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將自研晶片,英特爾一夜蒸發850億,市值與英偉達相差8000億

2020-12-24 楊劍勇

文/楊劍勇

今年,英特爾極其尷尬的年份,儘管作為一家年營收超700億美元的晶片巨無霸,對全球科技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晶片製造工藝、資本市場的表現難掩失落。尤其7nm晶片受阻,導致在資本市場暴跌。僅僅7月24日公布2020年第二財季業績後,雖然營收穩健,但7nm晶片推遲使得季報後股價大跌16.24%,僅僅一夜間市值就縮水400億美元。

上周五,因有消息稱微軟也將考慮設計自己的晶片,受到這一消息影響,上周五英特爾下跌超6%,一夜之間是市值蒸發130億美元(人民幣850億元)。在筆者看來,在CPU領域英特爾依舊有強大的話語權,只是越來越多科技巨頭加入ARM陣營,對產業鏈影響深遠,這將對英特爾來說無疑會造成巨大衝擊,尤其微軟的動作。要知道,微軟與英特爾之間的緊密合作,無形中所形成的「Wintel」組合橫掃全球,雙方系統與晶片組合有著長期合作。

倘若微軟也放棄英特爾晶片,其前景令人擔憂。微軟計劃自研晶片消息一出,導致英特爾在資本市場重挫。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繼蘋果採用ARM設計電腦晶片後,如今微軟也有望加入ARM陣營。這消息來自彭博社的報導,稱微軟正在設計自己的伺服器、平板電腦晶片,晶片是基於Arm的技術。

蘋果M1處理器之後,又一科技巨頭跟隨其後,巨頭紛紛自研晶片以此減少對英特爾的依賴,且英特爾晶片製造工藝也受到挑戰,使得今年在資本市場疲軟,相比其他晶片廠商或者其他科技企業市值屢創新高,英特爾在資本市場遭遇重挫形成巨大反差。蘋果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英偉達今年累計漲幅高達126%,當前市值為3286億美元。英特爾市值則只有1945億美元,且截止今年12月18日累計下跌20%。

需要指出的是,不僅7nm晶片與先前的預期被推遲,來自來自創新業務也陷入增長困境,讓英特爾轉型承壓。2020年第三季度,以數據為中心的收入下降10%,在該板塊下的數據中心、物聯網均存在大幅下滑態。作為對比,英偉達數據中心營收在2021財年第三季度(截至2020年10月25日)同比增長162%至19億美元。

以數據為中心營收下滑,導致英特爾2020年第三季度總營收同比下降4%183億美元。營收低迷的同時,淨利潤也陷入困境,該季度淨利潤下降29%至43億美元。不得不感嘆,英特爾晶片王者光環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則是英偉達。儘管兩者營收規模相差巨大,但英偉達市值比英特爾高1341億美元(人民幣超8700億元)。

從資本市場來看,相比英偉達,英特爾黯然失色,昔日風採不再。伴隨信息科技進入人工智慧時代,英偉達憑藉GPU一騎絕塵,全球科技巨頭均採用英偉達GPU方案來訓練人工智慧系統。可以說受益於人工智慧紅利,讓英偉達成為美國最大晶片廠商。此外,倘若對ARM收購最終達成交易,英偉達也將進入CPU領域,入侵其核心CPU領地。

在競爭中,面向數據中心方向,英特爾還受到英偉達衝擊,包括谷歌雲、微軟Azure、亞馬遜AWS以及阿里雲、百度智能雲、騰訊雲等國內外雲服務巨頭搭載了英偉達NVIDIA A100,由此帶來了數據中心板塊營收高速增長。與此同時,提升在數據中心晶片業務競爭力,英偉達以7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晶片廠商Mellanox。還有英偉達以400億美元的收購ARM,這將有利於英偉達強大的AI計算平臺與ARM龐大的生態系統相結合。

在自動駕駛方向,英特爾同樣也面臨英偉達強勁競爭。自動駕駛汽車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計算挑戰之一,英偉達將持續通過NVIDIA DRIVE推動整個行業發展。

處在轉型關鍵時期的英特爾,或許需要一位納德拉這樣的人物帶領轉型。沉睡多年的微軟,在納德拉帶領下積極轉型,讓這頭大象再次起舞,展現出新活力,由一家以作業系統軟體為核心的公司銳變為一家平臺型企,且營收與利潤高速增長,市值也突破1.6萬億美元。

作為對比,英特爾上一屆CEO科再奇與一名員工存在情人關係,違法禁止親密接觸政策,繼而離職,接棒者是原財務長Bob Swan(中文名司睿博)。自2018年6月21日擔任英特爾臨時執行長(2019年2月1日轉正)算起,執掌英特爾兩年半,只是相比當年憑藉Wintel組合,英特爾與微軟站在科技頂端,到如今市值還不及微軟零頭令人惋惜。

