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個680億美元晶片巨無霸被迫誕生

2020-12-11 金融界

來源:虎嗅網

出品|虎嗅科技組

作者|宇多田

進入2020年下半年,曾因年初疫情蔓延和全球經濟下行走勢而沉寂的全球併購市場,終於出現了復甦跡象。

就在昨天,2020年半導體市場的最大併購案誕生——市值高達432億美元的美國模擬晶片巨頭亞諾德(ADI)正式宣布,將以每股0.63美元、總價近2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的美信公司(Maxim),這個價格要比Maxim 周五收盤價高出22% 。

這就意味著,兩大頂尖模擬晶片巨頭的聯姻,將會創造一個市值高達680億美元的新半導體巨無霸。

不出意外,如果不熟悉半導體行業,大部分人對這兩個名字是陌生的。

與英特爾、高通、ARM等聚集在微處理器市場的大佬不同,「模擬晶片」是一個大眾關注度不高,且十分不性感的半導體垂直領域。

這種晶片並沒有像電腦和手機裡的CPU、GPU以及存儲晶片那麼高端,但是卻不可或缺。其主要作用,就是將真實世界裡的聲音、圖像以及為各種工業設備提供動力的電流轉化為數位訊號。

有了這個步驟,CPU才能去做接下來的關鍵處理工作。

舉個例子,你手機裡的模擬晶片可以將攝像頭承接的光線轉化為數碼圖片,將語音轉化成文本信息,也可以調整電量消耗——這樣電池才能用一整天。

某種程度上,你可以將模擬晶片理解為一種連接物理世界(聲音、溫度與壓力)與數字世界的「轉換器」,負擔著一些「基礎性工作」。

雖然設計難度大,但它不需要像CPU、GPU那樣需要特別尖端昂貴的半導體製造技術,應用也更加廣泛——特別是汽車與工業領域,對能夠進行電源管理的晶片技術,需求較為旺盛。

因此,雖然很枯燥,但這的確是一個符合「悶聲發大財」標準的壟斷型技術市場。

在201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價值高達4190億美元的蛋糕裡,模擬晶片的銷售額佔據了大概12.8%,大約為540億美元。雖然看起來市場不大,但卻存在著德州儀器、ADI、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專門設計「卡脖子」高端模擬晶片的巨頭。

而這次併購案中的主角,便是2019年模擬晶片市場佔有率第二(ADI)和第七(美信)的頂級模擬晶片設備企業。

一場迫不得已的併購

就像ADI的CEO 文森特 · 羅奇在宣布這起併購時所強調的:「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規模很重要」。兩家公司在此時進行合併,更多是面對行業下行壓力做出的必要生存選擇。

這個選擇,跟模擬晶片市場在過去10年間經歷的「倒微笑曲線」發展密切相關。

由於模擬晶片的基本架構與設計方法已經高度成熟,而德州儀器、ADI等企業又因為掌握關鍵技術而長期處於「獨孤求敗」狀態,因此彭博形容這是一個「很長時間都是一潭死水,毫無看頭的市場」。

但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這類晶片在汽車與工業領域是「必需品」,被大量應用於車輛和工業應用中的電力系統。而從三四年前開始,工廠設備與建築物對「自動化」與「智能化」訴求的大大增加,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熱潮對模擬晶片迭代升級的更高要求,讓這個市場開始迅速有了生氣。

此外,與CPU等製造成本較高,且迭代速度較快的微處理器相比,一個典型的模擬產品設計可以有多年的「保質期」(單價也不貴,1美元左右),而且因為更容易被製造,這類晶片設計企業利潤率一般都很高,譬如ADI和美信的毛利率,可以高達65%。

因此,在2018年,包括德州、ADI以及Skyworks在內的許多模擬晶片企業都創造了新的銷售額記錄。

然而,進入2019年後,情況卻急轉直下:德州儀器銷售總額減少了近6億美元,ADI 與美信公司的模擬晶片銷售額也分別同比下降6%和12%。

這種增長停滯的原因也很簡單——汽車與工業發展進入了蕭條期。

IC insight 分析師在做出調研後指出,整個2019年,從工業級的通用模擬晶片(放大器、接口、電源管理、信號轉換)到面向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的定製化模擬晶片,所有模擬產品線的銷量都有明顯下滑。

