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種族歧視言論曝光 美國華裔少女謀殺雙親案17年後反轉

2020-10-05 景德鎮南河公安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布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美國當地時間9月29日,麻薩諸塞州普利茅斯最高法院,正式下達了對華裔弗朗西斯·蔡的無罪宣判。弗朗西斯因為被控一級謀殺罪和縱火罪在2003年被捕,2011年定罪。被捕時她年僅17歲。17年監獄生活後,她終於等到了洗清罪名的一天。

法院的無罪判定,使得弗朗西斯成為麻薩諸塞州歷史上,第一個被裁定有罪之後,又被宣判無罪釋放的有色人種女性。


(左)被捕時的弗朗西斯,17歲(右)獲釋後的弗朗西斯,34歲

案情180度大扭轉,源於當年負責該案檢察官的帶有嚴重種族歧視言論的曝光,以及新證據的浮現。

17歲少女,被控縱火謀殺雙親

2003年4月17日,弗朗西斯還是一名17歲的高中畢業生,災難從天而降,弗朗西斯家突發大火。消防員趕到現場時,弗朗西斯的父母已經葬身火海。父親吉米·蔡和母親安妮·蔡,分別是來自香港和越南的移民。

當時消防員救出了17歲的弗朗西斯,還有她16歲的侄子肯尼斯·蔡。肯尼斯是弗朗西斯同父異母哥哥的兒子,4年前從香港來到美國和弗朗西斯一家一起生活。災難接踵而至,弗朗西斯在失去雙親和無家可歸的同一天,她被當地警方逮捕,隨後被指控一級謀殺罪和縱火罪,因為警方在現場發現了人為縱火的痕跡,同時作為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還有肯尼斯。

《布洛克鎮企業報》:2003年4月18日,警員在案發現場取證。

根據當地媒體的報導,在隨後漫長的警方審問過程中,弗朗西斯表示她並不清楚起火的原因是什麼,但警方稱弗朗西斯曾經在審訊時,承認自己與縱火有關,但隨即又推翻了自己的說法。

案件提交法庭審理後,由於陪審團意見不一,前兩次審判都沒能得出結果。就在案件僵持不下的時候,弗朗西斯的侄子肯尼斯同意做檢方汙點證人以求換得法庭的豁免。

《布洛克鎮企業報》:2003年庭審時17歲的弗朗西斯(左)和16歲的肯尼斯(右)

肯尼斯曾經寫過兩點筆記,記錄的內容就是如何使房屋著火,他向法庭作證,稱是弗朗西斯讓他研究怎樣在屋子裡放火,並寫下這些筆記,肯尼斯還進一步作證說,正是弗朗西斯用汽油來生火,導致整個房屋陷入火海。

2008年,陪審團釋放了肯尼斯。肯尼斯出獄第二年,因為涉嫌販毒再一次被警方逮捕,出獄之後不久,他就買了去香港的機票,至今不知所終。

當地警方檔案照:2009年因涉嫌販毒被捕的肯尼斯

2011年,弗朗西斯的第三次法庭審訊,因為找不到關鍵證人肯尼斯,檢察官就在庭上陳述了當年肯尼斯的證詞,弗朗西斯最終被陪審團裁定,一級謀殺罪和縱火罪罪名成立,被判無期徒刑。

《布洛克鎮企業報》:2011年2月25日,弗朗西斯在第三次庭審中

17年後案件大反轉,檢察官種族歧視言論曝光

在之後的漫長歲月中,弗朗西斯和她的律師團一直在為證明自己的清白而努力,幾年後案件終於有了新的突破。

弗朗西斯的律師約翰·巴特發現了一些帶有種族歧視言論的郵件,郵件出自負責該案的兩名檢察官之手。在這些被披露的郵件中,兩名檢察官當時交換了大量的亞裔圖片,和一些歧視性評論。在郵件中,他們拿亞裔的刻板印象開玩笑,並嘲笑亞裔不完美的英語。

波士頓公共廣播電臺網站報導

「這些電子郵件是在一級謀殺案審判的背景下寫的。」弗朗西斯律師團成員莎朗·貝克曼指出。律師團認為,如果檢察官對被告人弗朗西斯的族裔有歧視的話,就不能保證被告人得到一場基於公平公正原則的審判,於是,律師團上訴法庭,要求重審此案。

同時,新的證據也不斷浮現。案發當年,警方提交的關鍵證據中表明,他們在弗朗西斯案發當天穿的運動褲上找到了殘留的汽油痕跡,可是,在對證據的重新核查中發現,那條運動褲上並沒有汽油殘存的痕跡。而且,警方當時對另一名犯罪嫌疑人肯尼斯的衣服沒有進行測試。

此外,當年的法庭審理中,警方稱弗朗西斯曾經承認縱火,隨即又推翻了自己的說法。警方指出由於條件有限,審訊過程沒有筆記、錄音或錄像記錄。但是,該警局一名退休警員證明,在審訊弗朗西斯的時候,警方完全有能力進行錄音存證。因此,警方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更不能證實弗朗西斯曾經承認是自己放的火。

