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江南海塗圍墾

2020-12-19 蒼南新聞網

 

■ 毛傳奉

作為土生土長的白沙人,我與江南海塗圍墾工程有著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江南海塗圍墾的工地,在龍港鎮江南海塘以東的灘涂上。江南海塘歷史悠久,最早興建於南宋寶佑年間(1253——1258),為御鹹入侵江南地區,朝廷下令沿東海岸從鰲江江口南岸邱家埠(現龍港下埠)至舥艚鎮斜溪(現方城底),始建江南海塘,就是內塘。清朝乾隆時期,因內塘已毀,故在其東面平行修築自江口起至舥艚陰均大埭至老城的中塘;1958年大躍進時,國家實行了「民辦公助」的水利建設方針,在白沙、海城修建外塘。1983年到1986年,原海城鄉、白沙鄉、龍江鄉和舥艚鎮、蘆浦鎮群眾在沿海一線新建海塗圍墾工程——土塘,也名新塘,後遭颱風摧毀。在此基礎上,1990年冬至1991年冬建成江南標準海塘,這就是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東塘。江南海塘素有「東海長城」之譽,直接保護著全縣主要產糧區——江南平原18萬畝農田及60萬人口的生產和生命財產安全。

從江南海塘四次向東遷徙的歷史來看,這是江南人民攔海造田的壯麗篇章。海塘每向東移建一點,人類向大海的造田工程就東推進一些,圍墾以後的灘涂就變成可供群眾耕種的園地。在修建海塘的過程中,那一鍬一鍬的沙石泥土,寄託了沿海群眾向大海要土地的夢想。這裡的每一片土地,都浸透著父輩辛勤耕耘的汗淚。

江南海塘以東是廣袤的灘涂,這片灘涂曾經養育了千千萬萬的人民。小時候,每逢夏秋傍晚時分,我會跟爺爺來到灘涂上。爺爺在灘涂洞中抓野生蝤蛑、釣跳魚,我喜歡踩著泥濘的灘涂,一腳深一腳淺地走向灘涂東邊的近海。在勞作間隙,爺爺會指著東海深處的一坨山影,跟我說,那就是楊嶼山,島上住著一個神仙,名字叫楊嶼公,鬚髮潔白,已經活了一千多年了。如果將來有一日,誰能從這裡赤腳走到楊嶼山,就有機會喝上楊嶼公的瓊漿,成為小神仙了。爺爺每次講著這個故事,都會摸著我的頭說,「奉兒,能夠走路到楊嶼山,爺爺這輩子肯定是看不見了。希望你和你的孫兒能有機會走到那裡去!」那時我望著汪洋渺渺深處的楊嶼山,以為爺爺跟我講的只是個移山填海的神話,就像傳說中的神仙,可望而不可及。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成長為縣委的一名幹部。儘管工作單位時有調換,但踏過平地走向楊嶼山的夢想始終在心頭縈繞。時間的車輪到了2003年10月,一個重大的喜訊在鄉人們口中互相傳遞。縣委、縣政府要在江南海塘以東的灘涂上,動工建設海塗圍墾工程,攔海造田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江南海塗圍墾工程位於鰲江口和舥艚港之間,東瀕東海,西依江南平原,圍區面積4.342萬畝,是溫州在建最大的圍墾項目,也是蒼南歷史上最大自主建設項目。在眾人的期待中,圍墾工程於2007年10月全面開工建設,經過三年的努力,於2010年全線合龍。與圍墾工程相配套,世紀大道延伸到東海,與時代大道、在建中的甬臺溫高速公路複線對接。阡陌變公路,灘涂成通途,故鄉東塘已經成為開發熱土。

江南人民攔海造田的千年夢想在今天創造了一個新的紀錄,精衛填海不再是一個遙遠的神話。2012年的夏季,也是一個溫馨的午後,我一個人走向了東塘。爬上標準堤東塘(原來的海堤),整個江南海塗圍墾工程就一覽無餘了:靠近堤壩的已經變成了「溼地」,水草豐美,偶有白鷺飛過,再遠些還是一片水汪,更遠處便是隔堤,隔堤是圍墾的第一步,圍堤之內將來就是平地。走在圍墾工地上,只見屋舍櫛比,機器林立,彩旗獵獵,工人的勞動號子響徹天際,好一派熱火朝天的場面。名字叫「新海狼」的絞吸船,在灘涂上忙碌著,將鰲江底部的淤泥攪拌吸上來排到吹填區,既挖深了河道,又解決了填充物。經過強勁泵機的吹填,圍墾區內200多萬平方米的陸地雛形已經形成,施工人員正忙著地基處理工藝性施工。我遙望東海,楊嶼山就在眼前。想起爺爺講過的那個故事,我感慨萬端。爺爺,你放心吧!踏過平地走到楊嶼山,這個夢想今天已經實現!

