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墾區吹填及軟基處理已近尾聲,上月通過了開發區管委會組織的交工驗收。 資料圖片 楊冰傑 攝
溫州網訊 站在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海園區天成墾區的東北角,往墾區望去,一條東西向的緯六支路,碎石已鋪滿路面,雨汙水管網已經下地。道路南側,十來臺挖掘機正平整著土地,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
以往,圍墾區內吹填造地及軟基處理尚未整體竣工,不可能有項目施工,為何天成墾區會先人一步?一旁的中交上航公司溫州開發區圍墾項目部書記郭松友給出了答案:在天成4900畝墾區造地時,市政道路建設已同步跟進,條件成熟的地塊區已先行填方。由此,天成墾區超前搭建了「口」字形的市政道路框架,讓這60多畝地塊區具備項目進場施工建設的基本條件。
這一做法,讓項目落地時間比同類圍墾工程提前了一年半時間。郭松友說,工程「快人一步」正是天成墾區「五邊」同步的快字訣使然。
提前一年半如何做到?
「五邊」同步才先人一步
按照常規的圍墾進度,一片灘涂要成為可供項目落地的成熟地塊,需要如下步驟:墾區造地及軟基處理成型→通過規劃設計進行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讓項目落地。
如此一來,按照545天的合同工期,天成墾區吹填及軟基處理工程自2011年12月19日正式開工後,要等到今年6月項目竣工,才能讓墾區道路等市政工程全面進場。
但是,對於天成墾區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為儘早實現項目落地,開發區聯合施工單位,打破常規推出了「五邊」同步的做法,即邊圍墾造地、邊規劃設計、邊基礎建設、邊招商引資、邊項目落地。
其中的關鍵一環,就是把基礎建設提前。「在2012年底,開發區與施工單位達成了一項『後補協議』。」天成圍墾項目部經理卜凡波告訴記者,讓軟基處理與市政道路同步推進,為下一步招商引資和企業進場施工搶出時間。
時間該怎麼搶?卜凡波說,工期安排和施工工藝上大有文章可做。道路區上砂,施工方取消了布攔法,採用了更先進的圍堰法。道路區二次處理根據不同功能及用途,採用一次處理成型的方法。如在緯六支路等部分道路區,二次處理上砂後緊跟插板,在載荷試驗成功後,實施路網鑽孔試驗。
也就是說,墾區內已經成熟的道路區,先把能建的路給建了。這就好比,一個大學生讀大一時,在學習並通過基礎課程考核後,緊接著主攻大二的進修課程,從而為整個大學階段的課程安排節省了時間。
「這是我們在丁山二標、三標圍墾工程基礎上,花4年多時間總結出的一套建設經驗。」卜凡波說,對比丁山二標、三標等常規圍墾的進度,天成墾區的這一做法,讓市政道路建設及項目落地施工提前了一年半時間。
快建是否有後遺症?
苦幹巧幹給出否定答案
按照項目部安排,今年8月底前,整個4900畝天成墾區的「田」字形市政道路將實現貫通,部分區塊可實現項目進場施工。有人擔心,打破常規的施工方法,是不是「一口吃個胖子」,會不會帶來一些後遺症?
項目開工以來,幾乎每天都「泡」在墾區的郭松友答道,從項目施工進程來看,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比如,圍堰最後「鋪膜」時正值春節,工人們回家過年,項目部不放假,平時沒幹過粗活的大學生、工程師挽起袖子,在海上裝搭輸送淤泥的管道;為實現圍堰到吹泥的「無縫銜接」,項目部打報告給總公司,臨時從河北滄州港調度一艘挖泥船,所有船員實行三班倒,每兩個月才放一天假;在實施真空預壓處理技術的一段時間內,排水管、無紡布等材料每天向杭州送檢十餘批次,花費了數百萬元的檢測費……
如今,天成墾區吹填及軟基處理已近尾聲,今年以來的檢測結果,也印證了郭松友的說法。今年4月3日,天成墾區地塊區軟基處理通過了開發區管委會組織的交工驗收;河道開挖計劃在今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並達到設計要求;道路區已逐步進行自檢和第三方檢測,在5月底前可實現交付驗收。
其實,在又好又快推進圍墾進程中,開發區在規劃先行、積極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妥善處理各方利益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此外,通過打造融資平臺,開發區從今年起每年可獲批發行10億元企業債,為墾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破解融資瓶頸。為讓項目建設提速提效,他們還建立健全了項目入園無償代辦、「模擬審批」、「多證聯辦」等一系列提速提效機制。
新大陸藍圖什麼樣?
打造產城一體的濱海新城
從最初的「豆腐腦」,到如今的「豆腐塊」,天成墾區這塊「新大陸」已經成型。項目竣工驗收後,開發區將全面鋪開天成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道路、供排水和汙水管網、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下半年項目全面進場創造條件。
開發區招商局副局長陳朝蓉告訴記者,按照「五邊」同步原則,天成墾區已劃出1100畝作為電動汽車生產基地,並計劃安排500畝作為雷射光電產業園,預計項目總投資額將超過100億元。按照這一產業定位,開發區將緊盯 溫商、央企和世界500強,實施產業鏈招商,全力推進楚天雷射、團結雷射等大項目落地、入園工作。
不僅如此,天成片還將安排商住用房、「拆舊」安置廠房、上海第一人民醫院溫州分院等項目。
這塊「新大陸」的明天會如何?從緊挨著天成墾區的丁山二標、三標墾區,我們就能找到一些答案。
在丁山片已引進的64個項目中,53個工業項目總用地面積2570畝,總投資約78億元,涉及新材料、電子信息、汽車關鍵零部件、先進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其中8家企業已基本竣工,其餘正在施工中。此外,位於丁山片的金海湖公園、金海人才公寓、市民中心、交通客運中心、標準廠房等項目已相繼落地。特別是丁山27.2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從進場到建成僅歷時1年時間。綠意蔥蘢的環城河、水鳥棲息的金海湖公園、寬敞通暢的金海大道、即將竣工的企業廠區,伴著隆隆的打樁聲、鏟車聲,城市新區的雛形凸顯。「丁山片與天成片已聯合組成金海園區,今後要打造成產城一體的東部濱海新城。」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黃偉龍向記者表示,隨著環金海湖核心區、金海湖公園、金海景觀大道、市民中心、金融中心、人才公寓、金海交通客運中心等一系列功能配套項目的推進和建成,金海園區將帶動10萬至12萬人的人口集聚。
展望未來,在海陸經濟一體化趨勢下,開發區將依託現有的技術和條件,為在外溫州人回鄉共建美好家園創造有利條件。記者 楊世朋 實習生 金一冬報導組 朱丹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