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在中國,30歲往往被賦予了太多含義。三十而立,大意是說人到了30歲就有能力獨當一面,人生目標堅定、並且能夠坦然應對困難。但是,每個人在30歲時都能「立得住」嗎?
那些網際網路大佬,他們30歲時都在做什麼?在尚未抵達人生巔峰之前,他們又是如何面對彷徨、困頓甚至是失敗?
1964年出生的馬雲,老被同學欺負,不服輸的他經常奮起反抗,13歲時因為打架記過太多被開除。
雖然不屬於「乖孩子」,但不服輸的個性讓馬雲逐漸在金庸武俠小說中找到共鳴,整日沉迷修煉各門派武功,馬雲荒廢了不少功課,中考連考了兩回,才勉強考上一所普通高中。
除了格鬥技巧,他對英語也十分感興趣,每天都跟著英文廣播學習,還時常跑到西湖邊去找老外搭訕。苦練英語的馬雲怎麼也想不到,在往後的日子裡,這門語言至少兩次改寫了他的命運。
1982年,1983年,馬雲兩次高考失敗,先後找了11份工作,全部被淘汰。1984年,馬雲不顧家人極力反對,第三次參加高考,分數隻夠上個專科。命運之神終於眷顧了馬雲,因為英語好,被杭州師範學院的本科英語專業破格錄取。
四年後,24歲的馬雲畢業,之後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 (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因為武俠精神留下的烙印使他的教書風格別具一格,被評為了杭州市十大優秀青年教師。
1993年,29歲的馬雲,辭職創業,成立杭州海博翻譯社,付不起房租,馬雲只好背著大麻袋到義烏、廣州等地去進貨,在翻譯社裡賣鮮花、賣襪子、賣禮品,他甚至還銷售過一年的醫療器械。1995年,因為英語好,命運之神再次光臨,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馬雲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結果錢沒要回來,卻讓他意外接觸到網際網路,看準了網際網路的前景。1999年,35歲的馬雲第四次創業,成立了阿里巴巴。
不光是馬雲,30歲的馬化騰連1000塊錢都拿不出,3年後帶領騰訊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一度成為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綜合服務提供商。
大多數人都只是看到網際網路大佬身上散發的光芒,卻看不到他們背後的陰影。事實上,而立之前的馬雲、馬化騰也只是普通人。能撞上時代風口,除了好運氣,不退縮和不放棄或許才是他們脫離困境的根本原因。
如今第一批90後也已經步入30+關口,很多人都處於迷茫、焦慮甚至受挫的逆境之中,而網際網路大佬往事或者能帶來一些啟發:再堅持一下,也許你距離期望的生活只差那麼一點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