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家長問我:
老師,比較一下華南師大與中山大學心理學系有什麼不同吧,一個是211大學、專業A+評級,一個是985,專業評級低。孩子想讀心理學,論分數這兩所大學應該都沒問題,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又是一個院校選擇問題,這是志願填報中,幾乎所有家長和學生都會遇到的難題。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家長困惑。
正如這個家長所言,華南師大和中大心理學專業評級是不同的,相差有點距離,這個我們可以在「神馬志願」小程序上就可以查到。
(來源於「神馬志願」小程序「專業價值窪地」數據)
通過兩所學校的專業評估、學校錄取分數,很多學生可能會疑惑,中山大學專業水平比華南師大弱,為什麼分數還那麼高?
分數高自然有它的理由,這也透露出一個訊息,中山大學心理學專業一定有自己的優勢。
專業設置和資源
中山大學專業設置
中山大學心理學系的前身是成立於1927年8月的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和心理研究所,至今已有90多年歷史,學術底蘊很濃厚了。
中大目前擁有"心理學"一個本科專業,課程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三種。主要研究方向有:認知心理學、社會與文化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
學校對本科生的要求很高,基本上是對著國外著名大學的心理學系教學來制定教學方案的,教科書與美國哈佛大學的教科書是一樣的。所謂一樣,就是教科書式原裝進口(或原版列印)、全英,上課也是全英PPT,考試全英試卷,並在大三開設授課全英的課程。上課方式也效仿國外,課前自行預習課文寫各種只有你想不到沒有老師布置不出的作業,各種presentation,各種奇奇怪怪的實驗設計。
有網友透露,中大心理系出了名的就是本科生拿出去可以當研究生用,除了教學方式效仿歐美,本科生會在大二或是大三參加自己喜歡領域的老師的組會(一個十人左右的小班),相當於像研究生一樣有了自己的導師。
在導師的帶領下,讀文獻,做相應的project,聽同組人對於自己的研究進展的報告,根本不用等到研究生才可以和系裡各位大牛老師面對面接觸,進入高大上的心理學實驗室,完全參與進真正的科研之中,之前就有很優秀的本科生學姐學長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paper的先例。
資源配置
一直以來,中山大學心理學只收理科生,實際上,心理學課程確實以理科為主,而中大心理學在重理方面尤為突出。而且在中大心理方面的資源會比較多。
心理學系目前擁有廣東省社會認知神經科學與精神健康重點實驗室和心理與行為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研究內容包括認知、社會、情緒、臨床心理學等,裝配有事件相關電位系統、眼動儀、生理心理記錄系統等先進儀器。心理學系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共建了腦功能影像中心,配備3T磁共振系統,用於腦功能方面的研究。
讓人很羨慕的就是中山大學的圖書館,擁有大量中外文心理學專業書籍,以及全國最豐富的心理學外文期刊,其中紙質期刊195餘種,電子期刊300餘種,涵蓋了所有心理學及相關領域的重要刊物。
近年來心理學系與以下學校的相關院系進行交換學生計劃: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臺灣中原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輔仁大學、臺灣東吳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韓國誠信女子大學、英國華威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等。
華南師範大學專業設置
再看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是它的強勢學科,當前學院和學科的科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向:學習認知與腦科學研究,心理健康與危機幹預研究,語言認知與發展研究,心理統計與測評研究。
在本科生培養上,華南師大心理學院每年招收心理學專業基地班、心理學專業心理輔導與諮詢方向、應用心理學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與人才測評方向本科生120人左右。
尤其是基地班,從心理學專業和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新生中或其他理科專業新生中擇優選拔,招收一流生源,配備一流教師。這個班的學生採取「雙導師」制度,即固定導師與項目導師相結合。
固定導師就是全程負責指導學生四年學習和科研的導師;項目導師則是指導學生參與某一個科研項目的導師。每個基地班的學生都可以參與不同老師的科研項目,擁有多個項目導師。
這一點與中大很相似,但更為開放,實踐的機會更多,所以如果有能力進入基地班是再好不過了。
對於非基地班的學生,心理學院也實行了教師課題會旁聽制度,即本科生從大一入學的第一個學期就可以去不同老師的課題組旁聽,到大二就可以正式進入不同的課題組。
培養模式
華南師大的心理系還會根據社會對心理學專業的需求,提出「研究者+實踐者」的本科生培養模式。「研究者」是指具備基本研究能力的人;「實踐者」是指具備應用實踐能力的人。
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心理學院就參與災後心理援助工作,從災難救援、心理援助、危機幹預等服務中,心理學院的學生老師開拓了睡眠研究、應激心理學研究等新方向。參與服務的學生也積累了不少經驗,這樣的機會非常符合華南師大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科團隊
很多人說報考心理學,重點不是選學校,而是選老師。看老師師承何處,心理學研究什麼方向等。
就拿華南師範大學而言,該院校學科隊伍實力雄厚,學術水平高,在國際心理學界有一定影響。學科帶頭人莫雷教授學術造詣深,科研成果多,在國內外有較大學術影響。
心理學部打造了一支以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優青、國家名師為中堅的高水平、國際化、年輕化的學科隊伍。形成了由著名學者領頭、知名學者為中堅力量、年輕學者為後備軍的梯隊式結構;擁有國家重點學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學科平臺。
其中第一層次學術梯隊中,劉鳴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校長)、鄭雪教授、張敏強教授、溫忠麟教授、申荷永教授等都是國內有影響的心理學家,他們都擔任了中國心理學會理事或下屬分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
第二梯隊的成員中,鄭希付教授、張衛教授、何先友教授、範方教授、黃瑞旺教授、陳俊教授、楊莉教授、王玲教授等,均有比較突出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