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觀察|我在日本讀小學:看看日本小學生的新課本裡都學什麼

2021-03-01 湖畔問教

2020年,對於日本小學生來說算是有點特別的一年。

除了因為疫情原因有了長長的春假之外,日本文部科學省也是在今年開始實施教育改革,發表了新的《學習指導要領》。

因此,孩子們在新學期也拿到了與以往不同的新課本。

湖畔問教,帶您跟隨在京都上小學的東東西西一起看一看,日本小學五、六年級的新課本裡都會教些什麼內容呢?

進入五六年級,東東、西西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新書明顯比上一學年厚了許多。主要的學習科目為《國語》《算數》,以及《英語》《社會》和《理科》。

《算數》《英語》按部就班,除了學習深度比國內的簡單淺顯之外,內容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國語》即為日語的學習,分為日語漢字和語法、故事文章等。讓我覺得有趣的是關於漢字的起源這一部分。漢字起源於三千年前的中國,最初從描繪物體的形狀模樣開始,逐漸演變成如今的樣子。

我想孩子們上課的時候,身為中國人應該會感到小得意吧。此外,在國語書的最後,還印了盲文和手語的表示圖,讓孩子們了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群都有自己的表達語言。

不論是東東、西西的小學課本裡,還是我在語言學校學習的課程裡,都多次出現關於日本漢字起源於中國,以及向中國學習的歷史。千百年來中日文化的交流融合,貿易的往來和歷史的種種碰撞,讓兩國之間的聯繫也是非常緊密。

那麼在日本的小學課本裡會怎樣描述我們中國呢? 在六年級的課本《社會》裡,找到了一些有關的介紹。

到了六年級,《社會》課本分成了兩冊。一冊是歷史的內容,其中既有鑑真東渡,也有派遣唐使到中國學習的內容。另一冊是有關政治和國際社會的內容。依然還是以圖片為主。其中專門介紹了日本最大的貿易往來鄰國——中國。

第一篇講了中國的首都北京。長安街上長長的堵車,學生們在教室裡學習的樣子,還有胡同裡的灰磚房,一切都很熟悉。早點炸油條的照片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只是這照片估計也照了有幾年了,如今胡同裡早已見不到排隊買油條的場景了。

課本裡還有下課後大家圍著水泥桌球臺打桌球的照片,看來是中國人就會打桌球的印象已經深入人心。就跟是中國人一定會功夫一樣,成為外國人眼中我們的標準配置。

還有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介紹,春節喜慶熱鬧的場景,從中國傳來的茶、小籠包、餃子、漢字、書法以及中藥。

傳統文化之後,介紹了經濟高速發展中的北京和上海。有鳥巢、高高的公寓樓,上海外灘等。到了這一課,一定要讓東東好好準備,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們深愛的如今的北京城。

《理科》的內容五花八門,倒更像是物理、化學、生物的綜合教科書。總結起來就是圖片多、試驗多、跟身邊熟悉的事物多。物理化學是我從小就特頭疼的科目,不過這本五年級的理科書我竟然津津有味地看了半天。

書裡特別詳細地講述了有關「我從哪裡來的」這個曾經難倒所有父母的「世紀大難題」。並且用圖示的方式,講述了一朵花、一條魚、和我們人類自己的出生、長大、代代相傳的整個過程。

青春期教育是每個孩子必不可少的一課。然而坦白講,在這方面,雖然身為父母,但我們都不是專家。我小時候的青春期教育還是處於遮遮掩掩的時代。老師在課堂上發一個小冊子,講到有關身體的那一課,就讓大家自己看書,在男生一邊起鬨一邊嘻嘻哈哈中渡過了一堂其實原本非常重要的青春期教育課。

所以對於東東、西西即將面臨的人生中一個特別的成長階段,我一直都很關注。

日本的小學課本裡有一門《保健》課程。是一本針對每個階段的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學習指導書。這部分學習內容,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三年級的學習內容是關於健康的生活方式;四年級開始講身體的成長、發育;到了五年級,進入心理健康方面的學習,其中就包括青春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以及如何防止來自交通、自然災害、校園和犯罪造成的傷害;六年級,則詳細地講述了疾病的預防,以及吸菸、飲酒、濫用藥物的危害。讓我有點吃驚的是,課本中還有教孩子們學習「腹式呼吸法」。

幾年下來,這門課程讓孩子們學會了解自己的身體,並學會保護自己、健康生活。

在姐姐五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外出「宿泊」活動。行前的準備課程裡,老師把女孩子們集中在一起,又專門上了一堂生理衛生課。課後拿回了一本小冊子和一包衛生棉。都是由日本的企業免費提供的。

