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那些「無效聚會」

2021-02-17 哲學人生網

年底了,各種聚會很多。當你不知道去一個聚會能收穫什麼,趁早推掉它吧。

別一群人狂歡過後,深夜回到冷清的家,心沒滿足,胃也沒滿足。只有空虛。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講30歲悟到的一些事,其中有一條是:

6人以上為無效聚會,沒必要的應酬能省則省。

但凡進入社會有個一兩年,被幾篇文章「篡改」三觀這種事,基本是很難發生了。更多時候我們不過是在尋找認同感。

「6人以上為無效聚會」這句話一下子就讓我找到了認同感。

我一直不太喜歡參加各種聚會。


1、多參加聚會≠人脈廣

尤其只是「沒事聚一聚」「有時間聚一聚」的那種聚會。

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新認識的朋友……組織者很難拒絕參加者帶人來,所以你也很難知道都會有什麼人參加,最後難保會見到些不認識的,甚至不喜歡的人。

當然有人說了,去參加各種聚會就是為了多認識些人。

以前時不時參加一些聚會,人是認識了不少,但也不過是點頭之交——即使一起吃過好幾次飯,唱過好幾次歌。

一旦脫離吃飯唱歌的環境,該不熟悉還是不熟悉。平時有事情需要幫忙,還是找關係好的朋友,哪裡會好意思厚著臉皮麻煩這些「飯友」。

最終那些人也就成了通訊錄裡一個個被遺忘的名字,甚至其他場合見面也只覺得眼熟卻怎麼也想不起對方叫什麼來。也只有等下次飯局再見了,才能笑笑說,有緣有緣以前聚會見過。

所以,聚會認識的人,大多也不過只是「認識」罷了。想借聚會增加自己的人脈基本是不切實際的。

有天一個朋友在群裡潑冷水說:安靜做自己,人脈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想認識你。

話雖然功利了一些,但是不無道理。

有人參加數次行業交流大會,回來直呼受騙,說自己只是被拉去湊數的,宣傳裡所謂的機會,都背地裡給了那些行業裡頂尖的公司。他得到的不過是些現場拍的照片,和跟一些行業大咖的合影。

所以,與其忙著參加各種飯局,交流會,趕著結交各路人,不如把時間和精力沉下來,放在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上。

到那個時候,都不需要參加聚會,想聯繫上你的人會很多,想結交的人也更容易搭上話,該來的人脈自然會來。


2、多交流≠能進步、機會多

前兩天萬方中的一篇文章裡提到:聊天是成本最高的學習方式。

一對一的聊天尚且如此,更不要指望通過多人聚會能學到什麼。

人一多,為了讓大家都能對話題感興趣,不至於冷場,最後大都會變成八卦橫飛。除了扒些體育新聞和明星,還會扒扒大家都認識的人。

背後嚼人舌根子這事誰都知道不好。但是到了多人聚會,大家一起八卦起來,道德感會集體降低,嚼舌根這事也就成了無傷大雅的助興節目。

即便是有主題的交流會,人數只要一多,眾生百態就出來了:有故意劍走偏鋒想引人注意的;有為了避免衝突說些正確的廢話的;有喜歡事事唱反調卻沒有自己觀點的……

更何況,作為普通人,我們的圈子很難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特別優秀的人。即使接觸到了,或者發現其不過爾爾,或者發現人家確實是優秀只是聊上兩句就發現跟你壓根不是一個頻段上,再懶得理你。

花個二三十元買本書,就能跟崇拜的大家交流,何苦去跟那些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浪費時間和感情?看不懂就多看兩遍,也總好過努力想跟人交流卻發現氣氛尷尬。

還是重複那句話:等你足夠優秀,有些想結交的人很容易就搭上話了,又何必急著此時「高攀」,還嫌對方「愛答不理」?

3、你真的能吃好唱好玩好嗎?

也有人說了:我就單純為了吃,為了唱,圖個開心,沒想過人脈啊進步啊那麼功利的事情。

但吃飯這事,人一多,就很難兼顧到每個人的口味。從選擇就餐地點到點菜,一頓飯下來,很難說吃得有多可心。

有些人天生是聚會中的領袖,拿起菜單:我們點咖喱鍋吧,咖喱這東西不會有人不愛吃。然後像我這種天生味蕾對咖喱接受不能的人,這頓飯也就只能哭著吃完了。

唱歌更不必說了。假如是熟悉的朋友,對於那些你不愛聽的,唱得難聽的,慫恿你唱的,互相調侃幾句那是關係鐵。

一旦有了不太熟悉的人,我們的容忍度就一下子降低了,但一些玩笑話卻很難出口,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變成傷人了。等聚會完,跟熟識的朋友吐槽:那個誰誰唱的真難聽,那個誰竟然唱那麼俗的歌。

