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ARM為哪般?

2020-12-27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科技

原標題: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ARM為哪般?

英偉達昨日宣布,將以400億美元收購ARM,創下了全球半導體市場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併購交易。人們不禁要問:英偉達究竟意欲何為呢?英偉達( Nvidia)正式與軟銀集團達成協議,根據該協議,英偉達將從軟銀集團和軟銀願景基金手中收購英國晶片製造商ARM,交易價值約400億美元。

如果交易能夠順利完成,按美元價值計算,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半導體交易。但實際上,僅僅基於美元價值來衡量這筆交易,可能遠遠低估了這筆交易的重要性。

ARM是當前售出的幾乎每一款智慧型手機的核心,從蘋果iPhone到運行谷歌Android軟體的三星Galaxy設備。除了智慧型手機處理器,ARM技術還用於集成到各種計算機系統和設備中的許多較小的晶片。ARM表示,其處理器核心和其他組件的晶片已運往世界各地,數量超過1800億片。

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Jensen Huang)周一向媒體表示:「它們(ARM晶片)無處不在,為各種類型的電腦提供動力,從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到智能手錶和智能恆溫器。」

但對於英偉達來說,ARM代表著一個機會,可以提振其快速增長的向數據中心銷售晶片組和軟體的業務。投資者認為,英偉達可以將ARM的CPU技術與其在圖形處理器(GPU)方面的專長緊密結合,從而在半導體行業的其他領域建立領先地位。

投資研究公司富瑞(Jefferies )分析師馬克·利帕西斯(Mark Lipacis)表示,通過讓英偉達創建一個伺服器晶片和軟體「生態系統」,這筆交易將進一步提振其數據中心業務。英偉達可以將ARM處理器更緊密地集成到自家產品中,在不使用額外能耗的情況下提高性能。

此外,這筆交易還將進一步鞏固英偉達的地位,使競爭對手更難撼動其業務。利帕西斯稱:「有了ARM,英偉達還將提供通用、異構數據中心規模的解決方案,並最終獲得數據中心生態系統『串行處理部分』(serial processing part)高達80%的價值。此外,ARM還讓英偉達在數據中心市場擁有了一條更大的『護城河』。」

今年,英偉達的股價漲幅已超過110%。在這筆交易宣布後,英偉達股價於周一上漲逾5%,表明投資者對交易前景充滿信心。

銷售晶片藍圖

ARM和英偉達都是「專注於矽」的公司,但所專注的領域不同。黃仁勳說,ARM和英偉達是「互補的」。

ARM總部位於英國劍橋,銷售其他公司生產低功耗晶片所需的藍圖(blueprint),以驅動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虛擬實境(VR)耳機和智能音箱等設備。它被稱為指令集。一些客戶,如蘋果,從ARM獲得授權後設計他們自己的CPU核心。其他公司,如高通或三星,則直接從ARM獲得整個處理器設計的許可。

ARM通過向想要使用其技術的晶片設計者出售智慧財產權許可證、軟體和工具來獲取利潤,並對使用其技術的每個晶片收取版稅。2019年,ARM創造了逾17億美元的營收。

ARM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創建於1990年,是蘋果公司、英國艾康電腦公司和美國晶片製造商VLSI科技公司聯合創建的合資企業,旨在為蘋果的個人數字助理Newton開發晶片。

但15年後,在智慧型手機熱潮的推動下,ARM躍居行業前列。智慧型手機需要的晶片,要比英特爾生產的x86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晶片耗電量低得多。雖然它們的計算能力不如筆記本電腦,但至少電池續航時間要比筆記本長很多。

第一代iPhone採用的是三星處理器,使用的就是ARM內核,但計算能力有限。此後,基於ARM內核的晶片就成為了蘋果和Android手機的標準,並且變得明顯更強大,在處於某些任務時,甚至堪比x86晶片。例如,用於三星、谷歌和華為手機的高通晶片,使用的就是ARM內核。

此外,ARM也在進軍智慧型手機以外的其他類型的計算機市場。例如,蘋果正計劃將其Mac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改用自家晶片,正式基於ARM的晶片技術。微軟也花費了大量時間和資金來改造Windows,使其能在ARM晶片上運行。如今,ARM晶片越來越多地被用於數據中心,因為其低功耗是一個明顯的優勢。