江南海塗圍墾工程的開發利用,不僅可以把我縣豐富的灘涂資源轉化為稀缺的土地資源,為我縣乃至溫州的土地資源戰略儲備和耕地「佔補平衡」發揮巨大作用,而且將為我縣沿海深水碼頭、港口岸線、貧困山區移民安置和水產養殖等各方面帶來不可估量的社會經濟效益。目前,江南海塗圍墾工程已經納入蒼南臨港產業新城總體規劃,全面進入招商、開發,已有一大批企業、房產開發等項目相繼進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裡是廠房林立、車輛遍地、人流熙攘、商貿發達的繁華地方,一個宜商宜居的新龍港將展現我們的面前。 

【編輯:李甫倉】

相關焦點

  • 最大一次圍海造田 「甌飛」一期圍墾堤年底開工
    溫州網訊 正如三角洲之於荷蘭、新萬金之於韓國,甌飛工程是溫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圍海造田。記者獲悉,目前,該工程一期圍墾已完成規劃調整、前期招標、石料場選址等前期工作,將於6月底開工建設一期圍墾南、北直堤兩條促淤堤,12月底正式開工建設一期圍墾堤,計劃用4年時間完成主體工程,力爭提前。
  • 大漁灣圍墾工程被自發叫停後,蒼南將在保留海灣原生環境和鄉愁記憶...
    大漁灣圍墾工程被自發叫停後,蒼南將在保留海灣原生環境和鄉愁記憶前提下,謀劃新行動,打造浙南最美黃金海岸線——捨棄圍海造地,謀劃建設「藍色海灣」 發布時間:2018年01月09
  • 來自崇明島上的農場記憶——當年你們跨江圍墾,現在成了城市綠肺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一批又一批知青來到崇明,在灘涂上圍海造田,形成了一個個農場。如今,這些帶著時代烙印的地方,經過多少年的滄海桑田換了模樣,但有關許多人的青春卻依舊留在這兒。以往的農場1長江農場位於崇明島北沿中部,是在崇明8個市屬國營農場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1959年冬至1964年間,先後四次圍墾。
  • 圍墾造地與基礎建設同步推進 天成圍墾的快字訣
    以往,圍墾區內吹填造地及軟基處理尚未整體竣工,不可能有項目施工,為何天成墾區會先人一步?一旁的中交上航公司溫州開發區圍墾項目部書記郭松友給出了答案:在天成4900畝墾區造地時,市政道路建設已同步跟進,條件成熟的地塊區已先行填方。由此,天成墾區超前搭建了「口」字形的市政道路框架,讓這60多畝地塊區具備項目進場施工建設的基本條件。
  • 漁民天堂因汙染面臨消逝養螃蟹十幾海裡外取水
    當潮水退去,露出一整片的海灘,跳跳魚連爬帶跳,歡快地衝向海水;一群群的紅蟹舉著大螯,悠閒地吐著水泡……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浙江沿海掀起海塗圍墾的高潮,礁山港的命運也因此改變。再之後的幾十年,工業發展帶來的汙染,幾乎讓這裡成為死港。垃圾、淤泥、以及林立的船廠、作坊,使得港內到處散布著腥臭。救救礁山港!
  • 江南美食:跳來跳去的彈塗
    魯迅在散文《故鄉》裡也寫到彈塗:「我們沙地裡,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是青蛙似的兩個腳。」我同學老郎,家住海邊,他繪聲繪色講過捉彈塗的方法:漲潮前把向上開口的短竹管一節一節插在海塗中,做成假洞穴,當彈塗魚受驚逃命時,就會受迷惑跳入其中,當地民諺有「好穩勿穩,彈塗鑽竹棍」,即指彈塗糊裡糊塗,落入陷阱。
  • 這座被太多人遺忘的冷門古鎮,卻有著與江南格格不入的...
    @李紅/攝雖冠以「臨海」之名,小城卻一眼望不見海。自臨海市東行,沿靈江,入椒江,直至入海口,海岸的輪廓方才清晰起來。如此看來,到臨海看海,確實是個美麗的誤會。如果說山鍛造了臨海人的脊梁,那海給予的就是浩淼的家國情懷。臨海,雖不見海,臨海人卻繼承了東吳大帝以海為名的氣魄。
  • 趙帥:年輕新農人身上的「圍墾精神」
    「農業發展有前景,我們東西湖祖祖輩輩圍墾的農田,需要更多有闖勁、有想法的年輕人投身農業、熱愛農村。」談起農業趙帥眼裡有光。「六十多年前的圍墾工程,讓這裡從荒湖到良田。」 趙帥說,艱苦創業、奮力拼搏的圍墾精神,直到今天依然感召著我們繼續奮勇前行。
  • 從學士到博導,從研究員到院士,他把「圍墾精神」深深烙在了成長...
    從學士到博導,從研究員到院士,他把「圍墾精神」深深烙在了成長之路上 2019-08-26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獨家:渤海灣圍海造地「高燒」不退
    而一旦溼地被全部圍墾,這些候鳥種群可能因此成為瀕危物種甚至滅絕。紅腹濱鷸的一個亞種就是以荷蘭著名鳥類學家託馬斯·皮爾斯馬教授(Theunis Piersma)的名字命名的。他告訴記者,紅腹濱鷸目前的境狀讓他陷入了一個非常矛盾複雜的心境當中。「高興的是,這些鳥兒們有著與我同樣的名字。但我也非常擔憂,這些與我同名的鳥,在我的有生之年可能要比我先走一步。」託馬斯·皮爾斯馬說。