「這類晶片巨頭的業務與傳統製造業密切相關,因此更多受制於萎靡的全球經濟形勢。而相比下,英偉達這類因為遊戲、雲計算和人工智慧而帶動的晶片設計公司,則會在今年有一個不錯的收入增幅。」

很顯然,進入2020年,這種走勢也不會有什麼好轉。模擬晶片的下行前景將不可避免給德州儀器等頭部公司帶來更多損失。多位華爾街分析師預計,德州儀器公司、ADI的2020財年銷售額將分別下降14% 和12% 。

因此,在一個技術成熟且後來者很難擠入的高壟斷行業,第二名之後的企業選擇「抱團」的方式與對手抗衡,度過經濟寒冬,是一種最能體現「開源節流」精神的經典劇本。

ADI已經透露,這次收購將在未來兩年內為公司節省2.75億美元的成本,也會幫公司額外增加82億美元的收入。

當然,從技術研發角度來看,「收購」是補足短板最快的方式,這對於半導體公司再常見不過——

美信的市場優勢在於汽車和數據中心領域,而ADI則更集中於工業和醫療領域。

一位曾做過ADC產品(模擬數字轉換器,一種模擬晶片)的華為工程師告訴虎嗅,美信做的電源信號處理器應該是這個領域最強的產品之一。

「他們在汽車和數據中心的電源信號轉換和電壓調節方向掌握著很關鍵的技術,而德州儀器在這方面也做的不錯,但ADI需要這方面的技術。」

另一方面,從人才角度考慮,「模擬晶片設計」一直被業內公認為「比數字設計難得多」。

EDA晶片設計三巨頭之一明導電子的一位架構師曾指出,晶片出現故障很大概率是由於模擬模塊造成的。「相比數位化設計,模擬晶片設計有著高度複雜性和不穩定性,自動化程度較低,有很多非標準化的工藝,很大程度上憑藉工程師的經驗積累和『手藝』。」

換句話說,做模擬晶片,入行壁壘相對較高,相關頂級人才也會更加稀缺。因此,美信這些精通模擬晶片設計的優秀工程師,在市場上很不容易被挖掘。

羅奇承諾,即便公司要在兩年內節省2.75億美元的成本,工程部門也絕不會裁員。「在模擬晶片硬體工程師數量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合併後的ADI 會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模擬晶片設計者的聚集地。」

半導體市場加劇整合,對中國有何影響

對於兩家晶片巨頭的合併,除了公司的盈利走向,資本市場也非常關注另一個問題——第二大與第七大的聯手,是否會給這個由德州儀器牢牢佔據第一的全球模擬晶片市場帶來一些微妙變化。

彭博社觀點專欄作家 Tae Kim 認為,這場交易終於讓這個不太受關注的半導體領域有了一些「好看的情節」,因為對於排名第一的德州儀器來說,這意味著它將面對一個更為強大的競爭對手。

「合併後的新公司將會產生規模效益,其疊加的收入基礎將會分散掉晶片設計的龐大支出,從而提高盈利能力。」 他指出,在合併前,ADI的研發支出佔其總收入的19%,而德州儀器僅為11%;但後者的銷售額卻是前者的兩倍多。

但是更多分析師認為,即便完成收購的ADI市值能夠從480億美元衝到近700億美元,仍然難敵市值高達1200億美元的德州儀器,後者2019年的銷售額為144億美元,是ADI的兩倍。

另外,根據IC Insight發布的《2019年模擬晶片市場佔有率報告》,德州儀器的份額大約為19%,而第二名的ADI則為10%,前者一直在牢牢把控著模擬設備老大的位置。

有市場分析師告訴虎嗅,雖然這筆交易肯定會加強ADI的競爭地位,但還遠達不到撼動德州儀器的地步。

「德儀和ADI都想收購美信,傳了很多年了,但德儀的模擬晶片業務已經很強了,短板並不明顯。而且德州儀器的業務更加綜合,他們的大部分收入雖然來自模擬晶片,但還有一部分來自數字處理器和工業級的微控制器,並不是只有一條路走到底。」

