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廳局亮相、地市機構改革啟動!山東機構改革改了啥 | 關鍵詞看2018

2020-12-22 閃電新聞

2018漸遠。

倒轉2018時光機的指針,不平凡的印記一一浮現。

這一年,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代景深裡,我們見證了國家在砥礪奮進中迎來的時代巨變,也看見了每一個個體在不斷奮鬥中的幸福成長。

回顧過去,不只是為了念舊而感懷,更是為了啟迪和更好地迎接未來。

為此,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系列策劃《PICK關鍵詞,定義2018》,通過梳理身邊的點滴變化,透過過去看現在,立身現在啟迪未來。

現在跟隨小編一起,透過關鍵詞看山東機構改革這一年。

9月13日,《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印發,成為首個獲得中央批准的省級機構改革方案。此後,山東、福建、廣東、湖南、雲南、浙江、寧夏等省(區、市)機構改革方案陸續公布,均對機構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山東是此次改革中首批成立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的省份之一,也是此次地方機構改革健全和優化黨對重大工作全面領導的一項重要舉措。山東提出除行政執法機構外,事業單位不再承擔行政職能,為根除「事業局」這個「老大難」問題「釜底抽薪」。

關鍵詞一:山東特色

10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了《山東省機構改革方案》。10月8日,山東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山東省省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標誌著山東機構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10月9日上午,省委召開省級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對全面推進改革作了安排部署。

改革後,省委、省政府機構共計60個,其中省委機構18個,省政府機構42個。

突出山東特色、因地制宜調整設置的黨政機構和職能

按照黨中央要求,堅持從省情出發,適應山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機構限額內因地制宜設置了部分機構,優化調整一些領域的機構職能。組建省委海洋發展委員會和省海洋局、組建省委臺港澳工作辦公室。組建省大數據局。省發展和改革委加掛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牌子。省自然資源廳加掛省林業局牌子。省水利廳加掛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牌子。

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機構改革工作

據了解,10月底前完成了新組建部門領導班子配備、掛牌、人員轉隸工作。11月底前按程序印發了部門「三定」規定,12月底前完成了省級機構改革。

關鍵詞二:新廳局亮相

機構改革後,山東這些部門掛牌成立!

山東省廣播電視局揭牌

時間:10月31日

新組建的省廣播電視局是省政府直屬機構,正廳級規格,歸口省委宣傳部管理。

主要負責擬定廣播電視管理的政策措施並督促落實;統籌規劃和指導協調廣播電視事業、產業發展,推進廣播電視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監督管理、審查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節目的內容和質量等。

山東省能源局掛牌成立

時間:10月31日

省能源局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主要負責全省能源行業管理,推進能源體制改革、能源行業節能、資源綜合利用,負責能源行業安全生產管理、全省油區管理和石油天然氣管道設施保護工作等。

山東省大數據局掛牌成立

時間:10月31日

在省政府辦公廳大數據和電子政務等管理職責的基礎上,組建省大數據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

主要職能是負責牽頭制定並組織實施全省大數據發展應用規劃和政策措施,加快建設「數字山東」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統籌規劃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數據開放平臺和標準體系,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利用,承擔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管理工作;指導協調大數據產業發展,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等。

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掛牌

時間:10月31日

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主要負責按照權限組織實施全省各類戰略物資和應急儲備物資的收儲輪換和管理;負責儲備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對管理的政府儲備、企業儲備以及儲備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負責糧食流通行業管理和省級儲備糧棉行政管理等。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揭牌

時間:10月31日

新組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正廳級規格,保留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牌子。

整合了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防科工辦)、省中小企業局(省鄉鎮企業局)、省無線電管理辦公室的職責,以及相關部門的匯總編制工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審批、食鹽批發許可證核發、發展循環經濟等職責。同時,按照優化協同高效原則,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部分職責交由相關部門承擔。

