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帝乙歸妹」這個說法,有可能是奇門遁甲中「甲以乙妹妻庚」的意思。
這個解釋究竟是否符合《周易》作者的本意呢?
不妨看看出現了這句話的兩個卦象:《泰》和《歸妹》。
一、天地交《泰》
我們知道:卦象是《周易》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卦爻辭中的文字,卦象本身也是作者使用的一種語言。讀懂這些卦象語言,對於我們理解卦爻辭很有幫助;同時,卦爻辭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卦象中的無言之意。
細觀《泰》的卦象,上卦坤,下卦乾,按照我們在「數說周易」系列中提到的納甲之法,坤卦納天幹為乙,乾卦納天幹為甲,「甲以乙妹妻庚」這個狗血劇情裡的兩位兄妹主角出場了。
巧的是,另外一個主角「庚」和配角「丁」也出現了:《泰》的上互卦是震卦,所納天幹正是「庚」,而《泰》的下互卦是兌卦,所納天幹正是「丁」!!!
《泰》的卦象中,四大角色一齊出場,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好戲:
巧的是,《泰》的上互卦震和下互卦兌,恰好又組成了《歸妹》的卦象,於是乎,我們在這兩個卦的爻辭中,都看到了「帝乙歸妹」的句子。
更巧的是,《泰》的卦象,上卦坤為地,下卦乾為天,正是天地交泰之象。
天地交,《泰》。(《象》)
這個「天地交」,就是帝乙成湯嫁妹之辭中說的「天地之大義」,又被叫做「天地配」:
公子重耳返國,董因迎之河,曰:「臣筮之,遇《泰》之八,曰:是謂天地配,享(亨),小往大來,今及之矣,必有晉國。(《國語.晉語》
二、《歸妹》之交和變卦理論
從前面的卦象分析中,我們知道,《歸妹》之卦,包含在《泰》卦的天地交配之象中。
所以《彖 》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
天地之交暗喻的是陰陽之交,男女之合。男女不交則人類終結,所以接下來《彖》又說:
「歸妹,人之終始」。
那麼,《泰》中的天地陰陽,究竟是怎麼「交」成了《歸妹》的呢?
這就涉及到了「卦變」理論。
我們常說的「變卦」一詞,就是從這裡來的。
古人認為,《歸妹》這個卦是由《泰》卦變來的。
把《泰》卦的三、四兩爻位置互換一下,就得到了《歸妹》
《彖》的作者頻繁以卦變說解易,虞翻更是堅定地認為《周易》中確實存在「卦變」,他說:
《泰》三之四,坎月離日,俱《歸妹》象。陰陽之義配日月,則天地交而萬物通。故以嫁娶也。」乾天坤地。三之四,天地交。以離日坎月戰陰陽,陰陽之義配日月,則萬物興,故「天地之大義」。
虞翻所謂的「三之四」,就是指《歸妹》卦是由《泰》卦的九三陽爻與九四陰爻互換位置而成,「三」和「四」的兩爻位置一變,陽爻上升,陰爻下降,恰恰與月令中萬物交通的立春物候相同:
「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月令》)
立春時節,陰氣由天而降,故稱「天氣下降」;陽氣由地而上,故稱「地氣上騰」。在天地陰陽二氣的交合之下,萬物開始生長。
「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交通成和而萬物生焉」《莊子.田子方》
三、甲乙庚丁之「歸妹」
明白了《泰》和《歸妹》中的天地交配之義,我們再結合兩卦的卦象分析奇門遁甲的「甲以乙妹妻庚」說法,就會發現它與「帝乙歸妹」的聯繫絕非巧合,而應該就是《周易》作者自身想要表達的含意之一。
遁甲之「甲」,指的就是《泰》卦中的下卦乾,乾卦所納的是天幹「甲」,甲居十天幹之首,居於統帥地位,因此又被奇門遁甲家稱為「太乙人君」,換言之,「甲」本身也可以稱為「帝乙」。
《泰》的上卦坤,納天幹為「乙」,與「甲」是兄妹的關係,五行皆屬木。
《泰》卦陰陽相交,變成《歸妹》之後,上卦坤就變成了震卦,坤納乙,震納庚,於是「乙」變成了「庚」的內人,仿佛是帝乙(甲)的妹妹(乙)嫁給了庚這個死對頭。
巧的是,《泰》變成《歸妹》之後,下卦乾就變成了兌卦,《說卦》曰:「兌為少女」,是乾坤父母所生的小女兒,也可以稱為「妹」。
虞翻就認為,「帝乙歸妹」中出嫁的那個「妹」,其實指的是兌卦而不是坤卦。
虞翻曰:「歸,嫁也。兌為妹」
兌卦這個「妹」,所納天幹為「丁」,五行屬火,恰恰也是甲木所生,用來克制庚金的!
甲和庚之間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要把妹妹「乙」和幼女「丁」都搬出來對付他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周易》的兩句卦爻辭中找到答案: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蠱》「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巽》
從甲日到庚日,正是七日,所以《復》卦曰:「七日來復」。
甲和庚暗喻著「反覆其道」的七日之數,兩者的屬性正好是截然相反的:五行之中,甲為東方之木,庚為西方之金。東西相對,金木相剋。
巧的是,《歸妹》卦象之中,上卦震正好是東方之卦,下卦兌正好是西方之卦。
更巧的是,寫著「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的《蠱》卦,同樣也是由《泰》卦變來的。《泰》的初爻和上爻互換位置,就得到了《蠱》卦。
更巧的是,《巽》卦的第五爻變,就得到了《蠱》卦,而「先庚三日,後庚三日」這句話,恰恰就是《巽》的第五爻爻辭!!!
巧合嗎?真是太多巧合了。我們說過,一次巧合可能是意外,但是如果太多巧合出現,那只能有一個解釋:
這就是《周易》的作者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