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英語詞彙並不陌生,自接觸英語開始就在不斷地背單詞,幾乎上學時的每個早讀都奉獻給了單詞。但是每每提起單詞量,還是讓人很頭疼。其實,詞彙量小、單詞掌握的不紮實等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在於我們老師沒有將詞彙課講好。那麼在新課改的理念指導下究竟該如何才能上好一節詞彙課從而讓學生記憶更快更呢?下面我就談一談試講中的詞彙課。
詞彙課屬於知識類的課型,因此教學過程的中間流程可以按「呈現(presentation)--練習(practice)--應用(production)」即3p模式來教。其指導思想是引導學生先感知進而設計情景進行練習和應用。下面將具體詳說詞彙課的教學流程及活動。
一、導入(lead-in & warming up)
導入扮演的角色就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引進課上,進而引起學生對當天要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因此導入應該有趣、有料。就詞彙課而言,在這一環節可以進行頭腦風暴(brainstorm)或者唱歌(sing a song)複習與當天要學詞彙同類、相近或相反的詞。
二、呈現(presentation)
這一環節重在將要學的新詞呈現出來進而引導學生識別、歸納並記憶單詞的詞義、用法等。詞義的呈現形式可以用圖片法(show pictures)、實物法(object)、視頻(video)、動作(action)等,其中實物法可以呈現名詞(noun),動作、視頻等可以呈現動詞(verb)和抽象詞。
隨著學段的升高,對詞彙的理解將不會僅僅停止在詞義上,因此當教學對象是高年級的學生時,要通過呈現語境(context)、對比(comparison)、翻譯(translation)、表格(table)、圖表(diagram)等方法呈現詞的詞義、詞性、單複數、近義詞、反義詞、同類詞、用法等。
三、練習(practice)
練習環節主要通過設計活動帶領學生來練習呈現部分學習的詞彙,練習方式主要有機械訓練(mechanical training)和意義訓練(meaningful training)。機械訓練活動主要有:填空(fill in the blanks)、替換(substitution)、詞性轉換(transformation)、連線(match Column A with Column B)、拼寫(spelling)、單選選擇題(multiple-choice question)、遊戲(play games)如擊鼓傳花hot potato、猜聲音或圖片guess the sound or pictures、手指遊戲show fingers等。意義訓練活動主要有:造句(make sentences)、翻譯(translation)、編對話(make a dialogue)等。
四、運用(production)
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學以致用,因此詞彙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建立課堂與生活的聯繫。教師在這一環節應設計情景或者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活動設計主要有:編對話(make a dialogue)、看圖說話(talk about pictures)、角色扮演(role play)、串聯小故事(link the new words to make up a story)、做調查(make a survey)、採訪(interview)等。
五、小結和作業(summary and homework)
小結部分主要對本節課所學的詞彙進行回顧,可以採用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學生拼寫朗讀等形式複習。
詞彙的作業部分分常規型作業(regular homework)和實踐型作業(practical homework)。常規型作業可以讓學生抄寫單詞(copy the words)、背誦單詞(memorize the words)等。為了使試講更加出彩,同時體現新課改的理念,建議多留實踐型的作業,如寫作文(write a composition)、錄音(record your pronunciation or voice)、做調查或者採訪(make a survey or interview)等。
這樣一堂詞彙課通過多樣的教學活動不僅教給了學生單詞,同時將實際生活引進了課堂,使學生學會了運用,體現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以及教給學生學會生存的教育理念。
中公講師王羽西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