普利茅斯最高法院法官琳達·吉爾斯進一步指出,檢方在最後一刻,用汙點證人肯尼斯的證詞記錄,來取代最重要的當庭作證,是將弗朗西斯置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波士頓公共廣播電臺網站報導

被蒙不白之冤17年光陰難追回

隨著新證據的發現,以及當年地區檢察官種族歧視言論的曝光,17年後,弗朗西斯謀殺雙親案終於獲得逆轉。美國當地時間9月29日,普利茅斯最高法院籤署了弗朗西斯無罪釋放令。法官在判決中這樣寫道:「如果法院能儘早掌握這些證據,這兩名檢察官一定會被要求取消起訴資格。」

「這可能是美國第一起因為檢察官的種族歧視立場而被推翻的謀殺案。」律師約翰·巴特說。

律師團成員莎朗·貝克曼表示:「弗朗西斯是無辜的受害者,但被當作犯罪嫌疑人對待。她被錯誤定罪是由於種族主義和其他官方不當行為造成的。希望她的案子能夠激發改革。」

17歲被捕入獄,17年後重獲自由,弗朗西斯再也無法追回她失去的這17年。


(轉自:中國長安網)

相關焦點

  • 檢察官種族歧視言論曝光 美華裔少女謀殺雙親案反轉
    檢察官種族歧視言論曝光 美國華裔少女謀殺雙親案17年後反轉  美國當地時間9月29日,麻薩諸塞州普利茅斯最高法院,正式下達了對華裔弗朗西斯·蔡的無罪宣判。弗朗西斯因為被控一級謀殺罪和縱火罪在2003年被捕,2011年定罪。被捕時她年僅17歲。17年監獄生活後,她終於等到了洗清罪名的一天。
  • 華裔「虎媽」種族言論惹爭議:美國華人等八大文化族群最優秀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5日報導,2011年憑《虎媽戰歌》一書成名的美國耶魯大學法律系華裔教授蔡美兒(Amy Chua),再度拋出引發爭議的言論,觸動種族問題的敏感神經。蔡美兒在和猶太裔丈夫賈德•魯本菲爾德合著的新書《三重包袱》中指出,猶太人、印度人、華人、黎巴嫩裔美國人、伊朗人、奈及利亞人、古巴流亡人士與摩門教徒這8個文化族群,比美國其它群體更加優秀。
  • 種族歧視讓美國「不能呼吸」
    ,4名涉案警察全部被起訴,分別被控二級謀殺罪,協助、教唆二級謀殺罪和過失殺人罪不等。同時近幾個月來,美國政府抗疫不力導致180多萬民眾感染新冠肺炎、超10萬人死亡所累積的不滿情緒,由此一併爆發。這口「鍋」過於沉重,由種族歧視混合諸多社會痼疾打造而成,某些美國政客無論如何也甩不出去了。弗洛伊德不是第一個,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種族歧視受害者。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
  • 《洛杉磯時報》:對黑人的歧視與「功夫流感」言論有何聯繫?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最近,川普發表了新的種族歧視言論——將新冠肺炎稱為「功夫流感」(Kung flu)。白宮新聞秘書麥肯尼(Kayleigh McEnany)周一(22日)為總統的言論辯護。
  • 加拿大安省華裔學生網上發聲 抨擊種族歧視現象
    中新網8月2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日前,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華裔學生鄒小姐通過網絡,披露了自己經歷的種族歧視事件。她表示,同學中存在著公然的種族歧視現象,學系裡也缺乏公平和多樣性的培訓。新加坡華裔學生鄒小姐就讀於皇后大學史密斯商學院,她稱自己目睹了許多種族歧視事件,因此創建了一個平臺,讓學生們表達。目前,鄒小姐創立的社交媒體帳戶已經擁有超過1.2萬名粉絲。該帳戶上,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分享了300多個故事,內容包括在就業機會上面臨的障礙、因學生背景而受到的社會排斥,以及遭到老師歧視等。
  • 因川普用詞不當,招致美國對華裔的種族歧視不斷升級
    這是劉怡明發給她住在布魯克林區的36歲的華裔美國表妹的簡訊。(註:劉怡明是亞特蘭大埃默裡大學GoZueta商學院副主任。)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她一直戴著太陽鏡來隱藏自己的亞洲面孔。當大多數非華裔美國人都待在家裡試圖通過遠程辦公來解決支付帳單的問題時,華裔美國人還有額外為他們的人身安全而擔心。
  • 美國一百貨公司涉種族歧視:別把東西賣給中國人
    據悉,梅西百貨並非首次因歧視行為被起訴,該公司2014年被指非法禁錮非洲裔顧客,紐約州總檢察長最終裁定其支付65萬美元的賠款。據悉,事件起因是非洲裔購物者在梅西百貨購買昂貴的物品後被扣留。該事件當時在紐約市民中引起軒然大波。
  • 出臺法律,美國禁用種族歧視詞彙
    日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籤署一項法案,規定在聯邦政府文件中禁止出現「東方人」「黑種人」等含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詞語,而要求使用「亞裔美國人」「非洲裔美國人」等中性詞彙。該議案由華裔聯邦眾議員孟昭文提出,在今年2月由國會眾議院通過,並在5月9日得到參議院批准後送交歐巴馬籤署。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然而,這種美國價值觀的內在虛偽性越來越清晰地暴露在世人面前。特別是美國非洲裔公民喬治·弗洛伊德被極端的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抗議遊行活動迅速席捲全美,甚至在世界多地多點爆發。抗議民眾的火與怒,深刻揭露出美國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貧富分化和社會撕裂,是對美國長期宣稱的所謂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權價值「典範」的巨大諷刺。
