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瑀是何許人也?憑什麼能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佔據第九位

2020-12-20 歷史真鑑

前言:為了紀念那些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大將或臣子,李世民設立了凌煙閣,其中陳列了二十四位功臣,文有大名鼎鼎的魏徵、房玄齡等人,武有程咬金、秦叔寶等人,隨便提起一個名字都是如雷貫耳。但是在這其中,有一位名叫蕭瑀的人,名氣似乎不如其他人那麼大,但是他的位置竟然排在了第九名,僅次於軍神李靖,那麼此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凌煙閣

隨李淵打天下

蕭瑀出身於帝王之家,其父是南朝梁明帝蕭巋,姐姐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蕭皇后,這麼看的話,蕭瑀算是隋煬帝的小舅子。不僅如此,蕭瑀的妻子是隋朝獨孤皇后娘家的侄女,而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又是獨孤皇后的親外甥,所以蕭瑀與李淵之間也有一層親戚關係。看來此人是個不折不扣的關係戶,難道他真的是靠著自己天潢貴胄的身份擠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嗎?

當然不是,凌煙閣之中所列的各個都是有真才實學、有赫赫戰功大唐元勳,他要真沒有兩下子,排在他身後的程咬金、秦瓊、長孫順德等人怎麼能服他呢?

蕭瑀

當年,蕭瑀跟隨姐姐蕭皇后進入長安,被隋煬帝任命為中書侍郎。原本仕途一片光明,可蕭瑀性格過於耿直,為人剛烈異常,經常向隋煬帝直言勸諫,動不動就說皇帝窮兵黷武、驕奢無道,荒淫誤國。堂堂天子豈能容忍這番侮辱?即便是皇后的弟弟也不該如此口無遮攔,於是蕭瑀沒當多長時間的官就被打發去河池當太守了。

隋煬帝的這一舉動正好給了李淵一個好幫手。在李淵起兵的過程中,一封邀請信送到了遠在河池的蕭瑀手裡,蕭瑀立即率領了當地全部的兵馬飛奔而來,給了李淵極大的信任和支持。

李淵 劇照

幫助李世民坐上皇位

如果僅憑帶兵支持李淵就能被李世民放進凌煙閣,未免有點太過於勉強了。其實李世民真正器重蕭瑀的原因,是因為蕭瑀算得上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李淵在位的時候,諸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打的不可開交,他們之間那些明爭暗鬥的事情,李淵其實都看在眼裡。雖然李世民為大唐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但是李淵還是更偏向於讓長子李建成登上皇位。但如果自己真的讓長子上位,李世民必然不服,到時候免不了有一場惡戰。

李世民 劇照

因此,李淵咬咬牙,下定決心要除掉李世民。蕭瑀常年跟在李淵身邊,很快就看出了李淵的心思。於是他冒著極大的風險,在李淵耳邊軟磨硬泡地說了不少關於李世民的好話,這才讓李淵放棄了弒子的的念頭。

就憑這一件事,足以讓李世民對他感激不盡,但蕭瑀所作的還不止如此。在玄武門之變過後,李淵之所以選擇將政權交給李世民,自己去做太上皇,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由於蕭瑀對他的勸解。或許,沒有蕭瑀,這位千古明君李世民就不會出現在歷史中了。

玄武門之變

耿直敢言

蕭瑀最讓李世民佩服的,還是他剛烈耿直的性格。在隋煬帝手下做官時,蕭瑀就已經因為說話口無遮攔被貶官過,但如今的他不但沒有改變自己的性格,反而說話更加直接,常常懟的李世民怒火中燒,下令將他的宰相之位罷免。

前前後後經歷了六次罷相,蕭瑀依然不改自己的說話之道,這種忠誠亮直的態度連魏徵都不得不佩服,他曾經跟李世民感嘆道,蕭瑀若不是碰上了像您一樣的明君,不知道已經死了多少次了!

總而言之,蕭瑀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其氣節又格外令人敬佩,所以蕭瑀登上凌煙閣可謂是當之無愧。

