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日本「武士道」的切腹自殺,目的是釋放寄宿肚腹中的靈魂

2021-02-20 愛家務

識別二維碼關注

【擴展閱讀】點擊標題,可看全文

【今日導讀】

日本武士、「武士道」追求的切腹自殺

切腹自殺不是日本原創,是被中國淘汰的東西

作者:如去佛

本文3500字,閱讀需要約10分鐘。

<以下正文>

1000多年前的日本京都(當時叫平安京),權傾一時的名門望族「藤原氏家族」裡出現一個惡棍。藤原義白天過著體面、優雅的貴族生活,晚上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京都捕快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查清此事。

公元989年一天夜晚,藤原義被跟蹤他的武士發現。大批官軍包圍了藤原義的住宅,準備將他生擒。官兵們衝進去時,發現藤原義房門大開。他袒胸露腹、盤腿坐在正屋,膝上一柄雪亮的武士刀;正悠然地吹著一支簫、蕭聲異常悽涼。官兵們一時不知該怎麼辦,不敢貿然上前。

只見他一曲吹罷,拿起武士刀和酒,把酒倒在刀上、再用抹布抹掉;然後用刀尖對著自己、用力刺入腹部。將腹部一字切開後,再用刀尖將自己內臟挑出來扔向官軍。隨後,鮮血噴湧、倒地而死。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切腹自盡。

藤原義的死法令人駭異、做法離經叛道。但這種方式後來卻成了日本武士的標準自殺儀式。

大化革新(645年6月)後,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各地莊園興起。莊園主為了自己和領地的安全,把一些農民訓練成了專門負責保衛的武士。隨著武士勢力的出現和加強,11世紀初期、日本開始形成超越莊園範圍的區域性武士團體。無數武士聚在一地,統一指揮,組成武士團。

武士團成員在戰場上的武勇和對主人的獻身精神,是維繫武士團存在和發展的支柱理念。這些觀念,逐漸演變成武士所信奉的「武家習氣」、「弓矢之道」,也就是後來的「武士道」。

在最具影響力的武士道修養書《葉隱聞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武士道,乃求取死若歸途之道。」這句話說的很明白,武士其實就是個求死的存在。

切腹的武士

武士切腹自盡後,其妻子也要自殺、類似切腹

失敗後切腹自盡,是日本武士最出名的典型行為。日本武士認為,切腹是武士道最忠義的表現。日本武士有這樣的觀點,是因為他們相信人的靈魂寄宿於肚腹中。戰死的武士,靈魂直接升天;苟活下來的,要讓靈魂升天、就得切開肚子釋放靈魂。

大家都知道,日本這幾年流傳到我國一個單詞叫「腹黑」,意思是說一個人內心陰暗、喜歡使壞。這個詞語,其實和中國人說的「心黑」意思一樣。中國人向別人表達自己的真情時,常常說「恨不得把心掏出來」。日本武士則是選擇破腹自殺,以表達自己的赤誠和忠心。

有人認為,「切腹自盡」能夠成為日本武士道最具代表的行為,和他們將櫻花和鯉魚視作自己的象徵有關。櫻花是日本的象徵,日本有句諺語「花為櫻花,人則武士」。單個櫻花很美,成片櫻花聚在一起更漂亮。這點和日本武士道推崇的集團精神很相似。

日本武士愛的不是自己的國家、而是自己的武士集團;日本人評價武士也不以是忠君愛國為標準,而是看他是否忠誠於自己的武士團。

在中國的很多故事裡,都有武士在受命刺殺他人時、結果被感化而放棄刺殺的情節,如「陳世美和秦香蓮」中的韓琪。這在日本是不可能的;中國人追求忠於自己的信仰,日本人追求盡忠於一個人或一個團體。

還有一點,日本武士認為櫻花最美的時候並非盛開時,而是凋謝時。櫻花花期很短,一夜之間滿山櫻花全部凋謝,沒有一朵花留戀枝頭。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最高精神境界。

