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眷村」包子,嘗人間百味

2020-12-22 新京報

《寶島一村》十年來,散場時一直都保持著將熱氣騰騰的包子送給觀眾的傳統,可以說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劇場這都是獨一無二的。截止到本周《寶島一村》在北京演出,十年間一共演出242場(截至本輪北京演出結束),按照每場平均1500名觀眾來計算,目前為止至少在這個世界上有40多萬枚包子被裝進了印有「寶島一村99」門牌的紙袋裡。

【戲中的「天津大包子」】

《寶島一村》裡,老趙的丈母娘錢奶奶用天津話向朱太太傳授天津包子的訣竅:肥肉跟瘦肉的比例要根據季節變化來調整,夏天肥瘦比例三比七,冬天肥瘦四比六。從那時起朱太太的包子便成為了「眷村」的一絕。

《寶島一村》一開始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每場演出結束後要為觀眾準備熱氣騰騰的包子。當賴聲川第一次將這個想法說出來時,他的太太同時也是《寶島一村》監製丁乃竺回憶,「這個想法簡直太瘋狂了,這麼多包子,要到哪裡去弄啊!」關於「送包子」的想法其實並非沒有依據,這源於賴聲川在念博士時,曾導演過一部兩千年前的羅馬喜劇作品,他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劇本最後一句話寫的是「演員請所有觀眾到後面,大家一起吃一頓。」這句話一直深深印刻在賴聲川的記憶裡。2008年12月5日《寶島一村》首演,每位觀眾在散場後領到了裝在印有「寶島一村99號」門牌的紙袋裡的「冷凍包子」,當時還有觀眾在網絡上留言「包子還在冰箱,捨不得吃」,從此包子一送就是十年。

「送包子」靈感

南北方包子

每一次包子都是各地主辦方千挑萬選出來的。為了讓這個戲的延續能夠做到最好,必須要保證這個包子是「熱氣騰騰」的,當然包子食品安全得過關,每次各地巡演行政人員都要與當地主辦方一起提前貨比三家。劇中《寶島一村》裡朱嫂做的是天津包子,因此在包子的選材上還是要儘量貼近劇中原型,因南北方差異,找包子的難度南方相對比北方難——例如南京的灌湯包,上海的水煎包等各式各樣具有特殊製作工藝的包子因其特殊性,就不便被選中。包子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比如上海和寧波的「巴比饅頭」、深圳的「面點王」都代表了《寶島一村》包子領域的新勢力。而在澳門和香港,傳統包子相對做得少,主演屈中恆清楚記得2014年香港演出前期,找了很多地方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包子,很多店鋪老闆甚至說「我們這裡只有叉燒包可以嗎?」令屈中恆哭笑不得。「如果用叉燒包來代替,就不是我們《寶島一村》裡的那個味道了。」

近些年北京的演出觀眾都是吃到來自「慶豐包子鋪」的包子,但也有一次例外:《寶島一村》在2010年北京演出結束後觀眾可憑票換領「鼎泰豐」小籠包一份,這也算後無來者之舉。「品牌」包子常有入駐,比如今年南京場就選擇了大品牌「和善園」的包子,這讓扮演大牛的那維勳吃後大讚這是十年以來可以在他心中排進前五名的包子。而在杭州,著名的小籠包未入選,取而代之的「新豐包子」。這些年除了在臺灣和大陸的演出,《寶島一村》的足跡還遍布新加坡,美國洛杉磯、舊金山、休斯敦,紐約等國家和城市,但無論演到哪他們都能找到各種各樣、味道不同的包子。

「品牌」包子

「小店」包子

除了以上大品牌,也有來自各地特色品牌比如重慶珊瑚村的玲瓏小包,它是重慶當地的一家老字號包子鋪,每日顧客都在檔口排起長龍。而在珠海演出,當地主辦方也是沒有刻意尋找大品牌的包子,而是找到一家沒有任何招牌但口碑和做工都是一流的包子鋪給劇組做包子,得到大家的盛讚。

跟隨《寶島一村》十年走過,「大牛」扮演者那維勳覺得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包子味道就是2009年在嘉義演出那場,因為那裡是王偉忠的家鄉,劇中的眷村就是根據他從小長大的嘉義建國二村原型而來,據那維勳回憶「當時還是由萬芳飾演做包子的朱嫂,在嘉義就遇到了她角色原型的阿姨『王媽媽』雖然當時她已經很大年紀,而且早已不再做包子了,但那一次嘉義演出王偉忠還是請她來做,於是她便連夜趕出了兩千多個新鮮包子。」至今很多當年的演員都還記得當王媽媽來到現場看到王偉忠後,上去就打了他一巴掌,「你看你害死我!我很久都不做包子,你一下子要我做2000個。」當時站在旁邊的人都嚇壞了,但接著王媽媽跟王偉忠擁抱在一起,這一巴掌的分量或許只有眷村人能體會出其中的情感。