李世民 劇照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貞觀政要》《舊唐書》

相關焦點

  • 盤點我國古代的那些功臣排行榜
    」有唐一代,可以說能上凌煙閣成了臣子們最大的榮耀,甚至可以與配享太廟相媲美。在我國古代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有那麼幾個較為出名的「功臣排行榜」值得一提,如西漢的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的雲臺二十八將;唐朝初年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宋朝的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以及清朝的紫光閣二十四功臣。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兩人姓長孫,一個是長孫無忌,另一個是?
    唐朝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為了表彰昔日打天下的功臣閣老,特意下詔令畫師繪出二十四功臣畫像,置於太極宮三清殿旁的凌霄閣內。這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由來。
  • 唐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五位齊魯籍人士都是誰?
    (凌煙閣)二十四人中,三股勢力佔據了大半壁江山,第一股勢力來自於李氏皇族外戚,佔據5席,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高士廉、柴紹、長孫順德第二股勢力是當年跟隨李淵李世民晉陽起兵的骨灰級元老,佔據了6席,分別是:房玄齡、段志玄、劉弘基、殷開山、劉政會、唐儉第三股勢力是來自於瓦崗寨的農民起義軍,佔據了5席,分別是:魏徵、張亮、程知節、徐世勣、秦叔寶
  • 李孝恭在凌煙閣是什麼排名?從不爭權的他是什麼結局?
    唐朝的開國武將在各個朝代中算是比較幸運的,李世民在唐朝建國之後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更是在晚年時立了凌煙閣。作為李世民的哥哥李孝恭可以說是為李唐打下了半壁江山,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二。 李孝恭是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
  • 凌煙閣二十四人都有誰?他們都有什麼功績?排第一的是誰?
    於是,他便叫來大畫家閻立本,讓他繪製了二十四幅功臣畫像,並將其掛在凌煙閣表達紀念。那麼,凌煙閣二十四人,當時任什麼官職,有什麼功績呢?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按照唐太宗設置他們時的官職大小來排序的。凌煙閣中排名第一的便是趙國公長孫無忌。在入閣前,他已經官至司徒。他年少便與唐太宗關係友善,又結為姻親。自李淵晉陽起兵,長孫無忌就是李世民帳下的重要謀臣,他隨同徵戰,又策劃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登基。他能力出眾、資歷最老,更是忠心耿耿,在朝中很有地位。
  •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詩中的凌煙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為表彰功臣而建築的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唐貞觀十七年 (公元643年)二月,太宗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皆真人大小,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其後,李世民時常前往懷舊。能入凌煙閣的功臣,是流芳百世的殊榮,所以,同為唐代詩人的李賀,也在其《南園十三首(其五)》中感慨:「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 從麒麟閣到紫光閣——古代皇帝用畫像表揚功臣
    能進入凌煙閣是位極人臣的重要標誌。在唐之前,西漢建立的時候,漢高祖就排定了18位開國功臣的順序,但是並沒有給他們畫像,而給功臣畫像始於西漢的漢宣帝時期。在漢宣帝的時候,匈奴的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漢宣帝為了表彰與自己一起建立功勳的大臣們,於是決定在麒麟閣為十一位功臣畫像,漢宣帝開啟了為功臣畫像的傳統。
  • 凌煙閣功臣第一位:長孫無忌,勞苦功高,為何下場悽慘?
    凌煙閣是唐朝用來表彰功臣的,許多有名的功臣都能從中找到。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唐代權臣長孫無忌,有人可能就要問了,說長孫無忌,憑什麼排在第一位呢?他的功勞真的有那麼高嗎?
  • 凌淵閣二十四功臣簡介,最受寵的下場最慘,最後被逼自盡
    凌煙閣是唐朝表彰有功之臣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位於長安城內太極宮東北角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內。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們,由李世民親自題詞、命閻立本為二十四位有大功於李世民的功臣繪畫,供奉於凌煙閣中,即「凌淵閣二十四功臣」。此篇簡單介紹下榮登二十四功臣榮譽榜的大唐功勳。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再往後就是有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職務的高士廉、尉遲敬德,特進職位的李靖、蕭瑀,輔國大將軍的段志玄、劉弘基,尚書左僕射的屈突通等等。而秦瓊死前最高的職務是左武衛大將軍,屬於正三品武官,死後的徐州都督最多也是正三品。所以以官位而論,秦瓊可以說是二十四功臣裡面最低的一個,排名倒數很正常。
  • 西遊記中出現的幾個凌煙閣中的人物
    西遊記中夢裡斬龍王的就是他。龍王因為延誤雨期,點數,極為恐俱,立即進宮乞求唐皇李世民保命,李世民念其是開國元勳,恩準免去死罪。第二天李世民設計請執行監斬的魏徵丞相進宮下棋,行刑時刻已到,魏徵無計脫身,末了,伏案酣睡,夢斬金角老龍。頃刻,血淋淋的龍頭滾人皇宮。
  •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中的「板蕩」是什麼意思?
    這句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誇讚別人的時候能夠經常聽到。     這句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寫的《賜蕭瑀》: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是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蕩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裡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
  • 美國僑報:建立榮譽制度 尋找當代「凌煙閣功臣」
    美國僑報:建立榮譽制度 尋找當代「凌煙閣功臣」 2015-08-27 10:08:43   中新網8餘俄7日電 近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草案。
  • 唐朝的外戚,建立大唐的功臣,薛國公長孫順德
    在唐朝,有著這樣的一個存在,他記載了二十四位功勞最大的功臣,可以讓後世的人們來憑弔他們,這就是凌煙閣。如果你的功勞不夠大的話,那麼你的畫像是不可以放進凌煙閣的。然而我想大家肯定都是知道凌煙閣的,然而這裡面除了那些特別出名的大臣,我估計可能剩下的大家都不會認得。
  • 九歲封王榮極三個王朝名列凌煙閣,認識蕭瑀傳奇的一生
    縱觀歷朝歷代,新即位的皇帝都會選用自己的親信擔任要職,尤其是經歷特殊方式登上帝位的皇帝自然對前皇帝的功臣不是那麼信任。然而,蕭瑀早早洞悉了局勢,在唐高祖面前替秦王李世民說法,因此在經歷玄武門之變後,直接晉升為尚書左僕射,位列文臣之首。
  • 李世民處死功臣侯君集時,府中搜出兩位「食人乳」美女去哪了?
    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懷念當年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們,在皇宮中三清殿旁邊建了一個小樓,命名為凌煙閣,在其中懸掛著對唐朝貢獻最大的24位功臣畫像,之後李世民經常來到凌煙閣懷念昔日友情。
  • 在清朝能配享太廟的都是功臣,那這十位功臣都是誰你知道嗎?
    在我國歷史的清朝時期,死後能配享太廟的官臣很好,在清代三百多年的歷史上,除了皇室親系能夠進入太廟,像他姓的臣子能進到太廟的之後十個人。其中這些功臣之中,只有張廷玉一個漢人,其他的九位都是滿人,現在我們根據史書的記載看下都有哪十位功臣可以得此殊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