我看了一下小冊子的內容,從青春期的身體變化開始,事無巨細地把她們身體和心理正在發生的變化全部嘮叨了一遍,告訴她們就要成為大人的一些事情,以及她們可能關心的問題,配上卡通圖畫,一目了然。光有這些還不夠,老師還給女生示範了衛生用品如何正確使用,如何打包丟棄,甚至還示範和練習了假如在學校突然發生情況,大家怎麼圍成一圈集體「護送」小夥伴去衛生間的過程。

我試著按小冊子的內容問了幾個問題考她,回答都很正確。這些點點滴滴的學習積累,我相信她們的意識裡不會有慌亂、自卑、手足無措的感受,而是自然面對自己身體的變化,接受逐漸長大成人的自己。

在所有的教科書裡我最喜歡的就是《新家庭》的科目了。學校能夠開設這門課程,簡直是老母親的福音!

主要的學習內容包括:洗菜做飯、家務整理、打掃清潔、縫紉手作等。未來家庭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生活技能,學校都教了。

拿縫紉這件事情來說,開始學習的內容是用不織布進行簡單的手縫,慢慢過渡到使用縫紉機進行縫製。五年級結束,可以自己做圍裙、布包、靠墊等。

前一段時間的新聞裡說,一個中學生自己做了許多布口罩捐給老人院,縫紉課,是日本小學生的標配,而且不分男生女生。

用兩年的時間來學習家務事,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將來能夠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的人,做起其它事情來才不會手忙腳亂的吧。

《道德》這門課,學習內容包括善惡的判斷、自律、自由和責任、感謝、理解和尊重,還有讓大家一起討論思考:什麼是公平?什麼是平等?以及遇到校園內的欺凌行為的時候怎麼辦等。裡面會給出一些場景,然後就是大量的大家一起討論的內容。

課本裡沒有榜樣的描寫,這是我來到日本後覺得日本小學和國內小學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從小以來,要爭當好學生,要努力受到表揚,成績好的會公布,我們都知曉榜樣的力量。然而在日本,不僅是小學,即便是在成年人的語言學校裡,對於成績的公布也依然是要保密的,決對不會在班裡公布每個人的學習成績。

至於公平這件事,不論是要代表班級發言、參加運動會項目,還是中午吃飯需要添飯、打掃衛生時誰來收椅子誰來掃地這樣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律都是自己舉手爭取,從來不會有老師指派。如果舉手的人超過需要的人數,那麼就一起石頭剪刀布來決定。

除了上面的課程,此外還有《圖畫工作》《音樂》《書法》等美育課程。和國內的課本比起來,日本經過教育改革後的小學課本,裡面的課業依然不算重:五、六年級的英語基本是北京公立小學二、三年級的水平。我們通常所說的數學課,在日本小學階段名字是《算數》,也就是說還是小數分數加減乘除的計算過程。即使是理科這樣的知識類課程,也全部都是照片、圖片,或是各種好玩有趣的試驗,比如觀察天上的雲、河裡的石頭、看一朵喇叭花的生長過程。

但正是這一門門看起來「不務正業、虛度時間」的課程,通過對身邊發生的事物一次次地觀察、討論、思考、動手及發表意見,使孩子們從小學會有自己的思考力、判斷力和表現力。

這也正是這次2020年日本教育改革中想要實現的目標——「生きる力」(生存的力量)。


「希望在學校裡學習的東西,能夠成為孩子們明日、以及今後的人生中所擁有的「生存力量」。希望今後的社會,即使到了多麼變化多端、難以預測的時代,也能夠自己發現課題、自己學習、自己思考、做出判斷和行動,實現各自想要的幸福。因此,想要一起去共同創造光明的未來。」

在「全球教育觀察」欄目中,我們力求以親歷者的視角,客觀地記錄全球教育的進行時。

教育沒有唯一的答案,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之根,都有一個民族對於世界和自身的獨特解讀,都有它的變與不變。

期待在這個欄目中,我們能夠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


下一期,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德國小學生的「權力」。

歡迎投稿:請將原創稿件、配圖及個人簡介發至郵箱dqhjiaoyuluntan@163.com 來稿必復。如稿件被採用,將有專人與您聯繫發稿及稿費事宜。

*聲明:本專欄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號或「東錢湖教育論壇」觀點。

 全球教育觀察|我在加拿大上小學:

生活在哪兒,就要面對哪兒的問題 

全球教育觀察|德國小學:

進入兩個月全面隔離期,請保持1.5米距離

全球教育觀察|我在日本讀小學:

疫情中在家上學,6 類課堂輪番上陣

· 風起東錢湖 ·

 凝聚智慧   啟迪未來 

 讓教育不再獨行 

相關焦點

  • 看到日本小學的教育,我明白了日本強大的原因!中國能引進就好
    看到日本小學的教育,我明白了日本強大的原因!中國能引進就好還記得屠呦呦拿諾貝爾獎時,國人刷屏幾天幾夜的興奮嗎?在日本,拿諾貝爾獎是一件平常的事,因為從1901年起,他們幾乎每年都拿。尤其是小學教育聞名世界,很多人說日本小學生真正贏在了起跑線上。
  • 日本教育:夏鵬翔老師筆下的日本小學教育生態微觀察
    這兩年心血來潮,想了解日本教育,之前讀了關於學前教育的一本書,近日去書店,想買幾本。
  • 日本揚言取消漢字,可翻開日本小學課本,所有學者都陷入沉默
    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十分深遠。日本歷史上的古建築,還有封建體制的建立,都和我國古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是如今的日語,都是由漢語改造而來。從公元57年起,日本派遣使節向漢朝進貢。此後,中日文化交流正式開始。漢字也將傳播到日本。
  • 專欄:日本的小學課本與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權威
    即使在以後很長的時間裡,我們都沒有對科學家的權威有過認真的懷疑。不過,在接觸到日本的小學教材後,才發覺大家說日本之所以強大起來是和他們的教育密切相關是多麼的正確。日本的小學教材裡有一段關於權威的說明是這樣的:科學家的話往往有一定的權威,這種權威是科學家通過各種實驗、觀察,用可信的數據說話才形成,而不是因為科學家本身是如何的偉大而帶來的。也就是說,無論是誰,說話沒有根據就不值得信任。
  • 看到日本的小學後教育,我明白了教育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2019年日本諾貝爾得主在教育問題上,日本人真很有自己的想法。特別是日本的小學教育享譽全球,許多人說,日本的小學生實際上時贏得了起跑線。那麼日本的小學教育為什麼會如此出名呢?2、從小就培養團隊意識我們都知道,在日本小學比賽中沒有個人冠軍,只有團體冠軍。 曾經有一個小學生跳高的視頻,在網絡上受到了無數人的好評。這個男孩不夠靈活,失敗了十次後終於忍不住像老師尋求幫助。
  • 日本小學教育憑什麼能震驚世界?看完你就知道了
    說起小學生,在你印象中是個什麼樣的群體呢?是那些每到周末就佔領遊戲服務區的童子軍嗎?那看完這篇介紹,你的觀念可能就要發生改變啦~日本的小學教育曾震驚一時,來和紐扣醬一起看看是什麼讓它令人震驚的吧!開學後,會先學一首歌:《上學以後》歌曲內容是一年級小學生的教育目標。而第一個目標就是上學後交一百個朋友。
  • 日本為什麼強大?看看日本的小學教育吧!我真的希望中國能介紹
    屠呦呦是自然科學的學生,莫言是文學的學生,而這些都是近幾年才發生的事情。而我們的近鄰日本,從1901年開始,幾乎年年獲獎。對他們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日本能夠做到這一點,與他們對教育的投入是分不開的。日本的教育世界第一,尤其是小學教育,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 日本小學怎樣教傳統文化?
    中國80年代以來,傳統文化教育逐漸復興,各地書院逐漸興起,體制內傳統文化教育的各種探索也不斷豐富。近年來,在社會需求、政府倡導、各方推動下,傳統文化教育更是一派繁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勢在必行,然而在小學,傳統到底怎麼教,小學生能接受的傳統文化教育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不妨將視野放至國際,先來看看日本的小學都是怎麼教他們的傳統文化的吧!
  • 舊臺灣小學課本裡的蔣介石:很多"雷人"光環
    據光明網消息,大陸知名作家葉永烈最近撰文稱,在臺灣,我很偶然看到蔣介石時代的小學「國文課本」——在大陸叫語文課本。幾乎在每一冊「國文課本」裡,都有頌揚蔣介石的課文。今天看來,這些課文早已落滿歷史的灰塵,但是透過這些課文,卻形象地勾勒出在蔣介石的「威權時代」,臺灣的小學生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 日本的語文課本到底教什麼
    下面是一些動漫中出現的日本語文課場景,出現了很多日本語文教材裡收錄的經典課文。(就和我們課本裡經常會有魯迅的文章,時不時跳出很多古文的道理差不多啦。小編是文科生,當年還要抱著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等從頭到尾看來看去。)