別人在我們眼中如此,我們在別人眼中恐怕也是這樣。

說不定因為有些挑食,唱了首別人討厭的歌,無意中說了哪句話,就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再加上中國人的習慣,AA的情況少一些,所以總能碰上些到處蹭飯從不結帳的人。到了自己請客,不爽也只有忍著。

作為客人的時候,為了讓請客的人覺得自己錢花得值,不管實際怎麼樣,自然要賣力表演,證明自己吃得好,玩得好。除非是關係特別好的朋友,否則你沉默可能就已經得罪人了。

更別說有些聚會經常會有人開些難登大雅之堂的玩笑;還有人不顧別人的感受,一根根地吸菸。

這麼一場聚會下來,你敢說自己真的吃好喝好玩好了嗎?


4、小於6人的優質聚會

上學的時候,因為窮,對聚會更是避之不及。

偶爾兩三個朋友一起去改善下夥食,也不過幾十塊錢。有時各付各的,有時輪流請。總之,誰也不會刻意去佔誰便宜。算不上是聚會,但是因為足夠放鬆足夠融洽,至今都很懷念。

直到開始實習,手頭有自己掙的可以自主支配的錢,對於一起吃個飯這事,在金錢上才沒那麼缺乏底氣了。也開始漸漸體驗到,一大群人一起吃飯的無聊,還有思想同步的人一起吃飯的趣處。

但是真正能玩得開心的聚會也很少超過4人,一般都是兩三人。即使有人帶朋友來,也是因為他覺得一定能跟大家合得來的。

除了跟關係很好的朋友吃飯唱歌聊天,跟口味相似的人一起探索新店,這種朋友間的平等交流,能夠通過聚會聊天獲得很大進步這種事,我只碰到過一個——就是大學時的外教,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

也不過仗著她是我們外教,也喜歡我們小輩,否則很難想像其他同樣優秀的人會願意跟我一起吃兩三個小時的飯,哪怕我請她吃山珍海味。

跟一大群人聚會一樣,跟老太太聚個餐或者去她家坐上半天也會覺得很累。

不過一種是表演得累,回家非得好好休息休息半天,才能把散掉的元神重新聚起來,不得不狠狠告誡自己這種聚會以後少去;

另一種累是因為接觸到新鮮的想法,努力想跟上對方節奏,所以非常燒腦。回去之後,頭腦的興奮還是一時停不下來,往往這次剛結束,就已經在盼著下次了。

說到底,聚會這事兒,不在乎花不花錢,吃了什麼,最重要的還是跟誰聚啊。

但其實也只有兩三個人的時候,才能聽老太太談談文學哲學,聊些使我收益頗深的話題。

因為哪怕再有意思的人,一旦一起的人多了,為了兼顧到所有人,也很難完全發揮出自己的有趣和博學,只能說些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所以才會說6人(就是個概數吧,請自行把握)以上為無效聚會吧。

年底了,各種聚會很多。聚餐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吃飯,當你不知道去一個聚會的意義是什麼,或者能得到什麼,那麼趁早推掉它吧。

別一群人狂歡過後,深夜獨自回到冷清的家,心沒滿足,胃也沒滿足。只有空虛。

但事無絕對,總有些例外。而且說了這麼多,有些聚會該去還得去。比如公司的年底聚餐,就把它當工作的一部分吧。

當然,假如你就是喜歡熱鬧,喜歡看眾生表演,能從裡看到新鮮有趣,那當我說的都是廢話吧。我雖更喜獨處,卻也不以別人喜好熱鬧為膚淺。

作者:由牧,簡書原創作者。微信公眾號:歡喜(huanxijoy);微博:@由牧由牧。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帶你走進心靈自由的樂園,享受人生智慧的大餐!

