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名學生家長發的一條微博引起熱議,該家長曬出兩張對話截圖,圖中一名英語老師將一份英語聽力練習的材料和答案發在家長群裡,要求家長在家監督孩子做作業並批改作業。該家長留言:「現在都是直接讓家長批改作業?上班忙的家長怎麼辦?」該微博發出後,網友有支持也有反對。那麼,孩子的作業是否應該讓家長來改呢?
家長對該做法褒貶不一
溫州市民丁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初中一年級,她表示很能理解這名網友的想法,她曾經看到孩子班級有位家長,因為孩子第二天英語聽寫錯誤率較高,而被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批評」。「現在家長們工作都挺忙的,有時候我們倆晚上都要加班,孩子的作業只能交給爺爺奶奶,但他們自己也只有小學學歷,讓他們改作業太為難他們。」
而市民江女士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孩子畢竟是自己的,家長有義務去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而且現在一個班級學生多,老師偶爾忽視其中幾個也是人之常情,這時候就需要家長配合,給老師減壓更是對自己孩子負責。」
老師表示,並不是所有作業都會給家長改
楊小姐是市區一所小學的數學老師,她坦然承認,自己的確有讓學生家長給自己的孩子改作業,但並不是所有的作業。「我每天留給學生的作業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課堂作業,這類作業一般是當天所學內容的練習和鞏固,題型較多,難度稍大,這類作業由我來改。另一類是口算題,難度稍低,題型單一,由孩子家長批改並籤字。」
楊老師表示,這幾年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中,大部分家長都是非常配合她的,但也會遇到幾個對孩子作業不怎麼理睬的家長。「對於這類家長,我一般會簡訊或電話與他們溝通,一般溝通之後家長也會配合,但我也曾遇到一個家長在溝通之後還是不會修改孩子的作業,後來這個學生的作業就全由我來改了。」
教育局:改作業應當以老師為主,家校溝通非常關鍵
鹿城區教育局普教科相關負責人說:「我認為家長改孩子作業這個問題沒有錯和對之分,教育孩子本身就是家庭和學校共同要承擔的,只不過分工上會有所偏重。老師的主要責任是授業,改學生作業無可厚非也是工作需要,因此應當以老師為主。但我認為家長也應該要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去。當然,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也是事實,我認為家長完全可以與老師進行溝通,討論出一個方法進行解決。」
教育專家:家長老師應當各司其職,更應當注重孩子自檢習慣的培養
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周奇認為,家長和老師應當各司其職。「老師,作為一個受過專業培訓的教育人,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普遍要優於家長,老師除了改正之外還應當告訴學生他為什麼會錯,以後碰到這類題應該如何應對,這個工作交給家長顯然不合適。我認為家長可以參與到孩子的批改作業上,雖然教學水平不如老師,但家長可以把重心放在孩子習慣的培養上面,比如孩子的坐姿、筆記,寫完作業要檢查等。只有孩子養成了這些習慣,才會對他有真正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