勢力之後,王世充迫使皇泰主把皇位讓給了自己。

公元619年4月,王世充稱帝,改國號為鄭,建年號開明。

王世充這個人有著極其虛偽的一面:他登基稱帝之後,在朝見大臣時,總是做出一副情真意切的樣子,說話絮絮叨叨,一件事總要反覆地講上好多次,好像不這樣不足以體現自己和大臣們深切的君臣之情似的。

九曲投唐

程咬金最看不慣王世充那副樣子,私底下經常和秦瓊議論王世充的為人。他認為王世充此時和那些裝神弄鬼的老巫婆沒有什麼兩樣,完全和治世明君搭不上邊兒。

他們處身於亂世已經很久了,知道什麼樣的人值得信賴,知道自己期待的明君賢主是什麼樣子。

程咬金形象

秦瓊何嘗不知道王世充的為人,自從投奔王世充之後,雖然他和程咬金都受到了重用,但是王世充之前殺害降將的事情他們都有所耳聞,深知王世充絕對不是可以長期相處之人。他們現在之所以能夠得到重用,完全是因為王世充正在用人之際,還不到「卸磨殺驢」的時候。

----不過按照他們對王世充的了解,那一天是遲早會來的。

所以另投明主是亟需考慮的事。

那麼應該去往何處呢?

程咬金和秦瓊以及他們信任的多位部下經過詳細的商討之後,最終把充滿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已經定都長安的李唐王朝。

此時唐朝李淵已經在長安稱帝,雖然頗得擁護,無奈當時各地紛爭卻仍然在繼續,唐朝的疆土十分有限,遠遠還沒有到統治全國的地步。而王世充新建的鄭國佔據洛陽一帶,佔盡地理優勢,是唐朝的心腹大患,遲早必有一戰。

終於,唐朝軍隊在秦王李世民的帶領下攻擊鄭國,兩軍在九曲對陣之際,程咬金和秦瓊帶領著自己的幾十位部下,突然從鄭軍之中衝鋒而出,一路跑向大唐的軍隊。

正在兩方人馬都十分錯愕和震驚的時候,只見那一小支隊伍在跑出了一百多米之後,居然又回過身來,紛紛對著正自驚愕不定的王世充行禮,那樣子大有以示感謝、就此訣別的意思。

只聽程咬金揚聲對王世充說道:「多謝您的多年優待,只是以我們對您的長期觀察,此處絕對不是我們的容身之所!就此別過!」

之後,這一小隊人馬就直接在陣前投降了唐朝。

這陣勢,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應該能算得上是千年難見的奇異景象了!不過在隋唐亂世的時候,良將擇主而事應該是很常見的,只不過他們選取的這個時機太過引人注目。

正因為處於那個亂世時期,李淵、李世民等人正是苦於對當時亂局分身乏術的狀態,所以看到王世充軍中突然有將士簇擁前來投降的時候,都沒有對這支臨陣倒戈的人馬表示反感,反倒持有十分歡迎的態度。

唐高祖李淵形象,網絡圖

尤其在聽說這批人馬中有知名的勇將程咬金和秦瓊之後,李淵更是大喜,當即把程咬金和秦瓊安排在李世民帳下任職,以充實他軍中實力,增強抗擊起義軍的力量。

雖然同是投唐,可是程咬金和秦瓊兩個人此時的情況卻大為不同:程咬金的家不在洛陽城裡,所以絲毫沒有後顧之憂;秦瓊的妻兒卻都還留在洛陽城內,秦瓊這麼不管不顧的一跑,他的妻兒老小就都落到了王世充手裡。

王世充一向心狠手辣,這時在兩軍陣前又栽了這麼大一個跟頭,又怎麼可能手下留情?所以最後秦瓊的妻兒老小都被王世充殺害了。

此時的秦瓊,顯然就已經比程咬金更多了些悲壯色彩。棄家於不顧,隻身投唐,不能不說秦瓊的性格裡多少有些魯莽的成分。

從這件事情上也能看出,程咬金絕非像演義小說中所寫的那樣魯莽、做事不顧頭尾,和秦瓊相比,他還是相當有心計和智慧的。

秦瓊和尉遲敬德

身後的家庭悲劇並沒有影響秦瓊之後在戰場上的勇猛發揮,他很快就成為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幹將,每逢有別人都難以戰勝的敵將時,李世民都會派秦瓊出馬。

在這樣的場合下,秦瓊往往是百戰百勝。----所以說秦瓊是隋唐時期的第一武將並不過分。

秦瓊形象,網絡圖

剛剛成立的唐朝危機四伏,關西有所平定之後,河東的局勢又呈現出不穩的態勢:劉武周帶領的起義軍佔領了雁門、樓煩、定襄等多個郡縣,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619年,易州的起義軍首領宋金剛又帶領人馬投靠了劉武周,一時劉武周的勢力大增,更加肆意妄為,不斷侵犯唐朝所屬領地。