相關焦點

  • 夜讀|年底,遠離那些「無效聚會」
    「6人以上為無效聚會」這句話一下子就讓我找到了認同感。  我一直不太喜歡參加各種聚會。平時有事情需要幫忙,還是找關係好的朋友,哪裡會好意思厚著臉皮麻煩這些「飯友」。  最終那些人也就成了通訊錄裡一個個被遺忘的名字,甚至其他場合見面也只覺得眼熟卻怎麼也想不起對方叫什麼來。也只有等下次飯局再見了,才能笑笑說,有緣有緣以前聚會見過。  所以,聚會認識的人,大多也不過只是「認識」罷了。想借聚會增加自己的人脈基本是不切實際的。
  • 消滅「無效閱讀」,掌握高質量閱讀技巧,孩子從此遠離無效閱讀
    睿睿媽在小區育兒群裡說:「最近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女兒閱讀速度非常快,問題是讀完書之後,卻說不出自己讀過什麼,問她書裡的問題,她一般都會說『不懂』、『不知道』,這樣的閱讀,根本就是無效閱讀,除了浪費寶貴時間,對孩子就沒什麼好處。
  • 趙小明:那些獎罰無效的孩子,可能正走在「危險」的路上
    武志紅:那些獎罰無效的孩子趙小明:那些獎罰無效的孩子,可能正走在「反社會」的路上趙小明:那些獎罰無效的孩子,可能正走在「工讀學校」的路上趙小明:那些獎罰無效的孩子,可能正走在「社區矯正」的路上趙小明:那些獎罰無效的孩子,可能正走在「監獄」的路上你敢說不是嗎?
  • 低調:遠離群聊,遠離朋友圈,遠離無效社交
    ①遠離群聊群聊的虛幻,各種吹捧,各種欲望的表達,滿足了大家的底層社交的需求,然而真正的沉浸其中,越來越發現,似乎每天出來裝逼,扯淡的都是那些做的不怎麼好的人,你會發現有的群每天固定的是一些人在聊天,有些人一個月都不露面一次,不露面的還是大佬居多,因為一天忙的飛起,哪有時間出來和你暢談人生。
  • 心理學:我們要恭喜那些從來不參加同學聚會的人
    心理學:我們要恭喜那些從來不參加同學聚會的人溫尼科特在《成熟過程與促進性環境》中講了單獨拘禁和事實上的獨處的區別:「一個人可能被單獨拘禁,而他仍然沒有獨處的能力,這時他所遭受的痛苦是無法想像的」以及「獨處能力幾乎是情緒成熟的同義詞。」
  • 京城的飯局和騙局,值得閱讀請遠離醜陋的酒桌文化和無效的聚會
    這樣的資深「裝家」和那些沒有底蘊,只有演技,辦不了大事的「裝家」不同,資深「裝家」能鎮住你,也能真給你辦成大事,當然你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如果請資深「裝家」幫你跑些ZF項目,利潤分成很可能是他七你三。
  • 遠離無效社交,黃磊、汪涵的「減法社交」才是職場社交的正確姿勢
    而中國又是注重人情的社會,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拼命的想要努力融進各種社交圈子,參加所有的聚會酒局,對每一個人都笑臉相迎,雖然很多時候這樣做其實並不開心,甚至並不真心,只是違心的迎合,但是大部分人都陷入這樣的無效社交循環裡無法自拔。認識很多人並不是社交的目的。俄羅斯方塊告訴我們,如果你合群,就會消失。每個人都有必要去合群,但是沒有必要去合所有的群。
  • 恭喜那些不參加聚會的人
    他把那些沒意義的聚會,虛情假意的逢迎,統統減掉了,把時間花在自我成長上。能力上去了,自然能得到重視。人在年輕的時候,總覺得人脈重要,但現實卻往往時,當你不夠優秀時,你的人脈一文不值。放棄那些無用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只有內心虛弱的人,才需要用表面合群來掩飾恐慌。真正優秀的人,從不害怕不合群。
  • 人到40歲以後,為什麼要儘可能遠離同學聚會?過來人說出心裡話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為什麼說人到40歲以後,儘可能遠離同學聚會呢?梁先生表示他在四十歲以前經常參加同學聚會,同學是在青春時代的夥伴,感情裡不摻雜絲毫的利益,他很珍惜同學間的友誼。在他40歲之後,逐漸發現,同學聚會,總是存在著攀比現象。梁先生心裡很不舒服:「我珍惜這段感情,也是因為沒有利益之爭,攀比現象卻讓感情變質。同學聚會本來是回憶青春的場合,摻進利益,失去原本的意義。」
  • 為什麼你的眼霜再貴也無效?建議你遠離這3點「錯誤」
    其實不管你是女明星還是普通人,都會對自己的外貌很在意的,尤其是那些靠臉吃飯的女明星,對他們而言,顏值就是他們工作的根本,不可或缺的東西。可是再怎麼精心保養,卻還是逃不過顏值下降,事業冷藏的命運。但說到眼部護理,很貴的眼霜不一定有效,那為什麼再貴的眼霜無效?建議你遠離以下「錯誤」。第一:手法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大力揉搓,那樣眼部的肌膚被拉扯後就更加鬆弛了。所以平時取適量的眼霜輕柔塗抹就行了。第二:不管早晚,都要堅持塗眼霜。有很多人只記得在晚上塗眼霜,但其實早上塗眼霜也很重要。
  • 同學聚會禮物送什麼好?老同學聚會製作相冊當做同學禮物吧
