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那些不參加聚會的人

2020-12-22 情感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愛讀,ID:sqad10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身在紅塵中,心在紅塵外。

01

前段時間,項目部一個小夥子跟我抱怨,說公司飯局太多了,自己實在吃不消。

每次去了都喝得爛醉如泥,身體扛不住,不去吧,又擔心自己不合群。

就這么喝了一年多,業務沒見精進,也沒有任何成長。

反倒是那個每次藉口家裡有事,從來不參加聚會的同事,屢屢漲薪。

一年過後,竟然一躍成為了他的頂頭上司。

他很疑惑,為什麼大家一起進的公司,僅僅一年時間差距這麼大?

其實那位同事不是拒絕社交,他只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

他把那些沒意義的聚會,虛情假意的逢迎,統統減掉了,把時間花在自我成長上。

能力上去了,自然能得到重視。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覺得人脈重要,但現實卻往往時,當你不夠優秀時,你的人脈一文不值。

李嘉誠就曾這樣告誡年輕人:

「在你還沒有足夠強大、足夠優秀時,先別花太多寶貴的時間去社交,參加各種各樣的聚會,應該多花時間看書、提高專業技能,多見你的客戶。放棄那些無用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

只有內心虛弱的人,才需要用表面合群來掩飾恐慌。

真正優秀的人,從不害怕不合群。

02

《王牌對王牌》節目有一期,請來了06屆超女冠軍尚雯婕做嘉賓。

為了給她驚喜,節目組將06年的快樂女聲其他幾位成員也請到了現場。

一曲當年的主題曲結束,尚雯婕動情落淚,並感慨到:「我們多少年沒見了。」

不料唐笑卻一句話戳穿:「其實我們有聚會,但是都沒有你。」

許飛更是直言,「我微博私信你,你從來沒回復過」,質問她:「大家一起走過的時光是很珍貴的回憶,你為什要把我們弄丟了?」

一場懷舊的聚會,變成了一場「聲討」,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賈玲趕緊出來解圍,說尚雯婕本身是比較內向的人,不太喜歡熱鬧。

這話本是實情,但尚雯婕的一段發言,卻更戳中真相:

「我們是朝著同一目標前進過的人,我們共情過。」

兩個「過」字,道盡了事情的原委,也說清了人生的本質。

成年人的世界,漸行漸遠本就是人生常態。

合則聚,不合則分,誰也勉強不來。

關於同學聚會,知乎上有個網友的說法一針見血:

「真正重要的人,我們會時刻保持聯繫,一直疏遠的人,也不會因為一次聚會就變得親切。最後聚會剩下的意義就是:在平庸無聊的生活裡,潦草地、短暫地、口是心非地抱團取暖。」

廉價的抱團取暖,遠不如孤身一人奮力成長。

缺席聚會的這些年,尚雯婕做了老闆,開了工作室,籤了自己的藝人,事業蒸蒸日上。

十多年時間過去,她與當年的那群人早有雲泥之別。

圈子不同的最終結果,就是各自為營。

成年人的友誼,講究勢均力敵。

與其苦苦追問別人為什麼把你弄丟了,不如自己快馬加鞭,努力趕超。

阿諛奉承這個世界,不如自我充實靈魂。

03

陳道明曾在楊瀾的採訪中說:

「我一上酒桌應酬就是煎熬,尤其是當一個人喝醉了,一句話跟你說了四五遍,一張名片遞給你八次時,你會感到一種窩火,一種憤怒,特別煩。」

在娛樂圈摸爬滾打了幾十年,這可能是他最真實的感悟。

萬千讚譽加身的他,應該最有資格在聚會中前呼後擁,出盡風頭的。

但他卻幾乎不參加任何聚會。

觥籌交錯盡虛佞,推杯換盞無真衷。

與其維持繁華表象,不如耐心沉潛,於歲月中反觀自身。

不工作的時候,他寧願待在家裡彈琴、畫畫,給妻子縫縫皮包,給孩子捏捏糖人。

窗外落葉無聲,屋內歲月靜好。

年歲再長一點,他喜歡拿毛筆手抄《道德經》,或憑記憶畫下拍戲去過的地方。

馮小剛曾笑話他,說你做這些「奇技淫巧以悅婦孺」之事,不如用這些時間組織幾場飯局,他卻說:

「不為無用之事,何以譴有涯之生?」

人人說陳道明有風骨,他的風骨,其實是一種清醒。

身在紅塵中,心在紅塵外。

真正決定他的高度的,是他耐心打磨出來的精湛演技,和歲月沉澱出來的貴重人品。

而這些,都是在觥籌交錯間無法得到的。

所以陳道明說:「現代社會總在強調競爭,往往忽略了獨處的美德。」

費盡心思不如靜心做事,不必對誰都去討好。

美好的人生,貴在專注持重,順其自然。

04

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學院有個著名的校訓:

在這個地方,睡眠、學分和社交,你最多只能做好兩樣。」

人的時間有限,要學會取捨。

真正成熟的人,不再在聚會中侃侃而談,費力討好,而是把精力花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精進一門技藝,努力提升生活,花時間陪伴家人。