最後,在高性能CPU領域,英特爾依舊是不可忽視的力量,以及面對物聯網、人工智慧帶來的智能化浪潮,能為半導體釋放數百億美元市場,讓這家擁有超50年歷史的半導體巨頭釋放出巨大機遇。

楊劍勇,福布斯專欄作家,致力於深度解讀5G、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

相關焦點

  • 英特爾蒸發850億,微軟為何要自研晶片
    媒體稱微軟正在為其運行雲計算服務和Surface系列個人計算機的伺服器設計自己的晶片。有知情人士透露,這家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正在通過ARM.設計一款用於數據中心的處理器,同時,也在考慮為Surface系列個人電腦配備另一種晶片。 受該消息影響,周五收盤,英特爾大跌6.3%,市值蒸發130.77億美元,約合850億元人民幣。
  • 蘋果宣布一條大消息,晶片霸主「崩了」:一夜蒸發850億
    正是依靠遍布全球的供應鏈,蘋果建立起了2萬億美元市值的帝國,而蘋果供應鏈上的公司也賺得盆滿缽滿。一旦失去蘋果的訂單,對這些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周五,蘋果啟動首個內部基帶晶片的研發消息便讓高通股價大跌。當日高通公司大跌7.36%,創下了2020年3月20日以來最大跌幅,市值一夜蒸發850億元人民幣。
  • 微軟造芯,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彭博社近日在報導中指出微軟將會推出一款新的 Surface 產品,該自研產品將取代此前在這個位置運行的英特爾、高通和 AMD 的處理器,其中大部分為英特爾處理器。顯然,這對英特爾來說並非是好消息,不過有著相同煩惱的遠不止英特爾一家。
  • 蘋果「晶片夢」令高通蒸發850億,誰將是下個被淘汰的供應商?
    向蘋果供貨的晶片製造商現在應該已經吸取教訓,即永遠不要把這項業務視為永久業務。英特爾就是最新的例子,蘋果最終在其Mac電腦中採用自主研發晶片取代了英特爾處理器。蘋果的晶片夢令其供應商不堪困擾,擔心自己將成為下個被淘汰者。
  • 市值蒸發超400億美元 英特爾解僱首席工程師
    市值蒸發超400億美元 英特爾解僱首席工程師 2020
  • 市值蒸發2900億後,全球晶片巨頭再傳噩耗:首席工程師離職!
    在更加「智能」的未來,晶片可以說是世界的「大腦」。為此,美國開始對半導體產業「下手」。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修改部分出口規則,來限制華為半導體供應商。這一次,美國針對的不僅僅是華為,而是對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挑釁」。美國霸權式貿易行為的背後,是美國技術逐步走向衰落的徵兆。
  • 蘋果公司宣布重大決定 晶片霸主一夜蒸發近千億
    蘋果加快晶片獨立的腳步,晶片霸主高通公司大跌。蘋果公布基帶晶片最新進展周五,市值高達萬億元人民幣的美股晶片巨頭公司高通公司大跌7.36%,創下了2020年3月20日以來最大跌幅,一夜蒸發849億元人民幣,較為少見。目前,蘋果iPhone12使用的是高通的X55基帶晶片。
  • 一夜蒸發849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美晶片巨頭形成惡循環?
    對於美國本土的半導體相關企業來說,壞消息可以說是接踵而至,甚至還來的有一些突然,在臺積電正式跨度到三納米以及兩納米工藝製程研發的時候,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卻一直拿不出一款令人滿意的5G替代產品,就連7納米的研發都卡住了脖子為了保證後續的一個正常供應,已經將訂單交付給臺積電了。
  • 蘋果自研晶片,微軟卻與英特爾分道揚鑣,中國揚眉吐氣的機會到了
    1993年,英特爾Intel奔騰處理器晶片上市,同年微軟Windows NT 3.1版本最終發布,英特爾在硬體底層,微軟在軟體上遊,Win-Tel體系制霸個人電腦工業生態鏈。 俗話說得好,「跨得過微軟,跳不過英特爾」,使用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只能使用英特爾的處理器晶片,AMD則是英特爾的「族弟」;使用英特爾的處理器晶片,也只能使用Windows系統(蘋果跟英特爾合作),否則無法使用大量的應用軟體,系統面臨崩潰。
  • 百度公布晶片進展,稱已出貨2萬片,阿里華為亞馬遜開啟自研晶片
    在今年9月,百度曾宣布崑崙1晶片已在百度搜尋引擎和雲計算用戶部署了2萬片,相比英偉達T4 GPU的性能提升了1.5-3倍;而即將發布的崑崙2晶片,採用7nm工藝,性能相比百度崑崙1又提升3倍。不僅百度,近幾年,並不擅長晶片的一批網際網路巨頭上演了一出「拳打英特爾、腳踢英偉達」的大戲。
  • 谷歌蘋果殺入晶片領域,高通一夜蒸發130億