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掛牌

時間:10月31日

組建省應急管理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

整合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職責,有關部門的應急管理、消防管理、救災、地質災害防治、水旱災害防治、森林防火、海洋災害預警報和防災減災職責和草原(地)防火相關職責,以及省政府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省減災委員會、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職責和省政府森林防火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總指揮部的有關職責。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掛牌

時間:10月27日

整合省農業廳及相關方面的農業農村管理職責,組建省農業農村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正廳級規格。

主要負責統籌研究和組織實施「三農」工作戰略、規劃和政策,協調解決「三農」工作重大問題;管理種植業、漁業、農墾、農業機械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負責農業投資管理等,省委農業農村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省農業農村廳。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揭牌

時間:10月27日

原山東省環境保護廳更名為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主要負責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汙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監督管理汙染防治、核與輻射安全;指導、協調、監督生態保護工作;組織開展全省環境保護督察等。

山東省政府外事辦公室揭牌

10月26日

省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省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的港澳事務、僑務管理等職責劃出後,組建省政府外事辦公室,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

主要負責貫徹執行外事工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擬訂全省外事工作規章制度和工作規則;綜合歸口管理全省執行國家對外政策有關工作,統籌協調重要外事事項等。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

時間:10月26日

組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整合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以及省物價局的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相關職責,省科學技術廳的智慧財產權管理相關職責,省商務廳的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假冒偽劣商品、反壟斷相關職責。不再保留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加掛省知識產權局牌子。組建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管理。省知識產權局更名為省智慧財產權事業發展中心,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所屬事業單位。

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掛牌

時間:10月26日

組建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管理。

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按權限負責全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的註冊登記和監督管理。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掛牌

時間:10月25日

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正廳級規格,保留省中醫藥管理局牌子。

整合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省中醫藥管理局)以及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老年事業管理、老年人權益保障、職業衛生監督管理等職責。

山東省醫保局

山東省醫療保障局是新組建的省政府直屬機構。

整合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省物價局的相關職能。有助於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不斷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

關鍵詞三:地市機構改革

與省級機構改革相銜接,統籌做好市縣機構改革工作,細化措施,加強指導,確保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機構改革工作。

山東9地市機構改革方案出爐

看這些市如何體現「地方範兒」

近期,山東日照、濟寧、威海、煙臺、泰安、菏澤等9地市機構設置陸續出爐,目前在山東9個機構改革方案已出爐的市中,德州和日照都設立了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另外,菏澤、濟寧、泰安則在辦公室加掛大數據局牌子

此次調整,市黨政部門及其職能,與省委省政府機構職能基本保持一致。泰安、濟寧等各市的黨政機構數量為47個。這與此前山東要求的總量控制、限額管理有關。

根據省委下發的《關於市縣機構改革的總體意見》,濟南、青島2市作為副省級城市,機構限額不超過55個;淄博、煙臺、濰坊、臨沂4市按大城市掌握,機構限額不超過50個;其他設區的市按中等城市掌握,機構限額不超過47個。

各市黨政委機構改革步伐較為一致,但也體現了不同地區的差異。比如,沿海城市根據地域特色,因地制宜設置了機構和配置職能。日照新設「海洋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海洋發展局」;煙臺的「海洋發展和漁業局」。

此次改革也加大了機構職能整合歸併力度,對職能相近的黨政機關合併設立或合署辦公。例如,在泰安,紀律檢查委員會與監察委員會合署辦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教育工作委員會與市教育局合署辦公,不計入機構限額等等。

12月19日

煙臺市級機構改革啟動首日 三家機構掛牌成立

中國共產黨煙臺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於2018年12月19日舉行。審議通過《中共煙臺市委煙臺市人民政府關於煙臺市市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據了解,煙臺市級機構改革啟動首日,煙臺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煙臺市生態環境局三家機構掛牌成立。

12月20日

泰安市級機構改革啟動,設市委市政府機構47個

12月20日,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泰安市機構改革方案。12月23日,泰安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市委、市政府《關於泰安市市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標誌著泰安市機構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今天上午,泰安市召開泰安市市級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對全市深化機構改革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據記者了解,泰安設市委市政府機構共47個。

