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社交終極難題,被寫進了日本小學生課本裡

2020-12-13 網易體育

作者簡介:史努比,豆瓣人氣作者,旅居日本大阪多年,家有一男一女兩個小學生;喜歡用文字記錄親子生活、兒童教育以及異國風情。

這周開始,日本的小學進入新學年,孩子們也結束了兩周的春假。

學校每年有三個學期,對應也有三個假期,春假對於工薪族家長來說有些特別,寒暑假雖然長,但總有一兩周可以和家長的連休重合,安排些親子活動。

春假期間家長沒法休假,又趕上比較忙碌的年度末,基本上沒時間陪孩子,這樣就需要給孩子安排好活動,或者讓孩子Home?Alone-「小鬼當家」。

今年春假,我家姐弟倆是這樣度過的:前一周,報名參加了附近一家大學開設的託管班,每天我上班帶他們過去,在那兒呆一整天,下班和我一起回家;後一周,由他們自主安排,去同學家或者出去玩,午飯可以自己去超市買,或者我早上做好留著他們中午加熱吃。

回頭看,短暫的新集體生活和自由獨立生活正好各佔一半,收穫不小。

託管班的內容很豐富,可以跟老師在大學體育館活動,還能參加英語、編程、手工等體驗課,姐弟倆都很喜歡,就是班裡的孩子們年齡大小不一,有一年級的小豆包,也有六年級的「小大人」,相當於一個多樣性的新集體。

如何在短時間內順利進入這個集體、和不同的小朋友打交道,但同時保持自我認知或者說保護自己,對姐弟倆是個考驗,其實也是每個孩子成長階段在學校或其他課外團體中,都要面對的課題。

五年級的女兒珍珠做得很好,平時她和弟弟總在一起玩,關係很好,所以對於年齡小的小朋友都很照顧,也能玩到一起。但也有難題——碰到了一個四年級的「熊孩子」(對,日本當然也有熊孩子存在,只是相對數量較少)。

這個孩子說話粗魯,對其他小朋友做的手工評頭論足,多是批判性的意見。珍珠是如何應對的呢?

她對那個女孩直接說:「請不要這樣跟我說話。」對於她的打擊不放在心裡,體育館裡那女孩非要珍珠陪她玩時,珍珠也委婉地拒絕了。

回家珍珠和我聊天,說起了在託管班的感受,珍珠一直喜歡手工,她有自信也很享受製作的過程,不會在意別人的評價,而難得的託管班體驗,每個活動她都很喜歡,不會因為不好相處的小朋友影響自己的心情。

她說:「媽媽,我覺得那個女孩屬於攻擊型的人,我知道怎麼相處。」

她提到了在學校每周一次的《道德》課中學到的單元「十人十色的青蛙」,並且給我看了關於小朋友不同溝通方式那一頁。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她已經能認識到這些區別了。

就像《道德》教材裡擬人化的那些小蝌蚪和青蛙,人也是多種多樣的,每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喜歡和擅長的東西不一樣,有時候需要配合,有時候只是保持自己就好。

那個女孩的做法珍珠不喜歡,也沒想著要改變或迎合,進入一個新集體,和所有人都成為朋友是不現實的,接受不了就選擇保持距離,也許在某一個契合點再走近。

託管班的最後一天,孩子們開聯歡會,珍珠主動請纓做主持人,意外發現那個女孩唱歌很棒,大家一起熱烈鼓掌。

即使是和你不一樣的朋友,也有他們的長處。」這也是她在《道德》課裡學到的。

而之後的一周,珍珠去好朋友家過夜,拎著特意買來的蛋糕,回家後給好朋友的媽媽打電話道謝,非常符合在日本生活的頭號指導原則:禮字當先

和弟弟在家的話,兩人看電視、收拾房間、去圖書館、去超市買便當,安排的井井有條。女兒已經具備了獨立生活和人際交往的基本能力,作為母親很欣慰。

?「知己知彼」這件事,對於孩子來說很難,尤其是對於自己的認知,如果在兒童時期家庭和學校能有效引導,培養這種自我意識,再加上人際交往的實踐,就很有效果。

孩子們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教書育人」同等重要。日本的公立小學,「教書」不一定做得多有深度,「育人」的內容卻很紮實。