    很高興來到同學聚會的日子,堅持在這個友好的同學圈子,今天老同學再聚首,老班長也安排了同學為「聚會紀念冊製作」做好準備工作,在聚會活動結束的時候,給每一位同學一本這次的同學聚會紀念冊。當我們進入社會後,同學們的生活、人生都在發生著變化,可能在多年之後,你再次見到老同學,略顯陌生。在每個人身上,有過去有未來,才是多彩的人生。
  • 「人到中年,要遠離同學聚會」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我二零零三年畢業於蒲圻師範學校,頭幾年,參加過幾次同學聚會,後來成家立業了,聚會少之甚少,最後一次是去年8月,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參加同學聚會了。那麼今天的主題是人到中年,為什麼需要遠離同學聚會呢?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因為我們工作生活的地點不一樣,有在北上廣的,也有出國的。其中泰國,韓國,越南工作的同學越來越多,平時有空也只能在微信上聊聊天,距離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同學聚會雖然很期待,但是想到千裡迢迢,特意請假參加同學宴,真的不現實吧!
  • 因4個心態,開始遠離「熟人式」朋友
    中年之後才明白,自己有價值,你就是貴人,花香自然來,所以,減少無效社交,遠離那些狐朋狗友。 除了那些經年的老朋友,知心朋友,別人很難再走進他們的心理了。過去的朋友,很多只是一些熟人而已。年齡越大,經歷的事情越多,那些「熟人式」朋友根本不是真誠的朋友。遇到酒肉就來,遇到麻煩就走。遇到利益就來,遇到事情就走。這樣的朋友,你看通透了,也就從你心裡刪除了。真心朋友,剩不了多少。存量在減少,增量進不來,當然朋友越來越少。
  • 說說那些不堪回首的同學聚會,網友:那一聚是永別
    一年一度的寒假又來了,這幾天手機裡那些沉寂多年的群,又開始活躍起來了。從小學到高中,幾個群都在談論什麼時候放假,班長是不是該組織一場同學聚會,大家見見面聊聊天了。班長甚至在群裡艾特所有人,說前幾年同學聚會沒來的,這一次都必須全部到場。期待能見到那些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想看一看當初那個傻不愣登的同桌,是不是變帥變聰明了,想瞧一瞧當年那個心儀的女生,如今過得如何。然而,期待的背後,卻有一絲淡淡的恐懼感。
  • 那些不參加聚會的人,往往更優秀
    生活中,很多人熱衷於參加各種聚會,在他們看來,聚會可以讓自己認識很多人,結交很多朋友,擴寬自己的人脈圈子。 不可否認,人脈的確很重要。 但是我們要明白,人脈本質上是利益交換,倘若你沒有對應的能力,就算你和多少人稱過兄道過弟,到你需要幫助的關鍵時候,並沒有誰會幫你。
  • 聚會,道歉,再聚會,國外網紅們為什麼停不下來?
    於是形成了聚會——道歉——停不下來聚會的循環,周而復始。按照 Insider 的報導,今年夏天最早一場有爭議的聚會是 7 月 14 日保羅在家中舉辦的——在報導中,保羅被稱作「爭議尋求者(controversy-seeker)」。當天他邀請了數十位網紅來到他的家中聚會喝酒,並在後院錄製了新歌 MV。
  • 盤點那些適合多人聚會時的桌遊!
    盤點那些適合多人聚會時的桌遊!《隻言片語》英文名稱:Dixit遊戲人數:3-6人最佳人數:5-6人遊戲時間:30分鐘正品價格:¥220(中文版)《隻言片語》(或《妙語說書人》)是一款非常非常經典的聚會桌遊。2008年出版後,迅速火爆國外。並獲得2010年的德國SDJ的紅標大獎。
  • 2019-12-19日記:大學聚會,花去了半個月生活費
    尤其是在碰上了大學聚會,就算是AA制的話,差不多也要花去了50塊錢。而50元錢正好是我大學時三天的飯錢。那個時候自己心裡盤算,到底該不該花這個錢,畢竟大學時候沒錢的日子不是一天兩天。近些年來,尤其是碰到那些小學弟們,跟他們聊起來大學生聚會。每個人心裡都有很大的顧慮,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多的錢。
  • 林剛 | 不可停止聚會
    是否所有的聚會都不能停止?這就要求我們對聚會的定義要有一個聖經的認識。「你們不可停止聚會」,神是吩咐「你們」,而不是「他們」。「你們」是誰?是上文所說那些「因耶穌的血得以親近神」的蒙恩之人。顯然,這裡不是指外邦人的聚會,也不是指那些異端的聚會,甚至不是指教內那些腐敗墮落的聚會。那麼,不可停止的是什麼樣的聚會呢?
  • 章澤天成現實版「顧佳」,名媛聚會合照遠離C位,她才是第一名媛
    近日,章澤天參加了名媛聚會,合照卻遠離C位,看樣子並不是這個圈子裡的第一名媛。而身為著名的時尚主編張宇,她分享了一組照片,但是卻沒有章澤天的身影,網友看到章澤天參加名媛聚會被刪照片了,也讓網友稱章澤天為現實版的「顧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