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墾造地與基礎建設同步推進 天成圍墾的快字訣

2020-12-11 溫州新聞網

天成墾區吹填及軟基處理已近尾聲,上月通過了開發區管委會組織的交工驗收。 資料圖片 楊冰傑 攝

  溫州網訊 站在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海園區天成墾區的東北角,往墾區望去,一條東西向的緯六支路,碎石已鋪滿路面,雨汙水管網已經下地。道路南側,十來臺挖掘機正平整著土地,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

  以往,圍墾區內吹填造地及軟基處理尚未整體竣工,不可能有項目施工,為何天成墾區會先人一步?一旁的中交上航公司溫州開發區圍墾項目部書記郭松友給出了答案:在天成4900畝墾區造地時,市政道路建設已同步跟進,條件成熟的地塊區已先行填方。由此,天成墾區超前搭建了「口」字形的市政道路框架,讓這60多畝地塊區具備項目進場施工建設的基本條件。

  這一做法,讓項目落地時間比同類圍墾工程提前了一年半時間。郭松友說,工程「快人一步」正是天成墾區「五邊」同步的快字訣使然。

  提前一年半如何做到?

  「五邊」同步才先人一步

  按照常規的圍墾進度,一片灘涂要成為可供項目落地的成熟地塊,需要如下步驟:墾區造地及軟基處理成型→通過規劃設計進行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讓項目落地。

  如此一來,按照545天的合同工期,天成墾區吹填及軟基處理工程自2011年12月19日正式開工後,要等到今年6月項目竣工,才能讓墾區道路等市政工程全面進場。

  但是,對於天成墾區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為儘早實現項目落地,開發區聯合施工單位,打破常規推出了「五邊」同步的做法,即邊圍墾造地、邊規劃設計、邊基礎建設、邊招商引資、邊項目落地。

  其中的關鍵一環,就是把基礎建設提前。「在2012年底,開發區與施工單位達成了一項『後補協議』。」天成圍墾項目部經理卜凡波告訴記者,讓軟基處理與市政道路同步推進,為下一步招商引資和企業進場施工搶出時間。

  時間該怎麼搶?卜凡波說,工期安排和施工工藝上大有文章可做。道路區上砂,施工方取消了布攔法,採用了更先進的圍堰法。道路區二次處理根據不同功能及用途,採用一次處理成型的方法。如在緯六支路等部分道路區,二次處理上砂後緊跟插板,在載荷試驗成功後,實施路網鑽孔試驗。

  也就是說,墾區內已經成熟的道路區,先把能建的路給建了。這就好比,一個大學生讀大一時,在學習並通過基礎課程考核後,緊接著主攻大二的進修課程,從而為整個大學階段的課程安排節省了時間。

  「這是我們在丁山二標、三標圍墾工程基礎上,花4年多時間總結出的一套建設經驗。」卜凡波說,對比丁山二標、三標等常規圍墾的進度,天成墾區的這一做法,讓市政道路建設及項目落地施工提前了一年半時間。

  快建是否有後遺症?

  苦幹巧幹給出否定答案

  按照項目部安排,今年8月底前,整個4900畝天成墾區的「田」字形市政道路將實現貫通,部分區塊可實現項目進場施工。有人擔心,打破常規的施工方法,是不是「一口吃個胖子」,會不會帶來一些後遺症?

  項目開工以來,幾乎每天都「泡」在墾區的郭松友答道,從項目施工進程來看,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比如,圍堰最後「鋪膜」時正值春節,工人們回家過年,項目部不放假,平時沒幹過粗活的大學生、工程師挽起袖子,在海上裝搭輸送淤泥的管道;為實現圍堰到吹泥的「無縫銜接」,項目部打報告給總公司,臨時從河北滄州港調度一艘挖泥船,所有船員實行三班倒,每兩個月才放一天假;在實施真空預壓處理技術的一段時間內,排水管、無紡布等材料每天向杭州送檢十餘批次,花費了數百萬元的檢測費……

  如今,天成墾區吹填及軟基處理已近尾聲,今年以來的檢測結果,也印證了郭松友的說法。今年4月3日,天成墾區地塊區軟基處理通過了開發區管委會組織的交工驗收;河道開挖計劃在今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並達到設計要求;道路區已逐步進行自檢和第三方檢測,在5月底前可實現交付驗收。

  其實,在又好又快推進圍墾進程中,開發區在規劃先行、積極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妥善處理各方利益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此外,通過打造融資平臺,開發區從今年起每年可獲批發行10億元企業債,為墾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破解融資瓶頸。為讓項目建設提速提效,他們還建立健全了項目入園無償代辦、「模擬審批」、「多證聯辦」等一系列提速提效機制。

  新大陸藍圖什麼樣?