2019年全球模擬市場佔有率企業排名

因此對於本次收購,業界普遍認為並不會對競爭格局產生太大影響。但不可否認,這預示著在產值高達4190億美元的半導體市場,新一輪整合再次展開。

一年前,德國晶片巨頭英飛凌宣布以84億歐元(約合94億美元)價格收購賽普拉斯半導體(Cypress)。但由於複雜監管審查,這筆交易在今年4月才正式完成;

同樣是在去年,恩智浦半導體確認將收購邁威科技公司的Wi-Fi 與藍牙連接業務;而安森美半導體也在去年3月以11億美元收購了Wi-Fi解決方案提供商Quantenna。

勝科納米董事長李曉旻告訴虎嗅,相比國內,海外半導體市場已經高度成熟,甚至勝負已分。因此,每個細分領域都已經逐漸進入到併購整合,寡頭壟斷的階段。

「此前有統計,十年前納斯達克可以找到過百家半導體公司的名字,到現在只剩下四十家左右。但在上市公司數量減少的同時,行業的整體營收和市值規模卻又大大提升了。」

也就是說,這些半導體領域內的併購重組,確實起到了1+1大於2的效果。從財務角度,這些舉措是非常有意義的,而ADI這次併購只是這種大趨勢的延續,對整個市場格局沒有太大改變。

但是從中國市場來看,有產業人士向虎嗅指出,這未必是一件好事。

「對於ADI和美信,當然是合併後擁有更大的客戶定價權;但對於中國用戶來說,選擇面肯定更窄了,議價能力會被進一步削弱。」

還有半導體從業人士吐槽,如果說以前像工業級的VR(一種電源管理晶片)與VRM晶片可以從三家採購,那麼現在可能就只有兩家。

此外,在面向工業、航空航天的高端模擬晶片市場,主要徘徊在中低端市場的中國企業一直不太具備明顯競爭優勢,而在未來面臨更大的巨頭時,希望看起來更小了。

「汽車、工業以及核磁共振醫療儀器需要的高端電源管理晶片對性能和可靠性有近乎苛刻的要求,產品幾乎是被前面那幾家壟斷。而我們的高精密度工業儀器都需要這類高端電源管理晶片,也算是卡脖子設備。

