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我聽說膽總管結石要開刀,可我怕留疤,而且開刀要恢復好長時間,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答案是:當然有。近日,市二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聯合消化內科、麻醉手術科,成功為82歲高齡患者開展我科首例ERCP術。真正從某種意義上達到了不開刀不打孔,微創解決膽總管結石的效果。
ERCP是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的英文首寫字母縮寫,是目前公認的診斷胰膽管疾病的金標準。這種技術創傷小、併發症少,無遠期併發症及後遺症,可以不改變解剖結構,術後恢復快,一般3~5天就可出院。
手術利用內窺鏡在十二指腸找到膽管在腸道的開口十二指腸乳頭,從十二指腸乳頭逆行進入膽管,局部小切開或擴張後將結石取出,是現階段處理膽總管結石最先進的微創治療方式。
病例簡介:
患者:孫某 男性 82歲因「上腹部持續性疼痛4天,皮膚黃染2天」之主訴入院,患者於4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部疼痛,伴嘔吐多次均為胃內容物。遂被送往當地醫院就診。經保守治療無效後轉來我院就診,入科後,完善相關檢查,診斷為:1.膽總管結石伴黃疸2.膽囊切除術後。膽總管結石是消化科及肝膽外科常見疾病,易引起急性胰腺炎、阻塞性黃疸、感染性休克等併發症,嚴重者危及生命。
針對患者年老體弱,心肺功能儲備差、外科手術不耐受的實際情況,為孫大爺「量身定製」了一整套微創手術方案:ERCP+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EST)+鼻膽引流管(ENBD)。
隨後立即邀請消化內科劉主任、顧護士長、麻醉科周主任等多科室進行術前討論,完善術前準備,以及術中突發狀況應急預案。
多學科會診完善手術方案
術前討論主治醫生匯報病例
消化內科劉劍峰主任針對手術方案提出寶貴意見及建議。
麻醉科周主任術前訪視患者詢問患者病史,病情,評估手術麻醉風險了解患者訴求,制定手術麻醉預案。
術中內鏡由口腔入路,插至十二指腸降部
膽總管的大門有Oddi括約肌把守,怎麼把結石搬出來呢,先用電刀給小門開了個縫,再用柱狀球囊把門擠開。
緊接著造影確認位置。
膽管結石在內鏡下清晰暴露在眼前
行乳頭切開後,然後用球囊將結石拉入腸道讓其自行排出。
留置鼻膽引流管建立膽汁的體外引流途經,通過引流達到減壓、減黃、消炎的目的。
事雖難,做則成,路雖遠,行則至,在消化內鏡室以及麻醉科手術室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此次ERCP術才能成功開展。
健康知識小講堂:
ERCP技術的優勢,ERCP+EST術是一種微創手術,代表了現代微創手術理念的發展趨向,已成為眾多膽管胰腺疾病首選的診療方法。尤其在膽管結石的治療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
1.經口腔取石,體表無傷口。患者無需開刀,避免了傷口感染和術後疼痛。
2.恢復快、併發症少,一般術後三天就能出院,減少了住院費用。
3.膽道系統疾病、胰腺系統疾病診斷的金標準,確診率高。ERCP能清楚的得到一個「膽管樹圖像」。明確膽總管結石的分布、膽管狹窄的部位、性質及程度、有無膽管畸形,更能早期發現壺腹癌。
4.生理幹擾輕,患者無痛苦。手術操作時間短,減輕了麻醉和手術創傷引起的全身生理變化,老年病人或者身體衰弱而不能耐受外科手術者,更適宜。
ERCP+EST適應人群
1.膽管結石患者。
2.膽囊切除術後,膽總管結石患者為首選。
3.疑有先天性膽道異常的患者。
4.老年病人或身體衰弱而不能耐受外科手術的患者。
圖文:渭南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 編輯:張彥平 審核:雷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