日本武士道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綻放美的極致;即使死,也要果斷離去、毫無留戀的結束自己,正如落花一瞬、悽美壯觀。

除了櫻花,鯉魚也是日本武士的象徵。人們宰殺鯉魚時,習慣於從魚腹下刀;而鯉魚面對切腹,能夠一動不動的忍耐,直至死亡。日本武士認為:自己也應像鯉魚一樣,無畏無懼地坦然面對死亡、默默地忍耐一切痛苦。

日本是櫻花之國

鯉魚是日本武士的象徵

如去年輕時一度曾經以為:日本武士失敗後之所以選擇切腹自殺,是因為輸不起、失敗後無地自容。現在知道了,這種認識是錯的。日本武士選擇像鯉魚那樣切腹而亡,對他們來說是在追求一種榮耀、一種屬於武士的榮耀。

但是,切腹自盡實在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實施時,不是簡單地將刀刺入腹部、將自己殺死就算完,而是有很多講究、要有儀式感。

具體說來,切腹的方式有下面三種:

一、用力在腹部自左至右,橫切一刀;再從下至上,直切一刀、達到心臟,成為十字形。

二、腹部橫切一刀,立即用刀向心窩刺入,再用力向下拉,成十字形。

三、腹部橫切一刀,立即回刀割斷自己咽喉。

切腹時,儘管極端痛苦,但也必須忍住痛苦、不出一聲。同時,還要保持意識清醒,做到:

第一、屍體不傾斜、要向前俯伏;如仰面朝天,便算失儀。

第二、腹上刀痕不許皺摺。

第三、雙膝合攏,如鬆開、就表示修養不夠。

第四、切腹後,所用武器要放置妥當,不能隨意丟棄一旁。

一個著名的實例是,日本二戰戰敗後、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選擇了切腹自盡。他採用的是標準十字切,但是切腹後還是沒有死,於是就自己在胸口、脖子上補了幾刀。但他仍然活著,並且意識十分清晰。

軍醫趕到時,大西瀧治郎的房間已成血泊,他本人成了血人,但仍示意軍醫不要救他。大西瀧治郎一直從凌晨兩點,掙扎到傍晚才咽下最後一口氣,切腹時間長達15個小時。

切腹者在切腹的過程中實在太過痛苦。很多「切腹人」在切腹自殺時,會找一位助手、幫自己儘快死亡,以避免忍受長時間痛苦折磨。這個助手被稱為「介錯人」(kaishakunin)。

大西瀧治郎切腹15小時後去世

「介錯」中的「介」字,來自於中文,意思為輔助。介錯人多為切腹自殺者的親友。當切腹自殺者實施到中途、由於劇痛而無法自行完成時,介錯人就會把其斬首。實施過程是這樣:

切腹者事先和介錯人確定好何時斬首。切腹開始後,切腹者揭開身上穿的和服,拿起刀劍,捅進自己腹部;首先從左至右的切割,然後向上切第二刀,讓腸臟流出。

切出第二刀時,介錯人要抱首、將剖腹者脖子斬下,但又不能全斬斷、頭和脖子要保持些牽連。日本人認為腦袋掉了的人不會進入神社,成為孤魂野鬼。如果介錯人把握不好,就會名聲受損。

日本進入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後,切腹自殺漸漸成了一個象徵性的儀式。為避免切腹者的痛苦,很多時候,用以切腹的武士刀被改為扇子或木刀,切腹者用它在肚子上比劃一下,介錯的刀就下來了。這樣的「切腹」就是所謂的「扇子切(扇腹)」。這只是名義上的「切腹」,實際等於斬首。

武士道精神,影響的不只是日本武士,而是整個日本整個社會。有學者認為:一直到今天,雖然武士道在形式上沒落了,但其思想和思維已深入到日本人的靈魂。

1968年,日本著名文學家三島由紀夫組織了自己的私人武裝「盾會」,聲稱要傳承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並恢復天皇的權利。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後,三島由紀夫於1970年11月25日實施了政變計劃。