在日本小學教科書中,《道德》作為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始於1958年,範圍涉及孩子們的教養、人際交往、周遭環境和為進入社會做準備,教育大綱根據不同社會環境改動過好幾次。

這本教材最近一次修訂是2009年,彼時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文部省已經意識到了社會發展帶來的問題,並對教材做了大幅調整,看起來這些問題與國內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高度重合:

  1. 社會整體的道德水平下降。

  2. 家庭和區域社會教育機能下降。

  3. 社會體驗和自然體驗不足。

  4. 如何應對社會變化帶來的種種課題。

上面這些看起來很眼熟的文字,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日本的核心價值觀。

從日本教育最高管理部門——文部科學省的網頁上可以看到,小學的德育教育最大的目標就是「生存能力」,非常直接。

教育內容基本是四大塊:與孩子自身相關的;如何與他人相處;尊重自然和生命;如何與集體和社會相處。

具體階段性目標根據孩子身心的不同發育調整,這些內容估計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中都會涉及,日本的則更具體和實用。

剛入學的孩子主要培養日常生活習慣以及基本的禮節問候,到二年級就開始探討小朋友如何「有話好好說」的具體方法了。

孩子們脫口而出的話,哪些是像雲彩一樣柔軟的讓人舒服的話?哪些是像仙人掌刺那樣讓人受傷的話?大人對照著都會忍不住反省一下。

柔軟的話:「謝謝」「加油」「真棒」「沒關係」「別在意」

傷人的話:「噁心」「討厭」「笨蛋」「閉嘴」「別管」等等

三年級的兒子則學會了如何明確表達自己情緒的秘訣,比如說話方式、表情、視線、與對方的距離和手勢

最近的便是五年級時珍珠學到的「如何讓彼此感覺舒服的溝通方法」了。

前面提到的溝通類型「攻擊型」、「不敢表達型」、「為對方著想的自我主張型」在這張圖裡能看到。

我想,春假中的珍珠為自己選擇了第三種方式,而春假中見到的那個「熊孩子」,明年會有多大改變呢?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孩子們像小樹一樣長得飛快,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雙管齊下,十歲以後才能在一部分孩子身上看到些效果,有些孩子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德育真是一條相當漫長的道路

可是,如果沒有這樣的教育內容落在實處,我們的孩子如何才能在日益變化的社會中身心健康地長大呢?