那天是1月的冬天,外面格外寒冷,但吃包子的那一刻每位演員都含著熱淚,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被傳頌了很久的「眷村」故事,當「王媽媽」做的熱騰騰的包子真正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時候,那一刻那維勳覺得「眷村裡所有關於偉忠哥給我們講述過的每個人物就鮮活的站在我們面前。」

「朱嫂」原型現做包子

「送包子」之最

2011年在臺灣高雄衛武營的一次室外演出,可容納5000人的場地,誰都沒預想到第一天觀眾竟然來了15000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現場壓力,為保證觀演質量表演工作坊連夜緊急架設大型電視螢屏,結果第二天現場又湧入了25000名觀眾。據統計那一次演出兩場下來一共發放了40000隻包子,這也是《寶島一村》「送包子」之最,同時該場演出也創下室外演出單場25000人同時觀看的紀錄。

後廚進劇場

無論世界各地食物都是不允許帶入劇院的,但《寶島一村》算是個例外,據央華製作中心副總監李雄回憶,曾有一站的演出主辦方將製作包子的後廚直接搬到了劇院大堂,讓來到劇場看戲的每一名觀眾在演出前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包子製作過程。在觀看演出的三個多小時裡,1550個熱包子也同時在緊張的製作中,演出結束的同時包子也隨之出籠。這是《寶島一村》「送包子」史上最創新的一次。

 有人不能吃包子

作為劇中三家男主人之一,十年演出沒有缺席過一場的宋少卿卻說「我十年來沒有吃過一個《寶島一村》的包子」。據了解,在各地所尋找到的包子98%都是豬肉餡兒的,對於豬肉過敏的他來說,十年間真沒有吃過一次。這一點讓他很「生氣」,他笑稱,「每個人對食物的過敏源不同,我從小吃豬肉就會吐,但作為《寶島一村》的人來說,我就是那個最倒黴的人!看著別人演出結束後吃著熱包子,我只能自己坐在角落裡生悶氣。」

吃包子成習慣

大多數演員每到一站都會嘗一嘗具有當地特色的包子,尤其屈中恆,至今他一直堅持到每一個城市,都要親口品嘗當地的特色包子,他覺得無論南北東西,這些包子裡包進去的是我們中國人共同的情感:「特別希望觀眾看完戲之後,帶著劇中的情境能夠吃到一個熱騰騰的包子,那一刻心頭會是溫暖的。」