當天,他交付了《豐饒之海》的最後一部。隨後,帶領4名盾會成員在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將師團長綁架為人質。接下來,三島在總監部陽臺向800多名自衛隊士官發表演說,呼籲「真的武士」隨他發動兵變,使自衛隊成為真的軍隊、以恢復天皇的權利。但是,他沒有得到任何人響應。

三島只得從陽臺退入室內,按照日本武士道的傳統儀式,實施切腹自殺。他在額際繫上了寫著「七生報國」字樣的頭巾,用白色的布將預備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緊緊地裹住,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個很大的傷口,腸子從傷口流了出來。

1970年,三島由紀夫切腹自盡

隨他同來的兩位盾會成員之一的森田必勝用名刀「關孫六」為三島進行介錯,但連砍數次都未能成功。三島由紀夫難忍痛楚,曾試圖咬舌自盡。

第四次介錯,改由學習過居合道(日本刀術)的盾會成員古賀浩靖執行,終於成功。

舊時的日本還有一個傳統,當武士切腹自盡或者被敵軍俘虜後,她的妻子會選擇自殺。妻子的自殺也有自己的儀式,叫作「自害」(jigai);其手法非常類似於用刀切腹部。據說,一直到今天,在日本的情侶間還有切腹殉情的事情發生。

在我國國內,曾幾何時、出現過一些「哈日」的聲音鼓吹武士道,聲稱中國人應該向日本學習武士道。他們不知道,類似東西、我國春秋戰國時就有了。

《莊子·外物》裡記載了一個事情:「萇弘遭譖,被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腸而死。蜀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萇弘是周敬王的大夫,因為遭讒言陷害被流放到蜀地。他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剖腹開膛而死。三年後,他的血都化成了碧玉。

戰國時期,著名的刺客聶政也是剖腹而死。他受韓國大夫嚴仲子所託,刺殺了韓國的相國俠累。完成任務後,怕牽累家人,遂以劍自毀其面,挖眼、剖腹自殺。這種人物無疑都是武士道「切腹自盡」的鼻祖。

梁啓超寫過一篇文章,叫《中國之武士道》,論述了武士道不是日本首創、獨創,而是源自中國。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十分殘忍的自殺方法、後來就在中國慢慢地消失匿跡了。但是,傳到了日本,卻一時大行其道起來。

究其實質,武士道實際是封建社會制度下的產物,其彰顯的內容愚蠢、愚昧、愚忠,對生命毫不尊重,是一種落後的、應該被淘汰的思想;不僅不值得學習,也不值得推崇。如去如是說。

版權聲明:歡迎轉載、轉發|投稿信箱:xiaonian@xiaonian.com|商務合作:13361023835|推送排程(除紀念日、節假日)周一國事/周二家事/周三天下事(宗教)/周四生老病死/周五人情世故/周末回憶錄*本文涉及原始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第一時間妥當解決。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素衣輕語原創長篇小說《等你開始》

