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一個班級人數為39這樣的奇數時,可想而知總有一個孩子會落單。這個座位或成為一種懲罰手段,或搖身一變成了「功臣席」,其意義皆取決於班主任的處理方式。人數為奇數時,難道就不能讓所有的孩子都有同桌?然而「幸運座位」的實施讓這個班級真正沒有孤獨者。
【關鍵詞】 座位安排;教育細節;班主任;幸運座位
追溯到上個學期期中,班裡一位女孩子因個人原因轉學之後,班級人數從40驟然變成了39。起初似乎並無異樣,直到幾周後,課堂上多了一雙黯淡的眼睛,一張沉默的嘴巴,一個孤獨的靈魂。當時我手足無措,求助了不少經驗豐富的班主任,也詢問了其他任課老師的建議。
一、大小招式細細數
通過調查班級資料發現,我校36個班級共有22個班級出現人數為奇數的情況。作為經驗不足的新教師,我自然第一時間就去詢問前輩們的三招兩式,我將這些座位安排方式分成了以下三類。
1.懲罰型——調皮孩子的專屬
在與一些老師交談中,發現每個班級總有幾個特別需要關注的學生,美其名曰「寶貝」。而在這些「寶貝」中,總存在一個「超級寶貝」幾乎被一半以上的同學告過狀,被家長天天抱怨,被各個任課老師留下來教育過。我知道當老師們稱這類學生為「超級寶貝」時並沒有多少諷刺和人格侮辱的意味,只是包含了太多的無奈。顯然當班級人數為奇數時,這樣的孩子被安排到獨自坐,似乎是眾望所歸。一般情況下,這類學生的座位不是在講臺的左邊就是右邊(如圖一,以41人為例,紅色的是特殊座位),老師就能輕而易舉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最關鍵的是能保證課堂紀律,不會影響到其他孩子。
當被問及孩子的心理問題時,不少老師卻緘口結舌,避之不及。「教育不是萬能,教師能力有限」的名言成了最大的靠山。誠然,批評教育需要懲罰手段的介入,但如此被特殊對待,對孩子心理產生的卻是不可挽回的傷害。儘管這樣的座位曾被冠以「嘉賓席」等美名,但位置的安排卻是瞭然於心,就是班級調皮
孩子的專屬。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的特邀教授許建國對這樣的做法非常不贊同,「可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傷害,讓孩子們感覺到他(她)是另類。現在青少年犯罪特別嚴重,其中包括社會歧視和校園歧視,學校老師都給孩子設特坐,同學們之間形成幫派,相互毆打廝打就合理了嗎?我們的教育是宏觀的,是管孩子一生,一輩子的。要給孩子們休息,要給孩子們自尊,要給孩子們平等。」倒不是誇張化的蝴蝶效應,教育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初衷不是為了方便自己,而是讓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曾經看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老師來說,每個孩子僅僅是四十分之一,可對於家長來說,每個孩子承載著家庭百分之百的寄託。總之,這種簡單粗暴的物理隔離不是長久之計。
2.陪伴型——多人同桌形式
大多數的老師會採取這樣的方式來安排多出來的奇數座位,他們考慮到同伴的重要性,而且在活動較多的課堂上往往需要小組合作來達到教學效果。事實上,從美學角度來看(圖二,人數以41人為例),這樣的安排看上去勻稱整齊,的確可以作為一種選擇。
如果挖掘其背後千絲萬縷的教育潛在,可以肯定這樣安排的班主任對每個孩子都是一視同仁的,對調皮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讓我定義的話,這樣的班主任是思考型的班主任,有自己的原則,遇到教育難題會去尋求解決方式。然而如何從思考型班主任變成智慧型班主任,還需加入自己的教育特色,教育畢竟不是機械的,而是一門藝術。如果這些方塊代表的只是木頭,我想是可以的,但那是孩子,有靈魂的人。
3.獎勵型——設立功臣席
起初在解決「班級人數為奇數,學生座位該如何安排?」這個棘手的問題時,我查閱了不少資料。其中,朱永通教授所著的《教育的細節》中有一篇叫《潤澤的座位》,他講述了女兒班級因為只有37人,女兒的同桌因為經常欺負她,後來被老師安排到了最後一排。女兒回家便說那個同桌坐在後面孤零零的,而這也引起了朱永通教授的思考,多出來的一個人該何去何從?每每他去學校講學或專訪談及此問題時,校長和老師們不約而同把這個座位當成了懲罰手段。可喜的是他從深圳市清林小學楊勇校長那裡得到了出色的答案,當時有個班級是65,多出來的一個座位被安排在講臺的旁邊。一位班主任賦予這個座位特殊含義,只有表現好的同學才能坐到這個位置上面,後來大家爭先恐後地坐到這個座位上。