而國內雖然也有像矽力傑、聖邦股份、思瑞浦這樣的頭部模擬晶片企業,但無論是產品品類數量(相差幾千種),還是技術水平,都有很大差距。

只能說,在此前幾頭巨獸爭鬥的過程中,小公司們可能有夾縫中求生存的可能。但進入到寡頭壟斷時期,稍有威脅的初創者都可能遭遇『特殊關注』。或許會更加艱難。」

相關焦點

  • 晶片公司ADI收購競爭對手Maxim 合併後企業價值超680億美元
    ADI稱加強其在模擬半導體的領導地位,全球又一模擬巨無霸誕生!營收將超過82億美元!此前據傳ADI計劃以約2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信,合併後的公司估值將接近700億美元,現在這個傳言坐實了!全球模擬霸主TI地位岌岌可危,份額必將進一步被蠶食。官宣內容如下:Analog Devices, Inc.
  • 百萬美元一片,7nm工藝製造,這顆巨無霸AI晶片長啥樣?
    WES一代晶片大小尺寸為21.5釐米*21.5釐米,採用臺積電16nm工藝製造,晶片裡面集成了1.2萬億個電晶體、40萬個AI核心。據報導,Cerebras Systems公司的產品已經獲得多個用戶青睞,其中,Cerebras Systems公司與美國能源部合作,基於WSE晶片製造了一套「CS-1」超級計算機,性能相當於一個擁有1000顆GPU的集群,這種超級計算機可以用於醫療健康、能源、交通等領域的AI模型訓練。Cerebras Systems公司透露,這款WSE晶片,他們已經接到了十幾片的訂單。
  • IC Insights:2025年中國大陸半導體晶片產值將達2230億美元
    IC 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陸半導體晶片市場的總量為1434億美元,其在中國大陸生產的半導體晶片產值約為227億美元,佔比約15.9%,相比2010年(10.2%)增長了5.6個百分點。
  • 微軟將自研晶片,英特爾一夜蒸發850億,市值與英偉達相差8000億
    文/楊劍勇今年,英特爾極其尷尬的年份,儘管作為一家年營收超700億美元的晶片巨無霸,對全球科技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晶片製造工藝、資本市場的表現難掩失落。尤其7nm晶片受阻,導致在資本市場暴跌。僅僅7月24日公布2020年第二財季業績後,雖然營收穩健,但7nm晶片推遲使得季報後股價大跌16.24%,僅僅一夜間市值就縮水400億美元。上周五,因有消息稱微軟也將考慮設計自己的晶片,受到這一消息影響,上周五英特爾下跌超6%,一夜之間是市值蒸發130億美元(人民幣850億元)。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晶片巨無霸回歸!
    晶片巨無霸宣布回A 馬上狂漲近100億5月5日晚間,國內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集團中芯國際宣布,將謀求上海科創板上市。年下半年將有所復甦,2021年更將大幅躍升59%,創下69億美元的新紀錄。SEMI指出,2020年下半年的回覆力道有助減緩晶圓廠年度支出下跌的幅度,目前預估將跌8%。晶片製造商削減設備投資額 內存價格有望繼續走高根據市場研究公司Omdia最新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對DRAM生產設施的投資額預計將較上年同期減少13.3%,至178億美元;NAND快閃記憶體方面投資將達267億美元,降幅為5.8%。
  • 710億晶片生意黃了!美國禁令下,日本年內最大IPO被迫延遲
    美國禁令生效之後,日本晶片製造企業似乎陷入了「艱難求生」的困境。數據顯示,2019年華為在日本當地的零部件採購額高達1.1萬億日元左右(折合約710億元人民幣),同比2018年的7210億日元上升了超45%的份額。然而,自從美國新規在9月14日正式生效後,因擔憂無法與華為再續前緣,已經有多家日本晶片製造商決定「縮衣節食」。
  • 百萬美元一片 7nm工藝製造 巨無霸AI晶片二代長啥樣?
    16nm工藝製造,晶片裡面集成了1.2萬億個電晶體、40萬個AI核心。晶圓級晶片在實現量產上面臨著更多挑戰,其中之一就是跨裸片互聯,在考慮到大晶片受熱膨脹影響不均的情況下,還有努力保證其中每一個計算核心都能正常工作。據了解,Celebras Systems定製了連接方式。由於熱密度更高,該巨型晶片採用了水冷的方式進行散熱。為何要製造這麼巨大的晶圓級晶片?
  • 麥當勞巨無霸誕生50周年 去年賣13億個平均每秒41個
    麥當勞(需求面積:200-350平方米)中國今天宣布,與全球同步慶祝經典產品巨無霸50周年,送出一套五款巨無霸收藏幣MacCoin。據了解,巨無霸誕生50年來,已成為麥當勞經典產品,在過去的一年,巨無霸在全球賣出超13億個,平均每秒售出41個。
  • 河南誕生風電「巨無霸」 預計年平均發電量11.7億千瓦時
    全國單體容量最大的平原風電項目——華能濮陽一期50萬千瓦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投產發電,風電「巨無霸」在我省誕生。「項目於2018年開工建設,一期200臺2.5兆瓦風機機組投產後,預計年平均發電量11.7億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約標準煤35萬噸,減少氮氧化物及有害氣體排放132.8萬噸,減少粉塵排放3670噸。」華能集團河南清潔能源分公司總經理劉漢政說。項目大,創新亦多。
