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愛讀,ID:sqad10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不
身在紅塵中,心在紅塵外。
01
前段時間,項目部一個小夥子跟我抱怨,說公司飯局太多了,自己實在吃不消。
每次去了都喝得爛醉如泥,身體扛不住,不去吧,又擔心自己不合群。
就這么喝了一年多,業務沒見精進,也沒有任何成長。
反倒是那個每次藉口家裡有事,從來不參加聚會的同事,屢屢漲薪。
一年過後,竟然一躍成為了他的頂頭上司。
他很疑惑,為什麼大家一起進的公司,僅僅一年時間差距這麼大?
其實那位同事不是拒絕社交,他只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
他把那些沒意義的聚會,虛情假意的逢迎,統統減掉了,把時間花在自我成長上。
能力上去了,自然能得到重視。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覺得人脈重要,但現實卻往往時,當你不夠優秀時,你的人脈一文不值。
李嘉誠就曾這樣告誡年輕人:
「在你還沒有足夠強大、足夠優秀時,先別花太多寶貴的時間去社交,參加各種各樣的聚會,應該多花時間看書、提高專業技能,多見你的客戶。放棄那些無用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
只有內心虛弱的人,才需要用表面合群來掩飾恐慌。
真正優秀的人,從不害怕不合群。
02
《王牌對王牌》節目有一期,請來了06屆超女冠軍尚雯婕做嘉賓。
為了給她驚喜,節目組將06年的快樂女聲其他幾位成員也請到了現場。
一曲當年的主題曲結束,尚雯婕動情落淚,並感慨到:「我們多少年沒見了。」
不料唐笑卻一句話戳穿:「其實我們有聚會,但是都沒有你。」
許飛更是直言,「我微博私信你,你從來沒回復過」,質問她:「大家一起走過的時光是很珍貴的回憶,你為什要把我們弄丟了?」
一場懷舊的聚會,變成了一場「聲討」,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賈玲趕緊出來解圍,說尚雯婕本身是比較內向的人,不太喜歡熱鬧。
這話本是實情,但尚雯婕的一段發言,卻更戳中真相:
「我們是朝著同一目標前進過的人,我們共情過。」
兩個「過」字,道盡了事情的原委,也說清了人生的本質。
成年人的世界,漸行漸遠本就是人生常態。
合則聚,不合則分,誰也勉強不來。
關於同學聚會,知乎上有個網友的說法一針見血:
「真正重要的人,我們會時刻保持聯繫,一直疏遠的人,也不會因為一次聚會就變得親切。最後聚會剩下的意義就是:在平庸無聊的生活裡,潦草地、短暫地、口是心非地抱團取暖。」
廉價的抱團取暖,遠不如孤身一人奮力成長。
缺席聚會的這些年,尚雯婕做了老闆,開了工作室,籤了自己的藝人,事業蒸蒸日上。
十多年時間過去,她與當年的那群人早有雲泥之別。
圈子不同的最終結果,就是各自為營。
成年人的友誼,講究勢均力敵。
與其苦苦追問別人為什麼把你弄丟了,不如自己快馬加鞭,努力趕超。
阿諛奉承這個世界,不如自我充實靈魂。
03
陳道明曾在楊瀾的採訪中說:
「我一上酒桌應酬就是煎熬,尤其是當一個人喝醉了,一句話跟你說了四五遍,一張名片遞給你八次時,你會感到一種窩火,一種憤怒,特別煩。」
在娛樂圈摸爬滾打了幾十年,這可能是他最真實的感悟。
萬千讚譽加身的他,應該最有資格在聚會中前呼後擁,出盡風頭的。
但他卻幾乎不參加任何聚會。
觥籌交錯盡虛佞,推杯換盞無真衷。
與其維持繁華表象,不如耐心沉潛,於歲月中反觀自身。
不工作的時候,他寧願待在家裡彈琴、畫畫,給妻子縫縫皮包,給孩子捏捏糖人。
窗外落葉無聲,屋內歲月靜好。
年歲再長一點,他喜歡拿毛筆手抄《道德經》,或憑記憶畫下拍戲去過的地方。
馮小剛曾笑話他,說你做這些「奇技淫巧以悅婦孺」之事,不如用這些時間組織幾場飯局,他卻說:
「不為無用之事,何以譴有涯之生?」
人人說陳道明有風骨,他的風骨,其實是一種清醒。
身在紅塵中,心在紅塵外。
真正決定他的高度的,是他耐心打磨出來的精湛演技,和歲月沉澱出來的貴重人品。
而這些,都是在觥籌交錯間無法得到的。
所以陳道明說:「現代社會總在強調競爭,往往忽略了獨處的美德。」
費盡心思不如靜心做事,不必對誰都去討好。
美好的人生,貴在專注持重,順其自然。
04
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學院有個著名的校訓:
「在這個地方,睡眠、學分和社交,你最多只能做好兩樣。」
人的時間有限,要學會取捨。
真正成熟的人,不再在聚會中侃侃而談,費力討好,而是把精力花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精進一門技藝,努力提升生活,花時間陪伴家人。
那些不再醉心於表面浮華,流連各種聚會場所的人,才是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所以,要恭喜那些不參加聚會的人,把大部分的心力拿去應對真實的生活。
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