619年11月,也就是在秦瓊和程咬金投降李唐半年之後,宋金剛再次領兵犯唐,他很快攻陷了晉州等地,沿途唐將不是被殺就是被俘,打敗仗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地傳來。

這種情況,李淵能忍,李世民卻忍不下去,在他的請求之下,他和秦瓊率領唐軍前去徵討宋金剛。

尉遲敬德原本就在劉武周麾下擔任偏將,他一向作戰勇猛,很少能碰到對手。此次他和宋金剛一起南下,攻克晉州等地之後直撲澮州,很快唐朝戰將唐儉、於筠等人就都成為他的俘虜。

面對尉遲敬德這樣的勁敵,李世民再次派出了他最得力的戰將--秦瓊。

此時的宋金剛和李世民所率領的部隊都面臨同一個問題:糧草將盡。所以為了減少消耗,儘快結束戰鬥,秦瓊和尉遲敬德相約在美良川進行決戰,以一戰定輸贏!

尉遲敬德像,網絡圖

戰爭進行得很激烈:秦瓊和尉遲敬德都是揚名天下的猛將,此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一時打得難分高低。雖然手上兵器碰撞桌球作響,耳邊殺聲振天,不斷有受傷兵士的慘叫聲傳來,但是隨著激鬥時間的延長,兩個人難分勝負之餘,心裡未免都有惺惺相惜之感。

最終還是秦瓊佔了上風,他戰勝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大敗而歸。

隨後,一向愛惜人才的李世民派人前去勸降,尉遲敬德隨即降唐。

秦瓊為大唐收服了猛將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後來也和程咬金、秦瓊一樣,成為凌煙閣上有名的功臣良將。

此次戰役,秦瓊功勞很大,李淵想起秦瓊不顧妻子前來投奔自己時的情景,特意賜給他金瓶,拜他為秦王府右三統軍,另外賞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加封上柱國。

此時的秦瓊,無論是在李淵還是李世民的心目中,都是不可替代的,程咬金和尉遲敬德一時沒法和他相比。

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身為皇子,很長時間裡都是唐軍中最重要的將領。在徵討群雄的戰爭中,他能徵善戰,軍功極高,高到李淵覺得無法封賞、太子李建成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弟弟齊王李元吉視他為勁敵的程度。

唐太宗像,網絡圖

於是,兄弟之間的戰爭無法避免。

在這場皇位之爭中,秦瓊、程咬金和尉遲敬德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

程咬金毫不猶豫地站在了李世民這邊,一如既往地表示自己對秦王的支持。

尉遲敬德此時已經追隨李世民六年時間,他感懷李世民對他的恩義,也選擇義無反顧地支持李世民,並在爭鬥中再次救了李世民的命,一箭射死齊王李元吉,以「護駕」之名讓唐高祖李淵誠惶誠恐。

只有秦瓊,此時他好像有意把自己藏了起來,沒有表露出對此事的明確態度,所以在玄武門之變中,他幾乎沒有什麼值得記下來的功績,好像只是被動地、迫不得已的跟隨。

畢竟是李家親兄弟之間的爭殺,秦瓊這種態度無可厚非。

凌煙閣上

只是登上寶座後的李世民心中另有定論,所以這次事變之後,秦瓊、程咬金和尉遲敬德的地位明顯地拉開了距離。

凌煙閣畫像,網絡圖

到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敕建凌煙閣,描繪24位功臣畫像以示紀念的時候,以軍功可排唐朝第一的秦瓊排名第二十四位,程咬金排第十九位,尉遲敬德排名第七。

不過此時,無論怎樣的功名利祿都與秦瓊無關了,他已經於638年病逝。

玄武門之變後,秦瓊就經常生病,纏綿病榻之餘,他常和人談論起之前參加過的300餘次大小戰鬥,以及因此給他帶來的滿身傷病:

「吾少長戎馬,經三百餘戰,計前後出血不啻數斛,何能無病乎?」

說起往事時,他肯定也想起了自己曾經拋下的嫡妻和孩子,終於,他們就要相見了。

相關焦點

  • 隋唐十三條好漢終極排名,秦瓊僅排第十一,排名第一的無人不服
    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尉遲敬德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生戎馬倥傯,徵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時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晚年謝賓客不與通,於顯慶三年(658年)去世,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諡號「忠武」,陪葬昭陵。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我相信這首詩都聽說過,這是唐朝詩人李賀的一首詩,其中的凌煙閣就是指的唐太宗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閣,上有秦瓊等二十四人的像。那麼秦瓊名氣這麼大,排名一定很靠前吧!很多人都為秦瓊排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最後一名而鳴不平,但是實際上秦瓊被排最後一名屬於恰到好處,而長孫無忌排名第一,也屬於實至名歸,無人不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比較複雜,因為這裡面有好幾股勢力,既有文臣宰輔,又有元帥戰將。李世民也是根據選出的這二十四個人的功勞、官職、資歷還有個人感情評定的。
  • 隋唐十八條好漢排行榜,為什麼秦瓊才排第十六,而羅成能排第七?
    隋唐十八條好漢,只是在傳記演義中出現,都是以隋末農民起義故事為背景,講述隋朝覆滅與大唐建立的一段歷史演義,是一部演繹歷史風雲與歌頌傳奇英雄之作。演義跟歷史有很大區別,演義是文學性質濃厚,故事性較強,虛構成分較大與歷史事實不相符。
  • 秦瓊做了什麼?李世民將他封為護國公,他的畫像也排列在凌煙閣
    秦瓊做了什麼?李世民將他封為護國公,他的畫像也排列在凌煙閣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在我小的時候,有關秦瓊的故事就聽到了很多,那個時候,真的非常佩服那些英雄好漢們。時間過得真快,依然還記得大哥是魏徵、二哥是秦瓊、三哥是徐茂公、然後是王君可,接下來是斑鳩店的程四清,再往下還有很多,當時好像有個順口溜,可以說得老長老長的。秦瓊是隋唐時期著名的英雄人物,他的父親去世得比較早,由家將秦安傳授給秦瓊鐧法。公元614年,盧明月率領大軍前來犯,秦瓊跟隨張須陀前去討伐,跟盧明月的軍隊糾纏了好多日子,眼看糧草沒了,於是就召開緊急會議。
  • 妄言隋唐(二十五)初唐第一猛將尉遲恭為何被抹黑得一塌糊塗?
    如果說秦瓊是《說唐》小說前半部分的主角,那尉遲恭在小說的後半部分就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尉遲恭出場開始,小說的故事進入下半場,故事背景也從隋末轉移到初唐。眾所周知尉遲恭是初唐名將,在隨李世民南徵北戰過程中立下了赫赫功勞。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隋唐5大悍將兵器排行榜,擂鼓甕金錘排第4,鳳翅鎏金鏜僅排第5!
    而兵器是死的,厲害與否實在不好說,讓我們一起來看隋唐5大悍將的兵器排行榜!5、鳳翅鎏金鏜鳳翅鎏金鏜也叫鳳翅鎦金钂,是宇文成都的兵器,重160公斤,形極為兇悍。作為隋唐第2好漢的宇文成都,他的武功就不用多說了,被隋煬帝楊廣封為天寶大將軍,是隋朝的「擎天柱」,如果沒有李元霸,至少可以再保隋朝延續數十年。
  • 他戰功卓著不輸秦瓊,還救過李世民,為何畫像卻沒被列入凌煙閣?
    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為了犒賞當初幫助自己的功臣,特別設立了凌煙閣,裡面存放了24位幫助他奪得皇位的功臣畫像,按照功勞大小以此排位,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叔寶因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被李世民排到了最後。
  • 《隋唐演義》、《說唐》和《興唐傳》,哪一部書是隋唐故事的大成
    說起隋唐類小說,人們通常會有一種混亂的印象。為何會如此呢?這是因為隋唐故事小說沒有集大成者,在三本各有所長的小說角力之下,讓人無法取捨,感覺混亂也就在所難免了。隋唐故事雖然書籍眾多,但相對出色的還是《隋唐演義》、《說唐》和《興唐傳》。
  • 薛仁貴的實力在隋唐十八好漢中能排第幾,對比一下,結果一目了然
    薛仁貴跟隋唐十八好漢屬於是兩代人了,按照演義裡所講薛仁貴是白虎星轉世,他的前世是隋唐十八好漢中的羅成,當羅成馬踏淤泥河被「萬箭穿心」而死後,白虎星歸位並轉世到了薛仁貴身上!那麼,薛仁貴能在隋唐十八好漢中排第幾呢!先來看看隋唐十八好漢都有誰!
  • 隋唐十大兵器排名:李元霸擂鼓甕金錘僅排第三,秦瓊雙鐧並非第一