  • 億歐智庫發布2020全球半導體晶片科技創新TOP50
    2020年12月9-12日,億歐 EqualOcean 主辦的 World Innovators Meet (WIM) 2020 世界創新者年會順利舉辦。WIM2020以「科創連動世界」為主題,連接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全球創新者,分享科技創新成果和認知,共同推進「讓科技更平等」的理念。
  • 東莞將誕生一個巨無霸現代農業產業園!總投資4億橫跨三個社區!
    東莞萬江將誕生一個巨無霸現代農業產業園,總投資4億元,佔地2600畝,橫跨三個社區!如今,這個巨無霸現代農業產業園揭開神秘的面紗,快來圍觀一下!圖為園區親子樂園區部分效果圖項目一期預計2022年完成該項目分兩期開發。
  • 世界一「巨無霸」水族館,花2.9億美元建造,光魚類就有3000多種
    世界一「巨無霸」水族館,花2.9億美元建造,光魚類就有3000多種很多人提到海洋生物,應該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些水族館吧,而且不管在哪個城市大大小小的水族館都是非常多的,這些水族館裡面有著我們平常見不到的一些海洋生物,每次當我們走進水族館的時候,
  • 地平線C2輪融資4億美元,用於新一代L4/L5級汽車智能晶片的研發
    至此,地平線計劃中的7億美元C輪融資已經完成5.5億美元。根據公告,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加速新一代L4/L5級汽車智能晶片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 4億美元巨額融資,除了領投方之一寧德時代再投智能駕駛引人深思外,作為目前中國唯一實現車規級智能晶片前裝量產的科技企業,地平線以此輪融資為2021年的開端,為其高級別自動駕駛晶片研發的新徵程拉開了序幕,目標更是直指正站在風口浪尖的特斯拉。
  • 「南船」「北船」合併,我國又一個巨無霸誕生
    原標題:「南船」「北船」合併,又一個央企巨無霸誕生消息大家都已知曉:「南船」中船集團、「北船」中船重工要合併了。兩家船業巨頭,8家上市公司,38家科研院所,超過8000億元的資產規模,在分離20年之後,終於「重修舊好」。
  • 何庭波為做晶片搶設備,7年後任正非下任務:兩萬人,4億美元
    這個準備正是自研晶片,這也是何庭波進入華為的第7年了。任正非交給何庭波一項任務:「給你兩萬人,每年4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做自己的晶片,一定要站起來!」兩萬個工程師,一年4億美元的投入啊,根據當時的匯 率,怎麼著每年也是30多億人民幣,這些錢連接起來,能繞地球十幾圈,怎麼會一事無成啊?即使在今天,中美科技戰下,華為晶片製造被斷供,依然有很多人都覺得,我們 「兩彈一星」都造出來了,還造不出來晶片?其實,晶片之難,投入之巨,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單憑一己之力,根本不具備實力。
  • TrendForce:2020年第三季全球前十大封測業者營收突破67億美元
    在急單效應的加持下,2020年第三季全球前十大封測業者營收上升至67.59億美元,年成長12.9%。2020年第三季封測龍頭日月光(ASE)及安靠(Amkor)營收分別為15.20億美元與13.54億美元年成長15.1%及24.9%。第三季營收成長幅度相較第二季略為放緩,然隨著5G通訊、WiFi 6及車用晶片的需求上揚與華為急單助力下,整體表現仍相對出色。
  • Avago 370 億美元收購博通晶片!創併購記錄
    IT之家訊 半導體公司安華高科技(Avago Technologies)宣布以370億美元的架構收購博通(Broadcom)公司。這筆交易也是半導體行業裡最大一次併購。Avago將支付170億美元現金和200億美元股票。
  • 砸160億注資晶片龍頭 擬增5倍產能
    不過,晶片巨無霸傳出重磅利好之際,華為遭遇美國全面封殺消息也在持續發酵。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方宣布,美國商務部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5月16日,華為僅用一句話回應:「沒有傷痕累累 哪來皮糙肉厚 ,英雄自古多磨難。」
  • 中國晶片巨頭成功翻身,強勢躋身全球第四,收入有望超100億美元
    在致詞時,蔡明介表示,中國臺灣半導體產值已是全球第二,而聯發科今年的營收將超過100億美元。 要知道,在全球IC設計廠商中,此前只有高通、博通和英偉達邁過年營收百億美元的門檻,因此,2020年的聯發科可謂是大翻身,並晉升為全球第四大IC
  • 美國耗資2.9億美元,建成的巨無霸水族館,光魚類就超3000種
    美國耗資2.9億美元,建成的巨無霸水族館,光魚類就超有3000種現在由於方面的提升也讓人們有了更多的一些享樂意識,不論是風景旅遊區還是一些娛樂項目的建立都越來越多,而在逐漸發展的過程當中人們也意識到了一些生態文明共同發展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