當軟銀在2016年收購ARM時,該公司還強調了「物聯網」的潛力,也就是越來越多的物品,如機械或汽車,可以配備網際網路連接和一個廉價的微處理器。當然,這些微處理器都運行在ARM技術上。

英偉達的雄心

英偉達最初以設計圖形晶片而聞名,其晶片能使中央處理器減輕3D圖形工作的負擔,以提高計算能力和效率。其客戶主要是遊戲玩家、打造遊戲系統的公司,以及需要構建3D圖形的人們。

遊戲仍是英偉達業務的一大部分。但在過去的十年裡,英偉達已經開始擴展到許多不同的領域。

2008年,英偉達開始以「Tegra」品牌建造自己的「片上系統」(SoC)硬體,將其圖形處理器和ARM處理器內核結合在一個產品中。例如,Tegra晶片是任天堂Switch遊戲機的核心,雖然它在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中的吸引力不如高通的驍龍處理器。

此外,英偉達的自動駕駛汽車平臺也包括帶有ARM內核的硬體晶片。如今,英偉達開始為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製造晶片和軟體。

事實上,近年來,英偉達背後最大的利好因素是人工智慧(AI)的崛起。研究人員發現,與舊的伺服器晶片或簡單的CPU相比,英偉達的圖形處理器更適合運行人工智慧算法。

隨著英偉達的雄心不斷膨脹,該公司的財富也隨之增長。金融數據服務商FactSet數據顯示,周一開盤時,英偉達的市值超過3220億美元,與五年前相比有了驚人的增長,當時其市值僅約為123億美元。在截至今年1月26日的2020財年,英偉達營收為109.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17.2億美元下降7%。

將來會怎樣?

一些分析師認為,這筆交易的重點是,能提振英偉達的數據中心業務。當前,數據中心是英偉達增長速度最快的業務。在截至6月底的季度裡,英偉達數據中心營收為17.5億美元,同比增長167%,約佔公司銷售額的45%,首次超過其遊戲部門。

此外,這筆交易還賦予了英偉達向ARM客戶出售其AI晶片和圖形晶片的機會。黃仁勳說:「如果我們能利用他們(ARM)的商業模式,如果我們能站在他們創造的網絡上,把我們發明的技術投入到這個渠道中,讓他們的數千個合作夥伴都能獲得,對我們來說,經濟效益將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當然,ARM的許多客戶都與英偉達競爭,包括三星、高通、博通和德州儀器等。這些公司可能不願從競爭對手那裡獲得額外的技術。而英偉達表示,將繼續把ARM作為一家獨立的子公司運營,採用「客戶中立」和「開放許可」的模式。如果這些公司願意支付費用,就可以獲得許可證,即使他們是英偉達的直接競爭對手。

黃仁勳還表示,ARM CEO西蒙·西格斯(Simon Segars)已經與許多客戶進行了溝通,回答了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

黃仁勳說:「他們想明確,是否可以繼續依賴ARM。而我們能夠宣布這一交易,表明談判進行得很順利。雖然沒有人喜歡改變,但如果他們意識到,我們將繼續致力於當前的商業模式,繼續堅持開放和公平政策,就不會後顧之憂。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保持一切不變,並且還會加入英偉達的智慧財產權,這樣他們就可以有更多的東西可以購買,我們也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價值。」