12月21日

新設「海洋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海洋發展局」山東首個市級機構設置表來了

12月21日,省委、省政府批准了《日照市機構改革方案》。21日下午,日照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了市委、市政府《關於日照市市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標誌著日照市機構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12月22日

濟寧市級機構改革啟動,設市委市政府機構47個

12月22日,記者從濟寧市市級機構改革動員大會上獲悉,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濟寧市機構改革方案》,濟寧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濟寧市市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濟寧市委設置紀檢監察機關1個,計入機構限額的工作機關11個,濟寧市政府設置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工作部門35個。

12月22日

月底前完成新部門掛牌工作!菏澤市級機構改革正式啟動

12月22日,菏澤市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菏澤市市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標誌著菏澤市市級機構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12月23日上午,菏澤召開市級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對全面推進改革作了動員部署。

12月23日

《關於威海市市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審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威海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於2018年12月23日召開。

審議通過了《中共威海市委、威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威海市市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

12月23日

德州市委全會:審議通過德州市市級機構改革實施意見

12月23日,市委十五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了市委、市政府《關於德州市市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標誌著德州市機構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12月24日

重磅!棗莊市市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

12月24日上午, 棗莊市召開市級機構改革動員大會,會上公布了《關於棗莊市市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

相關焦點

  • 國務院機構改革十大關鍵詞
    國務院機構改革十大關鍵詞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 題: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透視國務院機構改革十大關鍵詞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齊中熙、宋曉東、李勁峰  1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聽取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 烏魯木齊鐵路局公司制改革啟動:新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亮相
    烏魯木齊鐵路局公司制改革啟動:新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亮相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17-10-22 19:47 來源:澎湃新聞
  • 山東省級機構改革路線圖劃定
    魯網10月10日訊 山東省級機構改革路線圖時間表劃定!10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了《山東省機構改革方案》。10月8日,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山東省省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標誌著我省機構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10月9日上午,省委召開省級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對全面推進改革作了安排部署。
  • 2018大部制終極方案怎麼改?國家機構改革六大猜想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3月08日訊  2018大部制終極方案什麼時候可以完成?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部制改革方案六大猜想  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此次機構改革既是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7次重大機構改革的延續和深化,也是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開放的舉措」。對此次即將展開的黨和國家機構歷史性變革,我們有六大猜想:大部制改革基本完成在2020年?
  • 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這十個關鍵詞最受關注!
    1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聽取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根據改革方案,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為26個。改革著重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機構職能優化和調整,提高政府執行力。
  • 山東公車改革方案出臺 處級每月車補最高1040元
    全省各級黨政機關、參公管理事業單位參加車改的機構共13887個參改人員共473141人  參改車輛共122870輛 涉改司勤人員共65091人  車改後 全省可減少公車62412輛壓減率達到50%以上  民革中央的一份提案曾指出,調查顯示,每年一輛公務車的運行成本(含司機工資、福利)至少在6萬元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萬元,
  • 全國新一輪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 將推進省以下機構改革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今日關注今日關注 全國新一輪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 將推進省以下機構改革 [進入論壇]  [列印本頁] [關閉]中廣網    2009-07-04