  打造產城一體的濱海新城

  從最初的「豆腐腦」,到如今的「豆腐塊」,天成墾區這塊「新大陸」已經成型。項目竣工驗收後,開發區將全面鋪開天成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道路、供排水和汙水管網、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下半年項目全面進場創造條件。

  開發區招商局副局長陳朝蓉告訴記者,按照「五邊」同步原則,天成墾區已劃出1100畝作為電動汽車生產基地,並計劃安排500畝作為雷射光電產業園,預計項目總投資額將超過100億元。按照這一產業定位,開發區將緊盯 溫商、央企和世界500強,實施產業鏈招商,全力推進楚天雷射、團結雷射等大項目落地、入園工作。

  不僅如此,天成片還將安排商住用房、「拆舊」安置廠房、上海第一人民醫院溫州分院等項目。

  這塊「新大陸」的明天會如何?從緊挨著天成墾區的丁山二標、三標墾區,我們就能找到一些答案。

  在丁山片已引進的64個項目中,53個工業項目總用地面積2570畝,總投資約78億元,涉及新材料、電子信息、汽車關鍵零部件、先進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其中8家企業已基本竣工,其餘正在施工中。此外,位於丁山片的金海湖公園、金海人才公寓、市民中心、交通客運中心、標準廠房等項目已相繼落地。特別是丁山27.2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從進場到建成僅歷時1年時間。綠意蔥蘢的環城河、水鳥棲息的金海湖公園、寬敞通暢的金海大道、即將竣工的企業廠區,伴著隆隆的打樁聲、鏟車聲,城市新區的雛形凸顯。「丁山片與天成片已聯合組成金海園區,今後要打造成產城一體的東部濱海新城。」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黃偉龍向記者表示,隨著環金海湖核心區、金海湖公園、金海景觀大道、市民中心、金融中心、人才公寓、金海交通客運中心等一系列功能配套項目的推進和建成,金海園區將帶動10萬至12萬人的人口集聚。