  • 大通湖:從圍墾時光到綠色、生態的田園湖野
    上世紀70年代,農場圍墾期間,因地處洞庭湖腹地,汛期時湖水經常倒灌農場,只能靠人力排除險情。  新長出來的蘆筍則遮天蔽日,一望無垠的湖床上看不到一點高聳的地方,這種「長天一色」的景色,也是數代人圍墾大通湖的青年可以站在大堤上飽覽的最佳風景。
  • 哲思|我的江南美學觀
    我認為這位朋友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可以說這是自己一直在探尋和思考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江南是一片神奇的地方,通過各種方式由內而外地呈現出來的一切形象、興象和喻象,這不僅是自然之美,也有藝術之美,更具有生命之美。
  • 【家在江南】品味「江南十二時辰」,感受每一刻的美好!
    江南是一個蓮藕色的市井故事,惹得詩人從古說到今。  幾樹桃花、一溪流水勾勒出一幅素雅的江南畫卷,江南人便是這「畫中人」。  近日,交匯點記者隨「家在江南」主題採訪團9天走訪蘇州、黃山、嘉興、泰州等六個典型的江南城市,記錄「十二時辰」裡的詩意江南。
  • 圖說荷蘭的圍海造陸史,荷蘭20%的國土面積竟然是填海所得
    其中20世紀時因急劇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總共新造了約2300平方公裡的土地,包括須德海和三角洲兩大圍海造陸工程。荷蘭圍海造陸原因,一者是國土狹小,人地矛盾緊張;二者是地勢低洼,易受海水侵襲。在1953年那場大規模的洪澇災害中,倒灌的海水衝毀了荷蘭五萬棟房屋,奪走近兩千人命。而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的三角洲地區的損失尤甚,由此舉世矚目的三角洲工程誕生。
  • 浙江省圍海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摘要
    歷任寧海縣水利局水利員,工程科長,浙江寧海胡陳港管理處副主任,浙江寧海圍墾工程公司副經理,浙江省水利廳圍墾開荒機具管理站站長,浙江省圍墾工程處處長,浙江省圍海工程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浙江省圍海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現任本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浙江圍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
  • 省人大常委會關於廢止《浙江省灘涂圍墾管理條例》等六件地方性...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浙江省灘涂圍墾管理條例》等六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2020年11月27日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日浙江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關於修改〈浙江省房地產開發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01年12月28日浙江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浙江省房地產開發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04年3月29日浙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關於修改〈浙江省房地產開發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三次修正)三、浙江省灘涂圍墾管理條例
  • 海釣撿花蛤拋蟹籠海塗摔跤……浙江要辦中國史上第一個海洋運動會
    在運動中與海水、沙灘親密接觸,能在潛移默化中讓人懂海、愛海,從而讓海洋文化興盛。  5月13日即將在舟山開賽的浙江海洋運動會,將開創中國海洋綜合性運動會先河。李雲林有個設想,有了第一屆,就要辦第二屆、第三屆,當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海洋運動,是否會催生全國海洋運動會,這個運動會是否會落戶浙江,落戶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