無獨有偶,在朱麗娜老師寫的《我的三招兩式》教育小妙招中也談到了班級功臣席,雖然本質上就是把單個座位變成了至高無上的象徵,但朱老師對孩子們講的那番話卻令人回味無窮。「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班級功臣席一周換一次主人,只要努力誰都可以坐上。」行雲流水般的闡述凸顯了朱老師的教育藝術,隱藏其中的教育智慧也嶄露出來。似乎這也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了,那麼誰表現最好呢?答案已經瞭然於心,就在我鬆了一口氣,準備課上如何用藝術化的語言向同學們宣布時,我突然想到了「下周誰來坐這個座位?功臣之間互換時,上一任的功臣該坐在哪個位置?如果原來的功臣在人比較高,下一任功臣坐在第一排,當他們進行交接時,意味著原來的功臣要在第一排嗎......」可惜翻閱的雜誌和書籍中都只提到了這樣新穎的方式,卻沒有詳細地介紹具體安排。
於是,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找書本中的楊勇校長問個明白!比較幸運的是去年在瑞安教師發展中心培訓時,深圳市來的一位教育大咖何老師(因個人要求不方便透露真實姓名)留下了聯繫方式。我向何老師表達了遇到的教育難題,得知清林小學換校長後,我鼓足勇氣問他有沒有前校長楊勇的聯繫方式,他很理解,最終把楊勇校長的微信和手機號碼推薦給我。帶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我撥通了楊校長的電話,沒想到他一點架子都沒有,還耐心地跟我解釋了當時的條件情況。對於每周換座位產生的問題,他講到肯定每一次都是需要微調的,不然會影響課堂學習,家長也有意見。對於我們班級39人的情況,教室場地足夠,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在短短10來分鐘的洽談中,我知道在當時65人的大班教室裡,沒有什麼能比安排功臣席更好了!只是,我不願意多個孩子每周頻繁地更換座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親密友誼又隨著距離慢慢變淡。如果一個學期都讓一個孩子都坐在功臣席上,也會滋生他的驕傲心理,正所謂過猶不及。
二、「幸運座位」步步來
一個教師對「特殊座位」上的孩子關注了什麼,意味著他對這個孩子傾注了什麼樣的教育,我們從中往往能讀出好教師的樣子。的確,我們對待特殊位置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我們也被定義成了怎樣的教師或班主任!新學期開學前的那個晚上成了我的不眠之夜,沒想出一個富有創意的想法前,我肯定合不了眼。
1. 「幸運座位」的安排策略
我是幸運的,因為那天在我決定採取最後一排三人同桌的模式時,腦海中一閃而過的教育靈感——幸運座位(以我班39人為例,如圖三所示,箭頭代表輪流次序,幸運座位不固定,輪流方法同理)由此誕生。何為幸運座位呢?就是擁有幸運座位的孩子有機會和所有的孩子坐同桌,每天都有不同的學生和他一起。別說小孩子,作為一個大人想想都覺得興奮,在學生時代,班級裡總有一個自己特別想和他做朋友的人,如果能有幸運座位,那麼總有一天會和他成為一天同桌。
幸運座位給誰好呢?自然難不倒我,開學第一天晨會的時候,我用神秘的口吻對孩子們說:「同學們,在新的學期裡你們將會很幸運,我們會換座位,也可能有新的老師,當然今天我們班還會有一個幸運座位。」意料之中,底下學生炸開了鍋,紛紛交頭接耳起來,成功地激發了他們的興趣。我繼續不緊不慢道:「幸運座位幸運在哪裡呢?就是擁有它的人可以和我們班級任何一位同學成為同桌,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同學到他旁邊的座位上。」怕小孩子不明白,我又拿幾個孩子作舉例和假設說明,聽明白後的小孩子都想要得到這個座位。因為我一直很重視孩子們同伴之間的交往,所以我特地強調:「幸運座位上的同學一定是我們最受歡迎的同學,這樣大家和他坐同桌時才會開開心心的。這樣吧,老師把紙發下去給你們,你們寫上這學期你心中的同桌名字,下面寫上自己的學號,這樣就算你沒有幸運座位,老師也會考慮把你們兩個坐在一起。」小孩子的興致很高,有的悄悄寫上理想同桌的名字,快速向那位理想同桌瞄一眼又低下頭偷笑。最終選出來的一位孩子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孩子,平時經常幫助同學,熱愛勞動,長得也很漂亮。當我請這位孩子說自己的感受時,我很驚訝她的回答是那麼富有詩意和藝術性,「我想了解每個人的性格,每個人的愛好,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通過一天的時間去發現!」而幸運座位之於我可謂是一箭雙鵰,不僅解決了多出來的座位,還順帶把新學期的換新同桌的事情給完成了。
2. 「幸運座位」的良性效應
之前我告訴孩子們幸運座位上的同學能有這麼多票數,說明她身上一定有一些優點。如果每個人都向她學習一個優點,我們6班就會越來越好,可以學習她保護環境,也可以學習她熱愛運動,甚至可以學習她整理書包總是很快。幸運座位上的同學收穫就更多了,她可以每天向不同同學身上學習。比如上個星期四,班級的寫字高手和她一起坐,午間管理的時候,他們在一起樂此不彼地切磋書法,兩個相互給對方寫的好看的字打上五角星。可以說不僅受到孩子們的熱烈追捧,這種方式也讓不少家長改變了我是新教師沒經驗的看法。所以給它取名「幸運座位」實乃當之無愧!