  • 種族歧視 撕裂美國
    葬禮上,弗洛伊德侄女威廉士質問「美國曾於何時偉大過」,表達對親人遭受無妄之災的哀痛和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種族歧視的不滿。種族歧視正在撕裂美國,弗洛伊德之死引發全美50州示威抗議,同時全球數十國抗議聲援,美駐多國使領館被圍。
  • 在「種族平等」的美國,華人卻被這樣歧視
    (2015年12月9日,亞裔組織在華盛頓美國最高法院外遊行,反對教育歧視)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司法部在一封致哈佛大學律師的信函中表示,根據《1964年民權法案》第五條對哈佛大學進行調查;該法案禁止接受聯邦資助的機構進行基於種族
  • 雪梨大學華裔助教多次發表辱華言論並焚燒護照,為啥?
    這位朋友解釋說,他過分的「理想主義」導致他對學生要求偏高,而他本人的英文水平又一般,所以造成部分學生對他有怨言,這可能也是部分學生在看到他的辱華言論後反應如此強烈的原因之一。另外,吳維對於西方文明和西方探索真理的精神盲目崇拜,導致他用過激的文字和言論批判中國留學生沒有西方思維,過度捧高外國、貶低中國。這位朋友還說,「其實我覺得這件事更像是現實和網絡世界雙重人格的表現」。
  • 陷種族歧視焦慮,亞裔美國人心理健康堪憂
    不久之後,他還與州和地方警察、費城人際關係委員會(Philadelphia Commission on Human Relations)以及其他執法機構密切合作,鼓勵遇到種族主義事件的華裔美國人積極報案。2018年8月31日,亞裔美國人在最高法院外舉行集會,支持一起德克薩斯大學為被告的招生平權案。
  • 中國人權研究會文章: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
    美國量刑委員會研究發現,針對同樣罪行,非洲裔男性犯人刑期平均比白人男性犯人高出19.1%。全國免罪記錄中心對1989年至2016年10月相關案例分析後得出結論,非洲裔美國人比白人更容易被錯誤判定為犯有謀殺罪、性侵犯、非法毒品活動等罪行。在1900名被宣判有罪但後來被改判無罪的被告人中,47%是非洲裔美國人。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安妮特·戈登說:「非洲裔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公民。
  • 紐西蘭反華政客彼得斯種族歧視言論引當地社會嚴厲抨擊
    據紐西蘭中華新聞網消息,在即將開始三年一次的紐西蘭大選前夕,一貫作為紐西蘭反華勢力代表的紐西蘭優先黨主席溫斯頓·彼得斯8月10日在當地一次公開講話時發表言論「兩個華人頂不上一個白人(Two Wongs don’t make a White)」,這一明顯辱華的種族歧視言論引起當地社會一片譁然,並受到主流社會及華人社區的嚴厲抨擊。
  • 美國南加大華裔學生遭種族辱罵 警方已介入調查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華盛頓郵報》3月7日報導,就讀美國南加州大學的華裔學生伊萬•曾(Ivan Tsang,音譯)5日遭遇種族歧視事件。另外一名南加大學生朝他扔雞蛋,並且一直在用種族歧視言論攻擊他。報導稱,學校很快就對這起醜聞發表譴責聲明。「6日早上,南加大一名學生受到了帶有種族歧視的攻擊。」
  • 反對種族歧視 華人聲音響亮
    「我的言論對華人造成了傷害,我向他們表示歉意……」近日,阿根廷知名主持人愛德華多·費恩曼在電視節目上發表講話,為此前公開污衊華人的言論致歉。這次道歉的背後,是阿根廷華人近兩個月的艱辛維權。
  • 性/別化的種族歧視: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觀點(上)
    當時許多臺灣人響應「我是查理」運動,反對暴力攻擊及捍衛新聞自由;但也有人討論該案的複雜性,包括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對穆斯林國家的侵略與壓迫(趙恩潔的在巷口的舊文《看不見的恐怖攻擊》很值得再重新閱讀)、查理周刊對穆斯林的仇恨言論與種族歧視(詳見趙恩潔在芭樂人類學的《言論自由與排外歧視的界線》)、或者放在法國歷史脈絡下來理解《查理周刊》的言論自由(參考陳逸淳《嘲諷的自由:查理周刊式的自由是怎麼樣的自由?》)
  • 種族歧視問題凸顯 美僑領:少數族裔當團結髮聲
    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創會主席鹿強表示,川普從競選開始就打「種族」牌,不惜激化種族矛盾,從而造成白人至上主義抬頭。近日,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以致窒息而亡的事件,引發美國當地和國際社會對美國種族歧視等頑疾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