  • 看看日本小學到初中的課本內容和中國的有什麼不同……
    這下明白了吧?呵呵😄……這樣學數學真的好嗎?呵呵😄……我都快想不起臭臭原來的模樣了……     日本小學和初中的學科基本就五個科目:1.國語(日語)2.英語 3.數學 4.社會 (歷史、地理、公民)5.理科(物理、化學、生物)     經常有國內的家長問我日本的教科書內容和深度,想了解孩子將來到日本讀書的差距
  • 日本網友熱議:韓國再復活用漢字,小學課本將並載漢語!
    小學課本同時標註漢字,韓國網民:韓語已經足夠了,學漢字沒效率;比起漢字,更應該扔掉的是日語日本網友的評論翻譯:1、我怎麼覺得應該消失的是你們的存在啊?2、國民可以讀漢字了,感覺不便之處會多起來。先打住比較好。
  • 朋友圈社交終極難題,被寫進了日本小學生課本裡
    ,家有一男一女兩個小學生;喜歡用文字記錄親子生活、兒童教育以及異國風情。但也有難題——碰到了一個四年級的「熊孩子」(對,日本當然也有熊孩子存在,只是相對數量較少)。這個孩子說話粗魯,對其他小朋友做的手工評頭論足,多是批判性的意見。珍珠是如何應對的呢?她對那個女孩直接說:「請不要這樣跟我說話。」對於她的打擊不放在心裡,體育館裡那女孩非要珍珠陪她玩時,珍珠也委婉地拒絕了。
  • 日本小學生的書包重達20斤,打開書包,我找到日本教育強大的原因
    諾貝爾獎在日本的盛開不是偶然,日本小學入學率超過98%,國民文盲率為0。日本從小對小孩子的教育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本特有的教育模式下,孩子被培養得更加獨立、自律,而這種習慣和性格有助於孩子未來更成功。
  • 日本的小學教育原來是這樣的
    不過日本的小學生的書包也是很重的,不過書本的重量只佔一小部分。他們要背很多東西去上學,比如,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小手帕,牙刷。有為了上遊泳課而準備的泳衣,遊泳眼鏡。有為了運動課準備的運動服,裝備。還有畫畫的顏色筆等等等等。所以日本的小學都有一個儲物櫃,用來存放這些東西。
  • 全球教育觀察:日本的體育教育「強大」在哪?
    我是1980年到日本留學的,是一名建築工作者,對日本的教育體系不甚了解。但是我的女兒和兒子在日本出生,在日本接受的教育。 也有私立大學有自己的附屬學校,從小學至高中都有(如慶應大學),有的則只有附屬高中(如我畢業的關西大學)。國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最大不同,是學費的高低。但是由於近年日本人口呈現負增長,為了刺激生育,日本政府準備開始推進公私立教育無償化制度,從幼兒園開始。
  • 憑什麼我們小學課本這麼醜?日本教材卻「美「成了典範!
    來跟著我感受一下日本的小學教科書這是東京書籍出版社的小學國語課本日本的書大多數還保留著中國古文的傳統日本的美感教育不是長大後才開始學習他們是無時無刻都用心地要把美感展現出來給孩子那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跟呼吸一樣
  • 中國學生和日本學生的書包對比,我們應該反思什麼|日本教育
    日本小學生書包「ランドセル」(日語,源自荷蘭語「ransel」)專指「箱型皮質學生書包」。最早這種書包是幕府配置給新軍隊的軍用背包,1887年,皇太子背的就是這種書包去上學的。但是在中國的小學門口,一旦放學,就看見小學生背著恨不得拖到地上的書包到處跑,家長們看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會搶過孩子的背包,承擔在自己身上。學生們的書包也都相當重,家長們都會查看這麼重的背包裡到底放著什麼東西。
  • 日本小學生書包都放什麼?書本是一小部分,有些東西中國孩子不放
    其實全世界的小學生都一樣要承受很重的書包,尤其是日本的小學生。畢竟日本與中國是不同的國家,風土民情也是截然相反。因此很多時候日本小學生書包放的一些東西是中國孩子不放的,對他們來說書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說起日本教育法規定的日本小學生教育方針,大家就能感受到日本小學生活的豐富多彩了。
  • 日本的教育被說「變態」,但看了北大學霸宿舍後,家長都學起來了
    我經常頭疼,娃什麼時候能愛收拾、懂自律? 教孩子自律,日本的教育值得我們學習這天我看了日本的小學教育,心生佩服。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律性,他們從娃娃抓起。2015年,他們普及了「收育課」,專門教孩子收拾東西、管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