相關焦點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武士切腹是怎麼回事談到日本武士,不得不談到他們的切腹行為,日本武士的切腹是武士道精神的表現形式之一,這一行為中有兩個問題如果得到了解答,那麼也就理解了切腹的意義。(1)死的意義是什麼?這揭示了武士道的本質核心是對死亡的超脫,在日本人看來,櫻花最美的時候不是綻放,而是凋零的時刻。當櫻花凋謝時,樹枝上總是一片也不殘留,這因此符合武士道精神中毫不留戀的死的信仰,這固然也是日本物哀文化的體現。日本武士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以後,就可以從容赴死,在他們看來這是死得其所。
  • 日本人為什麼切腹?|界面新聞 · 文化
    相關新聞評論區經常能看到網友要求相關負責人切腹以謝國民的調侃。2014年仁川亞運會時,一名日本運動員偷竊韓國記者相機被曝光後,也曾引起網友的口誅筆伐,要求其切腹以挽回名譽。較為知名的切腹事件發生在1970年,作家三島由紀夫在自衛隊駐地鼓動軍事政變失敗後切腹自殺。切腹是日本特有的自殺文化,也被認為是種榮譽的死法。不過細想起來,切腹或是最低效、笨拙的自殺手段。
  • 最疼的自殺方式,日本人推崇不已,做到的人被塑像供奉
    但是另一方面,日本人在一些方面表現的又非常殘忍,比如他們宣揚的「武士道」精神就讓很多人難以理解,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動不動就會通過切腹自殺這樣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決心。「切腹自殺」這四個字聽起來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是在日本,他們會非常崇拜能夠做到切腹自殺的人。
  • 二戰的舊照片,記錄戰爭中失敗的日本軍官切腹全過程!
    提起所謂的日本武士,我們印象中一定少不了所謂剖腹自殺的畫面,舊時日本武士為了證明自己的忠貞和承擔失敗的責任往往會選擇切腹這種方法,將利刃刺入自己的腹部畫一個十字。切腹這種恐怖的傳統哪怕到了二戰時期依然存在,下面是一次關於切腹的記錄。
  • 切腹自殺如此殘忍,日本武士真能這樣做?
    再說了,啥事兒過不去非得去世啊,鬧自殺的人在中國人眼裡那就跟個怯懦鬼似的,該當被藐視到土裡去。但到了日本,這類設法主張那就完全掉落落了個個兒,想擺脫,那就自殺啊,切腹自殺了他人還誇你。至於他們為甚麼選這類去世法,那我們就來看看。
  • 日本投降後要帶走武士刀,稱不給就切腹,蔣介石微笑著說了8個字
    日本投降後要帶走武士刀,稱不給就切腹,蔣介石微笑著說了8個字提起二戰,很多人都會想起那萬惡的侵略者,日本在當年的二戰時期曾對我國喪心病狂的開啟了侵華戰爭,這段歷史是永遠都無法抹去的,也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雖然現在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可是我們永遠都會記得
  • 日本幕藩體制與武士道倫理化,日本與中國文化的聯繫
    如果說,新儒學文化為《葉隱聞書》準備了理論條件,那麼此前元祿十五年發生的大石良雄等47名武士,為主君淺野長矩報仇,襲擊江戶本所松板町的吉良義央宅邸失敗,最後以切腹自殺的慘烈方式,實踐了武士忠主君的精神,則直接在行動上給予《葉隱聞書》作者提供了一個典型的範例。這一典型事件的角色,被稱為「赤穗47義士」。
  • 日本戰俘回國前要帶走這玩意兒,不給就「切腹」,中國:請便!
    在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以後,經過一番商討,日本終於決定無條件地向盟國投降,至此二戰正式的結束。一個月以後,日本的侵華司令正式向中國遞交了投降書,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終於勝利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所有心繫祖國的華人一時之間就開心了起來,中華大地上更是成為了歡樂的海洋!
  • 「武士道」的生死哲學不是切腹自盡,而是1個字
    談起日本文化,總是讓人不經意就想起武士道、劍道、俳句、茶道等藝術。關於武士道的精神,有人將其理解為「切腹自盡」「無謂犧牲」。其實,武士道的精神意蘊並不僅限於肢體上的衝突,而是心靈上的修煉。鈴木大拙認為,武士道與日本的禪學息息相關。
  • 關於日本,顛覆你常識的5件事
    其實我認為,日本的物價貴與便宜,需要看很多方面,同一個產品,比如蘋果,日本有貴的,也有便宜的,而一般市民消費的話,自然選擇便宜的,上一篇文章中的物價水平,我都是選取一般超市中的價格,不排除有一些國內土豪階層去日本買超級貴的東西的可能性。這篇文章,寫一下其它5個誤解,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 呂秀蓮哽咽稱:民進黨讓臺灣"淪亡" 我切腹自殺