那些不再醉心於表面浮華,流連各種聚會場所的人,才是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所以,要恭喜那些不參加聚會的人,把大部分的心力拿去應對真實的生活。

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我們要恭喜那些從來不參加同學聚會的人
    心理學:我們要恭喜那些從來不參加同學聚會的人溫尼科特在《成熟過程與促進性環境》中講了單獨拘禁和事實上的獨處的區別:「一個人可能被單獨拘禁,而他仍然沒有獨處的能力,這時他所遭受的痛苦是無法想像的」以及「獨處能力幾乎是情緒成熟的同義詞。」
  • 那些不參加聚會的人,往往更優秀
    生活中,很多人熱衷於參加各種聚會,在他們看來,聚會可以讓自己認識很多人,結交很多朋友,擴寬自己的人脈圈子。 不可否認,人脈的確很重要。 但是我們要明白,人脈本質上是利益交換,倘若你沒有對應的能力,就算你和多少人稱過兄道過弟,到你需要幫助的關鍵時候,並沒有誰會幫你。
  • 人到中年,那些聚會不能參加,看完你就明白了
    老羅想起上一次同學聚會的不愉快記憶:那次同學聚會,開始還正常,大家喝喝酒,聊聊天,酒過三巡之後,變成了幾位混得好的同學的炫耀大秀場。老羅突然釋然了,估計這14位同學跟自己的想法一樣,既然不想去,乾脆退群了,眼不見心不煩。老羅心想,人到中年了,自己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比什麼都重要。何必花3000大洋去給別人當看客呢?老羅想通了,乾脆手一點也退群了。
  • 人際交往:層次高的人,從不參加這三種聚會
    但是不管你在和哪種人交往,如果兩個人同處於一個圈子中,就難免要碰面,會共同參加一些聚會,而很多聚會,其實我們內心並不想去了,出於很多種原因,不得不去參加。那些高層次的人,他會敢於拒絕,哪怕同處於一個朋友圈子,但是卻不會做出違心的事,去參加一些他本心並不想參加的聚會。
  • 人到中年,為什麼不喜歡參加各種同學聚會,總結原因就三點
    但是對於那些已經在社會上打拼了很久的人來說,特別是年過40歲的中年人,在社會上生存了這麼久對於很多人來說早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所以經過那麼多年在一起相聚,無非就是在一起炫耀自己而已,要知道那麼多年過去了,很多感情早就已經變了味沒有以前那麼的單純了,所以這就是很多中年人不喜歡同學聚會的一個重要的點。
  • 為什麼我勸你同學聚會,別隨便參加,尤其那些混得不好且話少的人
    有人經常說,當你混得不好時,千萬別跟別人湊熱鬧,尤其是那些話少的人最好別去。同學之情本應該是最為真誠的,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三觀也在發生變化,攀附權貴也屬於正常現象。這樣的聚會你還去嗎?那麼為什麼我建議你少參加同學聚會,有以下幾個原因:1、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一個人都希望結交一些比自己更優秀的人,而不是比自己更差的人。董明珠曾經說過,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該放棄一些人 ,去結交那些能為自己帶來幫助的人。而你要什麼沒什麼,拿什麼跟人家比?
  • 人到中年,很多不願意參加同學聚會,特別是這3類人,怕被瞧不起
    現如今,隨著通訊的不斷發展,人們之間的聯繫不斷加強,各種聚會也就變得層出不窮,想來很多職場上的朋友應該參加了很多各式各樣的聚會吧,比如公司年會,部門聚餐等,還有一種就是同學聚會了。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同學們還是很開心能夠聚在一起的,但是,時間久了,很多人就會發現,同學聚會很多人會以各種理由推脫不來了。很多人寧願在私下裡聯繫幾個能處得來的同學,形成各個小圈子聚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遠離那些「無效聚會」
    「6人以上為無效聚會」這句話一下子就讓我找到了認同感。我一直不太喜歡參加各種聚會。1、多參加聚會≠人脈廣尤其只是「沒事聚一聚」「有時間聚一聚」的那種聚會。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新認識的朋友……組織者很難拒絕參加者帶人來,所以你也很難知道都會有什麼人參加,最後難保會見到些不認識的,甚至不喜歡的人。
  • 同學聚會,為什麼有的人從來都不參加?原因很現實
    導語:同學聚會,為什麼有的人從來都不參加?原因很現實最近,同學聚會成了人們一個熱議的話題。本來同學之間聚個會,這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是由於人們參加聚會時,各自抱有各自的目的,然後在聚會的過程中,又展現了各種人間百態,導致現在人們一提到同學聚會,就感覺聚會的目的不再是那麼的單純簡單。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同學聚會已經變了味道。職場中總有一部分這樣的人,他們從來不參加同學聚會。他們為什麼不去參加聚會呢?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
  • 為什麼有錢人年薪百萬,卻不願意參加同學聚會?背後原因很現實
