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五位齊魯籍人士都是誰?

2020-12-22 張再坤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表彰和紀念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修建了一座凌煙閣,請當時的大畫家閻立本繪畫,書法家褚遂良題詞,將為唐帝國建功最大的二十四名臣子的等身畫像置於凌煙閣,據說太宗晚年經常獨自前往凌煙閣,追憶當年與兄弟們金戈鐵馬一起打天下的崢嶸歲月,久久不願離去。

後世稱躋身凌煙閣的二十四人為「凌煙閣二十四臣」,它代表了大唐帝國至高無尚的榮耀。

(凌煙閣)

二十四人中,三股勢力佔據了大半壁江山,第一股勢力來自於李氏皇族外戚,佔據5席,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高士廉、柴紹、長孫順德

第二股勢力是當年跟隨李淵李世民晉陽起兵的骨灰級元老,佔據了6席,分別是:房玄齡、段志玄、劉弘基、殷開山、劉政會、唐儉

第三股勢力是來自於瓦崗寨的農民起義軍,佔據了5席,分別是:魏徵、張亮、程知節、徐世勣、秦叔寶

其它入選二十四臣的還有:杜如晦、尉遲恭、李靖、蕭瑀、屈突通、候君集、虞世南 ,記8位!

如果按籍貫劃分,其中有五位來自齊魯大地,他們分別是房玄齡、段志玄、程知節、李勣、秦瓊!分別介紹如下:

房玄齡,(579年~648年),

名房喬,字玄齡(一說名玄齡,字喬松),漢族,齊州臨淄人(今山東章丘市)人,是中國唐朝時的開國宰相。房玄齡排二十四功臣第五位。玄齡博覽經史,工書善文,18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隰城尉。隋末大亂,李淵率兵入關,玄齡於渭北投李世民,屢從秦王出徵,參謀劃策,典管書記,任秦王府記室。每平定一地,別人爭著求取珍玩,他卻首先為秦王幕府收羅人才。

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謀士。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二月為尚書左僕射,監修國史。十一年封梁國公。與杜如晦、魏徵等同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曾受詔重撰《晉書》。太宗徵高句麗時,他留守京師。二十二年病逝,玄齡公去世後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認為房玄齡是今天淄博人,其根據就在於《唐書》中房玄齡是「齊州臨淄人」的記載。這是一種誤解。隋唐的「齊州」並非漢魏時的齊郡,而是濟南郡所在地。隋朝末期,濟南郡一帶曾一度改稱臨淄郡,所以《唐書》說他是「齊州臨淄人」。另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房玄齡的祖先「隨慕容德南遷,因居濟南。」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房玄齡確是濟南人,而非淄博人。

貞觀前,他協助李世民經營四方,削平群雄,奪取皇位。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貞觀中,他輔佐太宗,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謀杜斷」。

段志玄(598年-642年),

名雄,字志玄,齊州鄒平(今山東濟南)人,唐朝名將。排凌煙閣功臣第十位。

段志玄早年與父親客居太原,後從高祖起兵,隸屬李世民部下,隨其平定王世充,累升至秦王府右二護軍。玄武門之變時,段志玄拒絕太子李建成的引誘,扶助李世民登上帝位,升任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

貞觀年間,段志玄擔任西海道行軍總管,徵討吐谷渾,後升任右衛大將軍,改封褒國公,並世襲金州刺史。貞觀十六年(642年),段志玄病逝,追贈揚州都督,諡號忠壯。

程知節(589年-665年),

(電視劇截圖:程咬金)

本名程咬金,唐朝大將,濟州東阿斑鳩店人(今屬山東省東平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十九。在民間故事程咬金是一員福將,其三板斧相當厲害,但實際上,一生並無以板斧為武器,而用槊。麟德二年去世,追贈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於昭陵。諡曰襄。

英國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

李勣排名第二十三位,原名徐世績,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漢族,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勳卓著。

李勣,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勣顯慶二年(657年)奉旨與許敬宗、蘇敬、孔志約、于志寧等編《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

總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歲,唐高宗輟朝七日,贈李勣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

秦瓊(571~638)

(電視劇截圖:秦瓊)

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第二十四位,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濟南五龍潭有其故居。曾追隨唐高祖李淵父子為大唐王朝的穩固南北徵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民間供奉的門神秦瓊)