相關焦點

  • 瀏陽荷花:賞春來無恙 嘗人間百味
    瀏陽荷花:賞春來無恙 嘗人間百味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肖萌萌 整理報導▲.「天氣不錯,出來踏個青!」▲春暖花開日,萬物生長時,到處綠茵茵的一片,不負大好春光,外出的人們撲向春天的懷抱,山河無恙,人間皆安。▲早晨,位於社區中央大街的「馮家麵館」炊煙升起!前來嗦粉的市民絡繹不絕,煙火氣十足,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人們熟悉的活力又回來啦!久違了,瀏陽人的粉店!
  • 臺灣包子也走紅 凝結「眷村」記憶
    眷村的記憶  在臺灣,包子不僅是美食,還有一份特殊年代的集體記憶——眷村生活,因為各種風味的包子最早就出自於眷村。雖然眷村已經遠離當下的生活,但各地的眷村博物館都仍記錄著當地最有名的牛肉麵店、包子店。臺灣著名製作人王偉忠先生的眷村電視片,就拍攝了「王媽媽包子鋪」,王媽媽「女匪幹」的個性和3個兒子傳承包子鋪的本分和勤勞令人印象深刻。
  • 眷村記憶:包子成「臺灣之光」
    不知是否受大陸包子走紅的影響,近日,包子在臺灣也挺受寵,一家媒體居然把宜蘭一家包子鋪贊為「臺灣之光」。  眷村的記憶  在臺灣,包子不僅是美食,還有一份特殊年代的集體記憶——眷村生活,因為各種風味的包子最早就出自於眷村。雖然眷村已經遠離當下的生活,但各地的眷村博物館都仍記錄著當地最有名的牛肉麵店、包子店。
  • 導演賴聲川捧包子與王偉忠講述眷村往事
    《寶島一村》的故事根據王偉忠在眷村的親身經歷和體會寫成,在發布會上,這位電視節目《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製作人一提起眷村就話題不斷:「我爸爸媽媽1949年到臺灣,那時候的眷村很像一個大家庭,南腔北調的口音,還有全國各地的食物。
  • 保留濃濃眷村味 大江南北美食匯聚新北三重
    新北市眷村文化節10日在三重區光興公園開幕,除了眷村百味市集供民眾品嘗佳餚,還有相聲演出、耆老說故事。市長朱立倫(左2)到場和民眾同歡。(市府提供)「中央社」    華夏經緯網10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新北市眷村文化節10日在三重區光興公園開幕,眷村百味市集供民眾品嘗佳餚,有相聲演出、耆老說故事。市長朱立倫到場和民眾一同感受歡樂眷村活動。     據報導,朱立倫在活動中致詞表示,新北市的新店、五股、土城、板橋、三重等地區,都舉辦眷村文化節,「團結」是眷村最重要的文化。
  • 新北眷村文化節講述濃濃「家情家味」
    原標題:新北眷村文化節講述濃濃「家情家味」   新華社臺北10月10日電(記者 陳君 劉剛)2017新北市眷村文化節10日在新北光興公園熱鬧開幕。現場安排的眷村百味市集、經典相聲演出、經典歌舞聯演和耆老說故事等精彩活動,吸引了不少眷村後代和周邊居民入場參與。
  • 想念眷村的故事和包子嗎?「話劇之王」《寶島一村》回來了!
    還記得2015年 眷村溫暖的故事 和美味的包子嗎? 這個故事,是屬於億萬中國人的情感經歷,十年間曾帶給40萬觀眾歡笑和感動。這是值得你二刷三刷的溫暖故事,這就是你心心念念的《寶島一村》。
  • 嘗盡人生百味,方知人間冷暖(收藏美文)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嘗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若不是苦盡,哪來的甘甜;若不是歷盡滄桑,哪來的雲淡風輕;若不是跋山涉水,哪來的柳暗花明;若不是行到水窮處,哪來的坐看雲起時。
  • 羅森便利店將限量發售40萬個炸雞君包子
    原標題:羅森便利店將限量發售40萬個炸雞君包子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便利店巨頭羅森將於12月31日起在日本全國門店發售「炸雞君包子照燒雞肉味」,限量發售40萬個,售價為含稅194日元。
  • 凝聚兩岸濃情 眷村美食源自大陸(圖)
    最近,島內更有超市業者,請王蓉蓉設計眷村便當。眷村美食在兩岸年輕人心中,找到了新的生命。  源自大陸,融匯南北口味  所謂「眷村菜」,其實是到臺灣後經過本土化改良的大陸各地風味美食。麻辣夠味的辣子雞丁、外酥內脆的燒餅油條、紮實帶勁的山東饅頭、酸勁十足的東北酸菜白肉火鍋,當然還有牛肉麵、餃子、麻辣鍋等。
  • ———人間有味俱嘗遍