    為什麼有錢人年薪百萬,卻不願意參加同學聚會?背後原因很現實 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那些畢業很久後還是混得不好,工作薪資比較低,生活比較拮据的人才會不太願意去參加同學聚會,而那些有錢人,就會爭著搶著想要促成同學聚會,這樣才好在之前的同學面前進行炫耀,為自己吐一口氣。
  • 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不參加這4種「聚會」,特別是最後一種
    有些人參加聚會很快樂,但是也有些卻不喜歡參加聚會,參加聚會只會給他們帶來苦惱。參加聚會的並不是那些真正本有事的,真正有本事的是不會參加以下4種聚會的。1、許久不聯繫的老朋友、互相吹捧的同學聚會有些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達到一個峰值之後就不會再增長了,就會開始下降。
  • 同學聚會每人收三千多人退群,班長直言:中年人這3種聚會別參加
    那些混得好的紛紛點讚,但阿龍心裡有些不舒坦了,因為每個月的工資就不到五千塊錢,一下子就要花出去三千大洋,這要是再加上來回的路費,又是幾百塊錢。阿龍糾結的時候,發現群裡一下子少了十幾個人,然後他馬上點開群界面看了看,發現有十幾個同學都不聲不響的退群了。
  • 參加同學聚會,24人站起來敬酒,卻沒有一個人敘舊
    正是因為這樣,所有人想要見見老同學,聚在一起,只能等混得好的人,來召集同學聚會。工作後,有些人等了5年,有些人等了10年,也有些人等了20年。終於等來了有人召集同學聚會,同學群裡開始變得熱鬧。每個人都要交500元,作為同學聚會的吃飯經費。
  • 人到中年,這幾種同學聚會最好別參加,只會給自己找不痛快
    同學聚會的目的是為了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再續當年的同窗之情。但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卻不願意去參加同學聚會,原因是同學聚會太過頻繁,從初中到大學,就差沒把小學和幼兒園的同學拉在一起聚會了。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的很多同學會似乎已經變了味,有的同學藉機互相攀比、炫富,有的同學藉機發展婚外情,更有的同學把同學會變成了生意場,讓其他人感到厭煩。
  • 夜讀|年底,遠離那些「無效聚會」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講30歲悟到的一些事,其中有一條是:  6人以上為無效聚會,沒必要的應酬能省則省。
  • 為什麼現在參加同學聚會的人,越來越少
    為什麼現在參加同學聚會的人,會越來越少呢?,也是一個互相幫忙的通道,所以同學聚會參加比較積極。現在參加聚會反而少了,應該是與個人的發展,工作,情感,家庭經濟條件,時間有限,聚會氛圍有關,所以參加聚會就越來越少
  • 波士頓大學警告:參加大型聚會的學生將停學且不退費!
    近期,不少高校剛開學就曝出聚集性感染事件,主要原因就是某些學生不遵守公共衛生指導守則,無視隔離限制,參加各種Party不保持社交距離,也不戴口罩。 波士頓大學副教務長Kenneth Elmore上周為此向所有學生發了一封警告信,如果秋季學期舉辦或參加超過25人的聚會,剩餘學期將被停課。違規者如果住校,將被要求搬離學校,學期剩餘時間都不得返回。停學者不僅不能遠程上課,且不會退還學費或食宿費。
  • 人到中年參加同學聚會,混得好的人往往有這幾種表現,希望你中了
    人到中年參加同學聚會,混得好的人往往有這幾種表現,希望你中了人到中年,頻繁的飯局和酒局就開始找上我們了。特別是一些高中同學、初中同學的同學聚會,總是會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準時到來。其實現在的同學聚會,那些青澀的學生時期的回憶已經消弭的差不多了,留下的是一堆中年人的攀比與較勁。所以很多人越來越不喜歡去參加同學聚會了,因為參加一次同學聚會,只會讓我們本就淡薄的同學友誼變得更加慘澹。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那些混得好的人,在同學聚會的時候,會有哪些表現。
  • 波士頓大學警告:參加大型聚會的學生將停學且不退費
    近期,不少高校剛開學就曝出聚集性感染事件,主要原因就是某些學生不遵守公共衛生指導守則,無視隔離限制,參加各種Party不保持社交距離,也不戴口罩。25人的聚會,剩餘學期將被停課。  在郵件中,Kenneth Elmore寫道,那些少數不把新冠肺炎疫情當回事的學生在學校停留的時間將被縮短。如果主持或參與一個大型校內或校外的派對、聚會和社交活動,將會被波士頓大學停學,學校批准的活動除外。  他還警告,對於學生組織、俱樂部、運動隊和團隊舉辦超過25人聚會、社交或派對等活動,該組織將在整個秋季學期被暫停活動,並撤銷學校許可。
  • 同學聚會,女學霸用外語點餐,服務員卻不給面子,你是中國人嗎?
    同學聚會,女學霸用英語點餐,服務員卻不給面子,你是中國人嗎?導言:曾經,我們去參加同學聚會,不僅僅是為了老同學的一次聚會的吃喝,也是想在工作忙碌的生活中,有一次放鬆,有一次加深純真同學情的機會。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同學聚會已經變了質,早已經變得不那麼單純了。人與人的處境總會有不同,一些成績比較好的人,發展的前途也是比較光明,就比如我們班的女學霸,她因為成績優異,所以,出國深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