    谷歌蘋果殺入晶片領域,高通一夜蒸發130億!眾所周知,目前晶片在整個科技領域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智慧型手機領域,對晶片的依賴非常的嚴重,而晶片也是整個智慧型手機的核心,離開了晶片的支持,我們的手機甚至都無法開機,隨著智慧型手機廠家對晶片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這也讓各大晶片廠家們都賺得是盆滿缽滿!
  • 晶片轉向定製化!雲計算廠商自行設計晶片,英特爾「out」了?
    最近,情況似乎正在發生變化——亞馬遜、微軟等原有的晶片終端用戶,正向晶片設計領域伸出「觸角」,企圖從自己曾經的供應商手中「分一杯羹」。外媒華爾街日報針對此現象撰文分析,認為這是由摩爾定律逼近物理極限、全球計算需求猛增的雙重因素所導致。這一背景下,雲計算廠商、消費電子廠商專向定製化的處理器,將為英特爾等老牌晶片設計玩家帶來挑戰。
  • Arm助力客戶紛紛自研晶片 英特爾霸主地位難保?
    其競爭對手並非由烏合之眾組成,現在包括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的公司和無數的初創公司,而且他們正在摧毀英特爾的霸主地位。  蘋果最近宣布,將停止從2006年開始在Mac電腦中使用英特爾晶片的做法,並改用自主設計的處理器。英特爾的長期合作夥伴微軟低調地在其SurfaceProX平板電腦中安裝了定製晶片,作為運行英特爾晶片機型的替代品。
  • 自研晶片亮相 蘋果與英特爾正式分手
    一來失去了大單,二來蘋果是否會因此掀起示範效應,可能才是英特爾最需要擔心的。M1晶片「上位」醞釀多時,蘋果自研晶片終於亮相。當地時間11月10日,在今年的最後一場新品發布會上,蘋果推出了首款為Mac電腦打造的晶片M1。它將取代自2005年起就用於Mac的英特爾晶片,這也意味著蘋果與英特爾長達15年的合作畫上了句號。
  • 全球晶片巨頭出大事:剛剛暴跌1500億
    23日晚間,美股萬億晶片巨頭爆雷,暴跌超11%! 晶片巨頭市值突然暴跌超1500億 疫情之下,英特爾未能交出讓市場滿意的業績報。 23日美股開盤後,英特爾跌超10%,市值蒸發了近250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1500億。
  • 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ARM為哪般?
    來源:新浪科技原標題: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ARM為哪般? 英偉達昨日宣布,將以400億美元收購ARM,創下了全球半導體市場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併購交易。人們不禁要問:英偉達究竟意欲何為呢?英偉達( Nvidia)正式與軟銀集團達成協議,根據該協議,英偉達將從軟銀集團和軟銀願景基金手中收購英國晶片製造商ARM,交易價值約400億美元。如果交易能夠順利完成,按美元價值計算,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半導體交易。但實際上,僅僅基於美元價值來衡量這筆交易,可能遠遠低估了這筆交易的重要性。
  • 蘋果一個「造芯」意動,高通850億沒了
    蘋果宣布「造芯」,正在積極研製數據機晶片,而當下高通正是該款產品的蘋果最大供應商。作為蘋果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這無異於宣布在不久的將來,高通將被剔除出局。消息一出,高通股價大跌,一夜之間,市值蒸發850億人民幣。話說回來,這兩家也是恩怨已久,此前因為蘋果侵犯高通專利的問題,兩家打了相當漫長的官司。
  • 京東市值半小時蒸發219億人民幣;滴滴暫停7日深夜服務;亞馬遜盤中...
    原標題:京東市值半小時蒸發219億人民幣;滴滴暫停7日深夜服務;亞馬遜盤中市值一度破萬億…… 滴滴宣布將持續投入最優資源到客服體系,年底前自建客服團隊將增加至8000人。以此計算,京東市值蒸發約32億美元,約人民幣219億元。據了解,自今年1月創下50.68美元紀錄最高價以來,京東股價已經暴跌四成,截至上周五收市,京東股價報31.30美元,市值452.68億美元。半年多時間,京東市值蒸發高達28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912億元。
  • 幹掉英偉達?
    儘管現在已回落至1600多億美元,但過去兩年,英偉達(NASDAQ:NVDA)毫無疑問是華爾街上傳奇般的「金股」。隨著市場對數據中心越來越強勁的需求,英偉達跟新舊晶片玩家之間的戰爭,註定將越發血腥。它崛起背後是什麼樣的技術動能、巨頭爭奪?它的未來,又暗示著什麼樣的巨大市場?
  • 傳微軟自研Arm處理器,用於伺服器和Surface設備
    Microsoft 公關總監 Frank 回應道:「由於晶片是技術的基礎,我們將繼續在設計,製造和工具等領域投資於自己的能力,同時也促進和加強與眾多晶片提供商的合作夥伴關係。」早就想這麼幹了實際上,微軟從2017年開始就一直在推出Arm風格的Windows作業系統,但該系統只是在高通處理器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