    想當年,宋微宗頓頓玉盤珍饈吃傷食了,在一妃子的扇子上題了半闕詩「選飯朝來不喜餐,御廚空費八珍盤」,可能是傷食讓腦子突然卡頓了,後半闕寫不出來,就叫來一個學士給續上,「人間有味俱嘗遍,只許楊梅一點酸。」這詩續的很神,「人間有味俱嘗遍」,就是寫宋徽宗和蔡京的最終命運啊!
  • 包子兩隻起售26元還人流過千 誰在消費桃園眷村?
    小吃店桃園眷村店的價格,用上海話形容叫做「辣手」:一碗鹹豆漿 12 元,培根蛋燒餅 25 元。最近它們還推出了包子,兩隻起售 26 元,胃口好的,一頓下來可以吃掉超過 40 元。一樣的單品在臺灣阜杭豆漿賣同樣的價格,單位卻是新臺幣。
  • 組圖:大江南北家鄉味 臺南眷村年貨大街開賣
    邁入第11屆的臺南眷村年貨大街,集合了大江南北家鄉味與眷村媽媽自行研發的面點及醃製美食。  東南網1月29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農曆年關近,臺灣各地有年貨大街活動中,具有獨特老兵眷村文化特色的眷村年貨大街,在臺南邁入第11年。老舊眷村改建的大林國宅,28日搶先端出傳承兩、三代的大江南北家鄉味,還有融合臺灣在地文化的各式年貨熱鬧開賣。
  • 臺灣眷村實拍:唯一還有「中國味」的地方(組圖)
    臺灣眷村實拍:唯一還有「中國味」的地方(組圖)一條窄窄的巷弄,兩旁整齊相對的紅色大門,一條黃狗懶洋洋地臥在巷口。再往裡走,只能容下一個人通過的巷弄前方,一位白髮老人呆坐在暗巷裡的家門口。1949年,大約120萬來自大陸的國民黨軍人、軍眷、流亡學生及企業家、公務員等,背井離鄉隨國民黨政權遷往臺灣,其中60萬是軍人。他們隨即進駐臺灣各大軍事要地。這些逃難的人幾乎沒帶什麼錢,家屬當然也沒地方住。為了免除軍人的後顧之憂,臺當局動用從大陸帶來的黃金對他們進行了有計劃的安置,無法安置在營房或隨軍移動的眷屬,就暫住在學校、寺廟、農舍或牛棚裡,有的還自行搭建了簡陋的臨時住所。
  • 臺南眷村年貨大街 懷念大陸家鄉味(組圖)
    眷村年貨大街,品項琳琅滿目。(中評社趙家麟攝)環球網1月17日消息,臺南眷村年貨大街訂21日至25日正式登場,融合了大江南北及在地食材的眷村美食是一大特色。農曆春節近,臺南市邁入第9年的眷村年貨大街活動,14日擴大舉辦記者會並訂名為「眷村暨臺灣風味大江南北貨年貨大街」,除了道地傳統眷村美食,還邀南北貨商及地方經典小吃,以市集風貌呈現,在春節前夕邀大眾前來作客。
  • 臺灣眷村的四川涼麵 過窮日子卻甘之如飴
    1949年的臺灣,南南北北有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眷村。  嚴格一點來說,官兵和眷屬,像在動物園裡一樣被圈養著。雖然眷村的人常說,咱們吃不飽,也餓不死!但在眷村生活、成長的人,吃苦,過窮日子,卻都能甘之如飴地過活著。  那個年代的眷村,每個月每戶人家,會依照成員的年齡發糧票,票面額又會依年齡的大小,分大口、中口和小口。
  • 40年包子鋪老闆透露,調餡多加這2味,包子鮮香多汁滿口流湯!
    豬肉包子調餡,多加這「2味」,口感水潤不發柴,快收藏」。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或「分享」喲!麵食分南北,北方人吃得多一些。但麵食中的包子卻沒有地域的區別,幾乎每個地方的人都會做,只是餡料、包法不同而已。在眾多餡的包子中,豬肉包子最為常見,豬肉可以單獨作餡料,也可以搭配上一些自己喜歡的菜,特別美味。
  • 臺南眷村美食文物展 年貨有大陸家鄉味(圖)
    臺南眷村美食文物展 年貨有大陸家鄉味(圖) 2014年08月04日 11:29:57  來源:東南網
  • 【懂臺灣】臺灣十大美味包子饅頭推薦
    桃園縣中壢市龍岡地區的忠貞眷村是縣內知名眷村之一,位於忠貞眷村市場內的「秦記傳統山東饅頭」是一家30年老店。30年如一日,「秦記傳統山東饅頭」堅持遵循古法,以老面發酵與手工製作饅頭系列產品是老眷村山東風味的代表!「秦記傳統山東饅頭」第二代經營者表示,父親是山東人,為宣傳家鄉美味,父親於1983年開設店鋪,專門販賣山東饅頭、火燒(槓子頭)、羊角(鍋貼饅頭)、棗發饅頭等地道傳統風味,為求優良質量,產品均採當日現作,限量提供。「秦記傳統山東饅頭」日前增設宅配服務,只要一通電話即可輕鬆享用!
  • 臺南眷村美食文物展 年貨有大陸家鄉味
    臺南市眷村美食文物展,年貨有大陸家鄉味。  據中評社報導,辭歲迎新年,邁入第10年的臺南市眷村年貨大街美食文物展,提供臺南民眾趕辦家鄉味年貨,香腸、燒臘、山東餅,口味大江南北,也有在地創新研發的傳統美食。眷村文物展,鍋碗瓢盆櫥櫃,樣樣都呈現了老兵及眷屬的歲月點滴。  臺南市老舊軍眷村改建工程幾乎已經完成,舊眷村拆除待盡,取代的新興高層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