相關焦點

  • 英偉達砸400億美元就想收購ARM?還得看中國答不答應
    根據報導,這筆收購案的交易規模達到了 400 億美元( 2731 億人民幣 ),相當於老黃掏錢買下了一個百度。假如收購真能成,就像當年 AMD 收購顯卡廠 ATI 一樣,英偉達也會成為一家 「 處理器顯卡兩手抓 」 的跨界寡頭。不像手握 x86 架構處理器智慧財產權的英特爾和 AMD,英偉達錯過了研發電腦處理器的黃金時期,在這方面一直處於弱勢。
  • 英偉達CEO:是Arm長期合作夥伴,但尚未提出收購計劃
    來源:澎湃新聞 美國時間8月19日,英偉達CEO黃仁勳在公司財報會議上被問及收購Arm公司傳聞,他表示,英偉達是Arm長期合作夥伴,但尚未提出收購計劃。
  • 傳美國FTC正調查英偉達對Arm的收購
    原標題:傳美國FTC正調查英偉達對Arm的收購   美國監管機構正以競爭為由對英偉達
  • 英偉達若成功收購ARM,將改變整個ARM行業,中企將「寸步難行」
    【編輯/作者 每天十點財經資訊欄目劉也/書雨】 自從英偉達Nvidia宣布收購ARM公司後,這筆交易在整個IT晶片行業引起了滔天巨浪,400億美元的收購將徹底改變如今所有跟晶片相關的行業。
  • 2020科技圈十大併購:軟銀400億美元賣掉ARM,TikTok生死成謎
    9月13日,英偉達宣布斥資400億美元收購軟銀旗下的晶片製造商ARM公司,這也是有史以來全球半導體領域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四年前軟銀收購ARM時,並未引發科技界的擔憂。而此次英偉達要將ARM納入囊中,卻成為最受科技巨頭關注的事件,原因在於英偉達的很多業務是與三星、蘋果、高通、英特爾等ARM現有客戶直接或間接競爭的。這種競爭關係可能對英特爾衝擊最為明顯。英偉達是目前全球首家市值超 5000 億美元的半導體公司,憑藉其 GPU 的優勢已在數據中心和圖形計算市場佔領一席之地。
  • 英偉達收購ARM,我國該用否決權嗎?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ARM是一家比較有名氣的公司,在半導體領域有較大的影響力,它的總部設立在劍橋,他跟其他半導體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ARM不直接生產或者出售晶片,而是轉讓相關的設計方案,讓其他人去生產晶片,不過最近英偉達公司收購ARM一事也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
  • 被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一個小公司改變世界的故事!
    目前,基於Arm高效、低功耗的設計,全球範圍內有1,800多億顆半導體晶片為現代生活中的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和數據中心等重要設備提供關鍵架構支撐。 但未來還遠不止這些,隨著電燈、冰箱、甚至運動鞋等日常物品與網際網路相連接,基於Arm的晶片將成為物聯網的中堅力量。
  • 華為Mate40系列今晚8點見;傳華為等公司嘗試阻止英偉達收購ARM
    2、傳華為等公司嘗試阻止英偉達收購ARM據報導,消息人士稱,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公司已經向國內監管機構表達了對英偉達收購ARM計劃的強烈擔憂,這有可能導致這筆400億美元的交易流產。這些公司最擔心的問題在於,英偉達可能會強迫ARM停止與中國客戶的合作。英偉達正嘗試從日本軟銀集團手中收購總部位於英國的ARM,這將使ARM處於美國的司法管轄之下。從理論上來說,這將導致ARM在晶片行業中失去中立地位。今日,軟銀在日本股市的股價小幅收低。
  • 320多億美金賣ARM?軟銀到底能賺多少?
    在英偉達有意收購Arm的消息傳出後,一些報導提供了談判的最新進展,稱交易可能很快達成,交易額可能超過320億美元。 有兩個內部人員也透露,英偉達可能會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出價超過320億美元。軟銀在2016買Arm的時候就花了差不多320億美元。
  • 英偉達為何想要收購Arm?黃氏定律正取代摩爾定律
    (Jensen Huang)的名字命名的新定律——黃氏定律(Huang『s Law)似乎正在取而代之,而這也正是英偉達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巨頭Arm的重要原因。這就形成了晶片行業的核心,這座「發光的熔爐」孕育了數萬億美元的技術,幾乎顛覆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於晶片製造商已經達到了原子級電路和電子物理的極限,摩爾定律已經放緩,有人說它甚至已經失效。但一條截然不同的定律已經出現,它對計算機未來半個世紀的潛在影響並不遜色於摩爾定律。它被稱之為黃氏定律,以英偉達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黃仁勳的名字命名。
  • 軟銀將50億美元英偉達股份轉讓給Vision Fund