  •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透視國務院機構改革十大關鍵詞
    1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聽取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根據改革方案,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為26個。改革著重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結構職能優化和調整,提高政府執行力。
  • 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改革模式探討
    但是,受事業單位改革總體進程及機構改革等因素影響,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改革總體進展比較緩慢,特別是在事業單位性質機構是否轉企改制問題上,業內一直有不同的觀點。  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社會公共安全問題凸顯。有觀點認為,應該強調檢驗機構特別是特檢機構的公益屬性,呼籲特檢機構回歸事業單位,慎重對待特檢業務市場化和特檢事業單位轉企問題。對此觀點,筆者認為值得商榷。
  • 首批市縣機構改革方案出爐:川湘禁輔助人員執法
    (新華社/圖)繼省級機構改革方案全部獲批通過後,市縣機構改革方案也開始亮相,目前已有四川、黑龍江、湖南三省公布了經中央同意的市縣機構改革方案。三省的方案都要求「對標」中央和省級改革方案,湖南明確提出,省政府部門職能劃入省委機構的,市縣也要相應劃轉。強調規定性動作的同時,各省也允許市縣因地制宜設置一些機構,黑龍江就既允許「一對多」,即由一個機構承接多個上級機構的任務,也允許「多對一」,由不同機構向同一個上級機構請示匯報。
  • 8個關鍵詞看深圳2018「年終總結」
    (原標題:8個關鍵詞看深圳2018「年終總結」) 1月8日-9日召開的中共深圳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全面總結了深圳2018年工作
  • 山東省級機構改革路線圖時間表劃定 主要涉及這些部門
    改革的特點總的來看,我省這次機構改革具有六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地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改革的政治主題和首要任務,從體制機制上對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作出制度安排,從機構職能上把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到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 吉林省政府機構改革:精簡機構16% 推動職能轉變
    新華社長春1月15日電(記者馬揚)吉林省政府機構改革新年伊始正式啟動。這次改革,吉林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因地制宜、注重實效,著力優化組織結構、規範機構設置,全面推動了政府職能的轉變。    根據《吉林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改革後,吉林省政府共設置工作部門40個,其中省政府辦公廳和組成部門25個、直屬特設機構1個、直屬機構14個。另設置部門管理機構7個。機構數比改革前實際減少了9個,精簡比例為16%。
  • "重塑性"變革如何出爐——最高檢機關內設機構改革側記
    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地方檢察院、機關內設機構、專家學者、中央有關部門等各方面意見,以及對業務工作量進行測算的基礎上,並就有關重大問題向中央領導和中央政法委、中央編辦匯報後,向中央提出了最高檢內設機構改革的建議方案。2018年12月4日,中央正式印發了《最高人民檢察院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這次改革怎樣改?主要改了哪些內容?
  • 湖南地勘系統機構改革正式啟動 4局合併重組為省地質院
    我省地勘系統機構改革正式啟動 省地勘局、省核工業地質局、省有色地勘局、省煤田地質局合併重組為省地質院 華聲在線7月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曹嫻 通訊員 鄧坤江 趙胤淳)7月3日,湖南省地質院幹部大會召開,標誌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省核工業地質局
  • 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的危機與改革
    二、美國對上訴機構的批評及世貿組織成員的改革回應美國對上訴機構的批評並非始自川普政府,事實上,多年來美國一直試圖說服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積極啟動對上訴機構的改革,但沒有成功。這一次川普政府對上訴機構提出強硬反對,並要求根據21世紀全球貿易的新現實進行世貿組織改革。
  • 國務院機構改革︱國稅地稅由分設走向合併的改革邏輯
    三、從國稅地稅合作到國稅地稅合併既然2015年以來的徵管改革已經起到降低徵收成本、提高徵管效率的作用,當下合併地方國稅與地稅機構的改革,意義何在?這既有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外部大環境方面的原因,也有稅收徵管效率提升的內部小環境方面的訴求。
  • 一張圖讓你看明白國務院機構改革
    3月10日披露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表明,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即將啟動,國務院組成部門將減少至25個。這次改革,將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條件,堅定推進一些重點領域的機構調整;同時要充分考慮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複雜形勢和各種風險挑戰,保持國務院機構總體相對穩定。
  • 公車改革再加速 市級機關事業單位車改啟動
    溫州網訊 昨天,溫州市委辦、市府辦下發《關於溫州市市級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市級機關、事業單位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醫院、學校公務用車不參加改革;公安、檢察院、法院、國安、勞教所等單位,市政府駐外辦事機構和經費不在地方財政列支的部門暫不參加車改;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按照國有企業車改政策執行。離退休人員原用車待遇不變。
  • 125項重點改革任務「施工圖」權威發布
    支持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和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爭創一批省級「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打造國家級「量子+」標準應用示範基地。全力建設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和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持續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