本文來源:家長會了麼 責任編輯:石玥_NS3913

相關焦點

  • 全球教育觀察|我在日本讀小學:看看日本小學生的新課本裡都學什麼
    2020年,對於日本小學生來說算是有點特別的一年。除了因為疫情原因有了長長的春假之外,日本文部科學省也是在今年開始實施教育改革,發表了新的《學習指導要領》。因此,孩子們在新學期也拿到了與以往不同的新課本。
  • 舊臺灣小學課本裡的蔣介石:很多"雷人"光環
    據光明網消息,大陸知名作家葉永烈最近撰文稱,在臺灣,我很偶然看到蔣介石時代的小學「國文課本」——在大陸叫語文課本。幾乎在每一冊「國文課本」裡,都有頌揚蔣介石的課文。今天看來,這些課文早已落滿歷史的灰塵,但是透過這些課文,卻形象地勾勒出在蔣介石的「威權時代」,臺灣的小學生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 小學生課本寫滿明星名,字裡行間全是「愛意」,網友:作業太少?
    很多小孩子對追星這件事樂此不疲,也許我們小的時候也是如此,課本上貼滿了明星的貼紙。一個小學生課本寫滿明星的名字,字裡行間全是"愛意",網友說,作業太少。前不久,一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這樣一件事,他的小侄女正常小學六年級,他以輔導侄女功課的名義翻開了侄女的語文課本。結果在書的扉頁上寫滿了蔡徐坤這個名字,而且還有一些為明星打call的話語,字裡行間全是"愛意"。
  • 揭秘:臺灣小學課本裡被「神化」的蔣介石
    據光明網刊載,大陸知名作家葉永烈最近撰文稱,在臺灣,我很偶然看到蔣介石時代的小學「國文課本」——在大陸叫語文課本。幾乎在每一冊國文課本裡,都有頌揚蔣介石總統的課文。今天看來,這些課文早已落滿歷史的灰塵,但是透過這些課文,卻形象地勾勒出在蔣介石的「威權時代」,臺灣的小學生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 江蘇「最幸運」寺廟,被寫進日本小學課本,遭7次損毀仍香火鼎盛
    江蘇「最幸運」寺廟,被寫進日本小學課本,遭7次損毀仍香火鼎盛 我國的寺廟文化的來源十分久遠,可以這麼說,道教和佛教對於我國這數千年的發展歷史,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到了如今,寺廟的存在,不僅僅是精神的寄託,更是可以作為標誌般的存在。
  • 老師的新招數 南陽小學生頭頂課本寫作業矯正坐姿
    原標題:《老師的新招數,小學生頭頂課本寫作業矯正坐姿》視頻加載中,請稍候...自動播放 play老師的新招數,小學生頭頂課本寫作業矯正坐姿向前 向後 9月2日,河南南陽。開學後,淅川縣某老師發出一條矯正學生坐姿的視頻,每個學生頭頂課本,身體端正地寫作業。老師打趣配文稱:東倒西歪的,不信治不了你們。來源:新浪河南網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在假期的朋友圈裡,窺見汽車的終極意義
    在這個剛過去的假期裡,我窺見了汽車的終極意義……就在昨晚,在這個剛剛結束的春節假期中,究竟有什麼關於汽車的東西是非得讓我們寫的。有什麼重要得過一家人在一起守歲過年?在這個短短的假期中,所謂汽車的技術、品牌、市場,以及銷量,成為了最不重要的東西。
  • 《探索不可思議的心》| 親子繪本,幫助家長引導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但容易被忽視的是,升入小學後,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老師之間、甚至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相處模式都會發生一些變化,孩子可能會遇到一些社交難題。我們作為家長,是否很好的幫助孩子做好社交的「幼小銜接」了呢?這本書是專門針對小學生(7-12歲兒童)的心理進行創作,引導孩子關注自己內心的變化,學會處理社會交往和不良情緒的方法,從而擺脫人際交往困境,培養兒童心理健康。書裡包含了「21個主題+實例分析+應對策略」**,是通俗易懂的孩子心理健康實用指南。
  • 日本修學旅行的終極目標
    「修學旅行能讓學生體會和平的尊嚴,感知勞動的喜悅,感受大自然的威脅與溫暖,這些都是修學旅行的終極目標。」  在發展興趣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小學生一項特殊的暑假作業——自由研究。自由研究是一道開放型的命題,需要孩子們在假期找到一項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調查、研究等,將自己總結的圖片、文字內容等整理在一起,最終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提交給老師,並在班級裡跟其他同學分享介紹。  同時,日本的企業在擴大孩子的知識面、提高課本外技能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 浙江5年級小學生開始上「中醫課」 師資成最大難題
    浙江踐行「傳承中醫從娃娃抓起」 小學開設「中醫課」師資成最大難題  9月份,浙江省5年級小學生開始上中醫課。  據了解,目前60萬冊教材正加急刊印,首批10萬冊不久將出現在課堂上。  這意味著,「中醫從娃娃抓起」的倡導真正變為實際行動。而儘管存在各種爭議,但對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而言,浙江的舉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驗意義。