    Vision Fund是軟銀牽頭成立的一個科技基金,致力於籌集1000億美元投資科技產業。軟銀在今年5月收購了英偉達4.9%的股份(當時價值40億美元),成為後者第四大股東。如今軟銀在提交給監管部門的文件中確認,已將這些股份轉讓給Vision Fund。具體的轉讓價格尚不得而知。
  • 微軟將自研晶片,英特爾一夜蒸發850億,市值與英偉達相差8000億
    僅僅7月24日公布2020年第二財季業績後,雖然營收穩健,但7nm晶片推遲使得季報後股價大跌16.24%,僅僅一夜間市值就縮水400億美元。上周五,因有消息稱微軟也將考慮設計自己的晶片,受到這一消息影響,上周五英特爾下跌超6%,一夜之間是市值蒸發130億美元(人民幣850億元)。
  • 併購不斷:英特爾收購Moovit,英偉達收購Cumulus
    本周,CPU和GPU兩大巨頭英特爾和英偉達便加快了自己的收購步伐,據外媒報導,英特爾正通過收購交通數據初創公司來擴展其Mobileye部門;而英偉達將收購開放式網絡先驅Cumulus Networks,試圖在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取得更大的進步。
  • 軟銀宣布英偉達將收購安謀 分析指出:這一交易可能會極大改變...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社倫敦9月14日電(記者孫曉玲)日本軟銀集團日前宣布,美國晶片製造巨頭英偉達公司將以多達400億美元的交易額向軟銀收購總部位於英國的晶片設計公司安謀。這一消息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
  • 黃仁勳說買下ARM後會保持中立,這話華為聽多了,ARM創始人也不相信
    前些日子,英偉達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RM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但交易還沒成功,現在慶賀還為時尚早,最關鍵的一步仍在協商中。今天有媒體分析,稱英偉達收購ARM之後,對於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相當不利好。要知道在此之前ARM是一家相對獨立的公司,英偉達的收購對於中立性很可能會產生影響。
  • Arm淪為夾心餅乾,甚至雞肋?
    這次我們又挑選一個看起來不太起眼,但實際上影響深遠的科技新聞:這周是根據 Blooberg 報導,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幾家科技公司出手,希望中國相關部門,否決英偉達收購 Arm 的交易案。據稱著名顯卡公司英偉達,將準備以 400 億美元,把這個鍋接了回來。400 億美元(約 2,670 億人民幣)的天價,是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裡最高價的收購案......如果真的能成功的話。當時 Odin 曾說:「以目前 Arm 在手機市場的份額,反壟斷機構一定緊緊盯著。」果然在消息宣布之後,惹來各處的反對聲浪,目前看來英偉達的這次天價交易,成功的機會杳茫。
  • 軟銀割讓ARM,三星/英偉達意向收購,物聯網市場風起雲湧
    繼蘋果表示沒興趣,三星有可能成為ARM買家之後,英偉達也透露要積極參與收購。 公開信息顯示,英國ARM公司成立於1990年,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智慧財產權(IP)提供商。全世界超過95%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採用ARM架構,並擁有1000+生態系統合作夥伴。從1991年到現在,出貨超過1600億顆基於ARM架構的晶片,蘋果、三星、高通、華為、聯發科等都離不開其架構的支撐。
  • 英偉達發布第三季度財報:收入創下 47.3 億美元記錄,同比增長 57%
    IT之家12月19日消息 英偉達今日發布了 2021 財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截至 2020 年 10 月 25 日,第三季度收入創下了 47.3 億美元的記錄,較去年同期的 30.1 億美元增長 57%,較上一季度的 38.7 億美元增長 22%。
  • 巴斯夫擬400億美元收購孟山都 後者股價攀升8%
    騰訊證券訊 北京時間5月12日晚間據市場觀察網報導,總部位於聖路易斯的跨國農業公司孟山都(Monsanto Co.)股價在周四盤初交易中上漲8.8%,主因有傳言稱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 SE)正在考慮收購該農業公司。
  • AMD就收購FPGA製造商Xilinx進行高級談判 交易金額或超300億美元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AMD正在就收購FPGA製造商Xilinx進行高級談判,交易金額可能超過300億美元,這將是正在加速整合的半導體行業中最新重大併購案。知情人士透露,兩家公司正在討論一項協議,最早將在下周達成。不過目前談判已經暫停過一次,無法預測最終結果。