3. 「幸運座位」的改進
都說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幸運座位實施第一天起就遇到了難題,因為擁有幸運座位的同學正好在最後一排,第一個孩子比較矮,如果和她一起坐上課就會看不見了。按理來說,幸運座位在中間二三排是最為理想的結果,但這位幸運兒畢竟是孩子們推選出來的,我可不能暗中篡改。所以我採取了與陪伴型相結合的模式,將最後一排的座位稍作整改。(如圖四所示)如果輪流到的同學如果比較矮或者視力不好可以不去,而幸運座位的有一邊同桌是固定的。
令人驚喜的是,有孩子下課時候和我說那些個子比較矮的同學可以在一些活動課上和那位幸運兒一起坐,不然他們就永遠沒有機會。還有孩子建議我其實老師也可以和幸運兒一起坐......其實我想過為什麼我不直接採用陪伴型多人同桌的模式,而是千方百計地去想新法子。從學生的口中我得到了安慰,我的想法成功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思維火花。細細回想,本質上這個幸運座位就是陪伴型與獎勵型相結合而已,不過孩子們的反響和配合才使得幸運座位真正變得幸運!
三、教育啟示點點悟
1.關於教育細節
偉大的藝術家羅丹說:「生活中要善於細心發現。」教育也是如此,我們老師要觀大局也要細察微小。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教育細節甚至可以決定整個班級的發展態勢。周國平曾經談到教育中的「一釐米之變」,從能改變的地方開始著手。如果要抓好班級課堂紀律,就從他們的坐姿開始抓起,平時編坐姿口令、獎懲結合還不夠,我發現一年級總體的課桌偏高,因為我們班孩子的身高普遍不高。所以我和家長們拿工具一起把桌子調整到最適合他們的位置。本次排座位也是如此,如果我不關注這個多出來的座位,也許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負面效應,但我關注了教育細節,卻能讓班級增添亮點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教育創意。
2.關於教育心態
這裡提到的心態是關於老師對待孩子成長的心態,我特別贊成「兒童教育需要兒童思維」。我們所觀察的教育細節和想出來的教育創意如果僅僅只是用在論文攥寫和經驗研討會中,我想那是極其失敗的,只有為兒童成長服務的才是良方。「每個人的成長都經歷過童年。教師應該有童心,要保護好兒童成長中的天真,使兒童擁有自己真正的童年。」當初幸運座位的誕生就是考慮到了孩子的童真,新奇的做法能一下子抓住他們的興奮點。試問哪個孩子喜歡固定死板的安排,誰不喜歡自由組合?孩子既然是祖國的花朵,就要有鮮花的方式去培養。
最後,請允許我模仿義大利詩人姜尼·羅大裡的口吻寫一首小詩《一個孩子,需要一朵鮮花》作為收筆。
一個孩子,需要努力成長;
如果成長,一定需要教育;
誰來教育?需要一位老師;
一位老師,需要擁有知識;
擁有知識,需要閱讀書籍;
書籍製造,需要一些紙張;
生產紙張,需要一棵大樹;
要有大樹,需要一顆種子;
要有種子,需要一個果實;
要有果實,需要一朵鮮花。
【參考文獻】
[1] 朱永通.教育的細節[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81~88
[2] 劉勝峰.做最好的新教師[M].廈門:鷺江出版社,2015.35~39
[3] 薛瑞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92~93
[4] 朱麗娜.我的三招兩式[J].教師博覽,2010,06:43~45
[5] 冉乃彥.蘇霍姆林斯基的童話與情感教育.[J].班主任,2017,09:5
相關榮譽:
1.2018年瑞安市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
2.2018年溫州市教育教學論文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