    有臺媒曝出,呂秀蓮在媒體專訪時語出驚人,含淚稱「臺灣若在民進黨執政下『淪亡』,要切腹自殺。」呂秀蓮:臺灣若在民進黨執政下「淪亡」,我切腹自殺據《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選對會早前進行民調,呂秀蓮敗給了姚文智。臺媒透露,呂秀蓮在接受訪問時提到民調「語帶玄機」,直指民調就是變魔術,「這幾天高,過幾天就把它變低了」。
  • 老照片:日本軍人真實版的剖腹自殺,裝模作樣,醜態百出,疼得哇哇直叫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並沒有所謂的「剖腹」這種稱謂,日本軍人過去的自殺方式,名為「切腹」,這種切開腹部自殺的方式主要是在日本武士階級所施行,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有尊嚴的死法。
  • 營養師日本遊學團:富士山的影和武士道的魂
    日本國寶鎌倉大佛武士道精神名,忠,勇,義,禮,誠,克,仁,這八個字順序排列是有講究的,重要性從前向後遞減,這是武士道精神與中國儒家的根本性不同在日本走上軍國主義窮兵黷武的道路之後,武士道經歷了一次畸變。武士道作為傳統封建制度的精神規範,卻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國家軍隊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為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的工具。
  • 歐洲有騎士精神,日本有武士道,美國有牛仔文化,中國有啥?
    然而,歐洲有騎士精神,日本有武士道之風,美國有牛仔文化,俄羅斯有戰鬥精神,那麼中國到底有啥呢?相信十有八九之人說不出,或者十有八九之人各有說法,因為中國有的東西實在太豐富!
  • 日本戰敗投降,麥克阿瑟問裕仁天皇:你咋不切腹?裕仁說與我無關
    日本人還有一個規矩就是切腹自盡,這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很多影視劇中日本鬼子的口頭禪就是「切腹自盡」,或許帶有一點調侃的成分,但是絲毫不誇張。日本戰敗的時候,確實有很多的將軍不堪其辱切腹自盡比如南雲中一和阿南惟幾,那麼領導人裕仁天皇一手帶領人民挑起戰爭,敗後為何還風風光光的活著,不切腹自盡呢?
  • 切腹後腸子出來了,別人連砍三刀都沒死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日本最後一位剖腹自殺的男子叫三島由紀夫,他自殺時有多慘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分享。三島由紀夫出生在日本東京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其父親很平庸,無法復興家族。所以,出身武士之家的祖母永井夏把家族復興的希望放在了他這個長孫身上。
  • 日本投降後有人問天皇:你怎麼不剖腹?天皇厚臉皮淡定說了4字
    如果我們想說誰在我國歷史上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那麼日本恐怕是第一位的。畢竟,那一年日本對我國犯下的暴行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痛苦的。經過這麼多犧牲,我們終於贏得了勝利。
  • 歷史上最疼的「自殺」方式,至今只有一人做到,日本人十分崇拜
    日本是一個神奇的國度,日本武士也是日本文化中比較特別的一種存在。武士的忠誠和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領主能對武士所作出的貢獻給予獎賞的主從制度上,很多史料記載武士來源於中國,到了日本後入鄉隨俗叫成了武士。我們都知道,日本武士表達自己忠心的方式之一就是「剖腹自殺」。
  • 二戰結束,對比德日戰敗國高層的選擇,揭穿日本高層武士道謊言
    二戰結束,對比德日戰敗國高層的選擇,揭穿日本高層武士道謊言。沃爾特·莫德爾是德國陸軍元帥的新星,被希特勒譽為「東線救世主」,他在「阿登之戰」的最後時刻指揮幾乎使西方盟軍陣線屈服,但德國的運氣不好,他自己也無能為力,最後在杜伊斯堡附近的樹林裡自殺。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陸軍參謀長和貝爾格多夫在掩體中開槍,以示對納粹德國的忠誠。
  • 日本投降後,美國將軍問天皇:你為何不切腹?天皇低頭說了4個字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日本國內可以說都被洗腦了,日本人盲目崇拜他們的皇帝,並把武士精神作為他們人生的最終目標,當他們去打仗時,他們根本不會顧忌別的,拼命向前衝。他們認為如果他們死了,皇帝會相信他們是忠心的。如果他們沒有死,他們仍然可以忠於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