相關焦點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第一的是長孫無忌,排第二的是誰?
    唐代長安城皇宮內的三清殿旁有一個不怎麼高大巍峨的建築,雖然「其貌不揚」,但它的意義非常重大,這座小小的閣樓就是大名鼎鼎的凌煙閣。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表彰跟隨他一起徵戰四方,治理國家的功臣,便修建了凌煙閣來陳列由大畫家閻立本所繪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即《二十四功臣圖》,畫像為真人比例,面北懸掛,以示尊皇,並時常前往懷舊。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我相信這首詩都聽說過,這是唐朝詩人李賀的一首詩,其中的凌煙閣就是指的唐太宗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閣,上有秦瓊等二十四人的像。那麼秦瓊名氣這麼大,排名一定很靠前吧!很多人都為秦瓊排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最後一名而鳴不平,但是實際上秦瓊被排最後一名屬於恰到好處,而長孫無忌排名第一,也屬於實至名歸,無人不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比較複雜,因為這裡面有好幾股勢力,既有文臣宰輔,又有元帥戰將。李世民也是根據選出的這二十四個人的功勞、官職、資歷還有個人感情評定的。
  •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會取安西將報國,凌煙閣上大書名。 詩贈的趙將軍是誰已無關緊要,詩人的祝福卻流傳下來,奮戰沙場的將軍們,最高的榮譽就是「凌煙閣上大書名」。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兩人姓長孫,一個是長孫無忌,另一個是?
    唐朝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為了表彰昔日打天下的功臣閣老,特意下詔令畫師繪出二十四功臣畫像,置於太極宮三清殿旁的凌霄閣內。這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由來。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凌煙閣二十四人都有誰?他們都有什麼功績?排第一的是誰?
    於是,他便叫來大畫家閻立本,讓他繪製了二十四幅功臣畫像,並將其掛在凌煙閣表達紀念。那麼,凌煙閣二十四人,當時任什麼官職,有什麼功績呢?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按照唐太宗設置他們時的官職大小來排序的。這樣一來,去世的大臣官職一般就會比在世的更高,在凌煙閣排列時,已經去世的便會位居前列。凌煙閣中排名第一的便是趙國公長孫無忌。在入閣前,他已經官至司徒。他年少便與唐太宗關係友善,又結為姻親。自李淵晉陽起兵,長孫無忌就是李世民帳下的重要謀臣,他隨同徵戰,又策劃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登基。他能力出眾、資歷最老,更是忠心耿耿,在朝中很有地位。
  • 張亮為什麼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亮為什麼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張亮被李世民派到了洛陽,任務是和山東豪傑秘密聯絡,送給他們很多金銀珠寶,使這些人都為李世民所用。李元吉向李淵告狀說張亮謀反,目的是把李世民拖下水。在獄中。於是他不再懼怕死亡,連死亡都不懼怕的人。還會懼怕什麼?在用完十八般刑具後,李元吉信心滿滿的看著面目全非的張亮,等待著他的屈服,然而,他等到的不是屈服,也不僅僅的是鄙夷的眼神,那眼神中還包涵著憤怒與倔強。看到這樣的眼神,李元吉害怕了,從來沒有過的害怕,張亮或許並不代表正義,但他代表不屈服。
  • 唐朝開國功臣張亮,怎樣追隨太宗,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張亮是唐朝時期的軍事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出生在普通百姓之家,自小家境貧寒,憑藉著農業耕作為生,勉強維持生活。成年之後恰逢天下混亂,家中生計更是困難,周邊百姓也飽受戰亂折磨,於是他毅然參加瓦崗起義,跟隨在徐績部下。
  • 聞名於世的凌煙閣對於唐朝歷代帝王而言究竟有何價值?
    大家都知道凌煙閣吧,凌煙閣原本是長安城裡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閣 ,但是到了太宗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它就被賦予了別樣的意義,裡面裝裱了大唐24位開國功臣,成為了唐太宗創建的一種表彰制度。凌煙閣「表彰」建閣到完善的時間貫穿了初唐至晚唐的二百多年歷史,可以說它是一本活生生的唐朝歷史書,先後有:唐太宗,唐代宗,唐德宗,唐宣宗,唐昭宗五位皇帝表彰功臣們。
  • 憑什麼能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佔據第九位
    前言:為了紀念那些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大將或臣子,李世民設立了凌煙閣,其中陳列了二十四位功臣,文有大名鼎鼎的魏徵、房玄齡等人,武有程咬金、秦叔寶等人,隨便提起一個名字都是如雷貫耳。看來此人是個不折不扣的關係戶,難道他真的是靠著自己天潢貴胄的身份擠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嗎?當然不是,凌煙閣之中所列的各個都是有真才實學、有赫赫戰功大唐元勳,他要真沒有兩下子,排在他身後的程咬金、秦瓊、長孫順德等人怎麼能服他呢?