  • 《課本裡的古詩詞》——小學生古詩詞學習推薦
    讀詩要看當時的背景,在這首詩之前,他剛剛寫了他逆流而上的艱難,「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那是他是多麼絕望。這本書選的是小學最基礎的100首詩,沒想到這麼熟悉的詩,背後還有那麼多故事。有的詩是被課本腰斬了之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有的詩是一組詩的一首。看到全貌有助於我們的理解。感覺老師是掰開了,揉碎了給我們,畢竟給小學生的嘛,不過因為作者是以大學的水準寫的,所以我看了也絲毫不違和。
  • 日本揚言取消漢字,可翻開日本小學課本,所有學者都陷入沉默
    據史料記載,日本的先祖百濟王曾將《論語》、《道德經》和《千子文》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漢字在日本生根發芽。日本人有欣賞漢字的情結。據統計,每年申請漢字考試的日本人比參加英語託福考試的日本人多。漢字也有可能傳入日本幾千年。與英語相比,日語的漢字測試可能更容易。
  • 日本小學生書包裡裝什麼?書本只是一部分,有的東西中國孩子不放
    日本小學生那麼許多人就會問了,日本的小學生書包裡到底會放哪些中國學生不放的東西呢?他們的書包相比於中國的小學生來說,又會重多少呢?除了書本以外的其他必備用品日本小學生的書包裡,除了他們每天必用的課本以外,還有他們用來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手帕和牙刷,以及上遊泳課要準備的泳衣泳帽,運動褲需要穿戴的運動服和其他運動裝備,美術課所需要的顏料和畫筆。這些東西才是他們書包重量最重要的來源。
  • 日本國語課本裡的古文和高考試卷裡的漢語試題:日本高中生太難了
    一起來看一看日本的高中學生,他們國語課本裡的古文和高考漢語試題,難度一點不比我們學英語低。1990年開始,日本出現了「漢字熱」的現象。在日本的一些大學裡,教學樓的走廊,或者是圖書館裡時常會懸掛一些中國的古詩文,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之類教誨的條文。
  • 人前是英雄,被寫進小學課本,人後是殺人犯,18年後被判無期徒刑
    英雄的背後總會夾雜著英雄事跡,作為一個「人前英雄,人後是殺人犯」的劉學保來說,不僅欺騙了人民對他持續18年的崇拜之情,在他手上還扼殺了一條無辜的性命隱瞞了18年,為何劉學保會從萬人讚賞的大英雄,其事跡也被寫進四年級的小學課本,18年後被判無期徒刑呢?
  • P站畫師作品入選日本小學生課本封面,國產水墨風封面可與之一戰
    P站畫師作品入選日本小學生課本封面,國產水墨風封面可與之一戰 P站畫師げみ(UID:396769)在推特上公布了其作品入選為日本小學國語五、六年級教科書封面的消息。
  • 中國小學生不會剝蝦,日本小學生打掃食堂:缺乏成長教育有多可怕
    ,孩子能自己吃飯就算優秀,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小學食堂裡的小學生「幫工」。在日本小學的教室裡,書包都是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上下學路上,不管書包多重,手裡拿多少東西,書包也都是自己背。日本人的自制力在小學生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 日本小學生的書包裡不止裝書,有些東西中國孩子不會裝,區別很大
    中國的小學生書包裡面放的大多都是書,書本的重量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可想而知必定是非常重的。但是反觀日本鄰居,雖然日本的小學生書包同樣也很重,但在他們的書包內,主要的重量並不是來自於書本,而是來自於其他的物品。這些日本小學生會帶的東西,有些是中國孩子不會裝的。
  • 小學生寫作文吐槽老師拖堂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
    「下課鈴聲響了 可老師的耳朵像塞上了耳塞」  小學生寫作文吐槽老師拖堂引發熱議,你贊成老師拖堂嗎張晟遠同學所寫的作文。  「優美的下課鈴聲響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樣,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了。
  • 該國掀起「漢語熱」,小學生課本中添加漢語拼音,網友:防微杜漸
    一些去韓國遊玩的中國遊客發現,韓國掀起了「漢語熱」,他們不僅僅是學習中國的語言,而且在小學生的課本上添加了漢語拼音,從小就培養韓國的小朋友學習中文。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大國,中國的文化蘊含著很多的內涵。韓國學習中國的漢字文化,將中國的文化帶回自己的國家,在與本國的文化結合在一起,才有了韓國本土的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