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AMC落地
金融機構競相入局
不良資產處置行業
⊙記者 高翔 ○編輯 陳羽
作為福建省第二家AMC,興業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興業AMC」)已於2月下旬成立。興業AMC註冊資本為30億元,由興業國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福建欣福地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設立,而前者是興業銀行的孫公司。
興業國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興業信託的全資子公司,而興業銀行持有興業信託73%的股權。興業AMC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為林靜,她同時擔任興業信託的總裁。
興業銀行此前就是國內擁有金融牌照最多的商業銀行之一,已成為一家以銀行為母體,涵蓋信託、租賃、基金、消費金融、期貨、資產管理等業務的金融集團。興業AMC的成立,意味著興業銀行體系又添加一塊金融牌照。
根據經營範圍,興業AMC可參與福建省內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批量收購、轉讓和處置業務,也可收購、轉讓和處置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此外,其經營範圍還包括債權轉股權、破產管理、同業往來及向金融機構進行商業融資和金融通道業務。
興業AMC的成立,意味著銀行系AMC的落地。一位長期從事不良資產處置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銀行系AMC的好處是不愁貨源,消化自己體系內的不良資產就行,免去了很多搜尋成本。此外,由於本身對資產包就比較熟悉,也會降低盡調的成本,處置效率能提高很多。」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光大集團總經理羅哲夫就建議成立銀行系的AMC。他認為,銀行了解不良資產的實際情況,自己設立AMC可以縮短盡職調查的時間,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不良資產的交易。此外,銀行也有比較完備的管理制度和人才隊伍。
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樓文龍此前撰文指出,從實踐情況看,在不良資產處置領域,行司各有其優勢。銀行的優勢在於自上而下有一支專職和專業的不良資產處置機構隊伍,熟悉客戶與資產情況,不良資產處置經驗豐富;資產管理公司的優勢在於有著比銀行更為靈活寬鬆的不良資產處置政策,在不良資產重組、證券化、債轉股等投行化處置手段方面空間更大。
如今,許多金融機構都盯上了不良資產處置業務。已上市AMC的信息披露顯示,不良資產處置業務的回報率高達30%。
除了銀行系,已有其他金融機構涉足不良資產處置業務。作為江蘇省第二家AMC,蘇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包括東吳證券和東吳人壽。寧波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第三家AMC,股東包括崑崙信託。
總部位於溫州的光大金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首家總部位於地級市的AMC,隸屬於中國光大集團。記者了解到,儘管不直接隸屬於光大銀行,但通過與光大信託和華融匯通等公司的合作,光大金甌參與了光大銀行廣州和南寧分行資產包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