  • 效顰雲臺二十八將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清代配享太廟有多搞笑?
    大漢光武帝劉秀有雲臺二十八將(宿),唐太宗李世民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五十二人都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他們的故事幾乎已經家喻戶曉,劉秀也被稱為「位面之子」——管著二十八星宿,而李世民手下的秦叔寶尉遲恭更成了降妖捉怪的門神,直到今天還在保佑著千家萬戶的安寧。
  • 清代功臣繪圖紫光閣,其含金量遠低於唐太宗的凌煙閣
    中國歷代王朝對於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的表彰非常優厚,不僅加官進爵,還有各種獎勵,其中繪功臣圖像便是一種至高的榮譽。西漢宣帝追思中興之臣,將霍光、張安世等十一人繪圖與麒麟閣。東漢平帝「圖畫二十八將諭南宮雲臺」,稱為「雲臺二十八將」。唐代則將二十四功臣圖形於凌煙閣等。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參與太子造反,李世民親自審問後哭了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參與太子造反,李世民親自審問後哭了。《新唐書·列傳十九》記載「承乾事覺,捕君集下獄。楚石告狀,帝自臨問,曰:我不欲令刀筆吏辱公。君集辭窮不能對。」太子李承乾謀反事發後,侯君集因此被捕入獄。
  • 凌煙閣功臣第一位:長孫無忌,勞苦功高,為何下場悽慘?
    凌煙閣是唐朝用來表彰功臣的,許多有名的功臣都能從中找到。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唐代權臣長孫無忌,有人可能就要問了,說長孫無忌,憑什麼排在第一位呢?他的功勞真的有那麼高嗎?所以長孫無忌的死,說到底是必然的,在皇權面前,如果相權過大,從來都是不顧有好結果的。武則天即便不逼死他,他最後也是擋了李治的路的,長孫無忌的權力太大了,已經是帝王眼中的釘子了,不管後世怎麼說李治是一個平庸的人,至少他在維護皇權的絕對至高無上之上,是毋庸置疑的,長孫無忌最後,一定也是個差不多的結果。
  • 李世民凌煙閣畫像二十四人,秦瓊程咬金都在上面,為何沒有劉文靜裴寂?
    貞觀十七年二月戊申,太宗令圖像開國功臣和貞觀重臣二十四人於凌煙閣。但是為何在這些人之中最初跟著李世民立下汗馬功勞的劉文靜和裴寂都沒有,反而魏徵這種後投降李世民的上去了呢? 、張公瑾、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勃、秦叔寶二十四人。
  • 唐朝初期有功臣三十多位,為什麼近一半人都不得善終?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代大詩人李賀用這首詩致敬了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也表達了自己想棄筆從戎,建功立業的心態。 但是,要我說。做功臣千萬別做唐代的開國功臣,因為,往往不得善終,即使善終,也不得善後——子孫後代下場也不太好! 這是真的麼?
  • 盤點我國古代的那些功臣排行榜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有唐一代,可以說能上凌煙閣成了臣子們最大的榮耀,甚至可以與配享太廟相媲美。在我國古代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有那麼幾個較為出名的「功臣排行榜」值得一提,如西漢的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的雲臺二十八將;唐朝初年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宋朝的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以及清朝的紫光閣二十四功臣。
  • 西遊記中出現的幾個凌煙閣中的人物
    同年入凌煙閣。 西遊記中夢裡斬龍王的就是他。龍王因為延誤雨期,點數,極為恐俱,立即進宮乞求唐皇李世民保命,李世民念其是開國元勳,恩準免去死罪。第二天李世民設計請執行監斬的魏徵丞相進宮下棋,行刑時刻已到,魏徵無計脫身,末了,伏案酣睡,夢斬金角老龍。頃刻,血淋淋的龍頭滾人皇宮。
  • 他戰功卓著不輸秦瓊,還救過李世民,為何畫像卻沒被列入凌煙閣?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逼退父親李淵奪得皇位的。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為了犒賞當初幫助自己的功臣,特別設立了凌煙閣,裡面存放了24位幫助他奪得皇位的功臣畫像,按照功勞大小以此排位,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美國僑報:建立榮譽制度 尋找當代「凌煙閣功臣」
    美國僑報:建立榮譽制度 尋找當代「凌煙閣功臣」 2015-08-27 10:08:43唐太宗李世民便曾令閻立本在凌煙閣繪製了24位開國功臣畫像,世人稱為「凌煙閣24功臣」。這是唐初對開國元勳的最高表彰。  當今世界很多國家,榮譽制度已被制度化,且日臻成熟,有些國家榮譽制度已存在數百年。美國有「總統自由勳章」、「國會金質獎章」,更多注重獎勵普通民眾。法國有「榮譽軍團勳章」,且存在200多年。  分析表示,其實,中國在1949年後也曾設立了一些最高榮譽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