  展望未來,在海陸經濟一體化趨勢下,開發區將依託現有的技術和條件,為在外溫州人回鄉共建美好家園創造有利條件。記者 楊世朋 實習生 金一冬報導組 朱丹璇

相關焦點

  • 我與江南海塗圍墾
    清朝乾隆時期,因內塘已毀,故在其東面平行修築自江口起至舥艚陰均大埭至老城的中塘;1958年大躍進時,國家實行了「民辦公助」的水利建設方針,在白沙、海城修建外塘。1983年到1986年,原海城鄉、白沙鄉、龍江鄉和舥艚鎮、蘆浦鎮群眾在沿海一線新建海塗圍墾工程——土塘,也名新塘,後遭颱風摧毀。在此基礎上,1990年冬至1991年冬建成江南標準海塘,這就是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東塘。
  • 大漁灣圍墾工程被自發叫停後,蒼南將在保留海灣原生環境和鄉愁記憶...
    大漁灣圍墾工程被自發叫停後,蒼南將在保留海灣原生環境和鄉愁記憶前提下,謀劃新行動,打造浙南最美黃金海岸線——捨棄圍海造地,謀劃建設「藍色海灣」 發布時間:2018年01月09
  • 最大一次圍海造田 「甌飛」一期圍墾堤年底開工
    記者獲悉,目前,該工程一期圍墾已完成規劃調整、前期招標、石料場選址等前期工作,將於6月底開工建設一期圍墾南、北直堤兩條促淤堤,12月底正式開工建設一期圍墾堤,計劃用4年時間完成主體工程,力爭提前。  市水利局局長林孝悌介紹,區別於以往的傳統圍墾,甌飛工程借鑑荷蘭、韓國等地「圍海不填海」的做法,將打造成為防禦超強風暴潮的安全屏障和生態、生活、生產「三生融合」的大都市生態功能區。
  • 獨家:渤海灣圍海造地「高燒」不退
    「吹一塊地非常快,幾個月就能吹出一大片。」司機告訴記者。不過,吹沙造地也讓周邊的漁民吃到不少苦頭。「漁網很容易就被吸到機器裡攪爛了。」南堡村一位村民對記者說,圍海造地時,從大堤外的灘涂上抽沙,造成了更大面積的破壞。「有的時候漁網上還粘著許多油塊。」58歲的南堡村漁民許愛發告訴記者,自從周邊的油田開出來後,海面上的浮油就多了起來。
  • 從學士到博導,從研究員到院士,他把「圍墾精神」深深烙在了成長...
    從學士到博導,從研究員到院士,他把「圍墾精神」深深烙在了成長之路上 2019-08-26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趙帥:年輕新農人身上的「圍墾精神」
    趙帥 (人民網 王郭驥 攝)見到趙帥時,他正在田裡開著農機在犁地。剛過而立之年的他,皮膚被太陽曬得黝黑,衣服和鞋子上沾滿了泥土,忙得額頭滿是汗水。「這回撿了塊好地,種東西產量質量絕對一流。」「農業發展有前景,我們東西湖祖祖輩輩圍墾的農田,需要更多有闖勁、有想法的年輕人投身農業、熱愛農村。」談起農業趙帥眼裡有光。「六十多年前的圍墾工程,讓這裡從荒湖到良田。」 趙帥說,艱苦創業、奮力拼搏的圍墾精神,直到今天依然感召著我們繼續奮勇前行。
  • 來自崇明島上的農場記憶——當年你們跨江圍墾,現在成了城市綠肺
    1961年4月,上海警備區指戰員前往圍墾,10月成立農場。▲富民農場原場部現在是上海警備區管轄地3前哨農場崇明島最靠東端的一個農場,場部距離東灘保護區10公裡左右。前哨農場前身為東旺沙。1964年11月,本縣東部9個人民公社的3萬餘民工首次前往圍墾,築成沿江大堤,次年為大潮吞噬。
  • 上海推進崇明生態島建設 好生態帶來好生活
    島上有田、有林、有水、有綠,有一個個充滿江南韻味的小村……  「牢固堅持和落實生態立島的原則,堅決不搞大開發,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一張藍圖幹到底』」,上海堅定不移推進崇明生態島建設。  促進生態自然優勢與生態發展優勢共同發展,崇明正在發生變化。
  • 大通湖:從圍墾時光到綠色、生態的田園湖野
    新長出來的蘆筍則遮天蔽日,一望無垠的湖床上看不到一點高聳的地方,這種「長天一色」的景色,也是數代人圍墾大通湖的青年可以站在大堤上飽覽的最佳風景。 3個小時後船隊到達南灣湖農場地界,改由船工撐篙,沿著一條條通向各個連隊的支渠駛去。大約正午時分,朱國志的船隊終於到了自己連隊駐地,並與此前先行到達的湖南本省高校的學生組成學九連。當時他們對外的通信地址是湖南省沅江縣55信箱9分箱,對外稱學九連。
  • 動圖|「基建狂魔」的填海造陸30年
    「基建狂魔的海陸交響曲」我國自東漢時期就有修建海塘的記載,唐宋時期規模逐漸擴大,開始出現圍墾濱海灘涂的開發工程。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人地矛盾突出,我國開始了長期的圍填海活動,從鹽田圍墾逐漸過渡到港口工業。
  • 省人大常委會關於廢止《浙江省灘涂圍墾管理條例》等六件地方性...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浙江省灘涂圍墾管理條例》等六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2020年11月27日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日浙江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關於修改〈浙江省房地產開發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01年12月28日浙江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浙江省房地產開發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04年3月29日浙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關於修改〈浙江省房地產開發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三次修正)三、浙江省灘涂圍墾管理條例
  • 甌江口產業集聚區平臺建設 向海再造一座溫州城
    溫州網訊 從市區驅車向東,不到1小時就到達一座新城,這裡是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多年前由灘涂圍墾造地而來。  這裡是一塊黃金寶地。滄海變桑田的歷史變遷中,一個個項目向這裡聚集。隆隆機器聲中,大開發、大建設的熱火場面,催人奮進。一座座廠房、一個個商機、一組組數據,正在這裡激情醞釀,見證向海要地的驚天創舉。
  • 圖說荷蘭的圍海造陸史,荷蘭20%的國土面積竟然是填海所得
    荷蘭堪稱填海造陸最悠久的國家。自13世紀以來,荷蘭人向大海索地近七千平方公裡,約佔其現今國土面積的20%。其中20世紀時因急劇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總共新造了約2300平方公裡的土地,包括須德海和三角洲兩大圍海造陸工程。
  • 毛坦廠鎮念好「四字訣」推進農村改廁「管護」長效化
    毛坦廠鎮念好「四字訣」推進農村改廁「管護」長效化 安徽網六安消息
  • 全國填海造地超1100平方公裡 大陸海岸線大幅縮減
    全國填海造地超1100平方公裡 大陸海岸線大幅縮減   全國填海造地超1100平方公裡  「新造地運動」導致大陸海岸線大幅縮減  據新華社電記者日前從國家海洋局獲悉,近10年來,全國填海造地海域使用確權面積為1100多平方公裡。
  • 連江擬打造黃岐漁港經濟區 建設多個濱海公園
    據介紹,雙方籤訂協議的項目為「連江縣漁港經濟區PPP項目」(「PPP」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合作內容包括圍墾造地、漁港及後方配套產業設施建設、生態島礁修復、碼頭建設、休閒漁業基地建設、旅遊開發等。根據規劃,黃岐漁港經濟區位於連江縣黃岐半島的中心地帶,重點打造「四區兩港」——中心漁港及商貿旅遊區、長赤漁港精深加工區、水上運動與濱海度假旅遊區、濱海漁業休閒體驗區、中心漁港、長赤漁港,同時建設赤澳濱海公園、望鄉亭公園、煙囪頂生態公園、環中心漁港步行棧道、沙灘運動及濱海浴場、風情漁村民宿及免稅商場等,為遊客提供「吃、住、娛、購、行」一條龍服務。
  • 曾經沿海最窮的縣,靠圍墾20多萬畝海塘,成浙江第一海產養殖大縣
    上世紀70年代,亭旁6個公社、47個生產大隊、3000多位農民趕赴蛇蟠,開啟了一部轟轟烈烈長達20餘年的圍墾奮鬥史,終於「一條扁擔兩頭彎,畚箕挑出金銀灘」。如今,20餘裡「海上長城」擋風拒浪,傲然如脊;1.58萬畝肥田沃土,已然成為富民的藍色產業、強村的綠色銀行;20多萬畝養殖海塘,也成就了三門縣「浙江第一海產養殖大縣」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