    有關隋唐故事的作品很多,如《說唐》,《興唐》以及各類評書作品,之所以這樣,就是有關隋唐故事的作品裡面沒有一部能夠影響空前蓋過其他的作品,這使得類似的作品知名度都相差無幾。正如說到梁山水泊故事,讀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水滸傳》,像《蕩寇志》之類的作品知名度相對就低了很多,因為《水滸傳》太過經典,內容無比精彩,影響力完全蓋過同類作品。
  • 秦瓊義子銅錘將秦用為什麼會被暗箭射殺?
    在隋唐系列小說中,秦用的兵器是黃銅倭瓜錘,也有說是熟銅倭瓜錘等稱呼,不管是什麼錘,都是銅錘,所以他又稱為銅錘將。秦用綽號是大錘公子,為當時隋唐好漢之一,雖不在十三傑之列,卻和羅士信、來護兒、王伯當並稱為四猛。
  • 「隋唐十八好漢」中的冷麵寒槍羅成,最後究竟是如何死的?
    羅成和秦瓊是表兄弟,羅家槍和秦家鐧法都很有名,兄弟兩人互相傳授武藝,在傳授武藝時,兩人都發下重誓。羅成發誓:如果私藏一路槍法,萬箭攢身而死,秦瓊發誓:如果私藏一路鐧法,不得善終,吐血而亡。羅成是隋唐第七條好漢,這時候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等好漢都已經戰死,論武藝羅成已經是天下無敵,戰場上羅成耀武揚威,把劉黑闥的人馬殺得四散奔逃,劉黑闥也受了傷,回到唐營,本以為會領功受賞,沒想到李建成怒斥羅成,沒有斬殺劉黑闥,有違軍令,拉下去重打了四十軍棍,命第二天繼續出戰,斬不了劉黑闥不得回營。
  • 隋唐三大「舅子」:一將身經百戰,一人銀錘無敵,第三位借子成名
    而在隋唐系列的小說話本裡,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草莽英雄,這樣的郎舅關係都不少見,但有些內兄或內弟的影響力並不大,比如秦瓊的妻舅賈潤甫,他在小說裡的地位,明顯不如歷史上的作用,更何況,在《隋唐演義》中,秦瓊的妻子姓張,跟賈潤甫也沒什麼大瓜葛,所以像這樣的角色,也就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了。接下來,我們就按照標題的順序,分別介紹這三位有名的「舅子」。
  • 此人是隋唐時期的名將,演義中的他背景強大,沒人敢惹
    在歷史上秦瓊是真實存在的一員猛將,他生活於隋唐時期,曾先後跟隨過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等將領,後來還投靠過瓦崗李密、洛陽王世充等軍閥,但是最終秦瓊選擇了李唐王朝,並跟隨李世民東徵西討,憑藉著自己的勇猛屢立戰功,最終被李世民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在他死後還被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
  • 唐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五位齊魯籍人士都是誰?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表彰和紀念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修建了一座凌煙閣,請當時的大畫家閻立本繪畫,書法家褚遂良題詞,將為唐帝國建功最大的二十四名臣子的等身畫像置於凌煙閣,據說太宗晚年經常獨自前往凌煙閣,追憶當年與兄弟們金戈鐵馬一起打天下的崢嶸歲月,久久不願離去。
  • 秦瓊和尉遲恭兩個都是門神,哪個功勞更大?
    尉遲恭和秦叔寶都是唐朝開國名將,都進了凌煙閣,也同為門神。在《隋唐演義》裡秦叔寶更受大家喜歡,但從正史裡看誰更厲害,可以從武功和戰功兩方面分開來討論,因為武功高強不一定戰功也大,論戰功還得看誰在李世民眼裡分量重。咱們先來說武功方面。
  • 隋唐第八條好漢:謀、武、力都非頂級,戰三大更強上將,難免受傷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隋唐第八條好漢:謀、武、力都非頂級,戰三大更強上將,難免受傷」這樣一個標題,熟悉隋唐主線小說的書迷,對這個人物,應該不會陌生,他就是靠山王楊林。楊林作為書中的重要角色,他在小說的前半部分,簡直就是各路英雄的頭號勁敵。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兩人姓長孫,一個是長孫無忌,另一個是?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多數人的名字我們都如雷貫耳。再如武將兩門神尉遲恭和秦瓊,更是天下人皆知。(很多人認為羅成也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他是隋唐演義中虛構的人物,並沒有真實存在於歷史)
  • 隋唐好漢中,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為何打不過排名第三的裴元慶?
    天寶大將宇文成都,是隋唐系列小說中虛構的人物,他是大權臣宇文化及之子,武藝高強,使一隻重約四百斤的鳳翅金龜成為隋朝第一猛將。據說它是上界雷聲普化天尊轉世後,身負三載龍命,專門護佑隋朝皇帝。銀錘子太郎,同樣是隋唐系列小說中虛構的人物,為山馬關總兵裴仁基幼子。據說他轉世為哪吒,雖然年齡不大,但已是山馬關第一高手,未嘗敗績。兩把銀錘,重達三百二十斤。曾硬接李元霸三錘,名垂青史。宇文成都乃是隋唐好漢中排名第二的人物,僅次於趙王李元霸。甚至在李元霸還未出山之前,宇文成就已經是天下第一了。而銀錘太保裴元慶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